第一篇:冰心作品欣赏:往事(一)之十四
往事
(一)之十四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上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正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意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的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地寻味——思想。
大海,以它的浩瀚、洪波,成为文学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作家以同沧海、致大海、读沧海、唱大海为题,反复吟颂,留下了传世的篇章。大海,是冰心童年活动的舞台的布景:清晨,她“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泼满了诸天。”黄昏,她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由浓墨而银灰,渐渐地漾成闪烁光明的一片”。她从小亲近了大海,爱恋了大海。她的作品,特别是诗和散文,喜欢以大海作为审美对象,抒情主体,创作了不少优美的篇章。其中写得最为集中、最璀璨的,要数《往事》之十四了。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同样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中,她创意出奇。她不是坐在海滨,观赏水平如镜的海景;她不是站在高山之颠,俯视波涛汹涌,浪花飞扬的海潮;她不是敞开胸襟,向大海倾诉心曲;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在院子里乘凉时,姐弟们的对话,为大海塑像。她笔下的艺术精灵,扇动着诗的翅膀,上天入地,纵情飞翔,召来了天河、新月、明星、海岛、海潮、帆舟、狂风、雷雨、怒涛、云霞、灯塔,装点她心目中海的女神,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摹她的丰姿。这艳如桃李,媚若霞彩,曳着白衣蓝裳,翩翩飞行于海波之上的海的女神,也许是从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神韵中脱化出来。但是与洛神相比,海的女神具有更宏大的气魄,霞光、海鸟都得听从她的驱遣,浩浩太空中的皎洁新月,居然成了她的头饰,渺渺银河上晶莹的繁星,竟也串为她的环佩。她驾驶着风车,奔驰在怒涛之上,她的一颦一笑,天地为之变色。没有细密的观察,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对大海深厚的爱,是不可能塑出具有惊人的美和喜怒哀乐的女神形象的。曹植通过洛神形象的刻划,表露对洛神的爱慕,抒发惆怅的情怀,冰心却从海的我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又虚怀若谷。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
作为一篇散文,不仅刻划了栩栩如生的海的女神形象,而且富有戏剧性。姐弟圈坐,仰望天河,笑语连声,表情各异,那一串串精采的对话,体现出三个弟弟不同的个性。尤其坐在椅子上的三弟楫,抱着姐姐的臂儿,笑说:“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活托出一个天真、机灵的儿童形象,容光照亮了舞台。夜色更深了,楫的头渐渐从臂上垂下去,姐姐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守护着他。在默默的动作中,流露出手足之至情,闪烁着戏剧的情趣。
文章的开头,两次提到嫌海太单调了,因此搁笔、默然无语,而以反复地寻味作结。启迪读者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潜在的能量,又进一步扩展了文章内涵的容量和情感的深度。
(卓如)
第二篇:冰心作品欣赏:繁星(41首)
繁星(四十一首)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
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六
镜子—— 对面照着,反而觉得不自然,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
醒着的,只有孤愤的人罢!听声声算命的锣儿,敲破世人的命运。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啊,清清楚楚的,诚诚实实的,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一○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二
人类啊!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一三
一角的城墙,蔚蓝的天,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人间。
一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一五
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
一六
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二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三三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五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三
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人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四
自然啊!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万千同类中,何处更寻你?
五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六○
轻云淡月的影里,风吹树梢—— 你要在那时创造你的人格。
六一
风啊!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我的家还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六三
指点我罢,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
聪明人!要提防的是: 忧郁时的文字,愉快时的言语。
六七
渔娃!可知道世人羡慕你? 终身的生涯,是在万顷柔波之上。
六八
诗人啊!缄默罢; 写不出来的,是绝对的美。
七○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七四
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七五
父亲啊!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八八
冠冕? 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要束缚
九五
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供在瓶里—— 到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
九八
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九九
我们是生在海舟上的婴儿,不知道 先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
一○○
夜半—— 宇宙的睡梦正浓呢!
独醒的我,可是梦中的人物?
一○二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一二○
母亲呵!这零碎的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一三一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二
我的心啊!你昨天告诉我,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被“五四”运动的惊雷震上写作道路的冰心,作为中国新文学开拓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除了小说、散文创作方面的贡献外,早期诗歌创作,同样成绩斐然,影响深远,“冰心体”作为小诗派的一流,至今在诗坛流传不衰。
1923年1月,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冰心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六部个人诗集。
《繁星》收小诗凡164首,书前有1921年9月1日写成的“自序”,述说她写作和成书的经过——1919年的冬夜,她和大弟围炉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弟弟对她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她有时便把那些零碎的思想记在一个小本里。第二年夏,二弟从书堆里翻出这个小本,并在第一页写上“繁星”二字。第三年秋,三弟对她说,这些小故事也是可以印在纸上的。冰心说,如此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才将两年前零碎的思想,拿出来发表。这就是《繁星》。关于这些小诗的写作经过,她在《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及1932年写的《〈冰心全集〉自序——我的文学生涯》等文章中均有述及。尤其《我的文学生涯》一文,又一次声明《繁星》和《春水》不是诗,这两本“零碎的思想”使她受了无限的冤枉。那时的冰心不在立意做诗,她认为虽然诗的重心在内容不在形式,但诗的形式无论如何自由,而音韵在可能的范围内还是应该有的。
冰心受泰戈尔诗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1920年,冰心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一文中说:“你以超绝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你的极端的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浸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冰心自己的信仰探索,在泰戈尔的世界里找到了飞翔的天空。于是,她的“零碎的思想”,便有了果实——无疑,这就是她的诗集《繁星》和《春水》——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体。
《繁星》中多是歌咏自然、母爱、童真、人类之爱的隽丽晶莹小诗。这些诗是诗人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冰心的童年是偎依在自然的怀抱里成长的。她纯洁的灵魂在蓝天大海和母爱中浸泡过,少女时代又经中国传统的教育和西方教会学校的深刻感化,于是母爱、人类之爱和自然之爱的爱的哲学,便得到了强化和神化,而狂风暴雨般的“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又使她受到一次全新意识的“政治”洗礼。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自然会在她生活和思想里产生火花,理想、现实、自然,都有距离;矛盾、虚无、苦闷,是很难超越的人生。
深蓝的太空繁星闪烁着,是它们无声的对语和赞颂。童年是人生的花季,纯洁无瑕,有一个绚丽的幻想的天空。但是童年是短暂的,于是诗人感叹道:“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诗人对于童年的甜美回忆总是伴随着对母爱及大自然的由衷礼赞。她写婴儿、青年、母亲,写梦幻、宇宙、自然,多角度地反复吟咏,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是十分丰富的。“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两句话,把人类同大自然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种感人的甜美母爱,是人类之爱伟大旗帜!
她的小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说她的诗是典型的哲理诗。“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诗集中几乎是随便哪一首,都具有一般人没有发现,或很少思考的既朴素又深刻的哲理。这些小诗,就像永含不化的口香糖,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从中得到的是经验,是教训,是关于社会、人生、世界、宇宙、自然的哲学箴言。苏雪林说,冰心的诗将那些常人抓不住和猜不透的人生、哲学内涵,通过“一朵云,一片石,一阵浪花的呜咽,一声小鸟的娇啼,都能发现其中的妙理;甚至连一秒钟间所得于轨道边花石的印象也能变成这一段‘神奇的文字’”。还说,她的诗虽是几句,有时数万言的哲学讲义都解释不出来,而“她只以十几字便清清楚楚表现出来了”。
冰心这些趣味盎然、发人深思的格言式小诗,多有淡淡的哀愁。在艺术上,早年她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艺术上,赵景深称她的诗“一是用字的清新,二是回忆的甜蜜”,而苏雪林则用冰心评论泰戈尔作品的四个字——“澄澈”与“凄美”来评论她诗的艺术风格。
苏雪林在评论《繁星》和《春水》时说:“中国新诗界,最早有天分的诗人,冰心女士,不能不算一个。……她在《晨报副刊》上披露了《繁星》和《春水》之后,便一跃而成为第一流的女诗人了。沈从文曾说冰心的作品“‘是以奇迹的模样出现’的”。还说:“……冰心,并没有费劲于试探,她好像靠她那女性特具的敏锐感觉催眠似的指导自己的径路一寻便寻到了一块绿洲。这块绿洲也有蓊然如云的树木,有清莹澄澈的流泉,有美丽的歌鸟,有驯良可爱的小兽……冰心便从从容容在那里建设她的诗的王国了。”而《繁星》则是她的王国上空的第一颗明星。
(阎纯德)
第三篇:冰心作品两篇
冰心作品两篇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第四篇:冰心作品欣赏: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通讯七
亲爱的小朋友:
八月十七的下午,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
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仅仅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放这庞然大物,载着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
船上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泼,除了三餐外,只是随意游戏散步。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后来自己回想很奇怪,无他,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海波声中,童心和游伴都跳跃到我脑中来,我十分的恨这次舟中没有几个小孩子,使我童心来复的三天中,有无猜畅好的游戏!
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
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
八月十八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银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远远听得楼栏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
十九日黄昏,已近神户,两岸青山,不时的有渔舟往来。日本的小山多半是圆扁的,大家说笑,便道是“馒头山”。这馒头山沿途点缀,直到夜里,远望灯光灿然,已抵神户,船徐徐停住,便有许多人上岸去。我因太晚,只自己又到最高层上,初次看见这般璀璨的世界,天上月的光,和星光,岸上的灯光,无声相映,不时的还有一串光明从山上横飞过,想是火车周行。……舟中寂然,今夜没有海潮音,静极心绪忽起:“倘若此时母亲也在这里……”我极清晰的忆起北京来,小朋友,恕我,不能往下再写了。
冰 心
八,二十,一九二三,神户
朝阳下转过一碧无际的草坡,穿过深林,已觉得湖上风来,湖波不是昨夜欲睡如醉的样子了。——悄然的坐在湖岸上,伸开纸,拿起笔,抬起头来,四围红叶中,四面水声里,我要开始写信给我久违的小朋友。小朋友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水面闪烁着点点的银光,对岸意大利花园里亭亭层列的松树,都证明我已在万里上。小朋友,到此已逾一月了,便是在日本也未曾寄过一字,说是对不起呢,我又不愿!
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栏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我只能在晨间绝早,船面无人时,随意写几个字,堆积至今,总不能整理,也不愿草草整理,便迟延到了今日。我是尊重小朋友的,想小朋友也能尊重原谅我!
许多话不知从那里说起,而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一层层的没上杂立的湖石,直到我蔽膝的毡边来,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的形容介绍她!她现在横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小朋友,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便只有她——海的女儿,能慰安我了。Lake
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嘱咐他,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他到远东去。
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了,若问我爱那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这也许太抽象,然而我没有别的话来形容了!
小朋友,两月之别,你们自己写了多少,母亲怀中的乐趣,可以说来让我听听么?──这便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此后仍将那写好的信,抋序寄上,日月和地方,都因其旧,“弱游”的我,如何自太平洋东岸的上海绕到大西洋东岸的波士顿来,这些信中说得很清楚,请在那里看罢!
不知这几百个字,何时方达到你们那里,世界真是太大了!
冰 心
十,十四,一九二三,慰冰湖畔,威尔斯利
《寄小读者》最初题名为《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是1923~1926年冰心留美期间为《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所写的通讯。自1923年7月29日起于该栏陆续发表。1926年5月北新书局结集出版时已达27篇(另有《山中杂记》在内)。1927年出第四版时加进通讯二十八与二十九两篇,计29篇。
本篇为第七篇。它的前六篇所写的除阐明与小朋友通讯的动因及小鼠的故事外,主要是记叙赴美时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之间的所感所见。这第七篇所记的则是从上海换乘邮船后的见闻与感怀。作者称它“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
《寄小读者》一书集中赞颂的是母爱、童心、自然美。这三者常常结合在一起,但在不同篇章中也常有不同的侧重。本篇侧重于描绘大自然的优美,同时通过对童心、母爱的称颂与追求,表达了对故国、故土与亲人的依恋与怀念。本篇明显地分为两大段,实际是两封信的合二为一。两大段相汇相连又各自独立成篇。
第一篇,1923年8月20日写于日本神户。
开篇从送别写起,以离情别意为思念祖国、亲朋作了感情上的铺垫之后,总写了海上头三天的清新而活泼的生活:除了就餐,便是随意散步和游戏,像小孩子似地套圈子、抛沙袋,并“乐此不疲”。何以如是?唯一的原因是海使“我”童心来复,唤起了童年的回忆。童年冰心是在海滨度过的。以自幼爱海的童心观海、状海,自当美丽非凡而又牵魂动魄。如是描写,既讴歌了童心,又为写海定下了赞颂与抒怀的基调。
对于瞬息万变的海景作者又不是整日逐时加以描绘的,而是依次地写了三日内的不同角度的夕照下、夜半中的水上风光。
十七日下午启航,过了高丽界,已时至傍晚。海平如镜,蓝极绿极。斜阳的金光又长蛇般地“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五光十色,变幻无穷。这夕照下的空灵妙景宛如色彩和谐,意境幻然的巨幅油画,可它却是用文字描绘出来的,读来不能不令人佩服于作者的笔力。
十八日夜,正值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夕,银河横空,照到深黑的海上;空中繁星闪烁,水面波涛吟啸。这又是一番迷人而难言绘的海上夜景。
十九日夜已抵神户,船徐徐而停。此刻,天上的月光、星光与岸上的灯光遥相辉映,环山周行的火车还不时地闪现一串“光明”。这里虽未再写海,而船停泊于海,“我”自然可见那来自天空、岸边的诸种“光明”如何倒映于海中。“我”的眼前真个呈现了难得看到的“璀璨的世界”。这“世界”实际也就是海滨码头一景,只是对海的描绘运用了“潜台词”般的暗写手法罢了。
连写三次海景,却不觉得重复、拖沓,倒有简洁明快、层层出新之感。关键在于这三景各具特色,而且又以“我”的时起时伏的感情为纽带、为轴心,既使它们潜隐着内在联系,又使绘景之笔可进可止,不多着一句一字。
一写中,“我”心情振奋,因“自少住在海滨”却少见如此奇美的海上景致。
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恨我不能画”的自谦之语,这就在结束一写的当儿,突出了它的空灵绝妙,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
二写中,写“我”由遥望远空银河与“听得楼栏下人声笑语”而触景生情:“忽然感到家乡渐远”,刚刚平复的离愁骤然再起。游兴既尽,景观再美,心中也“只有惆怅”。就此止笔恰合其适。
三写中,写到许多旅客离船上岸,“舟中寂然,今夜没有海潮音”,静极之中“我”“心绪忽起”:想起母亲,忆起北京。心情的沉重致使“不能再写下去”。以此收束全段、全篇十分自然,且能赢得读者的共识与共鸣。
第二篇写于一个多月之后的意大利慰冰湖畔。它以写湖为主,但不似前一篇分写三景,而是做了综合性的描绘与品评。全篇仍以“我”的感情为线索,物我相合,情景交融:朝阳下“我”转过草坡,穿过深林来到湖滨,席石而坐,为的是找这幽静之处给心爱的小朋友写信。面对水上闪烁着的点点银光和彼岸“花园水亭亭层列的松树”等异国风光,不禁骨到自己“已在万水之外”。满怀乡情“伸开纸,拿起笔”对“久违”了的小读者确实有“许多话不知从那里说起”,而面前“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这就自然地表露了绘景的目的及其感情基础。
湖上风光仪态万千,在作者笔下更是美不胜收。“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它们各自的独特风彩自不待说,仅把“我”每日黄昏泛舟游湖时所看到的极其柔媚的美景“介绍”一二,就足以令人陶醉了:“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边树叶呈红绿黄白各种颜色,一丛丛倒映于水中,“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之下极其艳冶、喜人。
“我”对湖的这般描绘与夸赞,既因为它的美是客观存在,也因为“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只有它以独具的魅力给“我”以安慰。这种情景作者在《通讯十六》中也曾写过:“到了威尔斯利,慰冰湖更是我唯一的良友,或是水边,或是水上,没有一天不到的。唯其是能给以“安慰”的“唯一的良友”,“我”对这极其优美的湖景才未止于单纯的欣赏,而是“以心会友”,在“湖上光雾中,低低地嘱咐他,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他到远东去”。至此,隐蕴于全篇的爱国深情已近明朗化,使作品更加感人。
前一篇极写海之美,本篇极写湖之美,湖海之间究竟“爱那一个更甚?”作者以设问作答自然地引出了对两者的品评与对比:湖是“海的女儿”,它们有相同处,也有相异的地方。就“异”而言,“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深阔无际,“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有许多红花绿枝为衬托,“她的爱是温柔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这种对比深刻而又贴切。正是这种对比以及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使得这写海、写湖的两大段浑然融汇、连成一气的。《通讯七》做为一个整体,虽写自日本、意大利却毫未涉及这些异国的社会意识,更无崇拜、依恋“乐而忘返”之意,倒是溢满爱国思乡之情,体现了写景抒情散文最为宝贵的思想意义与美学价值。
(浦漫汀)
第五篇:冰心往事读后感
冰心往事读后感5篇
【导语】往事是2010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实体书,作者是冰心。该书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夏夜纳凉时,与三个弟弟(涵、杰、楫)仰望星空、畅谈大海的一幕动人的场景。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冰心往事读后感
这一日,在读书会上,聆听了冰心的《往事》,这一段讲的是雨中观莲。心仿佛来到了字里行间,我好像也在那隔着雷雨的窗前眺望那朵红莲。风雨交加,在没有遮蔽的天空下,那朵柔弱的红莲被雨点儿击打着,不住的颤抖着、歪斜着。当看见一片荷叶倾侧下来,向红莲伸展过去,完全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在宽大的荷叶下不再颤抖,不再歪斜。此情此景让我的心不禁也触动了,是的,我也想到了母亲,伟大的母爱。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而我认为我的母亲对我的爱更是加倍伟大。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的也是不幸,她不但要承担养儿育女、养家糊口和普通母亲都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以外,更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无声的唾弃。她要比普通母亲付出的更多,一件事情或许一个普通母亲只要用眼神和言语就能教会孩子的,我的母亲却还要手把手、一遍又一遍的教导我。她对我的照顾和呵护简直已经不足以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了,穿好、吃好、住好、走好,这些都不用多说了,最可贵的是,哪个孩子从小到大无论到哪儿都有母亲亲自一次又一次的陪伴!
26个年头,母亲从未休息过,她这把荷叶伞总是在风雨来临之前就为我打开。我想我比那朵红莲幸运和幸福的多,因为我的荷叶伞下永远是晴天,永远是美丽,永远是安宁,永远是美好和希望!
【篇二】冰心往事读后感
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的书,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冰心奶奶写的一篇关于自己的“往事”,这篇文章让我知道,母亲是最疼爱我们的人。
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与故乡庭院莲花有关的往事,第一件事是月夜祖父说到园里开三蒂莲时,家里添了三个孩子。“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然而,祖父的话流露出的家人对孩子的珍爱之情却已溢于言表。
第二件事写了作家看到莲花在风雨中遭到摧残时的心境,看到白莲凋零时的沮丧,看到红莲被风雨侵袭时的无奈、怜惜这让作家在窗前徘徊,是母亲的呼唤,莲叶对红莲的遮蔽,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心里充满感动,进而想到母亲是荷叶、孩子是红莲。当心中的风雨来袭,只有母亲才能为孩子遮掩。
最令我感动的是文章最后一句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挡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们伟大的爱。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不是挂在嘴上的,卫视默默的付出,让你感受到温暖,母亲对我们的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他们不求回报,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太多了,我们要懂得回报,不能惹他们生气,让他们悲伤,就算他们不求回报,我们也要让父母知道,我们不是小孩子了,还需要呵护,我们已经长大,是时候该为你们扛起一份重任,挑起一个重担了!
【篇三】冰心往事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往事,每个人的往事不同。今天我给你们介绍冰心奶奶的往事。冰心奶奶父亲的朋友送给他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了,她没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庭院里有许多的莲花,有三蒂,四蒂,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半夜里,他听见繁杂的雨声,早晨是浓阴的天。她从窗内往外看时,那朵白莲已经谢了,那朵红莲却开的满满的。突然间又下起了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雨点打的左右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台阶去,也无法可想。
过了一会,她看见红莲旁边的荷叶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未退,红莲不动了。雨点不停的下,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集了流转无力的水珠。
她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蔽的天空下的隐蔽?
文章读完了,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她把荷叶比做母亲,母亲为她遮风挡雨,这就是母亲伟大之处。我觉得母亲是座山,能承受众多的压力;母亲是条河,能冲洗我心中无限的惆怅;母亲是片天,能包容我的一切过错。
人人都说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这话一点也不错,我觉得母亲就像太阳,温暖的照耀着我们为你;母亲像园丁,辛勤的培育者我们;母亲像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母亲您放心吧!您的辛苦不会白费的。我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篇四】冰心往事读后感
也许是因为妈妈在我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冰”字,所以我非常喜欢读“世纪老人”冰心奶奶的散文。其中有一篇《往事》令我回味无穷,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语言清丽隽永,纯洁典雅,完美地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往事》讲述了两个在红莲开放时的动人片段。九年前的一个月夜,冰心奶奶和祖父在园里乘凉,祖父看见红莲开得正旺盛,便对冰心奶奶说,在冰心奶奶三姐妹出生之时,园里刚好开了三蒂莲,全家都十分欢喜,说是应了花瑞三位的喜兆。好一副合家欢乐的场面!
第二个片段则发生在冰心奶奶和祖父闲聊的第二个早晨。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冰心奶奶烦躁不安,她看着那朵红莲被打得东倒西歪,不禁心一凉。忽然,她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了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她不安的心绪散尽了!其实,冰心奶奶把孩子比作含苞待放的红莲,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而母亲就是那宽大无比的荷叶,用她那博大的胸怀为问我们遮挡狂风暴雨,让我们美丽芬芳,健康地成长!
我最喜欢冰心奶奶在文中说的这样一段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我们无言的爱。是啊,唐朝诗人孟郊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留学在外的游子,孩子永远是母亲最牵挂的。虽然我的妈妈工作繁忙,但是她总是会抽出时间指导我学习,帮我把写好的文章发送到文化论坛。有一次妈妈加班回家,还不顾劳累为我打文章。当她满心欢喜打好文章时,眼睛都熬红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李易真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位母亲都应该是孩子的女神。”我希望自己可以慢慢长大,可以做爸爸妈妈的小天使!笑眼浅弯似一泓新月,唇角飞扬永爱我的家!
【篇五】冰心往事读后感
虽然,真实的文章会比较好,老师也比较喜欢,但是,有思想的文章更能夺人眼球。往事,常常很值得回忆。在冰心的记忆中,永远只存在海。
海是一位温柔的姑娘;海是一位发疯的老巫婆;海是一位知识无穷的老师……站在海边,静静感受,就会体会到中间无穷的奥秘。日出是,她是一味温柔的姑娘,静静地观赏着来到她温暖怀抱的人们;日落时,她是一位发疯的老巫婆,使用魔棒,让海水吞噬整个沙滩;每天她都是一位拥有无穷知识的老师,教会了来这边游玩人们的一些知识。
莎士比亚说过:一切思想都是这样,他们是生着翅膀的。是啊一切思想都是长着翅膀的。它带着你翻越过无数的崇山峻岭,增加着你脑海中的知识,使你变成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女,不断的充实着无穷的知识。思想,将使一个人变得更加有力量,不再胆小,不再畏缩,不再去害怕别人看你的眼光……
一个人拥有了思想,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现在就用你的那把金钥匙,去打开你想象力的大门,展开你想象力的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