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古诗教学中加强文化传统教育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加强文化传统教育
作者:王新
时间:2011/12/14 9:40:00
来源:www.xiexiebang.com
论文关键词:古诗教学 爱国主义 人生观 价值观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 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 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 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 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 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 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 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 朱靖、王庆华,《让古文教学焕发人文光彩》[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3] 陈文哲,《新课标下古文教学方向的转变》[J],《语文建设》,2004(6)
原文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duhougan/fanwen21/
第二篇:浅谈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芦溪镇二中:游晓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春望》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 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贞操。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诗歌教学自身不仅是审美性的,还兼有伦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第三篇:浅谈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曾有一个学生回忆自己的语文学习生 涯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语文课都是在 瞌睡中度过的。这学生的话虽然不能代表 所有学生的状态,但是还是值得我们去思 考和反思的,传统的凭着一张嘴、一本书的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 特别是那种“老学究”型的语文老师,他们 上课跟学生的交流等于零,完全不看学生 的反应,一板一眼地把课文分段讲解,摇头 晃脑地把文言文教读一遍完事,基础差的 对语文学习本来就缺乏兴趣的学生早就睡 得云里雾里了,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课堂 当然面目可憎。那么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 改革就成为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既然语文教学模式要改革了, 那么到 底要怎么去改呢?大家都各抒己见,众所周 知,技校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语文教学相对 可以变得灵活些,我们都高呼“把课堂还给 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用“行 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这些设想都是非 常美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困难重 重的,其实“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要 求更加的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话,学生 必须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自觉 性,不然的话,只能流于形式,更严重的是 造成课堂的浪费,一堂课上下来,似乎课堂 气氛不错,学生进行了阅读,然后进行了讨 论,对于少部分基础好、自觉性强的学生来 说的确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对于大部分基 础差、懒惰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偷懒机会, 更加参与不到课堂中来。众所周知,技校学 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都要比高中学生 差得多, 在中考之后, 都是一些成绩不太 好,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进入技校学习的,这 些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到什么程度呢?我举 个例子,他们记不住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 的书写以及相应的作用,脑中没有多少词 语的储备,更加不用说各种修辞手法的灵 活运用,这样的学生,如果不采用传统的教 学模式迫使他们去强记一些东西,我觉得 一切新模式的尝试都是一种本末倒置与极 大的浪费。当然, 我也反对刻板的照本宣 科,我始终认为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老师是 最重要的领导者,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 础,让他们能写会说是最关键的,把这个本 源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一切创新的改革。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后, 语文在技校的 地位并不高,许多技校的语文课时被压缩 得很少,也不重视对语文老师的再培训,这 是对提高技校生语文素养的极大阻碍。语 文教材上明确地提出来了“语文课程是技 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 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全面提高学生 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奠定基础”,这个目标定得非常恰当,符合 了技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学一技之长, 铺就业之路”,许多学生进入技校的目的就 是要学技能的,这类学生往往很愿意动手 去做一些实际性的操作,例如拆装一些机 器零件,对于上文化课他们是兴趣缺缺的, 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针对这样的情 况,传统教学模式似乎不适合他们,如何调 到他们的积极性显然非常重要,让他们参 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多多进行一些实 操性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可行的,例如进行 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之类的,问题这些学生 的语文基础那么差,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之 类的活动能开展起来吗?如果不注重打基 础,只追求形式、气氛的语文课堂,只会让 他们的语文基础越来越差,在我看来还是 要用强制性的方式迫使他们去识记一些 字、词、句,甚至应比较残忍地让他们进行 课文的抄写也是不为过的,写文章就像是 建房子一样,脑海中没有一定数量的字和 词就像没有砖、瓦一样,万丈高楼无从建起 啊。而且一定要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 授,语文教学现在还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 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汉语拼音,让 学生拼读的时候,他们很多人会把拼音读 成了英语字母,如此的语文素养,连最基本 的汉语拼音方案也忘得差不多了,也就意
第四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融入
教 育
Imr,-“时空
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融入
李赛 丁艳艳
防空兵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交往与 日俱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来中
国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紧
密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内容融入教学的意义以及文化融入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做了简单分析,以期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能有所参考,留学生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 16―018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 况选取教材、因材施教。
关注中国,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汉语吸引着他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们。近年来,来华留学、游览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孔子学院在世界 由于留学生的学习层次、文化背景、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
各地的开办又无形中传播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推广着丰富的汉 能力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适当逐步融入文化内容。相比枯燥的
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词汇、语法的学习,留学生更乐于学习中国的文化,因此教师应采取
相互影响。单纯的语言教学只会增加交际的难度,甚至会出现驴头不 由文化内容引入汉语 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直奔汉语主题。另外,对马尾的尴尬局面,使学生逐渐丧失学好汉语的信心,甚至埋怨汉语 教师可根据学生汉语学习的水平,安排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国家特色
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门语言,因此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势在必,的历史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到他
行。国的文化风俗。除了课堂讲解汉语知识、文化内容以外,教师可采取
一
、语
言
与
文
化的关
系
播放与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相关的视频,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文化是人类在 文报刊。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化表演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的假设交际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或大班汇报演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 三 文化实践课 的引入
载体,一种语言由特定的文化而产生,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语言又 相比课堂上的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显得生动、鲜活。教师应打破
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文 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让留学生到生活中找灵感、去实践。要充分调
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文化的影响。由于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融入了 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 自己的观察、了解、学习到
该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 中国文化、民风。教师在组织外出实践前,可制定好主题以及实践要
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 求和 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这种离开课堂进入
缺少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生活 中国人生活中去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汉语的语言水平和运用汉语进
方式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只有深刻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够 行交际的能力,而且可以切身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魅力。现在,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汉语,达到无障碍的自由交流。这种文化实践课被更多的院校采用,院校利用暑假、寒假组织留学生
二、文化内容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外出参观、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脱离了文化的汉语教学,语言的讲解与学习是苍 白无用的。语言 四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来源于生活,文化又贯穿于社会生活当中。汉语中的一些话反映了汉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汉语知识外,族文化的积累、渗透知识经验、情感色彩。汉语词汇的许多引申是需 还应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肩负着推广汉语的重
要理解这些文化的寓意,否则很难正确地使用这些字眼。在教学过程 任,还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拥有广阔
中,我发现汉语成语是留学生最难掌握的。汉语中的成语有上千条,的文化视野是每一位对外汉语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作为对外汉语教
使用的十分频繁,如果不明白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就无法正确使用。师,我们在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的
文化内容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汉语的教授、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还能够 文化风俗,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具优势。
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我们要开拓视野、广泛阅读国内外各类书籍,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对外汉语教学是为双向交流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学除了要注意吸 只有 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地
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要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对外汉语 掌握语言技能。
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有助
四、结束语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
办 目的就是要 向世界展示中国、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 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实
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是语言,孔子 施过程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紧密结合,不能重视文化教学而忽
学院在传播汉语的同时推广中国文化。汉语的推广、文化的传播不仅 视或取代 了语言教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会,为了能让留学生
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还增进了与他国的友谊。讲一 口流利的汉语,文化教学必须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文化内容的
三、文化内容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融入不仅可以提高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播和
一
选
取
合适的教
材
弘扬中国独特的魅力文化。
当前随着 汉“语热”的日益膨胀,越来越多的汉语培训机构如 日 参考文献
中天。由于留学生来华 目的和培训时间的不一,使用的教材也各有不
1.桑迪欢 刘丹
同。例如,有的以夏令营的形式来华,他们的主要 目的是游览参观,学学报,2007年 S1期
因此在简单教授基本会话内容外,重点是讲解文化知识以及风土民 2.赵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情:有的则是以留学生身份来华学习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因此在汉语 社会科学版,2007
教学过程中应穿插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二者所 占比例大约为 1.5:1,3.仁玉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特点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让留学生们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如今,在对外汉
id=”loadingAD“>
class=”ad_box“>
第五篇: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在西柏坡揭牌
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在西柏坡揭牌 陈喜庆赵勇为基地揭牌
4月25日上午,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省委副书记赵勇为基地揭牌。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副省长、民盟省委主委龙庄伟,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王刚,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段惠军,民革省委主委卢晓光,民建省委主委秦博勇,九三学社省委主委葛会波出席仪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主持仪式。
西柏坡是新中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祥地,中央统战部在这里诞生,“五一口号”从这里发出。西柏坡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央统战部继重庆、百色、延安后建立的又一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赵勇在讲话中指出,西柏坡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奋斗的历史。在西柏坡设立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既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件大事、盛事,也是河北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多年的夙愿。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充分运用西柏坡独特的统一战线历史资源,依托西柏坡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传承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对于弘扬老一辈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崇高风范,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质量、高标准地管理好、建设好、运用好、发展好这个教育基地,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基地宣传、教育、培训、研究等功能,努力把教育基地打造成河北统战工作的亮点和重要窗口。
陈喜庆在讲话中要求,西柏坡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要注意利用重要纪念活动和重大节庆日,重点宣传党中央在西柏坡的辉煌历史,宣传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的合作精神,把基地建成展示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和多党合作光辉历史的教育基地;要坚持“同心”思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基地建成弘扬爱国主义和统一战线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要通过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和研讨班,帮助统战干部和党外人士全面深入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把基地建成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的培训基地;要深度挖掘、整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珍贵史料,把基地建成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研究基地。
揭牌仪式前,陈喜庆、赵勇、田向利与省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无党派人士向五大书记铜像敬献花篮。揭牌仪式后,参加仪式人员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以展现我国统一战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第九展室和“风雨同舟、继往开来”展室。(记者四建磊)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感受美
在古诗教学中感受美 单 位:栾川县陶湾镇初级中学 姓 名:常 莹 2010.3.25.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需要我......
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精选合集]
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 江苏仪征周正华 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三四十首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在古诗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加强观察、想象、思维......
古诗教学
让古诗教学扎实而灵动 笔者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在平常的公开课教学或教学视导中,很少听到古诗教学课,即便是刚巧进度到了,老师们......
浅谈古诗教学
浅谈古诗教学汤文来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一、结合写作背景......
古诗教学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 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 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
古诗教学初探
古诗教学初探 李采红 四川省邛崃市北街小学文昌校区 邮编611530 摘要:诗歌教学强调诵读、想象,教学时可以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背诗句、广......
古诗教学
浅析小学古诗教学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
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具有引领人生发展的功能。小学的古诗经典诵读与教学,有助于我们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来感染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人格,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