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题型二 完形填空话题2 哲理故事(2013、2012年考查)
话题2 哲理故事(2013、2012年考查)
Cloze 1(2015广东改编)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生活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azy poor man living in a small house with spider webs(蜘蛛网)on the walls and mice running around.People __1__ coming into such a dirty place and the poor man was lonely and sad every day.He thought it was poverty(贫困)that __2__ his unhappy life.One day, the poor man dropped in on a wise old man and asked him for__3__ about changing his life.The old man gave him a beautiful vase(花瓶)and said.“This is a magic vase that will bring you __4__.”
The poor man looked at the vase __5__.Why would he need a vase in his poor house? However, he didn’t want to __6__ such a beautiful vase, so he brought it home and put in on the table.“It’s not right for something so beautiful to be __7__,” the poor man looked at the vase and thought.Then he picked some wild flowers and put them into it, making it even more beautiful.__8__ he was still not satisfied.“It is not good for such a beautiful thing to stand next to a spider web.” At this, he started to do some cleaning in the house and paint the walls.His house turned into a __9__ place immediately.The poor man __10__ up.He suddenly realized that in the past it was his laziness that made him poor and unhappy.From then on, he worked hard and his life got better and better.1.A.enjoyed
B.avoided
C.forgot
D.considered 2.A.led to
B.connected to
C.made up
D.set up 3.A.service
B.knowledge
C.advice
D.care 4.A.peace
B.happiness
C.mess
D.regret 5.A.sadly
B.nervously
C.proudly
D.surprisedly 6.A.throw away
B.give out
C.pay for
D.keep off 7.A.ugly
B.full
C.empty
D.dirty 8.A.And
B.But
C.So
D.Or 9.A.large
B.dark
C.strange
D.comfortable 10.A.cheered
B.rang
C.sped
D.stayed
【主旨大意】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懒惰贫穷的人住在又脏又小的房子里,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他认为是贫穷让他生活的不幸福。后来他向一个智者求助,智者给他一个漂亮的花瓶,他把花瓶带回家,为了让周围的事物和花瓶相配,他开始收拾屋子,慢慢地他变得勤快,房间也变得干净了,他也生活得越来越好。文章告诉我们,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1.B【解析】考查动词词义辨析。enjoyed喜欢;avoided避免;forgot忘记;considered考虑。根据前后文描述内容可知人们应该是避免进入这样一个很脏的地方。故选B。
2.A【解析】考查动词短语辨析。led to导致;connected to连接;make up编造; set up建立。此处表示这个穷人认为是贫穷导致他不幸福的生活。故选A。
3.C【解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service服务;knowledge知识;advice建议;care关心。根据前后文可知这个穷人去找一位智慧的长者询问有关能改变生活的建议。故选C。
4.B【解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peace和平;happiness幸福,快乐;mess杂乱;regret后悔。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长者给穷人一个花瓶,目的是为了给这个穷人带来幸福。故选B。
5.D【解析】考查副词词义辨析。sadly伤心地;nervously紧张地;proudly自豪地;surprisedly惊讶地。根据语境,穷人想要改变生活,长者却只给了他一个花瓶,所以穷人应该是很惊讶不解地看着这个花瓶。故选D。6.A【解析】考查动词短语辨析。throw away丢弃;give out分发,发出;pay for付款; keep off不接近。根据后文穷人把花瓶带回家可知他不想丢弃这个花瓶。故选A。
7.C【解析】考查形容词词义辨析。ugly丑陋的;full满的;empty空的;dirty脏的。根据后文这个穷人往花瓶里插了一些野花可知,他认为不能让这么美丽的花瓶空着。故选C。
8.B【解析】考查连词词义辨析。And和,表并列;But但是,表转折;So因此,表原因;Or否则,表转折。前文描述了穷人往花瓶里插了些野花,使花瓶变得更美丽,此处又描述穷人对此仍然不满意,可见前后文句意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B。
9.D【解析】考查形容词词义辨析。large巨大的;dark黑暗的;strange奇怪的;comfortable舒适的。前文描述这个穷人打扫房间,粉刷墙面,由此可知他把房间变得更加舒适宜人了。故选D。
10.A【解析】考查动词词义辨析。cheered欢呼;rang打电话;sped加速;stayed待。结合前文描述并根据生活常识可知,穷人把一个往日脏乱的屋子变得舒适宜人,焕然一新,那么穷人肯定是感到很振奋,cheer up振奋起来。故选A。
第二篇:哲理故事2
【鱼有佛性】
有人问寺院大师,为何念佛时敲木鱼而不敲鸡、羊或其他什么。大师答曰:世间最勤快的生物莫过于鱼,从不合目,终日游动。如此勤奋还需敲打,何况人乎?原来名为敲鱼,实为敲人。
又听说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所以快乐稍纵即逝,烦恼也是蜻蜓点水;所以无所谓露喜,也无所谓含忧。这是否也暗合了佛家的空呢?
鱼在水中游摆,既不是追逐什么快乐,也不是摆脱什么烦恼。只要生命还在就摇尾而游,不追念前世甘苦,也不奢求来世幸福。正是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纤尘不曾落过,杂念更是不曾滋生。
鱼从不考虑人如何看待它们,也从不考虑明日的是非祸福,它们只是终日四处游动,有吃的便吃,没有便继续游。就如云游的和尚,缘起随缘,缘未到亦不强求。
鱼甘做木鱼请佛终日敲打,警醒自身。佛理也化作无数的鱼警示世间,只是我们不曾理会罢了。
【鱼的思考】
鱼是否曾经或正在思考过?然而我们不是鱼,又怎知它思考与否。于是就出现了庄子与惠子的对白:汝不是鱼,焉知鱼的快乐;而汝不是我,焉知吾不知鱼的快乐。
我把我心化在水里,与鱼共舞。
亘古至今,似乎没有哪种生物能久远过鱼,也没有哪种生物的种类多过鱼。许多的生命禁不起历史长河的冲刷,渐渐销声匿迹,唯有这鱼从河里游到江里,从江里游到海里,又从海里游到陆地上,也终成了两栖动物。
为何鱼的生命力如此恒久?它的祖先有没有告诉过它如何生存,如何与人相处。我们没有思考过,不代表鱼也没有思考过。
也许从古游到今的鱼的确没有任何思考,可正因为退却了矫情的思考,没有了思考就成了高层次的思考。所以所有江河湖海、浅水深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大鱼小鱼比比皆是。
【鱼的智慧】
据说即使是庄稼地里,一旦水多成涝,日子稍久,那田间就会有鱼苗跃动,而这鱼苗就是不知蛰伏了多久的鱼籽,遇水就得以重生。
这便是智慧,不求安居乐业,唯有随遇而安。众多生物,霸道如恐龙不可一世,珍稀若袋狼种种。稀有的濒危了,珍贵的灭绝了。唯有鱼,个个看来呆头呆脑,只要有水便成。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挑剔,而恰巧水占了我们星球的70%。浅水就是浅水鱼,深海就是深海鱼,淡水就是淡水鱼,即使见不到阳光的地下水里也有石鱼自在地徜徉。于是,鱼成了世界上种类最多、数目最多的生物。
你把鱼养在鱼缸里,它自由自在地游,不会抗议空间有限;你把鱼放在水族馆里,它也不嫌吵,翻来游去,自得其乐;你把鱼养在水库里,它乐在其中,偶尔会跃起欣赏夕阳无限美。
成为案板肉时,它也许会挣扎。但正因为不断被伤害,它们的繁殖能力也最强。鱼不择水而生,而是遇水则游。
鱼的生存智慧就是这样——遂了外界的心愿,自己遨游的世界才更宽阔。
第三篇:哲理小故事2
励志小故事2(50字):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50字励志故事感悟】: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第四篇:质量培训哲理故事2
关于质量意识培训的故事
我现在负责体系,培训必不可少,以前讲9000很少有人有耐心听,因为是太专业,我现在准备作成“从寓言故事看出大道理”,形成系列,在内部网上发,先发一个大家看看,如果大家有好的培训的方法,也请指教:
割草的男孩(哲理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个故事,我有一种想把他写上来的冲动!写点感想,抛砖引玉。
1.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营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质量意识培训 故事之
2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SAP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请大家牢记这一点!质量意识培训 故事之
3为什么买香草冰淇淋汽车就会秀逗的故事?
“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理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它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 蒸气锁”。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 蒸气锁 ”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但是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如果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
仔细观察 “ 不可能 ”这个字“IMPOSSIBLE”,你也许可以看到“ 我可能 ”“I’M POSSIBLE”,这个差别的关键乃在于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的 “ 态度 ”及 “ 理解力”。
做质量的首先要相信顾客的投诉,没有谁闲的无聊找人投诉玩儿!
人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所以一般结论是在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后产生的,因此不一定可靠,认真调查,分析再做决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是国人和老外的不同,顾问老罗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实验不能重复五次以上,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我们呢,经常搞一到二个数据,就出了结论。
“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就是这个故事给予我的!
会投诉的客户才是真的回头客户或者是真诚的客户!
处事态度,莫若于此!若人人皆有此处事态度 , 何愁公司经营不好!
4小和尚撞钟
制度(工作标准)与培训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我的一点感想:
1.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2.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3.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4.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猴子香蕉与培训
我在读西点军校的故事时,看到西点实验室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我把他与培训与服从联系起来,与大家分享:
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
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一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
体会与感想: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培训的重要性和无条件的执行制度
1.培训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会战无不胜的。
2.制度就是要无条件执行的。因为制度是经验的总结。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错误或受惩罚的。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品质没有折扣,多站在消费者的观点想一想
不知道那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一点体会: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们经手的日本协和的质量投诉。我当时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这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
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目标管理的管理寓言:石匠寓言与经理人目标0,在目标管理的培训辅导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三个石匠的寓言”来帮助学员理解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目标管理。这个寓言是这样的: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7r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Ol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 6=P!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教堂。” =`o`: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0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ask.Jt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Bjx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tR 中国企业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他们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等等才是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则已经落后。事实上,只要企业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管理就仍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有效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OY!E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fz{.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企业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在一个企业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企业整体目标息息相关。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3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C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0+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士兵有雄心壮志,有非常高的自我期望当然是好事。但是一个总想着当元帅的士兵,却未必是连长需要的部下。在企业中,自我期望过高的员工,通常很难融入团队,也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F@tC 我们常听到老总们开会时会要求下属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可是如果员工、经理人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你怎么能要求他司其职、尽其能呢? cd/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9C"5Y 经理人、员工的目标意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而习得的,是需要企业管理团队着力去培养的。我曾凭经验比较过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相比之下,台湾企业没有太多的“文化”、“战略”方面的华美辞藻,但企业的管理框架都比较清晰,细节比较精致。而大陆许多企业的管理只适合远观,不便近看。|#{t ©食品论坛--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W 从目标管理的方法来看,我们就发现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但更严格地说,他的回答仍然有目标不够明确之嫌。如果他能说出他是在做教堂的门柱或者穹顶,那么他对自己的目标就更明确了。当然,要石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恐怕责任不在石匠,而是在石匠的上司了。Kc 二十五个哲理小故事 故事之一 忧郁和快乐 从前,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做雨伞的;二儿子是做布鞋的。老妇人整天忧郁伤感,天晴的时候,她忧郁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她忧郁二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所以,她整天唉声叹气。一天,一个路人经过她家,老妇人再次说起她的忧郁,路人便对她说:你这样想,天晴的时候,你的二儿子的布鞋卖的很好;下雨的时候,你的大儿子的雨伞卖的很好,你是多么快乐呀。于是,老妇人便从此快乐起来了。 闲言碎语:忧郁和快乐,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中,当我们用忧郁的目光去看待时,得到的是忧郁;当我们用快乐的目光看待时,我们得到的是快乐,我们应该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会活得更快乐。 故事之二 渔夫的人生 从前有个渔夫,靠打鱼为生。一天,渔夫躺在自己的小船上晒太阳,一个商人看见了,便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打鱼,而在这里晒太阳呢?”渔夫说:“我早晨已经出海打过一船鱼了,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一天的生活所需。”商人说:“那你为什么不多打一些鱼呢?”渔夫问:“为什么要多打鱼呢?”商人说:“多打一些鱼,你可以多卖一些钱,这样,你就可以造一条更大的船。”渔夫问:“为什么要造更大的船?”商人说:“有了更大的船,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渔夫问:“然后呢?”商人说:“然后,你就有了很多的钱,这样,你就可以开一家大公司,成立一个船队,并从事渔业加工,你又可以赚很多的钱。”渔夫又问:“然后呢?”商人说:“然后你就可以悠闲地躺在自己的船上晒太阳了。”渔夫顿了顿,说:“我现在不是已经在悠闲地晒太阳了吗?” 闲言碎语:有时候,我们的追求很盲目,其实,快乐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经过一番辛苦和努力之后,发现终点就是起点。简单的快乐往往就隐藏在简单的生活之中。 故事之三 农夫的欲望 有个农夫,每天辛辛苦苦地耕种着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收获很少。一天,一个天使看见了,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你能不断地往前跑,你跑过的所有土地,不管有多大,这些土地都归你。”于是,农夫兴奋地往前跑,一直不停地跑。他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他想到家里要盖一座很大的房子,这需要很多的钱,所以,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于是,他咬咬牙又接着跑。这时候,他很累了,可是又想到,应该让妻子过上贵妇人的生活,还有孩子们,也应该过上豪阔的生活,我们要比别人过得好很多倍。于是,他又接着跑。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这时候,他又想到,我老了怎么办,我需要人照顾,我需要很多钱作为保障。于是,他还是跑,拼命地跑,最后,“咚”的一声,倒地了地上,死了。 闲言碎语:人,不能没有欲望,但是,也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在众多的诱惑面前,我们要学会适度抑制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这样,我们的生活也许会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故事之四 随缘的小草 冬天到了,禅院的草地枯黄一片,小和尚说:“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师傅说:“等春天吧,随时。” 春天到了,师傅买了一包种子,让小和尚去播种。春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有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种子,很多小鸟来啄食。“坏了,种子都被小鸟吃了!”小和尚又叫。“没有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傅说:“随遇。” 半夜里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傅,完了,好多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 “没有关系,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师傅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长出青草。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傅说:“随喜。” 闲言碎语:一切随缘,随遇而安,也许会让我们变得豁达和开朗。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躁进,不强求;随,也不是随便,是适时把握,不悲观,不刻板。 故事之五 悬崖上的旅者 有一位旅者,在渺无人烟的山野里行走时,不慎滑落山谷,情急之下,他抓住悬崖绝壁上的一颗树枝,上下不得。他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候,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拉他,并说:“把你的手给我。” 但是旅者执意不松手,说:“把手一松,势必掉下山崖,粉身碎骨。” 佛陀说:“你不松手,我怎么把你拉上来呢?” 旅者仍然不肯放下看似救命的树枝,反而抓的更紧。 佛陀说:“我是来救你的,请相信我。” 旅者说:“我更愿意相信我手中的树枝。” 于是,佛陀拂手而去。旅者最终也因体力不支摔下山崖。 闲言碎语:在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弃固执的思想,寻找新的突破。固守一份境遇,不如大胆寻求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充分相信别人,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 故事之六 生气和消气 古时候有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胸怀。 高僧听过她的诉说,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可是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开始哀求,高僧仍不理会。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气我自己,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受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静呢?”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还 知道值得不值得,可见你的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一杯水倾洒于地。妇人注视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闲言碎语:气是自己折磨自己,或者说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一种愚蠢行为,当我们不理会它的时候,它便会自动消散。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享受幸福和快乐上,而不是放在生气上。 故事之七 不干净的衣服 有个张太太,一直以来总是抱怨对面邻居李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你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不理解,她怎么会把衣服洗成那个样子?” 有一天,一个朋友到张太太家里做客,张太太再次说起这件事情,细心的朋友发现,不是李太太衣服洗的不干净。于是,朋友拿起一块抹布,把张太太家窗户上的污渍擦尽,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不是衣服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闲言碎语:在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冷静地审视一下自己,当摆正自己的心态,擦亮自己的眼睛的时候,我们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 故事之八 穷和尚和富和尚 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很舒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之外,就是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很清苦。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 富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凭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钵、一个水瓶和一双脚,我想够了。” 富和尚听过以后,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已经有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去成,就是因为我的旅费不够。我都没有去成,你又怎么能去得了呢?” 一年以后,穷和尚从印度回来了,还带了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了富和尚,富和尚满脸羞愧。 闲言碎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永远比“说”要好,“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成功和失败的最大区别,往往就是看有没有去行动。 故事之九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奇怪的盲人,他每次夜晚出门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笑着说:“我是看不见,但是我的灯笼可以照亮别人呀。” “照亮别人,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盲人说:“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误撞到我,我就安全了。” 闲言碎语:为别人照路,也照亮了自己。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你经常关心和帮助别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就会主动地帮助你,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故事之十 生活中的痛苦 有一位禅学大师,他带了很多的弟子。其中有一个弟子,老是爱抱怨。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闲言碎语:其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痛苦的事情,面对挫折和失败,或者是遇到别人的错误,我们应该用更宽阔的胸怀去包容,这样,痛苦就会小一点。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故事之十一 放下 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办事,在淌水过河的时候,看见一个妇女穿着罗裙过河很困难。于是,老和尚便背起妇女过了河。小和尚一直默不作声,晚上,回到寺庙以后,小和尚忍不住对老和尚说:“我们出家人应该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妇女过河呢?” “哦,你说那个妇女呀,”老和尚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为什么还挂在心里?” 闲言碎语:“拿得起,放得下。”这是对待事物的良好态度。放下,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放下,而是应该从内心彻底放下,放下,需要心静和心净。 故事之十二 卖驴 从前,有爷孙两个人要到城里去卖驴。 爷爷让孙子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缰绳在旁边走着。路上遇到两个妇女,她们说:“这个孩子太不象话,自己年纪轻轻骑着驴,却让一个老人在地上跑。” 爷爷于是自己骑着驴,让孙子牵着驴绳在旁边走着。路上又碰到几个人,说道:“天啊,还有这样的长辈,自己骑着驴,却让孩子在地上跑着。” 于是,爷爷下了驴,和孙子一起牵着驴走。一位老人看到了,说:“多愚蠢的人呀,放着驴不骑。” 听到这话,爷爷和孙子一起骑上驴进城。迎面又遇到一群人,“你们看,多狠心的爷俩,一头驴竟然骑两个人,看把驴累的。” 最后,爷孙俩找了一根大木棒,把驴的四脚绑起来,吭哧吭哧抬到了城里。 闲言碎语:做人、做事都要充分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议论而轻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人人的话都听,我们将无所适从。 故事之十三 三只泥板凳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个很笨的学生——至少他的老师是这样认为的。 一天放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每个人做一件劳动作品,明天交给她。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劳动作品,有文具盒,有布娃娃,还有很多漂亮的玩具。当爱因斯坦将自己的劳动作品——一只丑陋而又拙劣的小泥板凳交给老师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阵阵嘲笑声。 “哦,上帝,你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看的东西吗?”老师带着嘲弄大声责问爱因斯坦。 “有。”爱因斯坦从身后拿出两只更丑陋的小泥板凳。“这只是第一次做的;这是第二次做的,刚才交上去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不好看,但是它比这两只要好的很多。”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了。 闲言碎语: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自信,就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自我辩解、夸夸其谈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达到辉煌的顶峰。 故事之十四 心中的炉火 从前有个孩子,家里很贫穷。每到寒冷的冬季,他心里总是想:“要是有个火炉该多好呀!” 一天,他问妈妈:“什么时候我们家能买一个火炉呢?”妈妈说:“等明年吧,等明年宽裕了,一定买一个火炉。” 于是,孩子就盼着冬天快快过去,期盼着下个冬季,因为下个冬季就有温暖的火炉了。 可是第二个冬天仍然没能如愿。于是,孩子又在寒冷中期待着下一个冬季??。终于,在他十岁的时候,妈妈买回了一只小火炉。 “啊,我终于拥有小火炉了,我不再害怕冬天的寒冷了!”孩子高兴得像过年。白天,他望着火炉,身上有暖洋洋的感觉;晚上,他梦见热哄哄的火苗在火炉里燃烧。 “妈妈,我们生起火炉吧。”孩子老是忍不住。 妈妈说:“再等等吧,火炉生早了,到了最冷天的时候,也就感觉不到暖和了。” 于是,孩子就等着。往年的冬天,孩子总是很害怕寒冷,可是这个冬天,因为有了小火炉,他不再害怕,他带着期盼,用无畏和快乐的心情迎候着最寒冷的日子。 冬天一天天冷起来,冬天一天天走过去。 “妈妈,我们生火炉吧。” 妈妈说:“孩子,你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已经来了。” “啊?冬天已经过去了吗?我感觉最冷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呢,这个冬天为什么不冷呢?” 妈妈欣慰地笑着说:“孩子,不是这个冬天不冷,而是因为你心中有了炉火。” 从那年起,孩子不再畏惧冬天。 闲言碎语:只要希望还在,我们就不会惧怕任何艰难困苦;只要心中有团火焰,即使再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故事之十五 幸福的旧鞋 有一个贫困潦倒的人,整天埋怨命运的不公平,感叹生活的艰难。 过年前夕,他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购买年货过大年。他更加沮丧颓废,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长虚短叹:“我的一生为什么总是这样痛苦,快乐和幸福却总是离我很远。” 他痛苦地回忆自己的过去,去年的今天,他孤单一个人,没有新衣服、新鞋子,更没有新车、新房子。 “唉!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过年了。”他越想越愤怒,于是他脱下鞋子,准备把它扔得远远的。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自己滑着轮椅走了过来,问他:“你为什么这样愤怒?” “过年了,我连一双新鞋子都没有!” “你应该感到幸福,你看,我连穿鞋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他顿悟,他起身穿好旧鞋子,带着快乐和幸福的心情,融入到欢快热闹的人群中去了。 闲言碎语:应该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我们的所有,与其羡慕别人的富有,不如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想想那些更加不如意的人,我们其实已经很富有。 故事之十六 岔路口 有一个士兵,不善于长跑,每次越野赛跑中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 一天,连队再次举行越野赛跑,像从前一样,他很快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当跑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路标上显示,一条路是军官跑的大路;一条路是士兵跑的小径。士兵暗自揣测,军官跑的路,一定既平坦又捷径,做军官肯定要占便宜。士兵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按照规则要求,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 没想到,士兵很快就跑到了终点,名列第九名。士兵很惊讶,因为他从没有跑过前十名,每次比赛总是倒数一、二名。他以为弄错了,便跑去问军官,主持赛跑的军官诡秘地笑着说:“没错,你跑的一定是士兵小径。” 等了很久,当大批人马赶到终点的时候,士兵才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纪是多么重要。 闲言碎语:诚实守纪是做人的本分,坚守这个信念,最终会尝到胜利的果实;自以为聪明,投机取巧,最终只会落得失败的下场。 故事之十七 半杯水 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快乐;弟弟叫不快乐。 一天,兄弟二人从地里干完农活回到家里,又累又渴,可是,找遍屋子只有一杯水。于是,兄弟二人拿来两个杯子,每人分得半杯水。 看着半杯水,哥哥说:“真好,还有半杯水。”弟弟却说:“真糟糕,怎么只有半杯水。” 闲言碎语:半杯水,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快乐和不快乐,往往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放低期望值,也许我们的快乐会更多一些。 故事之十八 大鞋和小鞋 一个老婆婆,好像从来都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人们看到她,总是穿着很大的鞋子哐里哐当地走来走去。 一天,村里一个年轻人看到她,便问:“婆婆,你为什么总是穿着很大的鞋子呢?” 婆婆说:“我在集市上买鞋子,看到大鞋子和小鞋子都是一样的价钱,既然是一样价钱,我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年轻人笑。 闲言碎语:不是大的就一定是好的,合适你的,才是最好的。贪大求洋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一味追求鞋子的巨大而忘记自己脚的大小,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还会严重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故事之十九 蜕变的蝴蝶 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于是,他把蛹拣起来带回家,他要看看蛹是怎样羽化成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很长时间,身体一直出不来。 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闲言碎语:人生的历程就像蝴蝶蜕变,有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有的事情是不可逃避的,当这样的过程或事情来临的时候,即使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强面对,独立完成它。 故事之二十 竖着的鸡蛋 哥伦布是15世纪著名航海家,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这发现,很多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常常用轻蔑的话语对哥伦布进行讽刺。 一次,哥伦布参加朋友的聚会,一些人再次说起这件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这些人争执。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过都失败了。 “看我的。”哥伦布拿起鸡蛋把一头敲破,鸡蛋便竖起来了。 “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这些人很不服气。 “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为什么谁都没有想到呢?” 闲言碎语:成功的人自有成功之道,也许他们就高明那么一点点,但是,我们不该不屑一顾。发现并学习他们的长处,然后不断地超越他们,我想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事之二十一 再坚持一下 一对恋人,曾经非常相爱。一天,他们为了一件小事闹起了矛盾,但是,仅仅就是这件小事,却让他们从此天各一方,各自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婚姻都不美满,所以,也时时怀念年轻时那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当他们都已经很老了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再次相遇了。 他问她:“那天晚上,我来敲你的门,你为什么不开门?” 她说:“我在门的后面等你。” “等我?等我干什么?” “我等你敲第十下才开门,可是,你只敲了九下。” 他们都为这事后悔了。她后悔自己过于执拗,他更后悔,原来那扇门并没有关死呀,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只要多敲一下,将是另一种美好的结局。 闲言碎语:想起一句名言:“成功,就是在困境中再坚持一下。”人世间很多的遗憾,往往就是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如果你认为值得追求,那就执着地敲门吧,再坚持一下,成功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故事之二十二 天堂和地狱 一个基督徒,临终之前想看看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差别,于是,天使便带他去参观。 首先,他们来到地狱,地狱里有一张很大的餐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桌子周围坐着一群饿鬼,他们手里拿着一双十几尺长的筷子,可以夹到菜,但是却吃不上嘴,所以,他们个个面色阴郁、骨瘦如柴。 他们又来到天堂,同样是很大的餐桌,同样有很丰盛的菜肴,桌子周围却坐着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同样也拿着十几尺长的筷子,所不同的是,他们夹菜喂对面的人吃,对面的人也夹菜喂他吃。所以,他们个个快乐而又健康。 天使转身对他说:“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闲言碎语:自私和互助,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之一。至于是天堂还是地狱,则完全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用博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将永远活着天堂里。 故事之二十三 心中的世界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夫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于是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他的女儿。 小女孩把它放在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喂它食物,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快乐地生活着。 后来,鱼越来越大,鱼缸显得越来越小,鱼游动时,总是不停地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的心情越来越糟糕,它向往更广阔的空间。 小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里不停地游着,可是,心里总是快乐不起来。 一天,它遇到了另外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怎么看起来闷闷不乐呀?” 它叹了一口气,说:“唉-——,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都游不到它的边。” 闲言碎语: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破心中的囚壁,即使拥有一片大海,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故事之二十四 独木桥上 一天,一只黑山羊往家赶路,当它走上一座独木桥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只白山羊。 白山羊大声嚷嚷:“喂,你看这里怎么能容下我们两个,你快点滚开,让我先过去。” 黑山羊一听这话,也不甘示弱,大声呵斥道:“凭什么让你先过去?我宁愿在这里渴死倒下,也不会后退半步。” 他们就是这样对峙着,各不相让。最后,他们打起来了,尽管在这狭窄的桥面上,大家都觉得很危险,犄角相撞也很痛,但是它们谁也不肯退让。 太阳高照,炎热难熬,桥下又是滚滚的河水。终于,因为体力不支,两只山羊一起坠落下去,沉入了深深的河底。 闲言碎语:退一步,是为了更快的前进;把拳头收回来,也是为了更有力的出击,狭隘的逞强好胜,并不是真正的英雄。退一步,我们将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故事之二十五 把梳子卖给和尚 一家大公司招聘推销员,考试的题目是:把梳子卖给和尚。 很多人放弃了招聘,他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有三个人来到公司,回报自己的成绩。 第一个人说:“我到了一座寺庙,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但我仍然不屈不挠,最终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他买了一把梳子。” 第二个人说:“我去了一座寺庙,看到山高风大,把前来烧香的善男信女头发都吹乱了,于是就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不敬,应该在每座香案上放一把梳子,让善男信女把头梳一下。’住持认为有道理,庙里共有十座香案,所以,我卖掉十把梳子。” 第三个人说:“我去了一座很有名气的寺庙,那里朝圣者众多,我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圣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贵庙应该大力弘扬佛法,同时也应该有所回赠才是,你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并把梳子作为赠品,一定会大受欢迎。’住持听过以后,很高兴,说:‘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于是,很爽快地买下一百把梳子,而且,还跟我订了合同,让我常年供货。” 闲言碎语:思维决定成败。对待事物,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放开思路,打破固有的僵硬思维,另辟蹊径,就能把“不能”变成“可能”,再把“可能”转变成“能”。第五篇:二十五个哲理小故事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