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是在一种寂静的氛围下放完的,可我的血液却沸腾起来了。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心中迸发二逐渐扩大、扩大。
常言道:“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真切地反映了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连最基本的领土完整都保全不了,这还谈何外交。当我看到片中的中国谈判代表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我愤怒了。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大会吗?这简直是强盗们的分赃大会。很遗憾中国,我伟大的中国,却是其中被抢的一员,这怎么能不让我愤怒呢?
对帝国主义列强们的强盗行径感到愤怒的同时,我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片中顾维钧及其他同胞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无比欣慰。我为我有这样的同胞而欣慰,而自豪。在祖国危难的时候,他们没有抛弃贫穷落后并遭受屈辱的祖国,而是用他们的行动来为祖国争取拿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来抵抗帝国主义的欺压,来捍卫我们我打的祖国的尊严。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向我们阐释了一句话——“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由行动体现出的强烈情感。”
祖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是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一无所知走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地方。我们怎么可能不爱她?怎么可能抛弃她?即便她贫穷落后又怎么样,贫穷落后只是暂时的。她不也创造过令世人惊叹的五千年的文明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她的成就而骄傲、自豪,但我决不会因为她的贫穷落后而感到耻辱,并且抛弃祖国。我们只会努力奋斗,把她从贫穷落后中拉出来,把她建设的强大起来,让那些欺辱过她的国家、民族感到后悔。这才是中华儿女应该做的。正如片中中国同胞们一样。片中两位主人公,一位在可耻的巴黎和会上与列强斡旋,为中国努力争取应该获得利益;一位在国家应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毅然反抗,与帝国主义正面冲突。虽然较为推崇前者,但后者同样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儿女。
当今社会,今时今日,虽然我们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局面,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旧与他们相差很大,在国际上,我们的影响力依旧不是太大。因此,美国可以赤裸裸滴对台军售,日本肆无忌惮地抢占我钓鱼岛,俄罗斯占领我黑瞎子岛,就连菲律宾,一个小岛国也想占我南沙岛屿。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而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所要担负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我会为此而奋斗努力,为祖国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以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作结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二篇:小小的我观后感
小小的我观后感
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我的脑海里仍然是那不禁令人潸然泪下的心理影片——《小小的我》。
栗欣,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女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双手,同时双脚也不能长时间地站立,但是,她坚强的挺了过来,用她的爱心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她。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小栗欣在病房与祖威的叔叔那段对话。祖威的叔叔,曾经是优秀的运动员,却不慎下肢瘫痪,而服下安眠药想要轻生。“叔叔,活着真好”,正是栗欣的这句话令他幡然醒悟。在栗欣的努力下,让一个绝望的年轻人,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正如她最后所说的:“我要在天堂种一个红红的太阳,去照亮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前进路程。”“小小的我”虽然看似渺小,但却拥有博大的胸怀,她只向别人索取一点点,可是奉献给别人的却是最真诚最纯洁最无私的爱。虽然她在片中说:“眼泪只能掉一滴”,但是看到这里,我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挥泪如雨。电影结束了,但从小栗欣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身残志坚。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栗欣这样的例子,他们都在和命运,和病魔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海伦凯勒,她虽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终于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中国作家张海迪,她永远地被禁锢在轮椅上,可她凭借顽强的意志,用笔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史蒂芬霍金,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正常活动,但他硬是挺了过来,依旧探索宇宙的奥秘,写下着作《时间简史》,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之王”。他们身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栗欣的故事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和感动,我会将这份感动永远铭记在心,从点滴做起,努力关心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为身边更多的人带来幸福。
是你告诉我,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第三篇:我的高考 观后感
我的高考 观后感
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我原本以为他的人生想必一定是一帆风顺。殊不知他的人生历尽坎坷,充满艰辛,他的高考更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那段沧桑的岁月,却仍不知那背后的辛苦。由于家境贫穷,他被迫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十几岁就当零工来补贴家用,对于他来说,着说许是理智、懂事的抉择,因此他的心里没有一丝怨恨,唯一的就是他那份奢望,奢求自己还能学到知识,光芒从他的眼睛里散发出来,似乎在诉说着这一切。他那时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便肩负起家中的担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持着;风里来,雨里去,他坚持着;严冬酷暑,他更是坚持着,即使被人嘲笑,即使摔坏东西被人斥责,即使在初中同学面前自尊心受打击,他也无怨无悔,只是将满腹惆怅咽回去。他的坚持与懂事,何尝不是我所缺乏的呢?我羞愧。上天还是照顾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他发现了“新大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从一位高中同学那里了解到如果自己自学得好,也可以参加高考。这个消息为他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他借来课本,听取了那位同学的建议,学文科。自学本来就很费劲,对于他来说更是费劲。他却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为自己定制了学习计划,开始了自学生涯。他时时刻刻都在读书,早上拉车的时候读,吃饭的时候读,烧火的时候读,有时因太专心看书,拉车时撞到了人,有时险些被车撞„„这些都丝毫无法动摇他学习的决心,他更痴迷于其中。他学习俄语更是有一套,写在手臂上,方便记忆,有时还温习背会的内容。为自己定制背诵的目标,强制性地要求自己记忆,他的学习方法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就这样,他学了几年,想要报名参加高考,却未料又遇到了麻烦。他低声下气的请求老师给自己报上名,却得到了严苛的回答:不行。这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最后,他竟然下跪,求老师,“男儿膝下有黄金”啊。他却舍弃了无谓的矜持,只为实现高考梦。这种气魄又岂是你我所能及的?终于,下跪换来了报名。经过高考准备工作后,他迈上了考试的征程,坐火车到临汾,四处打听找到考场。为避免考试迟到,他就睡在临汾一中的操场上。第一次高考,他抱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考场。但他见到试卷便傻了眼,犯了各种无法预料的错误——不会做的题、没见过的题、因紧张而忘掉的题、没看清的题,一次又一次打击着他的自信心,原本以为有机会能上大学的他,希望近乎毁灭。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但留给他的却不止这些.他回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制定了新的计划,再次扬起风帆,重新出发。他为自己定下了更严苛的作息时间表,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想尽了各种办法,受尽了煎熬,最终决定让母亲用钳子使自己保持清醒„„ 辛苦总是值得的,他进步了不少„„ 一年光阴又这样逝去了,第二次高考,由于某些原因,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却没有放弃。又等了一年,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在焦急的等待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尽管只是一张纸,它的分量却无比沉重——这当中凝聚着他多少的努力与付出,又凝聚着多少母亲的爱,感动天地、撼动人心!他,就是安永全。的确,知识改变命运,明天是靠自己
争取来的,我们不能不劳而获。一分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也希望可以借此来勉励自己,希望就在前方。008班
第四篇:我的长征观后感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生动的在现了当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在敌人的炮火下坚决抵抗,为寻求中国新的出路勇敢战斗的激烈场面。
生动感人的剧情也深深的印在我的心底: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八口人,四个人被敌军打死,剩下的四个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我们的军队死伤无数。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但是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由此故事开始„„
长征是幸福的:“往哪走?跟着走。”一个十五六岁孩童瑞伢子的成长与长征紧密结合在一起,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娄山关战、乌江大捷、过彝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场场浴血的奋战,一次次敲响鬼门关的门铃,每一次脱胎换骨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无数先烈血肉之躯上的,当湘江的水映红那片天时,当面对枪林弹雨匍匐泸定桥时,一起吃苦、拼搏、死战到底、永不言弃的幸福,为了全国人民美好生活而去奋斗的幸福,是啊,长征是幸福的,是为了是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属于更广大的人民。但长征也是痛苦的:试想瑞伢子身边的父亲、姐姐、连长、姐夫先后牺牲,还有亲眼目睹了那么多一个个倒下的先烈,成功的代价太大了,试想让一个小孩如何、如何去一下子接受,但瑞伢子挺过来了。正是在如此的磨练中,一个个像瑞伢子这样的小红军战士在痛苦中成长为真真正正的红军战士,并挥笔写下了那
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回首来看,人民“跟着走”的选择没有错,那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跟着什么走也不能跟这错误走,这是它给我们的启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也正是毛泽东看到了这一点,对中国的现实给以正确的分析,为中国革命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指明了方向。没有教条的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五篇:我的长征观后感
这周二有幸在毛邓课上观看了革命影片《我的长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也让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影片讲述的是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信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然而一直关心他的毛泽东却用自己长辈般的慈爱和坚定博大的个体牺牲,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七十年后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举世无双的长征之路再次使老人陷入回忆……
伟大的红军长征,改变了王瑞的一生,更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影片中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王瑞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然勇往直前,战士们不怕牺牲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无一不体现了长征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影片中红军各个阶级的群众组成,在通过凉山彝区时,红军与彝族父老兄弟,结下了骨肉情谊,更有彝族小伙加入了红军,这一切正体现出了长征精神中的仅仅依靠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大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密切联系群众,走上革命舞台,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长征是艰苦的,但红军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胜利,使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红军长征的磨难和考验,锻炼了中国革命力量,党员和红军质量显着提高,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王瑞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他原本是个简单快乐的少年,但他目睹了一个个亲人离他而去,在长征的磨练下、在时间的洗礼下,他成长为一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红军长征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红军长征胜利,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
最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