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恩城乡2009年年鉴
《崇左年鉴》2009年卷大新县初稿
[恩城乡] 概况 恩城乡位于大新县城西南面。东邻榄圩乡,南界雷平镇,西北连那岭乡,北接桃城镇。县道公路迂回境内。乡政府驻恩城街,分别距316、213省道18公里、8公里,距县城20公里。辖恩城社区居委会和维新、陆榜、新合、新圩、如龙、护国、和平7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有自然屯65个。2008年,全乡有3909户,1536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9‰。行政区域面积138平方公里。有林面积827公顷。年末耕地面积2222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43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87公顷。粮食总产量3088吨。甘蔗种植面积31930亩,入厂原料蔗 20.9万吨。新建沼气池11座,累计2390座,入户率69%。水果总产量1506吨,肉类产量1281吨,水产品产量550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64.03万元。农林渔牧业总产值1063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690万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增270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恩城山水的那望叠瀑、龙滩、自然保护区和小玲珑山、九峰山壁画古迹等,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年内,恩城乡获大新县乡(镇)目标管理(绩效)工作综合三等奖、计划生育二等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等奖、城镇建设二等奖和荣获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甘蔗生产2008年,恩城乡克服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甘蔗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新扩种100多公顷,全乡甘蔗总面积达2523.33公顷,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90%。同时推广桂糖94/119、粤糖00236、园林6号等优良品种,实施甘蔗“六化”、“吨田糖”生产项目,产量持续增长,2008/2009年入厂原料蔗19万吨。
城镇化建设获奖2008年8月,恩城乡充分发动群众,凝聚社会力量,合理规划,对各条街道进行“脏、乱、差”整治。投资10多万元组织街道农户投工投劳将长达1公里的各支干街道进行全部硬化,铺设街砖1万多块和路沿石500多块;对社区文化广场重新规划建设;舞台、篮球场周边的空地全部植上草皮,整个街道和文化活动场所面貌焕然一新,年底获大新县城镇建设二等奖。
开发旅游业2008年,恩城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加大对护国动物保护乡景乡的龙滩、猴王山、那望叠瀑等几个重点景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多万元。
兴修水利2008年9月底,恩城乡受1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发生洪涝灾害,大部分的水利渠道被冲毁。为不影响春耕生产,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共投入资金28.1万元兴修水利水坝。其中投资3.5万元修建新圩排屯渠道,投资3.7万元修建孟莫渠道,投资3万元修建进付渠道,投资3.8万元修建团结水利,投资2万元修建新兴泵站,投资7.1万元修建伏那、伏际水坝,投资5万元修建新民水库。
岜隆屯新村建设恩城社区岜隆屯新村建设占地4.33公顷,由居民住宅区、娱乐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3个部分组成。年底止,新村已建成楼房47栋,建成沼气池45座、篮球场1个和党员活动室1间80平米;完成屯主干道硬化宽6米、400米;支干道硬化宽4米、长450米和硬化屯道1公里;完成三面光葡萄灌溉渠道长700米。在新村管理上,岜隆屯紧抓农村“党群理事小组”,书写构建农村和谐社小组的“大文章”,倾力促进“三农”的发展。
葡萄生产2008年,恩城乡党委政府引导恩城社区岜隆屯新村群众依托本屯优越的地理环境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种植巨峰葡萄8公顷,年产果2造,每造亩产1500—20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7—8元,每亩收入近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多元。
第二篇:恩信实验学校年鉴材料
萍乡恩信实验学校
萍乡恩信实验学校(原上栗县第二中学)是一所集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寄宿制民办学校,由省优秀企业家刘恩斌先生于2003年投资兴办,国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先生亲笔题写校名。
学校位于上栗县城府前路,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总投资将达1个亿,学生容量3300多人。现有教职员工230人、在校学生近2600人。按照省示范性学校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科学,环境优美,人文和谐。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本着“社会效益第一,着眼长远发展”的办学宗旨,从全国各地选聘优秀教师任教。学校从学生终身成长角度出发,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成长。
【高中】现有25个教学班,1503名学生。高考成绩显著:从2006年首届高考以来,我校本、专科上线率均居全市非省重点中学前茅。
【初中】2011年开办,现有9个教学班,442名学生。精英式教学;封闭式、小班化管理;优师优教,优质高效,深受学生和家长推崇。
【小学】2012年开办,现有14个教学班,630名学生,上栗县第一家寄宿制小学。着重以培养兴趣、开发智力、规范言行为育人目标,全方位生活料理,师资优良,管理规范,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办学十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民办学校”、“萍乡市重点中学”、“萍乡市安全文明校园”等光荣称号。全体教职员工决心在校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创新,奋力拼搏,决心用五年时间将学校打造成一所赣西名校。
2014年2月18日
第三篇:霍城年鉴(城乡规划局材料)
霍城县城乡规划局年鉴
执笔人:钟巍
职务:秘书
联系电话:3024330(办)
***(手机)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人名录
徐辉强
局长
2008年7月21日——今
艾尼瓦尔.买买提
副局长、书记
2009年4月13日——今
内设机构
霍城县城乡规划局是县人民政府按照“减一增一”的机构设置原则,撤销霍城县城乡建设局下属事业单位“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单设霍城县城乡规划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全额预算管理,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成立并行使规划管理职权。
城市规划
1、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完成住房建设规划;
3、完成江苏工业园B区控规的编制及审批;
4、完成新荣西路民族风情一条街的基础资料的调查工作;
5、完成萨镇总规的报批;
6、完成惠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
村镇规划
一、集镇总体规划:
1、全县5个建制镇规划已经完成(水定镇含在县城总体规划内),其中萨尔布拉克镇、清水河镇总体规划修编已于2009年4月前完成,芦草沟镇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在2009年底前完成。
2、全县8个乡、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兰干乡含在县城总体规划内),其中大西沟乡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在2009年底前完成。
二、行政村规划:
全县306个村组,其中2008年新规划编制42个,修编212个,总共完成254个,还有52个(一部分含在行政村规划内,一部分比较偏远的零散地带)有待于规划修编。完成率84.5%。
其他重要事项
无
霍城县城乡规划局2007年11月20日——2009年6月
大事记
2008年7月1日——12月31日
2008年7月21日,霍政任[2008]4号文任命徐辉强同志为霍城县城乡规划局局长。
2008年7月26日,根据江苏省委组织部门安排,第三批(9名)援疆试点干部从江苏省无锡市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工作。
2007年11月20日,霍编办字[2007]35 号文批准成立霍城县城乡规划局,2008年8月1日,霍城县城乡规划局正式成立。
2008年8月1日—— 16日,徐辉强同志随州党委常委、县委书记张叶飞同志走访了全县十三个乡镇(场)、县直机关、驻县部队、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了7个主题调研座谈会(财税、二三产、社会事业、基础与城市建设、稳定、党建与精神文明、三农工作)。
2008年12月4日,城乡规划局出台2008年工作总结与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1月1日——6月12日 2009年1月1日,城乡规划局撰写了《霍城县城乡规划局政务、内务》手册及《霍城县城乡规划局服务指南》。
2009年2月15日——20日,上海德规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勇赴霍城,就我县城市规划问题调研、考察。
2009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德规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勇在赛里木湖酒店三楼多功能会议室为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及规划专业人员,讲授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的规划知识讲座。
2009年3月11日,城乡规划局成立党支部。
2009年3月11日——13日,江阴市规划设计院院长严益民、副院长周晓一行四人赴霍城,援助我县编制清水河工业园区、火车站地区、煤化工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3月12日——13日,北京中国风景园林中心和上海东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专家组一行5人赴霍城,就惠远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召开座谈会。州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云,州党委常委、霍城县委书记张叶飞同志亲自参加会议并发言讨论。同时还邀请了州旅游局、建设局领导,州那拉提景区协调办领导、伊犁可克达拉风景旅游发展公司、新疆华邦旅游公司及霍城县规划、旅游、文管等方面的专家出席。
2009年3月18日,城乡规划局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
2009年3月19日,城乡规划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2009年4月1日——7日,无锡市规划设计院吕嘉德副院长一行四人赴霍城,协助编制柳树巷子街以北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恵远古城四条主要街道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霍城县建陶机械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4月5日,城乡规划局会同监察局、建设局对霍城县2007年新开工及竣工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实地检查,重点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进行了检查。
2009年4月5日,徐辉强同志发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美好家园” 电视专题讲话。
2009年4月13日,霍政任[2009]1号文任命艾尼瓦尔.买买提同志为霍城县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职务。
2009年4月16日,霍党干发【2009】22号文件任命艾尼瓦尔.买买提同志为霍城县城乡规划局党支部书记。
2009年4月24日,城乡规划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情况交流暨第二阶段工作部署会议。
2009年5月1日—— 16日,徐辉强同志随霍城县党政考察团赴江苏等地考察。
2009年5月3日——6月9日,城乡规划局业务科高中清、马凤仙两位同志赴无锡市规划局挂职培训。
2009年5月5日,城乡规划局会同监察局、建设局对霍城县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进行了第二轮检查。
2009年5月21日,城乡规划局召开“深入实践,认真分析,以科学理念指导城乡规划建设”为主题的领导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
2009年6月3日——12日,上海德规空间艺术设计公司总建筑师赵勇、总规划师吴栋一行6人赴霍城,无私援助我县编制新荣西路(两侧)民族风情街改造及城市设计、滨河路西侧(新荣东路至218国道)地块开发及景观规划概念方案、县城周边四个重要节点的景观设计、新城区北扩等规划项目。
2009年6月8日上午,上海德规空间艺术设计公司总规划师吴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县党校就欧洲小城镇规划及霍城城市规划为全县相关部门领导及各乡镇场领导上了一堂规划理念培训课程。
2009年6月25日上午,州党委常委、霍城县委书记、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张叶飞同志在霍城县县委三楼常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霍城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扎克•左尔东,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钱志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唐仲贤,副县长吴勇,规划局、建设局、发改委、经贸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环保局等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宣读了霍城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的职能并对原影剧院地块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讨论。
第四篇:湘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2年鉴
湘乡年鉴(2012)
【概况】2011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建筑市场管理和安全质量监督为重点,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获省表彰的有:被省住建厅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被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湖南省“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被湖南省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评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优秀基层单位;质监站被省质检总站评为省先进单位称号,其财务室被省妇联评为省巾帼文明岗。获湘潭市表彰的有:被湘潭市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全市人民防空先进单位”称号;排水管理处被湘潭市环保局评为湘潭市唯一一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评优胜单位;建设系统在中共湘潭市委、市政府庆祝建党90周年全市群众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质监站获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监督工作规范化竞赛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实现了“十二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局。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46%。启动新型城市化城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23个,完成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39%。牵头组织召开全市新型城市化会议,提请上级审定通过了《湘乡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2011年新型城市化基础设 1
施项目计划》等文件。牵头组织新型城镇化考核和同业对标工作,我市成功申报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棋梓成为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坚持“以城带乡”理念,筑牢中心城区“龙头”地位,东山新城、城北先导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水府示范区全面启动,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村镇建设崭露头角,全市18个乡镇总体编制全覆盖,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6个,完成投资4亿元,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城镇化率提升到42.8%。棋梓次中心城市打造步伐加快,壶天镇成功申报为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壶天村、张江村成功申报为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市政建设提质增速。320国道壕塘段改造工程完工,1月1日正式通车;小街小巷路面硬化工程完成28条;城市主干道路面提质改造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东山新城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湘乡市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湘乡市红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的可研、环评、立项工作有序开展,东山新城截污管网工程申报为省重点工程。对大街小巷的路灯进行4次全面维修,补装背街小巷路灯185盏,基本亮灯率达到98%以上;完成城区部分地段亮化节能改造,新装2套城市路灯智能化控制系统,逐步推广城市路灯防盗和自动监控系统。全年共清理井室3500余个,淤泥250余车,处理生活污水805.5万吨,削减COD2443.6吨,修复人行道3400平方米,油砂路面2500平方米;完成了鸬鹚、扬金、昆仑桥3个机埠的水泵维修,昆
仑桥、长桥机埠蓄水池和1110m污水排放管网进行全面清淤,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得到彻底地清洗。市政、园林主动公开咨询服务电话,推行定人定点定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了城市建设的管理模式。
园林绿化卓有成效。制定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工作全面铺开。2011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补栽绿化苗木16万余株,绿地、花木、草坪实行精细化管理,诗文岛生态景观品味提升。投入鲜花15万余盆,高标准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陈赓大将故居修复落成典礼系列活动花卉布景工作,为我市营造了优美的环境和喜庆气氛。11月代表湘乡市政府参展湘潭市第十五届菊花展,一举斩获九个奖项,塑造了建设人的专业形象。
建筑业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2亿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市内产值7.51亿元、对外开拓产值16.21亿元。全市报建项目67个,报建面积89.79万平方米,中标价7.91亿元。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20.7%,房地产开发面积5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8%,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5%。“建筑湘军”规模日益壮大,品牌享誉全国,劳务收入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了24%,达到5.72亿元,上升了3个百分点。全市注册建造师达282人,同比增长17%,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共2500多人,基本满足了资质标准要求。建筑
节能工作获重大突破,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鼓励优秀企业转型升级,新批建筑业企业5家,晋级企业1家,总数达到62家,其中一、二级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增加到了9家,占同类企业总数的22%。积极支持和鼓励建筑业对外开拓市场,在巩固新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20个省、市的市场基础上,还走出了国门,在非洲承接首个业务,为我市建筑业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树立了新标杆。建筑节能的社会认知度、业主配合度、相关标准和规程的执行度明显提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率达到100%,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率达到97%以上。7家建筑节能材料生产企业已通过备案登记,并进入我市建筑节能市场。城区报建项目已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墙材年产量达到1.9亿标块,关闭实心粘土砖企业2家。散装水泥产能充足,推广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预拌混凝土全面推行。
建筑市场管理全面加强。“大建管”网络监管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实现了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施工图审查实行登记备案制,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成为重点审查内容;工程造价与合同备案管理加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完成系统升级,招投标过程更加科学、公正、透明,建筑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健全了防止“两个拖欠”工作长效机制,联合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发文《关于实施<湘乡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妥善
处理各类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6例,涉及金额116.09万元。建设项目执法监察与市工商局、消防大队、法院等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函制度、案件移送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少报多建、不报自建、边报边建、弄虚作假等行为得到了有力遏制。新修订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对控制市场准入,防止“空壳”操作,解决资质挂靠、工程质量低劣、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各辖区内的私人建房管理工作纳入了新型城镇化及“同业对标”绩效考核内容,规范了报建程序,加强了私人建房与装饰装修项目的动态管理。
质量安全监管平稳可控。以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工作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和施工企业管理差别化,全面夯实了质量安全基础,建筑施工安全实现了“零”死亡率的既定目标,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工程质量投诉处理率均达到100%,成功创建11个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和3个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年初全面启动了建筑企业安全认证和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落实了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投入。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实行招投标、安监和业主共同监督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办理程序,紧把行政审批关。加强建设工程日常监督信息录入管理,实现了项目安全生产动态监管。
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督促在建项目硬化施工现场入口道路并设置洗车台,对外脚手架进行基础硬化和外观美化,砌筑标准化围墙,使用标准化活动板房,使文明施工整体环境上了新的台阶。加强对建筑节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工作,推进住宅工程竣工公示制度,实行竣工验收前分户验收制度,规范备案发证工作,实现了监督规范化。以《质监在线》电视栏目为平台,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营造了公正、透明、全面的质量监督氛围。强化建设工程监理的职责,明确项目监理机构要从施工准备、工程材料进场、设备使用、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的监管。(狄婕)
湘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党委书记张永
党委副书记、局长肖铁强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左学军
党委委员、副局长彭晓华任湘军
吴峰范方升
纪检书记肖军
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谷灿春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陈世青
第五篇:东营市城乡规划局 2011山东建设年鉴
迎潮而上勇拼搏 浓墨重彩绘蓝图
——东营市城乡规划局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东营市城乡规划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科学发展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了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政务督查考核先进单位、行政审批工作先进单位,在社会上树立起了勤廉高效、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
结合黄蓝战略的推进,东营市城乡规划局以“黄河水城”建设为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通过引黄河水入城,建设“九横十纵”的水系循环系统,理水造绿、亲水近绿,构建生态和谐的水环境,有效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和水平,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经过近4年的倾心打造,“河湖水系绕城转,名桥流水荡波帆。巍巍楼宇显山脊,浓浓绿荫映河畔。人居车行水城里,鱼游鸟翔河海间”的城市新貌基本形成。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将黄河水城建设深入推进,市城乡规划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中提出了“东扩、西疏、南展、北延、中优”的发展战略。目前,以建设东部滨海新城为目标,正着手开展东部滨海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滨海新城城市设计;编制西城改造规划,通过改善城乡环境,优化用地布局,疏解道路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宜居水平;南展片区中布局的水城雪莲大剧院、两馆一中心、儿童乐园、奥体中心、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这一区域将被打造成全省第一个低碳生态规划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