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

时间:2019-05-12 23: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

第一篇: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

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

打盐水针的常识

(一)——消炎药物中毒及中西医结合医师的责任在于治病救人。医师最大的愉快来自治愈危急或疑难病人。每医好了一个病,就应该进行一次总结,写一些感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临床水平迅速提高。

当我知道了温州附二医院骨科女孩姜姜术后呕吐不止,医院乏策后,只根据自己的平时的经验,给她配了一付药,嘱内人煎药送到该院,并交代服药方法。服后当即见效。第二天我亲自送第二帖煎好的汤药,听邻床说上午挂液后复发呕吐。我认为是消炎药物毒性反应,就交代女孩的母亲叫医院停用消炎药。回家后不放心,怕医院医师不听她的话,就写了一封给该院骨科医师的信,告诉他们必须停止注射消炎药物。过去的这些大医院,瞧不起我们个体医。给他们出主意,他们会拿鼻子打哼。那时病家叫我们去看病,都得偷偷摸摸,怕医院干涉。现在对生命重视起来,医院比过去“虚心”了一些。

9月1日晚,我担心骨科那些年青的医师不愿意停药,又去附二医看望。知道已经不再给消炎药,姜姜这一天来进食很好,脸上也有了笑容。9月4日,她说每次可吃一大碗饭,脸色恢复红润。一个小生命获救了,其实只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停用消炎药和一张很普通的镇呕中药方——注旋复代赭汤。这张药方还曾治愈一个因呕恶住温州第二医院内科两个月而未愈的诸姓女同胞。(服用旋复代赭汤的方法是:先服一匙,待四五分钟后,如无呕意,再服一二匙。再待四五分钟后无呕意,可全部一次服完。切忌开始就一下喝光。)

这个事件说明我们的专科临床医师有一个大缺陷:对一般常见症状处理的无知。我认为专科医师临床,不能只知道自己专业以内的知识,而不知道一般的临床症状处理。专业要精固然是好,但如果不知道一般应对,就有可能将一个生命在无知中断送。任何临床医师都应该知道,病人的生命与我们自己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忽视这一点,就不配做医师了。

我认为凡是临床医师都必须学习一般的临床应对知识。所以,医学院里,应该开设临床学,集常见的病理症状之大成,写成一本临床专著授给学生应对方法,提供给每一个将来要搞临床治疗的学生们学习。现在的临床医师,也应该补修这门课程。

我讲的临床学,主要应该是论述中医对临床常见症状的治疗方法。西医对这些常见症状当然也有应对方法,例如这样的呕吐,可以使用健胃镇静药。但西医的治疗是对病的,对症(呕吐)治疗,效果都不大好。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察明寒热虚实,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既然中西医都是为了治病,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没什么不好。西医临床也要知道一些中医治“证”的道理,才能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现在把一些中药验方,改制成药丸或针剂,就当作中西医结合,错了。这只能叫做中药西法使用,不是中西医结合。

过去,我常使用四妙汤治急性多发性脓疡和痈症。有一次翻书,看到一篇关于四妙汤的药理研究,说生痈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四妙汤中的四味中药(黄芪、当归、金银花、甘草)都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后来我碰到了另一位痈症患者,由于初出道,一没认真辨证论治,二是迷信这些研究中的说法,就不分青红皂白给处四妙汤。岂知该患者服后全身都

发出了脓疱疮。细思其原因,原来这位仁兄常服温补药物。这时我才知道犯了过用温补的错误。这说明,如何使中西医结合,还有个研究讨论的问题,不是随便就可结合的。

中医学、西医学的研究都是为了治疗。但由于进入的视角不同:西医对病,从微观的生理解剖入手;中医对证,从宏观的演绎入手。理法方药的研究也完全不同。中医研究药物的四气五味,用来纠正寒热温凉的偏胜;西医研究药物对细菌或机体的作用。就目前的水平来说,中西医在理论上是很难结合的。但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目标一致,在具体实践中,理应取长补短,结合使用。例如暑热致晕厥,先放痧,后输液。再如暑热致泻,先补液,后放痧。这种结合治疗方法,能使病人很快复原。

打盐水针的常识

(二)——防止缺钾

一天晚上,几个做医生的一起吃晚餐。酒足饭饱之后,来了谈兴。一位姓马的医生率先发言,三句不离本行。医生们坐在一起,免不了说些治疗上的问题。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谁都避免不了。现在医疗问题多多,尤其是老年人。人老了身体细胞老化,活动力差了,器质性疾病多了起来,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成为流行病;人老了耐受力差了,害怕许多受苦的检验,例如胃镜、肠镜或其他的一些内窥镜等;人老了机能衰退,解毒排毒的能力也差了,用药最须谨慎。说到老年人,马医师是个孝顺儿子,家住在山区。山上空气新鲜,饮水清洁。现在生活条例好起来,弟妹和他自己收入都不错,有钱孝敬父母了。他双亲都是寿星,八十多岁了,身体还都硬朗。自己在市区工作已数十年,现在也已退休。由于父母身体好,心中便无牵挂。大家在讲现在治病的困难,首先是药费问题。一到医院,打个喷嚏都要上百元,如果医师要你兜一圈检验,那就要命了。马医师笑着说:“我们学医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做医师的总不用怕。自己懂一点医学知识很要紧。我曾2元钱,救了父亲一命。你们信不信?如果自己没有这点知识,那他早完蛋了。”

有一天,马医师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叫他立即回家,因为他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卧床不起,等他回家作最后的嘱咐了。他想想不对,刚从家里回温不久,那时父亲身体还很好,怎么一时一刻就变了?仔细查问,说是得了感冒,在当地医院输液七八天,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现在连讲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他知道父亲有高血压病史,一直在吃降压片。降压片有利尿作用,加上打了七八天的盐水针,一定是缺钾。就随身带上几支氯化钾注射液。当时交通不便,山路行车很慢,他到家时天色已经很晚。父亲张嘴都有困难,说话声音极为轻微。他用听诊器仔细地听,肺心虽然衰弱,但没有病变迹象。他认为送医院也一定判为缺钾。于是就打开一支氯化钾给口服。不到2小时,就觉得有好转征象,又给再服半支。第二天早上,父亲已经能从床上坐起来了。又服一支半,第三天再服一支就复原了。现在四五年过去,身体仍然强健。四支药水只值二元钱。现在许多老人患高血压症,长期服用降压片的不少。其中有一些人一遇感冒,就喜欢打盐水针,很容易缺钾。缺钾的主要症状是乏力。因为血钾帮助心脏维持正常的活动。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千万要注意。

打盐水针的常识

(三)——哪种痧气不能输液

热天中暑,我们温州人称为痧气。很多人认为患痧气,输液有危险,因此,天热时身体发热,就不敢去看西医。因为,现在到医院看发热,输液是医生的常规。患痧输液的,有少数发生死亡的。所以,胆小的医师,在热天碰上发热的病人,为避免麻烦,都嘱咐先放痧,后用药。

西医没有气血运行学说,见到痧气一类的疾病就无法解释。我的诊所正好与卫生院相邻,有时候也有他们介绍来放痧的。到底有哪种痧气不能输液?这个问题很重要。病人要是有心理准备,治病的效果要好得多。病人对医师的信任,有助于提高疗效。这是因为意识在治疗中,常常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病人怀有恐惧的心理,即使用药正确,效果就要打折扣。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因此,治病时的有些普通常识,应该让病人知道,病人如能坦然地接受治疗,重病也会变成轻病。

什么是痧气?人的生命活动,实际就是一种信息活动。痧气的本质是信息通路阻塞。所以,我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指一个信息运行的过程。中医讲气血运行,西医讲血液循环,在有形的血液里,谁帮助它流动?事宜就是一种内在的信息活动。这种活动,不能有一刻停止。全身的经络、经穴,都是信息运行的通道。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一旦这种活动有了障碍,通道瘀塞,就叫做痧气。被瘀塞的经络、经穴,和瘀塞的情况,加上人体自身的排瘀能力,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出现不同的痧气症状。所以,大家都说痧有七十二种。

治痧的主要方法是挑针放血。就是在皮肤的穴位上,用尖锐的针头,挑破一点表皮,挤出一点瘀血的方法。还有刮痧,就是利用硬物,在体表或关节处往复摩擦至皮肤上见到紫斑为止。有用热汤熨的;有用冷水敷的„„,不同的症状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法。放痧的方法因医师的不同而不同,就像中医开药方一样,不同的医师,不会开相同的药方。因为每一个医生都是根据自己老师的当面传授的临床经验,才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曾经有一个工友金某,身体一直不好,有结核性胸膜炎史,后来还在胁下生了一个大疮,长期流脓,似是个漏管。但他是一家之主,妻子没工作,孩子年幼,在厂里是个临时工。因为请假要扣工资,文革时期也只得坚持上班。一天因中暑叫我出诊,说是患腹痛。不巧我办事出去了待回来再到他家,找不到人。邻居说:“早送医院去了。”我赶到医院,家属说在医院里边输液就边断气了。

我行医数十年,天热时也经常给人放痧。我发现只有极少数人会因痧气死于输液,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然而,天热时很多人都是会患痧气的。因此可以断言:绝大多数痧气患者不会因痧气输液而产生生命危险的。因为天热,许多人都会因汗出过多,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信息运行障碍,加液是有好处的。根据我的经验,因痧气输液死亡的人,都是那些久病体虚,气虚血少、语声低微的。所以在天热时输液,凡逢久病体虚、脸色苍白、语音低微者,要慎用输液。因为气虚血少,说明血液浓度已经不足,本身的信息沟通能力已经不够了。血液的循环需要有一定的浓度,输液却会使血液中水分突然增加,冲淡了原来需要的浓度。如果血液浓度到达无法维持信息流通的程度,那就是死亡的来临。

第二篇:留置针输液家长须知

留置针输液家长须知

1、使用留置针能减少病儿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 痛苦。

2、留置针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留置时间一般为72 96小时。

3、请保持留置针固定不移位,不输液时,最好用干净的手 帕固定留置针,以避免移动、滑脱出血。要保持固定物的清洁 干燥。勿让小儿玩弄输液皮管,严防拉出,拉出后皮管不能重 新插入输液袋。

4、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小儿剧烈活动。

5、如留置针不小心被拉出,请按压穿刺针的上方井立即与 护士联系。

6、不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根据小儿的年龄、疾病的种类及 治疗的需要,护士会调节好速度)。如您认为过快或过慢可与 护士联系。输液瓶的高度也影响输液速度,所以也不要擅自调 高调低。

7、上厕所时,应保持输液瓶一定的高度(没有回血),输 液皮管勿折,尤其滴管以上保持直立。以上内容已告知。

第三篇:输液针刺伤防护演练

输液针刺伤防护演练

一、目的:考核采血人员被锐器刺伤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及防护知识

二、实施时间:时间 :2015年4月9日

三、应急预案演练评委:徐晓红

四、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五、采血针刺伤防护演练

1场景:输液中心,王某为病人采血时,不小心扎伤手指。2过程: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在伤口旁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伤口清洗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

2)如病人是HBV阳性,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6月间隔离)

3)如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应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第四篇:输液室护士如何防止针刺伤

输液室护士如何防止针刺伤

【摘 要】医院每年发生多起针刺伤,门诊输液室因从事输液、注射等较多与锐器接触的工作,故针刺伤发生率最高,针对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原因 根据16例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针刺伤的情况,总结原因为岗前职业安全培训不足,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工作人员少;注意力不集中;违反操作原则;违反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岗前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提高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等。结论 输液室护士在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管理,重视自身的防护,可有效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液室护士;针刺伤;职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96-02

2012-2013年间,我院共报告锐器伤114例,其中本科有16例,占14%,排名第一,其次为手术室,且均为针刺伤。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我科为门诊成人输液室,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工作1-5年护士6人,5-10年2人,10年以上3人,每天要接待200-300多个患者,病人较多,人流量大,工作人员少,任务繁重,患者病种复杂多样,各种传染病都有,一旦发生针刺伤,容易造成职业性伤害,据报道,至少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有80%-90%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引起的,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而各种针刺伤则是护士非常严重的职业性健康危害因素,所造成的职业爆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在我科报告的16例中其中进行静脉穿刺时损伤3例,为患者拔针时损伤11例,整理废物2例。为了降低本科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原因分析:

1.1 护士岗前培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不到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短,自我防护意识弱,对护理职业性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对各种技术操作及预防措施不熟练,工作繁忙时容易慌乱,未按规范处理导致针刺伤。

1.2 护士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因门诊人流量大,患者多样复杂,工作繁忙,环境嘈杂,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同时有多名患者呼叫,左顾右盼,同时兼顾其它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针刺伤。

1.3 操作规程执行不规范,不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技术。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针刺的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以免刺伤他人,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输液时穿刺失败未更换或未及时更换针头、患者发生输液渗漏时工作人员互相传递针头,徒手分离针头时。

1.4 锐器盒放置位置不合理,锐器盒多放置在输液治疗台下方,工作人员需弯腰放置针头,针头未准确放置锐器盒时徒手拾起针头时发生针刺伤。

1.5 未按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污染针头与其它物品混放,不要将针头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锐器盒未按规定处理,装的太满处理锐器盒时发生针刺伤。

1.6 护士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从事输液、穿刺等较多与锐器接触的工作,操作固定,大脑易疲劳,容易发生针刺伤。预防措施

2.1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定期进行并进行考核,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将其纳入三基培训内容和岗前培训的必备课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护士在执行接触到或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检查和治疗时应戴手套,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接触的血量戴手套时比不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2.2 工作中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各种安全防护制度和操作流程,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手持针头或拔针时应保持针尖向外,防止碰撞时被针头刺伤,拔针后及时处理针头,工作繁忙时可将针头插入输液瓶的胶塞或莫非氏滴管内,不能插入其它物品上,不要用手接触用过的针头,禁止污染针头回套,穿刺失败者应及时更换针头,污染针头放置锐器盒内,禁止放在弯盘或工作台面上,拔针或传递锐器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或自己,避免误伤他人或自己。及时处理污染的针头,置于锐器盒内,锐器盒固定放置工作台下方,距离地面20CM,方便工作人员对针头进行处理。

2.3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可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废物混在一起,防止造成二次伤害,针头拔出后及时放入锐器盒,锐器盒在装入3/4时封口、更换,禁止徒手接触针头。

2.4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等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针刺伤时要保持冷静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的基线检查。

2.5 建立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填写“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暴露登记表”,及时做好相关病毒血清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隐形感染,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给予必要的关怀,缓解伤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免疫注射,定期跟踪随访,降低危害程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2.6 合理排班,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的专注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总结

输液室护士因工作单

一、机械、与锐器密切接触,故针刺伤发生率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的专注性,可有效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胜兰 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J】,2013,4(28);660-661.[2] 杜美英 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与临床【J】,2013,3,17(9);1108-1109.[3] 黄明珠,傅慧芳,陈玉芬,陆文珍 入科前集中培训对预防实习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J】 2013,2,11(2);544-545.[4] 胡小艳,刘朝晖,夏苏 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 当代护士【J】,2013,3;139-141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刺激小,操作简单,便于固定,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已经被广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优点是:

1、保护血管: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的安全,保护血管

2、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每天穿刺血管,减轻痛苦,3、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

4、合理用药:保留外周静脉通道,有利于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提高疗效;

5、合理减少费用

6、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机会。

适用证

(1)须按时多次静脉输液患者,如甘露醇(2)血管不易穿刺者,如儿童、老年患者

(3)需大量输液,建立多组通道的患者,如休克病人;(4)病情危重,便于抢救时及时给药;(5)精神异常,烦躁不安的患者。(6)手术前患者。

一、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技巧

(一)、血管的选择: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患儿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易于穿刺和固定;输注常用药物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交替使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而且造成血管弹性下降的药物要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静脉穿刺困难者,可选用胸腹壁静脉穿刺,胸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不易脱落或堵管;另外在抢救休克病人时,穿刺外周浅静脉非常困难时,可选用股静脉穿刺。

(二)、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对输入高分子、高浓度的药物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 的药物宜选用相对型号大的留置套管针,这样不影响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病人体内,不影响药物疗效,同时对血管刺激性相对要小些。

(三)、穿刺方法 :准

稳 先选择好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连接输液管并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将其夹闭,以15度~30度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要准要快,减少病人痛苦,直接刺破血管,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见回血后沿血管平行置入外套管针直至外套管针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左手固定针柄要稳,右手取出针芯,并松开止血带,无菌透明贴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禁食、创伤、失血、疼痛、环境温度低、个体循环不良等造成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情况下,可采用先选择好穿刺部位后热敷,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采用穿刺前扎止血带,用手轻轻摩擦穿刺部位皮肤后,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

(四)、封管方法: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1、目前认为肝素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是肝素溶液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无抗凝作用。肝素盐水封管有可能引起岀血疾病病人岀血和肝素过敏,从而限制了留置针的使用。而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具有范围广、不需要配液、免受污染等优点。

2、封管时采用双重镇压封管法,就是输液完毕后夹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斜面撤于肝素冒腔内,反折头皮针乳头,与夹闭的输液器断开,连接含肝素盐水溶液的5ml注射器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3ml,右手将留置针延长管抬高30度角后,将其延长管上的小夹将延长管夹闭,再推注肝素盐水溶液0.5 ml封管,分离退出以再次呈正压的头皮针;封管后再次输液时套管内肝素溶液相对呈高压状态,使液体通畅的流入体内。

3、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12小时一次。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4、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溶液剩0.5 mL~1.0 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带液拔针,确保延长管内全部都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拔除针头后,同时用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导致留置时

间降低。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

(五)固定方法:采用双重固定法,①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输液贴齐套管针翼处固定,②无菌输液贴沿套管针翼下缘延长管根部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③用3M的微孔透气胶带以留置套管针针翼与穿刺部位为轴心饶轴两周并固定Y型尾部,将弹力网状绷带包裹于留置针上(也可用纱布绷带包裹两周),这样起到了保护血管安全留置的作用,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增加了安全感,又延长了留置时间。

二、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加强病人宣,取得病人的合作。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 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

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三、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注意观察敷贴有无卷边、患者出汗较多的,要勤换敷贴。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大、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穿刺点易出血,发现出血后及时更换敷贴一般情况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立即更换敷贴,同时进行皮肤消毒。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3、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炎症反应。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4、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剧烈活动),避免肢体长时间下垂及提重物,穿脱衣服时避免使留置针脱出。穿刺部位注意防水。

5、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天为宜,不宜超过7天。留置时间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四、并发症及护理

1、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致皮下血肿

。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操作,穿刺时把握好进针角度,力求一次穿刺成功,这样可减少和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如病人局部皮下淤血时,24 h可在血肿处涂喜疗妥按摩,也可用湿热毛巾热敷局部或乙醇湿敷,以减少疼痛,促使局部皮下瘀血消散

2、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戓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岀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为了避免液体渗漏,护士除掌握穿刺操作外,应固定好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

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观察120例进行快速推注与缓慢推注效果比较,缓慢推注组成功率为95.0%,而快速推注组成功率为53.3%。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快速推注封管液使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明显增高。

4、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病人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岀脓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炎症以近心端和穿刺点部位发生率高且程度也较远心端为重。护士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穿刺处毎天碘酒、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5、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好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极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太长。

五、操作要点

1、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

2、以15°~30°角直接刺入血管。

3、以注射部位为中心向上顺时针方向环形无间隙消毒8*8厘米

4、用无菌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并注明留置日期、时间、责任者。

5、正确实施正压封管;肝素封管125u/ml,3-5ml,slys

6、注意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六、小结

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诊疗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正压封管,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选择封管液,合理有效固定,加强护理巡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病人的身体条件、医疗器材及护理操作仍然是今后护理静脉留置针的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 地将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实施于患者,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下载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治病的常识-打盐水针(输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目的】1.正确实施医嘱,给患者实施治疗;2.保护静脉,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3.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评估】1.输液目......

    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做到预防在先,大大降低了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共5篇)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是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者。 用物1. 基础治疗盘:无菌持物钳、......

    浅析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浅析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静脉置留针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方法:我科于 2012年1月至2012年12......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5篇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1. 正确实施医嘱,给患者实施治疗; 2. 保护静脉,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 3. 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 【评估......

    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

    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 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与外周静脉的损伤,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输液接头如何固定、维护?解答留置针维护 5 大问题

    输液接头如何固定、维护?解答留置针维护 5 大问题近日,笔者看到一篇文章:输液接头巧固定,纱布再也不会脱落。文中写道,所有输液接头需使用纱布包裹,防尘防菌,避免接头污染。作者对......

    在临床治病时有病就输液是一种错误观念

    在临床治病时有病就输液是一种错误观念 输液又称静脉注射、挂吊瓶、打点滴、挂水,实际就是把药物直接用在血管里,它是国外西方传来的,西医输液最初是针对抢救病人,是一种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