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择业观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择业调研报告
——电商08-1时应山200806003039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关系到其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教育,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使就业形势越趋严峻。面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正视就业问题,同时,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个人价值。因此,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学生们拥有不同的择业观,在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调研小组针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开展相关调研。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客观环境,随机抽取了50名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填写问卷,其中45省内,5人为省外,另外,22人为男性,28人为女性。
一、调研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关于“大学生是否有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的调查问题中显示:有39%的大学生认真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而有53%的大学生偶尔会想想,很少考虑或选择到时候再考虑的分别占4%。由此看来,超过90%的大学生考虑过自己的择业问题,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现今的就业形势关注度较高以及对自身的就业机会是十分重视的。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客观上造成了就业竞争激烈,这也就造成了广大毕业生对自身的择业问题的重视度有所提高。
接受调查“大学生们在考虑自己的择业问题”时,有4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与以后择业会有关联的,同时也有34%的大学生认为可能有,但关联不大,甚至有20%的认为有很大关联,只有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关联。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自己专业的,并希望以后能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认识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他们会因此作出比较理性的选择。也就是他们并不会只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会选择其他与本专业有少许关联,甚至是其他范畴的工作。如果日后他们遇到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或择业不满意时,多达58%的大学生愿意先干着,以后待机再向专业方向发展,同时没有人是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的。
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们都会偏向先找到工作,赶上就业的列车这一方。另一方面,现在的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会注重应聘者的非专业能力,这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开始形成选择非本专业工作的心态。总而言之,现今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的人认为并不是只能选择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而是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其他范畴的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然而,当面对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或择业不满意时,只有4%的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了一种创业思维,他们普遍追求稳定的工作而忽视具有风险投资的创业道路。在当前,“人多职少”的就业现象的影响下,自主创业的道路是大学生迈上就业的又一新途径,然而调查结果却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缺乏了一种自主开拓,克服艰难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如此重视以后的就业呢? 48%的大学生较赞同“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并感到就业形势较严峻,在金融危机后造成的影响下,有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们感到就业压力大并因此而对未来失去自信心,大学生这种消极的择业心态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更甚者还会形成一种自我堕落,没有进取心的态度,这是不利于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反映了现今的一部分大学生缺少了挑战困难的毅力。让他们重 拾信心,拥有进取奋斗的精神是社会不容忽视的大事。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普遍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且对形势感到消极的人群有增加的趋势。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大学生们希望能够拓宽就业渠道,接触其他范畴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增加就业的机会。政府与相关部门应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引,让广大大学生重拾就业信心
2、大学生的择业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与现今形势不相适应。在我们100份问卷中,关于“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的问题中,调研结果如下:
大学生在择业时,有23%的人会首先考虑薪水待遇,有11%的人会首先考虑工作环境,这部分人较追求工作的稳定和福利待遇,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一部分人是会选择随遇而安的;但是有27%的大学生会选择提升的空间,有21%的大学生会选择积累经验,这部分人较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会适应招聘单位的要求,从基层做起以获得提升的机会;另外,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社会需求的只有8%,这反映出大学生择业时偏向寻找自己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而选择兴趣的有11%,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们会按实际利益需要而放弃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同时也说明了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都会比较理性化的。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的要求,职位要求,行业要求等。
从分析问卷的数据可得大学生择业的地域集中于城市,63%的人认为“沿海开放城市”是首要选择,此外,选择“内地的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的达到了10%和11%,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缘或农村地区”的只有1%,对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这反映出,当今的大学生普遍向往较发达的地区,而忽略了一些偏远及有待开发的地区,这反映了大学生追随大众的心态,并显得目光短浅。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扎堆”现象,增加自身的就业难度,还会使偏远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放缓,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外,以上数据突出了大学生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出现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表明了大学生择业观与社会需要的错位。因此,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就业素质,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工作观,职业观。基于此,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问卷中以“工作性质和内容择业”的问题,突出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缺乏培养自己掌握多专业知识的观念。分析问卷数据得出:喜欢“管理型工作”的高达41%,“教育培训型工作”的只有9%,“技术型工作”,“营销型工作”,“服务型工作”分别是25%,10%和15%。大学生择业时要求工作尽量与专业对口。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到高校举行双选会时,考试的内容涉及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有时事,社会知识,礼仪,经济,管理等非专业知识,且占的比重很大,可见社会对大学生非专业的重视,而大学生就业要求的偏颇导致择业观的错误倾向。
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与自身素质不相适应,问卷中涉及到“喜欢哪种类型的职业”时,除了突出“稳定,高薪,发展”的标准外,还表明了大学生对自己缺少挑战
风险和困难的能力的要求;“忙碌的而报酬丰富的”和“福利待遇齐全”的达到了27%和40%,而“风险大但高薪水的”只有8%。具体数据如下:
然而问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时,数据的显示有:(1)工作岗位太少占11%;(2)对薪水要求太高占36%;(3)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有25%;
(4)缺乏必要素质达12%;(5)信息严重不足是5%;(6)缺乏社会关系11%。分析得出:一,大学生的择业要求与自身素质不相适应,是因为大学生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实际能力的锻炼;二,是学校组织的实践锻炼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结合不紧密;三,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狭窄,依托于家庭背景,不能有意识地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等,另外大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不高,大学生的依赖性强和创造力弱。
3、大学生对企业需求的了解
近年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的谋求高薪高酬的职位,从而导致就业屡屡碰壁。因此,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在调查“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那些条件”的问题时,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经验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最首要的要求,此 外,潜力,技能,品德等条件所占比例较大。
这说明用人单位比较重视求职者的个人素质,用人单位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挖掘人才。但学历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占了46%,可见用人单位依然普遍存在着唯学历论的思想。而对求职者的性别,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学校则少有要求,说明用人单位信奉为贤是用的原则,摒弃性别歧视,只要有才就能给予机会。
二、建议与对策
由以上调研分析可得: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就业前景感到不容乐观了。但是,普遍的大学生仍不能根据社会变化,正确的摆正择业心态。对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
第一,要知己知彼。不仅要正确的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全面准确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朝着这些需求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素质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拓宽知识面,锻炼较快投入工作的动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文化素质。平时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提高自己挑战风险及困难的能力,改变畏首畏尾的缺点。
另外,大学生要放低姿态,到基层就业,择业时应眼光向下并脚踏实地的干,同时还要降低“稳定,高薪,发展”的就业标准。应认识到在边远或农村地区也会有美好的前程。降低期望值,努力培养自己优良的就业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要加强社会实践。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空有满腹才华却不知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去,那也是枉然。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其中的原因就包括了他们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更应该抓住机会,让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有所施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时事,关注热点,并可进行思想后的感想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该注意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要敢于竞争,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能力结构和专业特长,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要敏锐的捕捉就业信息,适时调整就业方向。
第四,大学生应注重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构建自己良好的关系脉络。在学习及工作中要积极的独立完成每件事情,不能形成依赖性。同时,更应有意识地培养团队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努力使自己融入集体中。
第五,应注重培养创业思维。现今大学生主要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情况,而自主创业不仅能为自己带来就业,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应该捉住时代信息,注重培养创业思维。
三、总结
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的重要保证。此次调研活动,我小组旨在分析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择业观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启发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研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就是困严重扰社会的问题,也是广大学生心里纠结着的一个烦人问题。社会各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各式各样,身边的大学生们的择业观更是五花八门!在我身边的同学们包括我自己大都想过关于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当然也有少许没想过的,无论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就业问题,创业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讲都算是浮云,就业几乎将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一个健康的,正确的择业观将对当代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人生将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我们对在校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采访对象中有本专业大一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本专业大二的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化工专业的学生共134名,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大学生当前的择业观情况。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并树立一个真确的择业观。我也很想知道每个人对未来的就业有什么看法,因此我才选择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血液,为了帮助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并树立一个真确的择业观。特展开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化学制药专业大
一、大二在校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向所取得的样本个体发放(化学制药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们的择业观情况。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34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78%,其中女生占34.6%,男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0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如下图),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
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2、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3、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
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5、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
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9、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
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10、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11、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关于就业目的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四、结尾: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1、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2、广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3、广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4、广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篇: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研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将是择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所反映的问题是: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地点更加集中的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并期待高收入的管理型工作。从主观愿望上看,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选择并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而且会加深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也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的趋势。建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和现实状况,进而理性择业。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增加就业砝码,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
一、当前营销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征
1、就业时普遍向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及东南沿海城市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首选。
2、发展前景好、经济收入高的外资企业成为大学生竞争的热点。公司的发展前景、工资的高低和所提供的社会福利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
3、就业途径由“一次就业”向“多次就业”发展。很多同学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道路,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时往往会选择先干着后待机发展这一道路。
二、调查择业特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1、择业目标理想化。大学生对职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胜任高收入的管理型工作往往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并通过逐步升迁达到,而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从基层做起,相对而言3000以上的薪金也过于理想化。
2、社会认识和择业理想存在矛盾。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当前就业形式严峻,竞争日趋激烈,但在选择工作性质和工资要求上却不愿降低内心标准。
3、择业时选择的发展地区集中在沿海开发城市。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基层单位。并且择业目标过于集中会加大人才资源分布结构的矛盾,造成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而多数大学生只想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长此以往,会由于人才资源的差别而造成地区间差别越来越大,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的趋势。
4、功利主义倾向突出。相对于公司的规范化程度、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及提供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等方面,被调查者更加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工资和所提供的社会福利等方面。而眼前的功利主义也将影响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择业观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反映,这说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5、缺乏社会实践经验。80%的学生没有做过关于本专业,即营销方面的社会实践。但因为市场营销这一职业的特别性,更需要实际经验和各种才能,走入社会,专业常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休息获得更多的报答,形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微弱的对手。经验不足也降低了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问题的产生隐患
1、由于期望值过高,并且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想要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将有可能导致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结果心灰意冷,甚至丧失信心。造成了毕业生逃避就业等现象,甚至有了“啃老族”的出现。
2、由于抱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一些大学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到合资企业、外企或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功利抛弃了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心理上难免也会感到困惑。况且,越是大城市、大机关或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就越密集,竞争也越激励,离开自己的专业优势去竞争,使大学毕业生容易遭受挫折。
3、由于在大学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导致“跳槽”现象频繁,降低了用人单位的信任度。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深入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做到能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在择业中可接受的范围,同时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去选择职业,进而增加就业成功的概率,降低风险。
2、应加强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建议大学生多参加一些支教和志愿者等活动,可以拓宽眼界和胸怀,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高校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顺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调整就业观念与职业定位。使他们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也一样能够实现其个人价值,展示个人能力。并且大学生在那里往往更加受到重视,更有用武之地。
4、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或教授讲座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利用榜样效用来鼓励和感染大学生,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加强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认识。
5、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商业和企业联系紧密。因此,建议本专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应通过实训、顶岗实习、工学联合等方式去更好的理解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实际才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观_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调查时间:2011 年7 月20日——2011 年 9 月 1 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天马学生公寓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在社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改变大学生自身问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了解已毕业大学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我们于暑假期间在天马学生公寓进行调查,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我选择了一部分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和部分即将毕业但是还在学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调查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尤其是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更是艰巨,如果说2009年时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有630万,还有那么多的往届的没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如此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大学生择业就非常的残酷,招聘岗位少,竞争人数庞大,要想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变成了奢求。在调查活动过程中,通过间接渠道了解到,在专科学校中,平均每个班级至少有三四个人是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的,不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的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跳槽现象频繁,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不到一年就跳槽一次,更有甚者一年换三四个工作。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对企业公司造成不少损失和麻烦,大学生诚信口碑欠佳,对就业造成一定阻碍。我所调查的××同学是2010年的毕业生,从09年末开始就业,到现在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做不到三个月,虽然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比较稳定,但是他表示,在半年内还有可能更换工作。他还表示,其他毕业生的状况基本差不多。
毕业生过于频繁的跳槽对公司企业也带来不少麻烦。据承德市某电梯公司老板说,他们公司现在的员工是两年来培训的第六批。这其中不乏公司的因素,但大学生频繁跳槽是不容忽视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对就业的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全球次贷危机就让全世界不知道
多少人失业,而我国在特殊国情的作用下,社会状况对就业起着总体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另个方面:
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人口总数多,所以就连大学生这种专业
人才也开始遍地都是,专业也不再是优势。例如某专业社会需要岗位仅有三十八
万,而当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五十多万,再有累积的往年没有就业的,待岗人
数远远大于需要人数,所以那些没有竞争到工作的只好另谋他职。但是转移到其
他行业还是面临同样的状况,同时还给其他行业增加来就业难度。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地情况下,过多的待就业人口总数对解决就业问题造成巨大的阻
碍。
2、社会政治经济形势
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大形势决定的。在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
好的情况下,就业还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的GDP依然保持正增长的形势,但对我国的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依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阻碍。所以,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迅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欧洲国家在过去的若干年的平均失业率都保持在8%
左右,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席卷下已上升到10%,而西班牙则高达20%,所以
政治经济情况的稳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二)个人因素
1、薪金
工资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第一关注的问题,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58%的已
毕业生把工资的重要性排在首,而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毕业生对此做出的解释也很实际。“毕业了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就不好再向家里
要钱花。工资太少连自己的吃住都解决不了,那上班的意义也不大了。”吴同学这
么说。确实如此。据我了解,在承德地区毕业生刚就业时的工资大多在1000元
—1500元之间,在消费较高的承德,这个数目也就刚够解决吃住的问题,而保定
地区大多在1000元左右。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步入社
会的。当调查他们对工资与工作内容的要求时,结果与已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在这十多个人中,大多数把工作性质放在首位,而工资则放在相对靠
后的位置。这也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与步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步入
社会后思想变得更实际,更注重显示问题,而在校大学生则还是比较有理想的。
但是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在工资问题上都是很重视的。可
以说工作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薪水,然后才可能去考虑其他,大家对薪水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
2、环境(城市)
在毕业找工作时,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呢?是同
别人一样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还是
就在自己上学的城市附近找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出路似乎很多,但是
很难抉择。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1%的人的选择是去上海北京闯一闯,13%的人已经或者有意愿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14%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余大部
分是选择到其他较发达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对就业城
市是很重视的,都很希望到发达的,机会多的地方去工作。同样,在选择回到家
乡和上学的城市的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通过社会的历练,他们的想法更
实际一些。而选择大城市拼搏的多为尚未毕业的和雄心勃勃的以及上学或生活本
就在发达城市的人。在21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6个表示现在或将来会争取在二
线以上城市工作,相对专科毕业生对工作城市的要求比较低。在这群人中,男生
要明显多于女生。大城市的优势不可否认,但是面对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应
该是慎重考虑为好。
3、专业
在我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对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
工作内容是否与专业对口并不太在意,只要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都可以接受。白×
×是石油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电梯销售的工作,刘××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毕
业的本科生,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当问她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时,她表示比较满意,因为现在工作本身就不爱好找,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本身就
不是很理想,何况自己还是女生,能有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调
查的40个毕业生中,有19个同学的工作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沾边的,12个同学的工作与专业有关系,只有8个同学是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在就
业时不妨考虑一下除本专业以外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
4、企业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的特殊优势地位,几乎所有
(除去家庭状况极其优越与坚持自己创业者)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
位,这个当然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就业时,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根据学历的差
距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本科学生多数会选择跨国公司,大的私营企业,或者在某
地区某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而专科生的要求比较低,基本属于只要能
有一份工资比价适中、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接受。
(三)其他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时,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父母亲戚的庞大的人脉网络,在解决子女就业问题上有很关键的影响。温
××的父亲在某银行工作,当温在上大学选专业时选择了金融,去年毕业,现在在她父亲的银行中做出纳。还有就是同学朋友的帮助。这基本算作是中国特色。
三、解决方案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国家在政
策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援助,个人因素是关键。
(一)摆正心态,降低身段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是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太过于自傲。非北京不去,非外
资不去,月薪太少不去,在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自己就阻断了自己的就
业出路。其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公司,只要把工作做好,实现自己
本身的价值就可以了。北京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如果自己非天人,去了也只
会被埋没。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可能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心学习,自我提高
很多大学生的毛病就是太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是人才,在工作中总是
有一种高姿态。这是万万不对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实所知甚少,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所以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主义。
再有一年多我也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的收获就是脱
离社会之外,我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我可能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刚刚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应该本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中,要虚心学习,诚实守信,诚信的理念永远都不会过时。最重要的是,不是只有北京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理想,那些有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在北京发展的,只要努力,在什么地方工作
都会有成就的。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您的学历是()
A 专科B 本科C 研究生D 硕士、博士您的家乡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中小城市
D小城镇您目前状况是()
A即将毕业B 刚刚毕业 C毕业一二年 D 毕业三年以上您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
A 是B 否C 无所谓您理想的工作环境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中小城市
D 回到自己的家乡E 无所谓应聘时您的薪金的最低要求是()
A一千元以下B 1000—2000元C 2000元以上D 无所谓在找工作时,您认为工资与工作内容、性质哪个更重要()
A工资B 工作性质、内容C 两者都重要D 无所谓
保定邯郸等保定邯郸等您更倾向在怎样的公司中工作()
A 国企B 外资企业C 国内大企业D 私人中小企业 10 您是否在意公司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
A 非常在意B 比较在意C 不在意 11 您是否打算长期从事某一单一职业()
A 是B 否看形势决定C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观 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调查时间:2010 年8 月1日——2010 年 8 月 5 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在社会条件
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改变大学生自身问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了解已毕业大学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我于近日在承德市双桥区进行调查,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我选择了一部分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和部分即将毕业但是还在学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调查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尤其是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 有消除,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更是艰巨,如果说2009年时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有630万,还有那么多的往届的没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如此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大学生择业就非常的残酷,招聘岗位少,竞争人数庞大,要想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变成了奢求。在调查活动过程中,通过间接渠道了解到,在专科学校中,平均每个班级至少有三四个人是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的,不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的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
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跳槽现象频繁,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不到一年就跳槽一次,更有甚者一年换三四个工作。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对企业公司造成不少损失和麻烦,大学生诚信口碑欠佳,对就业造成一定阻碍。我所调查的××同学是2010年的毕业生,从09年末开始就业,到现在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做不到三个月,虽然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比较稳定,但是他表示,在半年内还有可能更换工作。他还表示,其他毕业生的状况基本差不多。
毕业生过于频繁的跳槽对公司企业也带来不少麻烦。据承德市某电梯公司老板说,他们公司现在的员工是两年来培训的第六批。这其中不乏公司的因素,但大学生频繁跳槽是不容忽视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对就业的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全球次贷危机就让全世界不知道多少人失业,而我国在特殊国情的作用下,社会状况对就业起着总体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另个方面:
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人口总数多,所以就连大学生这种专业人才也开始遍地都是,专业也不再是优势。例如某专业社会需要岗位仅有三十八万,而当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五十多万,再有累积的往年没有就业的,待岗人数远远大于需要人数,所以那些没有竞争到工作的只好另谋他职。但是转移到其他行业还是面临同样的状况,同时还给其他行业增加来就业难度。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地情况下,过多的待就业人口总数对解决就业问题造成巨大的阻碍。
2、社会政治经济形势
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大形势决定的。在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 情况下,就业还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的GDP依然保持正增长的形势,但对我国的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依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阻碍。所以,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欧洲国家在过去的若干年的平均失业率都保持在8%左右,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席卷下已上升到10%,而西班牙则高达20%,所以政治经济情况的稳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二)个人因素
1、薪金
工资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第一关注的问题,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58%的已毕
业生把工资的重要性排在首,而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毕业生对此做出的解释也很实际。“毕业了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就不好再向家里要钱花。工资太少连自己的吃住都解决不了,那上班的意义也不大了。”吴同学这么说。确实如此。据我了解,在承德地区毕业生刚就业时的工资大多在1000元—1500元之间,在消费较高的承德,这个数目也就刚够解决吃住的问题,而保定地区大多在1000元左右。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当调查他们对工资与工作内容的要求时,结果与已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在这十多个人中,大多数把工作性质放在首位,而工资则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也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与步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步入社会后思想变得更实际,更注重显示问题,而在校大学生则还是比较有理想的。
但是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在工资问题上都是很重视的。可以说工作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薪水,然后才可能去考虑其他,大家对薪水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
2、环境(城市)
在毕业找工作时,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呢?是同别人一样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就在自己上学的城市附近找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出路似乎很多,但是很难抉择。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1%的人的选择是去上海北京闯一闯,13%的人已经或者有意愿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14%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余大部分是选择到其他较发达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对就业城市是很重视的,都很希望到发达的,机会多的地方去工作。同样,在选择回到家乡和上学的城市的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通过社会的历练,他们的想法更实际一些。而选择大城市拼搏的多为尚未毕业的和雄心勃勃的以及上学或生活本就在发达城市的人。在21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6个表示现在或将来会争取在二线以上城市工作,相对专科毕业生对工作城市的要求比较低。在这群人中,男生要明显多于女生。大城市的优势不可否认,但是面对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应该是慎重考虑为好。
3、专业
在我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对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工作 内容是否与专业对口并不太在意,只要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都可以接受。白××是石油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电梯销售的工作,刘××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当问她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时,她表示比较满意,因为现在工作本身就不爱好找,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本身就不是很理想,何况自己还是女生,能有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调查的40个毕业生中,有19个同学的工作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沾边的,12个同学的工作与专业有关系,只有8个同学是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妨考虑一下除本专业以外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
4、企业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的特殊优势地位,几乎所有(除 去家庭状况极其优越与坚持自己创业者)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个当然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就业时,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根据学历的差距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本科学生多数会选择跨国公司,大的私营企业,或者在某地区某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而专科生的要求比较低,基本属于只要能有一份工资比价适中、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接受。
(三)其他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时,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父母亲戚的庞大的人脉网络,在解决子女就业问题上有很关键的影响。温××的父亲在某银行工作,当温在上大学选专业时选择了金融,去年毕业,现在在她父亲的银行中做出纳。还有就是同学朋友的帮助。这基本算作是中国特色。
三、解决方案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国家在政策上的支 持,经济上的援助,个人因素是关键。
(一)摆正心态,降低身段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是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太过于自傲。非北京不去,非外资不去,月薪太少不去,在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自己就阻断了自己的就业出路。其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公司,只要把工作做好,实现自己本身的价值就可以了。北京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如果自己非天人,去了也只会被埋没。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可能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心学习,自我提高
很多大学生的毛病就是太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是人才,在工作中总是有一
种高姿态。这是万万不对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实所知甚少,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所以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主义。
四、后记
再有一年多我也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的收获就是脱离社 会之外,我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我可能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刚刚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应该本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中,要虚心学习,诚实守信,诚信的理念永远都不会过时。最重要的是,不是只有北京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理想,那些有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在北京发展的,只要努力,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会有成就的。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您的学历是()
A 专科B 本科C 研究生D 硕士、博士您的家乡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保定邯郸等中小城市
D小城镇您目前状况是()
A即将毕业B 刚刚毕业 C毕业一二年 D 毕业三年以上您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
A 是B 否C 无所谓您理想的工作环境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保定邯郸等中小城市
D 回到自己的家乡E 无所谓应聘时您的薪金的最低要求是()
A一千元以下B 1000—2000元C 2000元以上D 无所谓在找工作时,您认为工资与工作内容、性质哪个更重要()
A工资B 工作性质、内容C 两者都重要D 无所谓您更倾向在怎样的公司中工作()
A 国企B 外资企业C 国内大企业D 私人中小企业您是否在意公司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
A 非常在意B 比较在意C 不在意您是否打算长期从事某一单一职业()
A 是B 否C 看形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