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时间:2019-05-13 14: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篇: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初二历史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初二历史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初二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14分)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六 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初二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C C A C C B C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

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

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资料来自:初中历史

初二历史

第二篇:2015唐山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2015唐山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回答 :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2分)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政府形象。(4分)③艾奇逊写这封信时候,中国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4分)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3分)材料一:“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 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上述材料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强调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强调的核心是什么?(4分)②材料一路线指引下的行动是什么?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4分)③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核心观点并加以评述(5分)唐山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由独家专供,望各位考生可以从中获得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试题之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学习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不知道学生学习成果如何,做些测试就可以知道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试题之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会认下面的词语:

材料 选择 填 序号 划去 不合适 污染 寄信 实践

检查 答案 正确 邮局 邮票 厕所 厨房 客厅

我已经全部会认()还不会认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é qì yǔ wén xiānɡ shǔi tīnɡ jiǎnɡ

()()()()

yuǎn chù dìnɡ xiànɡ yǐ hòu ɡènɡ jiā

()()()()

zhǔ yì zǒnɡ shì ɡān jìnɡ ɡǎn kuài

()()()()

zhuān mén nián jí kōnɡ fánɡ ér tónɡ

()()()()

huánɡ sè huā duo lái wǎnɡ sònɡ qù

()()()()

ɡuò shí rànɡ rén dé dào jiè zǒu

()()()()

三、我会连线:

在空中 kōnɡ 看着老师 zhe

我没空 kònɡ 妈妈很着急 zháo

我得走了 děi 蜘蛛结网 jié

飞得慢 de 树上结果子 jiē

天气闷热 mēn 不怕困难 nàn

她闷闷不乐 mèn 难民 nán

四、我会找朋友。

和 气 逃 树 新 年

合 作 桃 走 心 情

伸 体 争 眼 非 走

身 手 睁 气 飞 常

五、我俩来对反义词。

你对阴,我对()。你对黑夜,我对()。

你对近,我对()。你对晚,我对()。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huò

huàn

juã

cán kuì

fang

ài

mâi

pēi tāi

suō

táo zuì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壳

()

()

()

()铺

()

()

()

()

三、我会辨字组词。(3分)橙()澄()

窘()窖()

绞()狡()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进括号里。(6分)绞尽恼汁()坚强不倔()筋皮力尽()精涛骇浪()随心所遇()莫名其秒()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子留下回忆。(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标点符号我会用。(6分)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 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A.引用

B.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2)老师经常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来督促我们学习。()(3)“东方之珠”——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七、我会默写古诗。(4分)牧 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填空。(10分)

1.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者我会连。(5分)《牧童》

杨万里 《舟过安仁》

萧红 《清平乐•村居》

吕岩 《祖父的园子》

费奥多罗夫 《童年的发现》

辛弃疾

十、读诗句,辨修辞。(4分)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十一、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3分)1.《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2.《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3.“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十二、快乐阅读轻松答。(14分)这条小鱼在乎

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国教师在演讲中讲道: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着海边走,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到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 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 孩子 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 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 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 这条也在乎 还有这一条 这一条 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到的。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给短文第4~7自然段加上标点。(5分)2.小男孩为什么要捡浅水洼里的小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短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说说这两处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听到劝阻后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老师演讲的目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在写故事中成长。(20分)

童年中,你们曾经欢笑过,也曾哭泣过;曾经开心过,也曾烦恼过。在童年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中,发生了形形色色有趣和难忘的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者为什么“难忘”)。可以运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

人生就像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珍贵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大海,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像花园,而童年是一株最艳丽的鲜花„„ 附答案

一、祸患 咀嚼 惭愧 妨碍 妩媚

胚胎 蓑衣 陶醉 寂寞

二、kã贝壳qiào地壳

bō剥削bāo剥莲蓬 pū铺开pù当铺

mó磨灭mò石磨

三、橙子澄清 窘迫地窖 绞刑狡猾

四、恼—脑 倔—屈 皮—疲 精—惊 遇—欲 秒—妙

五、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2.丝绸之路是通道。3.祖父的园子留下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六、2.(1)B(2)A(3)B

七、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八、1.君子以自强不息 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3.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 怪不得没有雨都撑伞,原来不是遮雨,而是用伞来使风让船前进 5.溪头卧剥莲蓬 顽皮、淘气 顽皮、可爱的小儿子,他正趴在溪头,悠闲地剥着莲蓬

九、《牧童》——吕岩 《舟过安仁》——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祖父的园子》——萧红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

十、1.比喻 2.夸张 3.对偶 4.比喻

十一、1.√ 2.√ 3.√

十二、1.,:“。” “。”。“ ? ? ?” “!”,“!、、„„”

2.因为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如果水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们就会干死的。3.第7自然段和短文的最后一句话。前一处是小男孩捡鱼时说的话;后一处是教师演讲时说的话。

4.仍旧一条一条地把小鱼扔进大海。他不想别人是否在乎,他只知道救的小鱼很在乎,因为它们回到大海就不会死去。5.告诉医学院的学生:拯救生命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许他们救不了更多的生命,但他们要尽量拯救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挽回病人的生命,这样,他们的人生才有价值。

第五篇: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BC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BC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BC510---BC31年)

BC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BC31年屋大维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

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BC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下载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

    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1、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C.严惩侵华战犯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2、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

    创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初二历史)

    2013——201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0分,每题2分)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

    第二单元测试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练习时间:100 满分:100 命题人:王红 2015-1-9 一、看拼音写词语。 hūn yōng fâi xū zhân hàn quán shì chún qiāng shã jiàn ( ) ( ) ( ) ( ) ( ) jiàn......

    第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测试 姓名 等第 一、看拼音写词语。 hūn yōng fâi xū zhân hàn quán shì chún qiāng shã jiàn ( ) ( ) ( ) ( ) ( ) jiàn qiáo diān bǒ ǎi xiǎo cān guǎn......

    初二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下册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____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_____枚金牌,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测试1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2分) 1、水的污染有两种:一种是 2、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 和污染三大类。 3、水污染的考察方法有、 4、......

    初二历史下册课文重点

    初二历史下册课文重点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共同纲领: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