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半期总结(写写帮整理)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半期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半学期又结束了,这半学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本校及学生实际,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步骤地开展。现将这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动口能力有所提高。
二、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感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通
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逐步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在语文毕业考试中,总分1238分,平均分71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28分,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通过分析试卷,发现学生对阅读理解题和写作方面,答题不够理想,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这半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但却没有深入的去做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2011年5月5日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半学期工作总结
半学期工作总结
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为了更好地积累经验、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将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试卷分析
1、九年级语文考试采用试题为西宁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以“注重双基,侧重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试卷共5道大题,26题。第一大题(3分)为口语交际;第二大题(25分)考查语言积累及运用;第三大题(12分)考查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第四大题(30分)考查课内外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50分)写作实践。试卷满分120分,150分钟完成。
2、七年级历史考试采用试题为《金牌学练考·期中考试卷》。本试卷以“注重双基,侧重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试卷共5道大题,48题。第一大题(30分)为选择题;第二大题(10分)为填空题;第三大题(7分)为读图题;第四大题(12分)为简答题;第五大题(36分)为材料分析题;第六大题(5分)探究题。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成。
本次考试试题难易搭配合理,既照顾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又使部分实力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
二、学生分析
这次考试,语文均分为66.9分,最高分96.8分,最低分43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能主动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主动。但有个别学生轻视语文,学习不积极主动。总体来看,复习过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字词题失分多。背诵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记住。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口语题失分多。很多学生对作文不重视,作文水平停滞不前。历史均分为32.4分,最高分67.5分,最低分10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不太感兴趣,学习不够积极,甚至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气氛随活跃,但学生动手动脑的少。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在思想上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只是作为一门无所谓的副科。
三、教师教学分析
1、教学中,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
接受。
2、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诵古诗文10分钟,以提高他们的语感。
4、在阅读中抓重点,都是引导学生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感悟美文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5、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学期我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为此,规定学生每天都要阅读一篇优秀作文。
6、作业设置分层次,重在学习方法和双基训练。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7、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和语文组的教师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公开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四、学生答题分析
(一)进步方面
1、书写质量有所提高。
2、能合理使用时间。
(二)不足之处
1、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2、审题不严。尤其是语文的阅读题和历史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
3、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连贯。
4、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5、作文立意不深,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五、存在的问题
教的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知识面狭窄,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地方不多,教师仅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解,缺乏课外知识的补充。
2、复习不够扎实。
3、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还不够到位。同学们对课外练笔不够重视。
4、古诗文教学仅要求学生背诵,忽视了默写和对内容的理解、文言知识的积累。
5、教师精力不足,平时只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批改作文,缺乏对优生、学困生辅导名存实亡。
学生学的方面:
1、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不牢固,边学边忘。今后要利用早读、早自习时间加强知识的巩固。
2、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基础太差,语言表达不过关,个别同学连字都不会写。教师平时对优生和学困生辅导不够,今后多在学法指导上加以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语文课不够重视,认为语文很容易,因而学习中敷衍了事,作业潦草,作文态度不端正。今后要严格作业要求,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对历史课不重视。
4、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不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今后课前加强知识的积累,多做相应的练习。
六、改进措施
1、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也不忽略现代诗。
2、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审题水平。
3、推荐文学名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4、在历史学习方法上多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兴趣,搞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奋斗目标
在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全力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基本技能,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均分提高到40分以上。力争使任教班级的语文平均分在中考中达到75分以上,优秀率达到20%。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半学期工作总结(精选)
九年级一班语文前半学期工作总结
李艳
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为了更好地积累经验、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将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考试以“注重双基,侧重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试卷共三大板块。考查语言积累及运用;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写作实践。试卷满分150分,本次考试试题难易搭配合理,既照顾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又使部分实力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
二、学生分析
这次考试,九年级一班语文均分为67.78分,最高分122分,最低分10分。与平行班相比,差距较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能主动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主动。但有个别学生轻视语文,学习不积极主动。总体来看,复习过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字词题失分多。背诵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记住。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口语题失分多。很多学生对作文不重视,作文水平停滞不前,还有个别同学作文一字未写,一片空白,导致语文成绩偏低。
三、教师教学分析
1、教学中,能够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够精湛,驾于课堂的能力欠缺,导致部分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又开小差现象。
2、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没有足够的耐心辅导学生,尤其是家庭作业,虽然布置了,但检查落实的力度不够,致使部分同学混水摸鱼。像一些背诵默写,留在试卷上的是一片空白。
四、学生答题分析
(一)进步方面
1、书写质量有所提高。
2、能合理使用时间。
(二)不足之处
1、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2、审题不严。尤其是语文的阅读题,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
3、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连贯。
4、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5、作文立意不深,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的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知识面狭窄,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地方不多,教师仅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解,缺乏课外知识的补充。
2、复习不够扎实。
3、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还不够到位。同学们对课外练笔不够重视。
4、古诗文教学仅要求学生背诵,忽视了默写和对内容的理解、文言知识的积累。
5、教师精力不足,平时只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批改作文,缺乏对优生、学困生辅导名存实亡。
(二)、学生学的方面:
1、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不牢固,边学边忘。今后要利用早读、早自习时间加强知识的巩固。
2、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基础太差,语言表达不过关,个别同学连字都不会写。教师平时对优生和学困生辅导不够,今后多在学法指导上加以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语文课不够重视,认为语文很容易,因而学习中敷衍了事,作业潦草,作文态度不端正。今后要严格作业要求,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
4、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不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今后课前加强知识的积累,多做相应的练习。
六、改进措施
1、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也不忽略现代诗。
2、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审题水平。
3、推荐文学名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四篇: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
金华中学2016初九上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ī)诘(jiã)难 面面相觑(qù)奄(yán)奄一息 .... B.祈(qí)祷 脊(jǐ)椎 鳞次栉(zì)比 尽态极妍(yán).... C.折(shã)腰 仓(cāng)俗 一抔(póu)黄土 万恶不赦(shâ).... D.遒劲(jìng)褶(zhě)皱 颔(hàn)首低眉 恪(kâ)尽职守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把我国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B.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C.跟别的地方比,遂宁的经济总量不是强项,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遂宁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人与环境与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D.为了绵遂高速公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芙蓉花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只是一个欣赏者,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A.抚弄 但是 余晖 B.挑逗 而且 余晖
C.抚弄 而且 辉煌 D.挑逗 但是 辉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与空间筛选。
B.2008年3月,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首个将遂宁命名为 “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C.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而不是三峡工程的修建。
D.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故宫博物院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句话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句话属于社会环境描写。)C.一丈青大娘跟老头子唠叨这个,嘟哝那个,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句中的。“一脑门子官司”的意思是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D.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以语录体与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傅雷、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家书》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
C.《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与阐明哲理的诗,也常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第Ⅱ卷(126分)(二)按要求作答(23分)9.请按要求规范、工整地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10分)(1)▲,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2)▲,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3)▲,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4)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5)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6)▲,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7)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8)《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 ▲,▲。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2分)
答: 11.名著阅读。(3分)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与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2分)
(2).《傅雷家书》中作者像良师益友一样对儿子的生活与艺术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些书信可谓是()。(1分)12.语文实践活动。(6分)
【活动一 关注民生之健康】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国家卫生部下发文件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如果你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为宣传这项活动,需要采访遂宁市的市长与卫生局局长,你将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3分)(采访市长):
(采访卫生局局长):
【活动二】
下面假设是遂宁气象台发布的遂宁6月13日的天气预报,遂宁人民广播电台6月12日播送时,将在预报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播送稿。(50字左右)(3分)
6月13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C
风力:<3级
二.文言文(16分)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各题。(10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与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文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与_______。(2分)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与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与: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7分)(一)阅读《时间“跑”哪去了》,完成13-16题。(12分)
时间“跑”哪去了
李明启
①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
②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住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
③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只知道报纸曾有报道,在北大、清华做食堂炊事员与门卫保安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有时间坚持读书,“偷”着听课。后来我在近代文化名人林语堂的一篇文章《读书的艺术》中找到了相关的文字。文章说:“那些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与空间而言是受到他那眼前世界所禁锢的。他们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他只是跟几个朋友与相识在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原来如此!读书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兴趣,没形成习惯。
④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去发现那些未曾被眼睛看到的大美,去寻找那些未曾让心灵抵达的大善。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坦,文章却越来越单薄;环境越来越优越。表达却越来越苍白。究其原因,与我们不阅读、少阅读有直接关系,也与我们常常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有关联。
⑤对于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读书的人,不妨看看古人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书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潜心铸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二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能读得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春风得意马蹄疫,一日看尽长安花”;第三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籍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有更深割的认识与理解,古今多少事,一切尽在灵心观照之中;第四种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读书永无止境。读书读到最后,就套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⑥读书需形成习惯,愿每个人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催生自己的事业发芽、开花、结果。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15.文章以“时间‘跑’哪去了”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选文第①②段讲述了关于读书的传闻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二)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17-20题(15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与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与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与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与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与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与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与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与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与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与善良!
19.文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愧疚)→(敬佩)
20.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2分)
(2)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2分)
21.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22.文中第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与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九年级半期考试分析总结
九年级半期考试分析总结
本次数学考试总分150分,其中及格的人数为
,优生人数为10人,差生人数为
。比起第一次月考,总的成绩当然好得多。但是,这成绩其实一样的很不令人满意。一是这些题在考试之前很多就已经讲了,题的类型在教学中讲得不少,也教了一些方法,对重难点也说得较为清楚,明白。可是学生除成绩好点的外,还是有十来个学生在60分以下。差生相当的多,差生率高。究其原因,在教学中主要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1、学生上课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出现走神和玩东西的现象。说明课前准备不充分,调动积极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后期如何让课上得生动是我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2、督促学生作业方面还不够。虽说每天规定了学生必须交作业。对学生中抄作业的现象实行严打,但还是有学生抄的现象。由于他们做作业方面没得到锻炼,所以学生考试中很简单的题目还是做不来。
3、训练题目过少。由于初三学生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次的作业量不多,训练的题量过少,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没能得到强化,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这也是虽说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但学生仍然考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4、学生基础极差。通过平时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相当的学生基础极差。一些很简单的计算都存在问题。有理数的加减法,甚至乘法口诀还有学生也记不住。
5、学生自觉性、主动性极差,没能跟老师好好配合。这是学生学习情况不好的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情况,后期将计划:
1、尽可能的找学生个别谈心,因材施教,让尖子生尖起来,差生变得不太差或不差,中等生多一点。
2、找时间补一下学生原来的基础。目前我晚自习就在复习以前学生学的知识,并稍加训练。这样,学生在新课结束时基本上就能把有的基础补起来。
3、找时间对学生进行题目的强化训练。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熟练的应用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
5、注意教学的进度。在下周将九
年级上册的新课结束。然后上一个月的新课,在十二月下旬开始复习迎接期中考试。在初三的下学期第一个月上完新课。然后进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