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三年级习作教学反思
写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学反思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爱校情感
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做人原则。那么说明文的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下尝试。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因为在优美的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会重新唤醒他们激情,他们会重新发现我们的校园是如此美丽,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自己的言行与特定的校园环境相协调,并且产生热爱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二)、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
(三):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四)、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第一节习作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第一节习作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们的第一节习作课,在上午放学之前布置他们带好自己的作文本时,就已经看出了他们的迫不及待与激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没底,有些紧张,害怕孩子们的习作之路在我这里就遇上坎坷,以至于影响他们今后的写作水平。
课前我努力查找资料,也认真请教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当然还包括听了同年级陈娟老师的一节习作课。除了告诉他们必须的格式之外,我记住了陈娟老师课上所说的的两个要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明白,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课堂上,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当我以“今天真热啊!”为首句,请他们进行一次小练笔时,我才发觉到一个重点,孩子们真的很缺乏观察力,一味地模仿,缺乏创新。
读完了两篇例文,告诉了他们一些习作的小技巧,同学们便开始认真完成自己的第一篇习作了,初稿完成后,带着他们修正,并告诉他们修改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通过自己的修改基本可以做到没有不通的句子和一些因粗心而造成的错字别字,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不详细,或者是偏题,不能围绕自己的中心意思去写,就像是记流水账。同时还有这种现象:比如老师以“学游泳”为例进行讲述,当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说怎么样写好这个开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开头写的蛮好。然后我又问,怎么样写好游泳的经过呢?游过泳的学生说开始去看见游泳池有很多人在游,好羡慕的。是啊,就把这个心理活动写下来,当时游泳池的场景也描写下来。于是学生又你一言我一语地把场景和心理想法写下来了。接着你肯定下水开始游了,开始游得感觉怎样?学生又说要拿着游泳圈游,还喝了好几口水。拿着游泳圈怎么游的?“两手用力向前滑,两脚用力往后蹬,身体浮在水面上。”于是就这样一步步的引出了话题,引入了事情的经过。可是由于老师这样引了,学生跟着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于是很多同学都写的“学游泳”。基本上一个模式。那么这样的作文能不能说不是我手写我心呢?或者说这样的作文大都差不多,能不能说是雷同呢?这大概是我教学作文的一个盲区。
第三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黄宾虹在论山水画的技法时,曾言“学习传统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宜入邪;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
习作教学,也可取法其中。先从句段练习着手,再构建一定的结构,再参考例文佳作,最后推陈出新。
借此章法,我对红港片区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句段的练习不够,学生对五官没有进行丰富的描述;
二、结构搭建得较为成功,但是未免落落入俗套,无轻重变化;
三、例文的选择,没有亮点,也没有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有一些看似形象生动的词句;
四、最后练习说话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学生后来都不约而同地写了班主任。
我在设置阅读教学时往往都会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习作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第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要对写作的内容有兴趣,有话说,才可能呈现出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反复咀嚼的一句话,但是什么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记得那堂课的评改课时,讲台上有很多瓶泡泡水,学生甚至在上课时都在偷偷议论。这就是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可以玩,有意思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关注到,是我这堂课最大的失误。
在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第一次呈现的课是《**,我想给您画张相》。这是我大学期间时讲过的一节课,本意是通过五官写感情。在三年级试教的时候,感觉课的容量太大,就缩略成了外貌描写。这一缩略,其实就把我所预设的情感给抽离掉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必须进行的调整。因为我自身的语文功底有限,再加上课堂的掌控力的不足,对学生的认知度的欠缺。如果按照我第一堂课的模式,学生是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的。那么整堂课都会是失败的。
从那之后的每一次改动,都是结合了网上搜寻而来的教案。其实,说实话,到最后就是一种东拼西凑的拼图课,没有很多属于我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自己没有全然融入,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像黄宾虹对山水画技法练习的提炼一样,把程序订立得太规整,那么出来的只是优秀的作文;只有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才能把情感融入其中,写就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佳作。于是有偈语“无法之法法更严”。
“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让学生写的东西应该在他们心中。心中没有,笔下写来都是假,就背离了写作的初衷。所以,我想把今后的习作教学和他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才有文思如泉涌的写作体验。
第四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我进行了初步探索。我在作文教学坚持以 “看”、“说”、“写”、“评”四步进行。如今,学生作文还有点起色。
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有意识地启发、引导。
说,即写作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中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打印或手抄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评改后,学生整理,誊抄好,珍藏起来,以后欣赏,提高。
开学初,我几次作文教学都按照这四步来做,效果很不错。我在指导学生写《校园变化》时,首先讲明写作要求,选材,然后讲明观察范围,最后带着孩子们观察。观察中,我始终围绕题目中的“变化”,作适时的引导、讲解。观察时带一个记录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回到教室整理记录,然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说的训练,说自己的选材,说自己的立意,说自己的感悟,每人都说,说后互评,指出优点与不足。热炒热卖,说了就写,写完后先自改,逐字逐句修改,进行添、删,再小组内互评互改,最后全班一起评改,评出优秀文章张贴出来,供大家欣赏。这次作文时间虽然较长,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连我班最差的学生黄荣华所写的作文也有一定的质量,学生对这次作文有成功感。鉴于此,我就顺势要求学生如何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根本一点,应做好:看、说、写、评四步。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用笔书写自己的心情,用笔书写自己的见闻,用笔书写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
第五篇:三年级习作课教学反思
第一堂习作课教学反思
伍洁
进入三年级,最令语文老师头痛的莫过于习作教学及作文批改反馈了,本学期我进行了第一次习作教学,题目为《我的课余生活》。
进行本次习作教学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记录下自己的课余生活都有哪些活动,在正式教学时,我先让生自己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告诉生哪些是属于自己的课余生活,如:课间活动、放学后的时间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周末寒暑假等自己学会的技能(游泳、骑自行车、打球等),其次,告诉生基本的写作结构,先简单的介绍下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哪些,再挑其中最喜欢的一二件来写,注意要写事例、写具体,最后再总结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发现、收获或感受等。此外,我特意选取了两篇范文给学生做参考,最后便是由孩子们自己下笔写了。二节作文课的时间,只有小部分小朋友按时写完了,且写作的结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
1、老师讲解有点多,患得患失;由于是第一次教孩子们习作,生怕自己讲解不到位,因此,讲解太过详细,导致讲的时间太多;2.学生对习作要求不够清楚,教师放低了要求,三年级作文明确要求300字,但是,由于考虑到生第一次习作,因此,在字数上我没作太多的要求,认为只要小朋友把基本的结构掌握了,字词正确了,语句通顺了就行,导致大部分小朋友作文字数不达标,3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太少,作文时的用词、语言等太过直白,没有文采。当然,做为第一次习作,也有很多小朋友表现的很棒,比如田文涛、吴芷妍等,特别是田文涛的作文基本上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用修改,有些小朋友也能把自己平时学习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到作文当中去,在作文的讲评当中,我会一一点出加以表扬,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