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什么?
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什么?
在客户选择好装修公司,同时也对设计方案和预算认同的情况下,双方就要签订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统一印制的《北京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双方签字盖章后即为生效。如有变更,需以附件形式直接写出合同当中,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后方为生效。
为了防止某些家装公司在合同里设下陷阱,使业主不但利益受到损害同时还失去了法律的保护,我们建议您在签合同前要先准备一些必要的文件,然后要仔细审核合同,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掌握签合同的窍门,在签订合同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签家装合同需备文件
家庭装修谈判时,有很多的文件需要讨论,这些所说的文件,有的是进行前期洽谈需要的,比如一些解释性的草图;有的是在合同签订时需要添加在合同内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本文向您介绍的就是这些需要加在合同里的文件。
一、项目预算书要详细
每一位家里准备装修的消费者都知道,家装工程的报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能够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家装报价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这份报价应该包括项目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合计金额,同时应该标注必要的材料品牌、型号、规格以及材料的等级。如果可能,简单的工艺做法在预算单的备注栏里也应做出简单的标注。
二、设计图纸备齐全
在一些家庭装修过程中会出现由于设计师必要的图纸准备不齐全,口头承诺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备齐。但是,施工开始以后,由于设计师与消费者与施工人员的沟通问题,以及施工现场的某些复杂因素,这时候设计师出的设计图纸非常容易与消费者出现摩擦。最主要的反映就是消费者会发现,这时候的图纸与设计师在签合同之前与自己谈的有很大的出入。当然,消费者也许不知道,这里面出现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也许是双方对同一个项目的不同理解,比如对颜色、对造型、对尺寸等等。由于口头的交流很难表述清楚,所以出现分歧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这里提醒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把相关的图纸准备好,即使事后对图纸有所变更,也是在合同必要图纸的基础上,这样做的结果对合同的双方都是比较有利了。
那么图纸应该包括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1、图纸的比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图纸,设计师画的可能是一个很漂亮的造型吊顶,可是现场制作出来以后,与设计相差甚远。其实检查一下原因,就是设计师没有按照施工图纸来做设计图纸,而是把图纸按照美丽的图画来制作的。所以,一张设计图纸必须按照严格的比例来制作。
2、详细的尺寸:有些设计图纸由于设计师没有在准备施工的现场作认真细致的测量,所以很多尺寸在设计时有遗漏,尤其是一些关键尺寸如果在设计时没有掌握,有可能在施工时产生设计与施工脱节的情况。
3、项目选择的材料:我们知道,一份家装报价是立足于工程的做法以及使用的材料,所以,在设计图纸上应该标注出来主要材料的名称以及材料的品牌,这对于今后施工人员依照图纸施工很有利。
4、简单的制作工艺:在施工图纸中标注必要的制作工艺是为了约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保证消费者得到一个与合同洽谈相符的工程项目。
三、采购材料别忘找人验收
家庭装修过程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材料采购方式主要是业主自己采购一部分主材,施工单位采购一部分主材一部分辅材。但是,材料采购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过程。举个例子,合同中本来约定使用某个品牌的大芯板,但是消费者在施工时发现,施工单位采购了其他品牌的;还有,工地本来需要明天使用墙砖,但是业主还没有决定到哪里去买,所以由于甲乙双方自身的原因,采购材料出现问题的情况很突出。因此,在这里需要提醒您:
首先,在合同当中,应该约定采购材料的种类;第二,合同当中应该约定材料的品牌;第三,合同当中对材料的规格进行约定;第四,合同应该约定材料的参考数量;第五,合同应该约定材料的参考价格;第六,合同应该约定材料的供应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我们看到的很多合同都没有作必要的约定,因为牵扯到材料供应必须与施工进度相衔接以及必要的材料验收,所以绝对不要忽视这个供应时间的约定;第七,关于材料,还有一个目前很多合同双方都容易忽视的地方,就是材料的“验收人”,由于目前家庭装修关于材料的纠纷很多,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材料进场没有验收,还有的就是参与验收的人太多,结果与没有验收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合同中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能够做主的验收人,以免事后出现纠纷。
四、施工工艺书不可省
其实在家庭装修过程中,施工工艺就是施工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如果没有,即使出现问题,其结果也完全有可能对消费者不利。所以在合同中应该按照前期谈判时约定的、明确的施工做法。
五、施工计划是按期完工的法宝
家庭装修工程的延期目前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使在合同当中有关违约责任条款规定了工程延误对施工方的惩罚条款,但是房子不能按时住进去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损失更大的事情。而怎样监督工程是否按照正常进度有序地进行,一份严
格的施工计划就是必要的了。有了施工计划,消费者就有了一个监督施工方是否能够按期完工的法宝。
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审核
核实装饰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址、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档案资料。防止一些冒名公司和“游击 队”假借正规公司名义与客户签订合同,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 明确工程内容和用料:施工的项目要明确,尺寸要准确,用材有说明(包括材料的型号、等级和品牌),具体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同时附上相应的价格。
明确甲乙双方的材料供应:有些工程是甲乙双方共同供料,所以在供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时间以及供应地点等项目需要形成文字的内容;材料验收要双方签字,材料验收单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级别、数量等有关内容标注清楚,另外,验收的材料应与合同中规定的甲乙双方提供的材料相符。
施工图纸要齐全:包括平面图、透视图、立面图和施工图,有的还需要电脑效果图,在施工图上要有详尽的尺寸和材料标示,设计责任要分清; 工程项目增减要明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项目的调整,一定要《签订工程变更单》,不要以口头达成的协议为准,一定要及时签订书面变更合同;签订变更合同及时通过市场鉴证,以避免日后纠纷的发生。
奖惩条款:明确违约方的责任及处置办法; 明确保修期和保修范围:一般免费保修期为一年,终身负责维修; 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双方要签订“工程结算单”、“工程保修单”。
承包、挂靠企业要填写委托代理人; 管线改造要慎重甲乙双方应有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 质量标准有规定,即按《北京市家庭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定》执行; 验收时间、次数要写明,一般您只要在隐蔽工程结束、卫生间防水做完,以及墙地面装饰完毕,这三次去现场验收即可。另外各阶段验收后,装饰公司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付款时间要明确:第一次预付款、第二次预付款及尾款的支付时间和条件;装修公司付款方式一般分三次付款,您可按开工前60%、工程过半付35%、验收后付5%来安排。工程进行到何种程度才算“过半”,增、减项目的款项何时交付,甲乙双方应有明确规定。
在家庭装修时,变更项目即通常所说的增减项目,只是在原有的合同基础上,就增减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地说明,合同双方其同协商每一个增减项目,并且详细地说明每一个增减项目的做法、收费标准,直到双方确认共同签字认可方为有效。
签家装合同的窍门
作为消费者来说,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签订家装合同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消费者也许由于受入住时间的限制,签合同匆匆忙忙;有的消费者由于自己的亲属朋友装修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待遇,签合同时心存疑虑迟迟不敢下笔。
因此,在签订家装合同时要把握这样一条原则,就是在签合同时心中不能再有疑问。消费者在装修之前来到家装公司的时候,要了解的东西很多:有关于工程质量方面的(相关负面的报道很多)、有关于装饰材料的(环保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有关于设计的、有关于售后服务的、有关于投诉方面的、有关于装修合同的等等。具体到某一家公司时,还有一些强弱项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建议您,在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之前,尽量不要急于签合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还要提醒您,如果这家装饰公司谈判过程中频繁地变换谈判人员,就应该了解清楚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人员流动,签合同就应该更加谨慎。
第二篇:家庭装修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家庭室内装修http://-广州领域装饰
家庭装修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你从来都没有和装修公司打过交道,对装修相关事情浑然不知,就会在装修过程中出错的。装修会投入几乎全部的积蓄,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没有合作过的装修公司,难免心里会有几分志石。所以签订合同是非常必要的。家庭住宅装修合同是装修设计公司与客户双方相互签订的书面依据。是用法律形式来维护住宅装修管理正常运转的手段。住宅装修合同与一般合同不同.因为装修之甲方(客户)一般都不懂装修,再加上装修工程涉及的工种多、材料种类丰富、工程量较小等特点,甲、乙双方都只行通过装修合同这种方式维护各自的利益。而客户只有在对装修施工图及装修预算进行审定,把装修档次、风格和价格经过协商与装修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进入正式的合同签订阶段。为保障双方的利益,对合同内容与条文必须慎重考虑,对于不易达成、模棱两可、互祁矛盾的条款不可列入。下面列出装修合同中应行的条款:
(1)委托人及被委托人的姓名、—9位、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
码。
(2)装修:L程的地点、面积、溪饰内容及承包方式。
(3)工期。
(4)工程款总价及付款方式。
(5)甲乙双方的责任及义务。
(6)工程保修的内容、方式及期限。
(7)合同变更及解除条件。
(8)违约责任及解决纠纷的途径。
(9)合同生效方式
(10)双方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内容。’
(11)附件——施工图纸及预算。
如果装修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和上面所列项目不相符的话,业主有权要求对方修改合同内容。另外,签订合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签订合同之前要充分了解合同各个条款,确定没有漏项或者错误划分责任义务后再填写。
2、认真填写合同内容,并确认所填内容和事实相符。
3、付款方式合理。
4、图纸及说明样细完备。
5、工程报价符合国家规定。
6、承诺书面化。有的装修公司承诺得非常好,但往往是说说就算,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这些承诺就不会出现在合同内容中.所以尽量做到承诺书面化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7、合同份数依实际需要而定。
第三篇: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的风险规避方法
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的风险规避方法
一、合同的主体(甲方乙方)甲方在签合同时一般应有甲方公司的全称(保证公章和营业执照上面的名称相一致)及法定代表人的签名; 对乙方则应特别注意
1、首先应特别注意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称,保证合同上的乙方和企业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保持一致,还应注意公司的样章的名称和营业执照上的一致。
2、一般而言,合同上会要求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在此应确认在此处签字的人的身份,如果不是法定代表有人,则应特别注意该人员是否有公司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并且应把授权委托书、合同书及个人的身份证明放在一起保管,以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
3、应注意签约方的资信状况,以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
4、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涉及到乙方人员签字的地方都要注意签字方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书,否则签字可能会变为个人的行为,最好在涉及到乙方签字的地方都加盖公司的印章加以确认。
5、如果签约方为个人,应特别注意落实个人身份,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及资信状况,最好是以钱款两清的方式来交易,以避免风险。
二、合同主体的考察
1、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1)签约对方为个人时,法律要求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既签约方精神正常且年满18周岁或者16至18周岁但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方便于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确认,。(2)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则应注意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各部/科/处/室等是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约的,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合同可能会因为主体不适格而被认定无效;而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则应看其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授权)?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如果有授权或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才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对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审查,除审查分支机构的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公司的履约能力的情况,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对企业主体格的审查,一般是对企业营业执照进行审查,主要应查看的内容是企业名称,看该名称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是否一致,不一致则风险较大;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如差别较大,则可能风险也较大,应加以注意;看企业经营范围,看拟签合同业务是否在经营范围内,不是,风险也较大;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了工商部门检验,如果没有,则签定合同时风险也会较大。除以上的方式以外,还应依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情况,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3、要核实对方资信情况 在审核了对方的主体资格,没有问题后,则应核实签约对方的资信。核实资信的方式与签约对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老客户,则可以考虑与其签合同,但要核对其之前的履约的情况,如履约情况差,一般不能再与其签合同,既使签,也只能同时履行合同,既交货的同时付款的合同。如果交货期较长,则应要求对方先支付一定的履行保证金,并要求在交货的同时付清全部货款;对核对履约记录情况后,如履约情况一般或履行情况良好,则应考察其资信证明文件,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款以外的合同,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文件,资信证明文件一般包括企业简介,营业执照,效益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等资信证明资料;同时可以通过了解对方客户的评价,调取工商资料等其它手段核实对方所提供的资信证明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会计资料、股东等进行核实,最后依据对方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应签合同或签什么样的合同。对于新客户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清款的合同外,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材料,并实地进行考查,在确认有良好资信及履约能力后再与之签定合同,如果在此过程中能让对方提供履约担保则会极大的减少风险。
三、合同的订立
2、承诺 如果承诺以后,发现承诺对自己不利,则应及时撤回承诺;有效的承诺撤回的方式应以书面的方式做出,并在承诺到达对方之前到达对方,才为有效。有效的利用承诺撤回权可以避免许多的风险。
3、应考虑本方的履约能力 如本方的履约能力能达到拟签合同约定的要求,则可以签约,否则应慎重考虑订立合同,许多的合同欺诈就是利用一方超过履存能力签定合同后,对方抓住了这一点,向另一方索赔而造成的。
4、合同谈判成果的确认
5、合同成立并生效的风险 在正式向对方履行时,一定要先注意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在没有肯定之前,千万不要想当然就开始履行合同,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6、合同的形式风险 合同的形式有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除了交货的同时负款的合同外,一般应以书面的形式签定合同,在以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签定合同时一定要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做最后的确认,以避免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分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一定要先要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合同,千万不要因为人熟就无视这样的约定,因为这里面隐藏了许多的法律风险。当然如果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是成立并有效的,但这样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应当尽量的避免。
7、合同交易主体的风险(1)代理人(比如销售人员)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风险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种代理称之为表见代理,对很多企业都存在替在威胁。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销售人员离开企业后因为手里还有原来企业的授权委托书、空白合同、工作证等能够让人觉得他还是企业员工的材料,然后利用这些材料以企业的名义和他人签定合同;还有就是企业中的员工利用手里面有这样的一些材料,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和他人签定合同,最后这些合同产生的后果,都会由企业来承担。(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这就说明公司内部对法定代表人的约束文件,在法律上对外并无约束力,其后果最终还是应由企业承担,但在企业和法定代表人之间是有约束力的,因此在公司内部的管理中,有限制法定代表人的权限时,一定要对法定代表人违约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加以明确,以此达到彻底约束的目的。这是由法定代表人产生的风险。产生以上两类风险主要是在合同管理上存在漏洞所致,加强合同的管理才是避免这类风险的有效方法。
四、合同条款 签约时的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条款,违约条款等都应当准确,不得有含糊不清的内容,任何的岐意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标的条款 标的条款中主要包括标的数量和标的质量,在标的数量中应明确计量单位、计量方式、数量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数量的内容;标的的质量保证条款应包括权利性保证(既对标的物有完全处分权的保证),完整性保证(保证标的以及其配套设施完整、齐备)包括效能性保证(保证标的符合事先约定的指标参数、能够达到预定的用途与目的),质量检验(检验质量的机关、方式、方法)维修保证及保证期等,对标的条款应尽可能的准确,具体以确保不发生岐义为原则,最好能根据行业特点提供格式标准合同,在以该合同为基础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减少合同签定过程中的随意性。
2、价金条款
3、履约条款 在合同的履行条款中应明确合同履行的地点,合同履行的时间、合同履行的义务人及合同履行的内容;对于合同履行的时间应当明确,是时间点还是期限,并且要力求精确,并明确时间的计算方式;对于合同履行的地点则应尽可能详细,写明城市,街道及其号码,甚至可能时要明确到房间的号码;履行内容则要求义务人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标准等是履行条款的核心内容,由于履行条款与违约条款、风险分担分割点以及纠纷管辖间都联系。因此在签订时应该力求准确,并应系统考虑,综合衡量后才能确定。履约风险是合同风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这源于两点:一是对方履行能力弱;另一种是对方利用履行条款中的漏洞或者双方对履行条款的理解产生误解导致最终的风险。
4、质量条款
5、违约条款 一个没有违约条款的合同是履约没有保障的合同,是没有约束力的合同,因此在合同中必须对违约条款明确化。违约的表现形式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此情况下违约方一般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面最要紧的是约定好一方违约应支付另一方违约金的数额或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双方在产生分歧时在违约金上纠缠不清。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法律上只有定金存在双倍返回的问题,其他的都只有返还本金的义务。
6、标的物灭失的风险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为了分清交付过程中的灭失风险,在签定合同时一定要把履行的时间、地点、履行的标准明确化,以避免产生意外灭失时无法确定责任。
五、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无效主要出于以下的几种原因之一:(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定一个无效的合同会给善意履行方带来很大的风险,也会给恶意方很多随意解除合同的借口。其风险是非常大的,故在签定合同时应特别注意有无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以避免合同无效给自己带来风险。
六、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 解除合同分法定的解除和约定的解除,法定的解除是指只要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约定解除应以双方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为准。解除合同是是有期限的一定应在法律规定(一般为一年)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内要求解除,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解除合同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是解除合同的程序及解除合同条件的理解上,解除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在解除合同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随意的解除合同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解除合同时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对方的手上,并留有证据。以免在是否已经解除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七、可撤销的合同(1)重大误解:既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的背景、目的、内容产生重要误解而订立的合同;(2)显失公平的合同:既一方在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合同;(3)乘人之危:既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违背意志的合同; 以上三种类型合同是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受害人一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存在以上情况之一的那时起一年内要求撤销上述的合同。
八、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几种特殊情形
1、同时履行抗辩权 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履行的先后顺序,如果存在对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情形,则另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
2、不安抗辩权 先行履行债务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可中止履行,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否则可不予履行合同;
3、后履行抗辩权 在后履行一方发现在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则在后一方可以中止履行。
4、代位权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造成债权人损害时,债权人请求法院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权;
5、撤销权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低价转让财产造成损失的,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该行 以上五种是当事人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债权可能存在损害时常见的补救措施,利用好了,可有效避免损失,减少法律上的风险。在上述的前三种履行方式中,争取在合同承担后履行义务,因为这时合同中风险最小的,如果实在不行,可争取同时履行的方式上(上述第一种)。对于采用第二种,既先履行义务时,则应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既对方是自己的老客户,资信非常好,而且并无履行不良的行为存在,但即便如此,也应慎之又慎,谨防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九、情势变更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合同的履行的,可以对此申请求变更价格条款。这里面最常见的是材料价格的巨大变化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所引起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对此加以利用,也会极大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十、后合同义务 企业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商业秘密外泄,这对保护企业利益是非常有利的。
十一、签定合同时还应注以下的细节
1、保留好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可以证明身份的材料;
2、盖公章时一定要清晰;
3、合同中有修改的地方一定要盖章确认;
第四篇: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出自.cn/bbs 发自求职分舵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由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用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有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工作考虑也制订了条款不一的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有的是由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签署,有的则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没有学校意见栏。由于现在就业形式严峻,许多毕业生在签定教育部协议书的同时还要被迫签定条件苛刻的合同,而它们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毕业生注意以下问题。
1、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也很重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应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有效。毕业生还应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除协议书外,如北京市非本地生源进京还应经过市人事局大学生处的审批,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也有类似的规定。
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教育部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
3、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4、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在协议书中写明。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讲明,并写在协议书中。有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这是不可取的,也会带来许多麻烦。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询问,征求他们和父母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可签约。
第五篇: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题: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01年02月04日19:03:2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次数:407
2000-10-30 11:07:55
--------------
----
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由学校、毕业生、用 人单位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用 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有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工作 考虑也制订了条款不一的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有的是由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 签署,有的则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没有学校意见栏。由于现在就业形式严峻,许多毕业生在签定教育部协议书的同时还要被迫签定条件苛刻的合同,而它们之间有时 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毕业生注意以下问题。
1、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 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 也很重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应签署他们的意见才 能有效。毕业生还应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除协议书外,如北 京市非本地生源进京还应经过市人事局大学生处的审批,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也 有类似的规定。
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教育部就业协议书,先由 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3、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 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 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4、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 在协议书中写明。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讲明,并写在协议 书中。有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这是不可取的,也会带来许多麻烦。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询问,征求他们和父母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可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