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

时间:2019-05-13 04: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

第一篇: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

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的重要主题活动──“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宣传教育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北京、吉林、河南、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江西等地广泛开展“盼祖国早日统一”青少年签名活动,目前全国约有9000万青少年踊跃在专门设计制作的红色签名长卷、签名纸、签名板上郑重签名,为维护祖国统一投上庄严的一票,以表达期盼早日统一的热切心情和矢志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念。各地的签名活动丰富多彩:早在元宵节,山东青少年就手秉红烛,以点点烛光,拼出了中国版图和“盼祖国早日统一”字样,表达盼统一心愿;在四川成都市,青少年们放飞的白色和平鸽飞向蓝天,送去了对台湾同胞的情谊和问候;上海青少年在上海图书馆等20多个标志性场所举行签名活动,形成了浩大声势;黑龙江、福建、甘肃青少年还开展了演讲、报告、书法、绘画等活动,描绘了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在飘扬的雪中,西藏青少年以传统、虔诚的礼节在长卷上签名。全国铁道系统把长卷从新疆阿拉山口传递到了江苏连云港,进行了大跨度的青少年签名活动。新疆的签名活动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壮志豪情,新疆大学学生古丽鲜·安尼瓦尔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成才,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功立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台湾团的代表,也积极参加签名活动,以表达他们心系宝岛台湾、思念台湾同胞的骨肉深情。“盼祖国早日统一”青少年签名活动是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台办、教育部、全国青联、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全面带动“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主题宣传教育的广泛实施,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和领会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台湾问题,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湾独立,并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健康成长成才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多作贡献,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诗歌《给我的母亲》

男:许多神圣的回忆,在我的心中已不复在。

女:唯有你那令人神往的形象,母亲啊,却使我依然记得和热爱。

男:你摇过我的摇篮,唱着那慈爱和迷人的歌曲。

女:整夜整夜地守护着我,在我不平静的睡梦里。

男:我在你的抚育下茁壮成长,在你亲切的关怀下变得坚强。

女:我从你的言语和目光中,吸取了快乐和精神力量。

男:我的心灵从你那里学会了,强烈的爱和憎。

女;从你的心灵中吸取了,对一切事物的热情。

男:你不但生育了我,你还把我造就成人。

女:你还把光辉的美德给了我------你是我双重的母亲。

祖国宝岛台湾

一、台湾地理历史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公里。目前所称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36006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有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九族。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为加强海防,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

17世纪初,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1642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4月,郑成功率部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后,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奋起反抗并重创日军,刘永福等两岸同

胞的爱国主义精神名垂青史,让后人缅怀。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派兵进驻台湾,公然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英、美三国政府签署的《开罗宣言》,1945年7月26日由中、英、美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等二战期间重要的国际协定都明确规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政府在国际上为维护祖国统一,在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胜利:中美两国政府分别于1972年2月28日、1978年12月16日、1982年8月17日分别签署了“上海联合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三、台湾政治、社会、经济、文化

1947年2月28日,台湾发生震惊全岛的“二·二八事件”,事后撤销“行政长官”,改设省主席,第一任台湾省主席是魏道明。1949年5月19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颁布了“台湾地区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实行军事管制。1986年10月10日,蒋经国发表题为《向历史交待》的谈话,表示将“解除戒严”。次年,蒋经国宣布从7月15日零点起,撤销持续38年之久的“戒严令”。同年11月2日起,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近四十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继蒋经国后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与蒋氏父子的大陆政策渐行渐远,并提出了“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后,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抛出“一边一国”等分裂主张,大搞“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等各种“渐进式台独”活动,使得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在台湾影响较大的五个政党分为泛蓝、泛绿两大阵营,其中泛蓝阵营由“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组成;泛绿阵营由“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组成。

1949年以来,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等均有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台湾成立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投资成本上升,资金外流,祖国大陆成为台商投资首选。到2003年底,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60623个,合同台资金额702.29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365.06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累计金额3262.99亿美元,目前,祖国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两岸文化同源同宗,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诗人余光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曾让两岸许多中国人感动。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等都在大陆风靡过一段时间。歌仔戏是台湾最主要的地方戏曲,也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上世纪70年代,台湾著名女运动员纪政创下五项世界田径纪录,被称为“飞跃羚羊”。金马奖是台湾电影方面的最高奖项。

四、涉台方针政策的发展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中共中央做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以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央开始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再次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有力打击了美国策划“划峡而治”的图谋。1963年,周总理提出那段时期的对台政策是“一纲四目”。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提及台湾问题时,首次以“台

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我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将完成祖国统一列为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正式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写入报告。胡锦涛同志2003年3月在参加十六大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时强调: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是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2004年5月17日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基本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五、两岸交流交往和涉台事务

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鼓励台商到大陆投资,198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简称22条)。199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规范两岸人员往来。1994年3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1年12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授权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台湾海基会进行接触商谈。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称“九二共识”,为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协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会谈,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也日趋频繁。2002年3月,供奉于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等,成为两岸交流史中可圈可点的大事;2003年1月26日,台湾华航客机从台湾经香港降落上海浦东机场,两岸春节包机正式启动,写下了两岸分隔54年来开启两岸空中间接通航新页。至2003年底,前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交流和经商的台湾同胞达3020万人次,祖国大陆赴台人员超过90万人次。

虽然台湾“国防部”称这三起事件纯属意外,但事实上几起事件并非偶然,它暴露了台军在管理体制弊端和台军战略转型的意图。

台军方征兵过程中腐败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后门兵”,班长说不得、管不得。新兵也没什么“追求”,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兵役任务,时间一到就拍屁股走人。台湾现行兵役制度规定士兵服役期为一年半,要教他们专业的业务,一方面新兵不学,另一方面计算时间成本还不如不教,这就导致各种事项都得由志愿役军官来做。所以,原本连连长亲自指挥也用不到的战车上平板车,就因为没有一位兵会处理,就得劳驾连长亲自出马。而高雄大树兵工厂的爆炸案,也是由三位志愿役军官负责解决仪器故障。

历史沿革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

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何谓《七子之歌》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水热条件优越。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

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

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哉,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两岸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呈纺锤形,台湾海峡长约300公里,宽不足200公里,最狭处位于福建省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市之间,为130公里。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战备位置十分重要。

第二篇:祖国的宝岛台湾12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台湾的历史、风景、物产不太了解,对两岸人民渴盼统一的情感体会不深。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存在资料收集不便的情况,不能直观地感受到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可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台湾的位置,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台湾的风景名胜和物产资源,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台湾的美丽和富饶,进而激发出学生们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通过读诗、看录像,感受海峡两岸盼统一的情感。

由于农村孩子存在收集资料不便的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传唱阅读《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这些孩子们耳熟闻详的歌曲和故事,加深对台湾的了解。结合资料的收集,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的统一是祖国人民的一致愿望。教师在课前还可以让孩子们每天关注新闻联播中的两岸新闻,让学生感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关系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美丽的宝岛——台湾 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

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板书:台湾)

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

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 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

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板书:富饶 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播放课件:诗] 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活动二 根脉相连

1.[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大陆的人们就渡海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开发。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万余人去台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开发台湾。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开发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板书:根脉相连)

【设计意图: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

根脉相连

第2课时

活动一 两岸人民盼统一 1.[播放课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学生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1624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1642年荷兰人夺取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据点,使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发兵,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台湾第二次被入侵是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夺走了台湾岛与澎湖列岛。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岛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回到祖国的怀抱。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台湾的两次被入侵及收复,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小结:历史上,虽然台湾曾多次被外来侵略者侵占,沦为殖民地,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并肩战斗,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将外来侵略者赶出台湾,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从中,我们感受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谁也无法把这块土地从我们手中夺走。为了保卫祖国的宝岛台湾,我们的前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播放课件:两岸交往] 围绕情境交流:你们还知道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两岸人民有哪些交往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两岸的交流活动,从中感受两岸人民愿意交流、渴望统一的愿望。

小结:祖国大陆与台湾人民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活动二 祖国一定要统一

1.[播放动画: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围绕情境交流: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湾问题所抱的共同态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实现统一的决心和为了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小结: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决不允许台独分子分裂祖国。(板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2.[出示图片:连战等访问大陆] 围绕情境交流:他们为什么要去祭奠黄帝陵?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祭拜祖先?当他们出现在民众面前,大陆的老百姓都热情地欢迎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祭黄帝陵、祭祖表达了他们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忘自己的根。从大陆人们的一张张笑脸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他们这一行动的赞许,看到了大陆人民盼望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亲怀抱的炽热之情。

总结: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祖国的完整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能统一,祖国也一定会统一。(板书:盼望祖国早统一)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板书设计

根脉相连 盼望祖国早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第三篇: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教材和影像资料,欣赏了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这节课我们走进祖国的宝岛台湾,(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

1、自读教材,看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概况和台湾岛的形成原因。

2、小组内交流通过看书知道了的和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台湾地理位置方面的资料。

3、小组代表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陆------台湾)

三、活动二:欣赏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1、小组内交流有关资料。

2、看影像资料,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感受到台湾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是我国的宝岛。

过度:同学们,今天我们惊叹着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你们知道吗?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租钱千百年来的开发经营的结果啊!请同学们自读教材了解台湾的历史

四、活动三:了解台湾的历史

1、自主学习教材。

2、交流有关材料

3、总结:说说这些资料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祖国大陆不可分割。期盼统一)

五、拓展延伸: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台湾同胞和大陆人们心相系脉相连,课下收集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台湾与大陆浓浓的亲情。

板书设计:

祖国宝岛台湾

不可分割

大陆~~~~~~

台湾------景色美人

物产丰富-------宝岛

~~~~~~~

~~~~~~~~

期盼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汇报为主要形式,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去课下收集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信息交流中,收获新知,体验情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中利求做到以下几点:

1、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让课堂成为师生对话的课堂,成为学生合作探索的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的课堂。

2、课前师生的信息搜集,充分开发、利用了多种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3、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光、物产,学生直观感受到祖国宝岛的美丽富饶,让学生介绍有关台湾的传统习俗,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望大陆》,如泣如诉,“我对台湾的寄语”似深情的呼唤,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思念亲人、企盼统一的思想感情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相结合,通过信息交流,使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台湾与大陆根脉相连,两岸人民共同盼望早日团圆。

5、本课教学整合了地理、历史、政治、品德等多方面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综合性。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以学生的交流为主,也使课堂中出现大量的相关信息,如果教师在听汇报的过程中,再去帮助学生对年获得的资料进行一下梳理会更好一些。再有,学生对台湾政治、历史内容了解有限,对于抗击外族侵略及国民党时期的了解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教师如能从图片对比方面进行引导会更好一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又有一个新的感知,将会有助于我今后的思品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四篇: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一个话题:美丽的宝岛。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阿里山、日月潭风光》、诗歌朗诵《乡愁》及与本课相关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中国地图,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地图,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看看它离大陆的哪个省最近,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感受台湾离大陆很近。再通过对台湾形成的了解,知道台湾与大陆原本是一体的,有着地缘关系。

二、台湾的美丽富饶

(一)欣赏美景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台湾的美丽,我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图片等,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台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台湾的富饶部分,我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充分感受台湾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岛,进而产生热爱之情。

三、了解史实

1、从书中和课前调查的资料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开发台湾的历史故事。知道台湾今天的美丽富饶是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悉心经营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至今还未能实现统一。为激发情感,一起欣赏余光中的诗朗诵《乡愁》,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共同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心底里发出深情的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归,让这位离家六十多年的游子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

四、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我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思念亲人 盼望统一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以下是第一个话题。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教学重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教学难点 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阿里山、日月潭风光》、诗歌朗诵《乡愁》及与本课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1、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谜底是打一地名:形似芭蕉叶,卧在东南边,日月潭阿里山,隔海常思念。

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被誉为祖国的宝岛。(板书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2、课件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看看离大陆的哪个省最近,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学过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以及它的时速吗?(磁悬浮列车,每小时400千米以上)如果如果有磁悬浮列车,我们从福建到台湾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复习前面的知识,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感受台湾离大陆很近)

3、从外形上看台湾像什么?在地图上找找他的四邻分别是哪? 课件展示:台湾东西窄、南北长,形似芭蕉叶,呈纺锤形,位于我国东南海边,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向北是东海、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介绍台湾的形成、组成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可是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你能猜想一下吗?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地壳运动,使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底,形成海峡,台湾才与大陆分离。

找找台湾周围都有哪些岛屿,感受台湾是我国的“多岛之省”。

二、台湾的美丽富饶

(一)欣赏美景

让我们轻轻地越过海峡,来到台湾,到岛上游览一番吧!资料库中的视频:(阿里山、日月潭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台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板书:风景优美

教师介绍台湾岛上的风光可以概括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几大特征,(课件)四大特征分别介绍。

1、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三分之二的都是高山峻岭,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号称“台湾屋脊”海拔3997米。最著名的是阿里山,可谓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2、地处亚热带海洋中的台湾,气候温和宜人,长夏无冬,大部分地区覆盖翠绿的森林,原始森林中的千岁神木比比皆是,可谓世之罕见。

3、岛上瀑布极多,除了瀑布还有许多温泉,温泉具有很高的治病和疗养之功效,因此吸引着众多游客。

4、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充满着海滨浪漫的情调,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地貌,具有“海上龙宫”的雅号。

(二)台湾的物产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人们为此给了它无限的赞誉,让它拥有许多美称,课前老师让你们做了调查,谁愿意汇报一下?

1、水果之乡

2、米仓

3、鱼仓

4、东方糖库

5、兰花王国

6、蝴蝶王国等等不胜枚举

现在你觉得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物产丰富

三、了解史实

1、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这可是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学生阅读书上59页内容,想想人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如何开发台湾的?

2、你还知道那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简单介绍)

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开发台湾的故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还未能实现统一,两岸人民只能隔着海峡远远眺望,介绍余光中老人写的诗《乡愁》,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这位老人站在哪里?他在想什么?

四、两岸情深

1、教师总结延伸:虽然那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两岸人民的密切往来,却隔不断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许多台湾同胞只能远远的眺望着祖国,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大陆人民也在盼着亲人回来,海峡两岸人民日夜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板书:思念亲人 盼望统一

2、学生谈收获

3、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归,让这位离家六十多年的游子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板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思念亲人 盼望统一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认识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和富饶,并培养学生热爱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1、用谜语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中国地图,适时地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概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枯燥的地理知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以往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已学过《日月潭》和《阿里山的云雾》这两篇课文,对台湾的秀丽风光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课上教师让学生观赏台湾风光片,加深了对台湾风景优美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个富饶的宝岛,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到的资料,再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调查结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大量的文字,生动的图片知道了台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

3.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的限制,他们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史实不太了解,很难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及大陆亲人的心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用一首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创设了哀怨、思念亲人的氛围,连接龙的血脉。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这里,讲述当年的历史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体会到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热盼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教学也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整堂课,老师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与认知有机地结合,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但感到不足的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合,教学方式的采用还要更活泼些,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4、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旅游,去什么地方呢?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答案吗?

2、出示台湾风光图片,由日月潭引出台湾。【课件2-5】

3、揭题。今天,老师就是要带同学们到堪称祖国宝岛的台湾旅游参观。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课件6】

(二)、活动一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

1、俯瞰中华大地,台湾在哪里呢?

2、课件展示地图。谁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生上台操作)【课件4】

3、台湾离大陆哪一个省最近?台湾周围有些什么?【课件5、6】

4、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台湾的地理知识?(学生自读第19页资料,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

(三)、活动二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

1、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请同学们从课本第19----20页中找出答案。

2、指导学生看书后播放台湾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丽。(板书:风光秀丽)【课件7、8、9】

3、台湾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盛产水果,因此台湾有“水果之乡”之美称。你们还想知道台湾有哪些美称吗?你能从课本中找到吗?(课件展示台湾8个别称)【课件10、11、12、13、14】

4、现在你又想用哪个词或哪句话称赞台湾呢?(板书:物产丰富)

(四)、活动三 探究共同点,理解根脉相连

1、想一想,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与有哪些共同点?(教师引导)【课件15、16、17、18、19】

2、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板书:饮食文化 节日风俗

语言文字 历史渊源

3、这么多的相同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相同的传统习俗,相同的中华文化,说明了什么?(板书:根脉相连)

4、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一直渴盼祖国早日统一,为此,两岸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两岸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1---23页内容,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

(五)、课堂小结与情感升华

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这次台湾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想对台湾同胞说,现在就让我们用一句最真诚的话来表达我们对台湾的牵挂,对祖国的祝福!快把你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写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

风光秀丽

物产丰富

宝岛

饮食文化

台湾

节日风俗

语言文字

根脉相连

历史渊源

下载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与“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案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案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案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本......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 清城区石角二中 彭燕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

    祖国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对《祖国宝岛台湾》一课教学的反思 邯郸市荀子中学 张建芳 本节课,我以学生汇报为主要形式,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去课下收集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相关的信息,通过......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台湾的优美风景图片。 (2)学生说说图片上的风景在什么地方。 (3)揭示课题。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以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风景名胜及物产等。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明确台湾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