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七下五单元总结
历史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此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4.(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大运河今被称为(京杭大运河)。
5.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
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7.隋大运河共分四段,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8.隋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9.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10.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时期,(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使得科举制正式形成。
11.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实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1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13.(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14.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明君)。
15.(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
16.唐太宗吸收随亡教训,多次(减免税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他还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17.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李靖)、(李勣)。
18.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设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9.唐朝科举的常设项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20.(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1.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她做皇帝后,改国号为(周)。
22.武则天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又创设(武举)。时任宰相(狄仁杰)。
23.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胜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24.(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他还(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25.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6.唐朝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27.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8.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回纥更名为(回鹘)。后迁至今新疆的一支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9.唐朝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回纥)、(突厥)、(吐蕃)、(南诏)、(靺鞨)
30.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32.七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逻
些)为都城。
33.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为
(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34.(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迟带珠丹)成亲。
35.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36.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家纷纷遣使到唐
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其中使团最庞大的为(日本)。其曾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37.(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8.(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9.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
建造的。又名(安济桥)。
40.(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
41.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晚唐)印制的(《金刚经》)。
42.僧一行是(唐玄宗)时期人。主要贡献有:
①世界上对(子午线)进行的首次实测
②制定出(《大衍历》)
③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43.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主要著作有(《千金方》)。其还被尊称
为“(药王)”。
44.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仅流传下来的就有近(5万)首.45.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46.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被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47.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是(白居易),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
48.唐代著名楷书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二人诗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49.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有(张旭)、(怀素)。其中张旭被称为“(草圣)”,他还创造了
“(狂草书)”。
50.(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
51.盛唐画家(吴道子),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造诣很高,被后人尊为“(画圣)”。
52.敦煌莫高窟有千多个洞窑,又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是我国
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53.(隋)朝的万宝常和唐朝的(李龟年)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其中李龟年被
称为“(歌圣)”。
20374457110038密码:275672
第二篇:七下五单元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 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
王洪刚
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通过学习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3、掌握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阅读方法.课标解读:
1.理解写作思路,培养速读能力以及准确复述语言材料的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联想与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三幅图片(课件)。这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这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前夕解体时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在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了,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
2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二、欣赏南极风光
三、学习生字词
1,拽(zhuài)癫狂(diān)(kuáng)吞噬(shì)
羸弱(lãi)凛冽(lǐn)(liâ)步履(lǚ)
告馨(qìng)销蚀(xiāo)(shí)角(juã)逐
2、解释词语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毋宁:不如。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务用完。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姗姗来迟:来的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并说说其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提示:1)注意斯科特等人未到南极点时的心情怎样?到了南极点后怎样?(2)回程时斯科特他们遇到什么艰难险阻?(3)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填写表格(表格见课件),学生复述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作业课后生字词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思考探究:
1.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 2.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请一一列举。明确:1)恶劣的天气。(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三、合作探究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 明确: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威茨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明确: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4、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受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痛苦万分的心情。)
5、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动,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虽然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等人南极之行的哪些方面?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四、各抒己见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当你到达南极点看见那寒心的一幕——“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会为谁著书立传呢?
五、通过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六、作业
1、写一篇随笔,谈一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22在沙漠中心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
王洪刚
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通过学习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3、掌握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阅读方法.课标解读: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然而,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板书)作者是圣埃克需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家,主要作品有《夜航》、《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等。
二、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并思考:
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指导:
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教师预设:
1.痛苦与煎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
2.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是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过渡: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并思考: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教学预设: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
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③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教师预备描写优美的句子并相应作赏析: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如果将其改为:寒风吹得我团团转,难以躲避。你认为表达效果怎样?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心)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四、感悟体验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哪些美好的品质,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需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23登上地球之巅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
王洪刚
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课标解读:
1、了解“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从而体会作者里根总统的情感线索。
2、领会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3、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
出示2003年5月报纸新闻: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登上珠峰。
师: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
(1)5月24日9时30分,登山队员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无氧攀登。
(6)登顶成功。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个人物是作者着重描述的?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该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三、细读课文,复述细节
1.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读一读,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复述。复述时注意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作出的努力。
2.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然后推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评价。要求学生注意叙事的详略。可以复述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叙事的详略和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同时让学生加以评价,是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
四、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师:从刚才大家复述的这些感人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队员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行情感体验。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积累语言,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为一组,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品一品,谈一谈。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应该抓住景物特点,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手法,写一段夜晚小景。
六、课堂小结
中国登山队员以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迹,向世人表现出中国人的豪气和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了心中的梦想,你也去努力吧,去攀登你的理想之巅。
资料链接 郭超人,高级记者,1960年,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了这次登山过程中的许多感人事迹。登顶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本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24真正的英雄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
王洪刚
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2.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注意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课标解读:
1、情感与态度: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与能力: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提高语文素养。
3、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抓住关键内容。
教学重点:
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已知导入。
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从而引出杨立伟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再讨论明确美国“挑战者”号英勇牺牲的七名宇航员虽然升空失败但仍然称得上是英雄,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而引出课文。
(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二、欣赏图片:七名宇航员的肖像和“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总统讲了哪些内容?
2、体会里根总统在演讲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四、朗读指导:
1、师明确课文大致所包含的两种感情:悲痛和力量。阐释说明这两种感情的变化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但两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的。
2、师明确朗读课文的语气:低沉→激昂。
3、教师选取三个自然段范读。
五、品味语言:
师——找出你认为精彩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这个环节可结合“研讨与练习”
一、二。学生说理由时,只要能说出他所体会和理解的即可,多给予肯定。)
六、教师小结:(强调学习宇航员身上在困难面前永不言退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七、拓展延伸
八、作业:
1、生字词作业。
2、在班内组织一场“再现里根”的演讲比赛。
3、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连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
25短文两篇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
王洪刚
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课标解读:
1、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2、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3、过程与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把握文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夸父逐日
一、创设情境,简介作品。
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最后请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神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故先让他们自己讲故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动画片也是学生所钟爱的,播放动画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总之,这一环节旨在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4.背诵竞赛。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重在语感的培养。本文比较简短,容易熟读成诵。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全文背诵出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五、总结全文,归纳特点。
1.说说你听过的一些古代神话故事。
2.根据以上神话的内容,你能归纳出这类神话的特点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见课件12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
请看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评价》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评价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给大家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篇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
五.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第三篇: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印度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二、水旱灾害频繁: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季风与降水:旱涝灾害频繁
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 多,雨季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三、自给有余的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世界农业大国
四、发展中的工业
传统工业:钢铁工业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总结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高新技术产业: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发达
五、填图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第四节 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
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重工业发达:
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等工业。
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上2个工业区是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产品(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工业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三、发达的交通
亚欧大陆桥
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相对单一。建在南部山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原因及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图
在图中填注: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及乌拉尔山脉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
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亚欧大陆桥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个地区称为中东。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欧、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个湖泊。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资源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3、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4、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国家:A伊拉克,B伊朗,C埃及,E 沙特阿拉伯
E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图中三个被伊斯兰教称为圣城的城市:
①麦加,②耶路撒冷,③麦地那。
海洋:
④波斯湾,⑤阿拉伯海,⑥红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里海。
海峡、运河:⑩霍尔木兹海峡,⑾苏伊士运河,⑿土耳其海峡,⒀尼罗河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E德国 F意大利
地形、半岛:A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①西欧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 海洋、海峡: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罗的海 ⑧英吉利海峡 ⑨地中海 ⑩直布罗陀海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居民集中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众多。加上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干湿两季分明,农业生产落后,居民经常忍饥挨饿。
4、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A索马里半岛 B刚果河 C刚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亚高原 E马达加斯加岛
F几内亚湾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东非高原 附近有东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城市:A悉尼,B堪培拉,C墨尔本,河湖:D墨累河,E北艾尔湖
地形区:①大分水岭,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亚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与加拿大相邻,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海上交通便利。
2.领土组成: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亿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为主组成——三个南北纵列带;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
a.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 b.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
c.主要农业区: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
仔细看教材P85的农业带的分布图,注意发展农业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8.工业:
a.特点:工业体系完整,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化工、电子、汽车、飞机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主要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发展较快;南部工业区,开发较晚;东北部工业区,美国传统的工业区。但是,美国的消耗量极大,是世界上进口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9.城市:纽约:大西洋沿岸,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资源消耗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费统计图
11.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1)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
第二节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首都: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6.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黄种人。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
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第四篇: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6、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7、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无规可循
8、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答:(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9、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10、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11、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第二课时: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出现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方式(或基本途径):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活动、文化教育等。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4、P83书本: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6、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第二课时: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不足: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不足: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优点: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不足: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优点: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足: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1)兼收并蓄;(2)虚拟化;(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答: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答: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第一课时: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①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②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答: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答: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举例: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8、正确的消费观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注重绿色消费。
第二课时: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例如: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答:(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答:历史给我们经验;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答: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或间接得来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5、以写报道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变化
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
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
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
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篇:七下单元作文
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能力为话题,谈论自己或他人的能力。如会干或不会干…….【写作要求】新学期开始,七(1)班同学踊跃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假设你是Daming,请根据以下表格内容,写一篇竞选词。
提示词:would like, I can……, promise to
【优秀满分范文】
My name is Daming.I would like to be the class monitor.Here are my reasons(理由).First, I can get on well with everyone, classmates and teachers.Second, I work very hard so I do well at school.Finally, I can help teachers and I’m ready to help others.Choose me as the class monitor.I promise to help you and make our classroom beautiful.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习惯为话题,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写作题目】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5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自己一天的活动安排情况。
【优秀满分范文】 I usually get up at 6:30.Then I have breakfast.At 7:10 I go to school.We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 and three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At 4:30 p.m.I go home.After supper I do my homework.I usually watch TV from 8:00 to 9:00.in the evening.Then I go to bed at 10:00.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张静是我的好朋友,在青岛上学,她的家距离学校约3千米,她通常骑自行车去上学,大约用20分钟,但下雨时她乘出租车,大约5分钟。她的父母在离家8千米的一家医院工作,每天开汽车上班,大约要10分钟。
【优秀满分范文】Zhang Jing is my good friend.She studies in Qingdao.Her home is about three kilometers from school.She usually rides her bike to school and it takes her about twenty minutes.But when it rains, she goes to school by taxi.It takes her only five minutes.Her father and mother both work in a hospital.It’s eight kilometers from their home.They take a car to work.It takes them about ten minutes.Unit4 Don’t eat in class.【写作题目】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60词左右的短文。
Tom 正和他的一个朋友Jim 谈论他所在的学校。Tom 很不喜欢这所学校,原因是这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太多。
要点:(1)保持安静(2)不准吃零食(3)不准乱扔垃圾(4)不准打闹(5)按时上课(6)做好课前准备
【优秀满分范文】Tom is talking about his school with his friend Jim.Tom tells Jim he doesn’t like this school very much,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school rules for us.1.Keep quiet in the classroom ,please.2.Don’t eat snacks in the classroom ,or it will make our classroom dirty.3.Don’t throw around.4.Don’t fight and chase after each other in the classroom.Of course, you can’t make any noise.5.Please arrive at the class on time.Don’t be late, or our teachers will be unhappy.6.Get ready before the class.Don’t look for anything after the class begins.If we break any one of them, we will be punished.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动物话题,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原因。
【写作题目】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以A Trip to the Zoo写一篇6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一下动物园新来的两只动物。
【优秀满分范文】
A Trip to the Zoo Welcome to the zoo.There are two new animals.The panda’s name is Feifei.She is from China.She likes eating bamboo.She is lovely and shy.She is only two years old.The other animal is a lion.His name is Karl.He is from Africa.He likes eating meat.He is very dangerous and strong.He is three years old.We all like them.Unit6 I’m watching TV.【写作话题】本单元以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话题,用现在进行时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
【写作题目】假设你叫魏梅,根据下面提示给你的朋友Helen 写一张明信片,介绍一下你和你的家人正在做什么,不少于60词。
提示: 现在是星期三晚上八点,你的爷爷和爸爸在下象棋,奶奶和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房间看书,哥哥在玩电脑游戏。你们很开心。【优秀满分范文】
Dear Helen ,How are you? It’s eight o’clock in the evening now.What are you doing now?
People in my family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My brother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You see, he likes playing games very much.My grandpa and my father are playing chess.My grandma and my mother are watching TV and my sister is reading a book in her room.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See you soon.Love, Wei Mei
Unit7 It’s raining!
【写作话题】本单元人们在各种天气里的活动话题,描述天气情况和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写作题目】你家乡的气候怎样? 你喜欢什么样的气候?以The Weather in My City 为题,写一篇介绍天气的短文。
【优秀满分范文】
The Weather in My City
Hello, everyone!I’m from Shengyan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here? Let me tell you!Shengyang i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In spring, the weather is changeable(多变的).Sometimes it’s warm, and sometimes it’s cold.In summer, it’s hot.But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 like swimming.The autumn in Shengyang is very nice.It’s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ld.In winter, it’s very cold.You can see heavy snow everywhere.I like snow.I like to make snowman with my friends.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问路指路为话题,向他人问路或指路。
【写作题目】假设你叫李雷,这个星期天是你的生日,你准备在家举办一个生日聚会,聚会在六点钟开始。你邀请了你的一些朋友参加,Susan 也在其中,可她不知道去你家的路。你家住在Bridge Street,乘坐六路或八路公共汽车在Bridge Street站下车,下车后直走,然后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左边有一个邮局,你家就在邮局的对面,房子是红色的,很容易找到。请根据所给信息给Susan写封邮件。
【优秀满分范文】
Dear Susan,This Sunday is my birthday.I’ll have a birthday at my home.It starts at 6p.m..Would you like to come? I’ll ask some of my friends to come.My home is on Bridge Street.You can take a No.6 or No.8 bus, and get off on Bridge Street.Go straigh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You can see a post office on your left.My home is 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It is a red house.You won’t miss it.Yours,Li Lei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外表为话题,描述人的外貌爱好服饰等。
【写作题目】根据以下信息用英语写一则寻人启事。
Peter,今年四岁,今天在商店和妈妈走散。中等个头,短头发,小圆脸,大眼睛,上身穿白色的T恤,下身穿白裤子,脚穿一双黑色的运动鞋,还背着一个蓝色的小背包,请看到他的顾客把他领到广播室。
【优秀满分范文】
Ladies and Gentlemen,we are looking for Peter.Peter, a four-year-old boy, was missing in the shop.He is of medium height, and he has short hair.His face is round, and his eyes are big.He wears a white T-shirt and white trousers, and a pair of black sports shoes.And he has a blue bag.If someone finds him, please bring him into the Broadcasting Room.His mother is there.Thank you.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写作话题】本单元以买东西服务用语为话题,谈论价格数量等。
【写作题目】根据以下信息为朱老大饺子屋(Zhu Laoda Dumpling House)写一则广告。
提示:(1)本店饺子品种齐全,个大味美(2)现有两种特价饺子:鸡蛋蔬菜饺子每10个3元;牛肉饺子每10个5元(3)欢迎光临本店。地址:光明路118号。电话:685-8588。
【优秀满分范文】
Zhu Laoda Dumpling House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umplings? At Zhu Laoda Dumpling House ,we have all kinds of dumplings and they are all large and delicious.Now we have two great specials!Special 1 has eggs and vegetables and is just 3 yuan for 10.Special 2 is only 5yuan for 10 and has beef and vegetables.Welcome to our house!The address is No.118 Guangming Road.Our telephone number is 685-8588.U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学校旅行为话题,谈论学校旅行及假期生活,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及感受。
【写作题目】暑假已经过去,同学们都相互询问时如何度过这个假期的,请你用英语写一封信把你的假期和同学交流一下,向他们描述你的既有意义又充实的假期。
提示:(1)坚持运动,锻炼身体(2)多读好书(3)旅游观光(4)当一名志愿者(5)帮助父母。
【优秀满分范文】
Dear Li Ping,I had a good time during my summer vacation.Here is my vacation to show you.First I did sports and learned to play table tennis.It’s good for my health.Then I read some books.After that I enjoyed an interesting sight for two weeks.Also, I volunteered to serve in the volleyball game.Of course, at home I helped my parents do some cooking , washing and so on.I think I had a wonderful time during the vacation.Did you have a nice summer vacation ? P lease tell me!
Yours 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写作话题】本单元以过去发生话题,谈论学校旅行及假期生活,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及感受。
【写作题目】根据下面提示写短文: 上周星期天,刘明贺他的朋友在山脚下野炊。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做游戏,一些在跳舞,他们感到很放松。突然,刘明看到一头山羊正在跑。他对此很感兴趣,平且开始追它跑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他想起他的朋友们时,他不知道他在哪儿。他迷路了。在那时,一个农夫过来,在他的帮助下,刘明又找到了他的朋友们。他感谢这位农夫平且向你告别。
【优秀满分范文】
Last Sunday, Liu Ming and his friends went for a picnic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ome of them were playing games.Some were dancing.They felt very relaxed.Suddenly, Liu Ming saw a goat running.He was interested in it and began to run after it for a long time.When he thought of his friends again, he got lost.At that time, a farmer came.With his help ,Liu Ming found his friends again.He thanked the farmer and said "Goodbye” to him.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