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欣赏体验中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曲风,初步理解京歌的涵义。
2、知道长城是我国著名的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幼儿对京剧和长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 课件《爬长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天安门
注意乐句的连贯,气息的调节.
二、聊聊“长城”
看图片,说长城(教师小结长城的特点)
三、欣赏“京歌”
1、 播放歌曲欣赏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歌曲的特别之处(开头,十六分装饰音,有点像京剧)
小结:加上了一些京剧元素的歌曲,我们可以称为京歌。
2、 播放课件,幼儿学着走走台步(歌曲开头部分)
小结:开头是京剧中很关键的出场亮相部分,它一般会由演员跟着节奏出场走一段台步,到最后的“仓”处做一个亮相的动作。
3、 播放歌曲欣赏第一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像条龙、卧、坚又牢)
4、 播放歌曲欣赏第二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创造、祖先、功劳、自豪)
四、表演“京歌”
1、完整欣赏课件mtv。
2、同伴合作动作表演歌曲。
长城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万里长城吗?把你了解的长城跟大家说说。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世界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在我心中》(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三、检查生字,指导朗读。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指导学生画记词语,学生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知道:
引导学生想象“青青牧草”“茫茫的林海雪原”“千里戈壁”“万里沙海”……
注意把握语气。
(2)照样子,练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学生质疑: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2、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先查找资料,想办法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导入新课: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一段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小结: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
5、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追寻……追寻……还追寻……”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3、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经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小结:闻名世界的中国伟大建筑。它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
(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3、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总结: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做课课练。
板书设计
10 * 长城在我心中
对比引出——最使“我”魂牵梦绕的是长城
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长城形象
登上长城——看到的和想到的
长城永远在“我”心中
17、长 城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有没有去过长城?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出示长城的视频)。
2、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游览—(长城)。
二、检查预习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预习好了吗?
1、(展示词语)认读词语,哪个小组想读?
2、文中有13个生字,哪个字你想特别关注一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个组想读?生评。
4、长城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文中有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它。
展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理解“气魄雄伟”“奇迹”,全班齐读。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看学习要求。
三、学生自主研读,合作交流。出示读书要求
四、展示交流(细读品味,积累语言。)哪位同学先来交流?
(一)第一段
1、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出示第一段)(长)品”长”
A、长城有多长?多年前,有个年轻人曾经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五百零八天。B、来,读出你的惊叹,指名读,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齐读。品“气势”
A、什么样的山是崇山峻岭?而这伟大的长城就修建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B、(出示远景图片)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
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时而蜿蜒,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
词来表现的?
c、我如果这样改动一下第一句,(出示)你看好不好?
D、像一条长龙在蜿蜒盘旋,这是多么的有气势!谁再来读第一句?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回归“奇迹”。看到这样有气势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3、这一段我们是站在哪个角度看长城的?(远看)
(二)学习第二段
近看长城,你又从哪里看出长城是一个奇迹?谁接着来谈感受?
1、指名读句子说感受。(相机板书:宽阔平整、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2、感受“设计巧妙”
(1)大家再默读这一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长城。
(3)(近景图)谁介绍一下长城?要求:在他介绍时大家仔细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小结: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这样的安排是多么的合理!我们写作时要学会运用。
3、回归“奇迹”。
长城用它巧妙的设计,高大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让我们也由衷地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三)、第三段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展示第三段)(劳动人民)
1、第一句是个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2、在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生谈体会。3.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修建长城的艰难?
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学生体重的总和。一步一步:每一步走得是那么沉重。
数不清,无数:这么庞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人去完成啊!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理解“多少-----万里长城”
多少是什么意思?(换词)把“多少”换成其他的词语好不好?(里面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得敬佩之情)
5、指导学生朗读
(1)(配乐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些感情,谁再来读这一段?(2)同学们,与其说长城是由一块一块的条石修建的,不如说是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伟大的劳动人民。请大家齐读。(3)这又让我们再次发自内心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6、这段话还是作者看到的吗?联系长城而想到了人或事,这种方法叫联想(联想)
五、课堂总结作业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课下大家完成这(一个作业),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