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并改正第(5)题句中的两个错别字。((1)、jué jiàng(2)、迸溅(3)、lín xún(4)、诱惑(4)、灰崖
2、名句默写:(5分)
(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仿造例句的形式进行仿写练习,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3分)答案略
4、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初中某学科(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竞选语文课代表的,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我有信心能把这份工作做的比谁都好,我会有责任心,坚持做好每一点.,请大家相信我的能力,谢谢大家。
大家好!作为班里的一份子,我想竞选数学课代表,作为学生,我想提高自己的成,作为想努力的一个人,我想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希望大家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感谢你们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6题。(3分)
5、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6、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3分)
7、请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用鞭子打(2)景观、景象
(3)通“僵”僵硬的意思(4)、鸟鸣
8、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我心里这么想,所以那成千成百的蚊子就都是鹤了。
(2)定睛细看,把虫蚁当作野兽,把丛草当作树林,把土砾凸起来的当作是小丘,凹的当作是山沟
9、从语段中找出两个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1分)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10、癞虾蟆土砾凸者 丛草
11、课文详细叙述了作者儿时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观蚁为鹤,二是神游土墙花台,三是观虫斗蛤蟆。(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6题。(15分)
12、èpì
13、被“我”捕捉来关在笼子里的画眉鸟死去了,根本原因是“我”使它丧失了自由;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
14、让它为我一人歌唱。这种做法是自私的,既是对鸟儿的摧残,也是对自然平衡的破坏。
15、画眉妈妈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妈妈认为做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还不如死了好,这也是画眉妈妈爱的一种表现。(可以有不同答案)
16、因为他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值得肯定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4分)
17.D
18.幼年 童年 青年 中年(壮年)暮年
19.要点:①珍惜时间,不懈奋斗。②把握机会,掌握命运。
20.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2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2.人生的真正意义在奋斗,奋斗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多。
四、写作(共40分)
23、题目:我变了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第一、二单元,总分120,其中卷面分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
1.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4分)
(1),可以为师矣。
(2),不亦君子乎?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士不可以不弘毅。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4分)
(1)孔子在文中论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中句子回答)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导引方向;
理想是,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缀连()脊梁()..
(2)用“罗盘”“船舶”这两个词给文章填空。(3分)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应改为。(2分)
4.综合活动。(10分)
班上开展下面两项趣味语文活动,相信你能一一参加并完成。(10分)
① 成语接龙。根据示例在下而成语后面连接出三个成语。(4分)
例:车水马龙一龙马精神一神通广大一大张旗鼓
表里如——、————
② 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6分)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功悟
二、阅读(50分)
(一)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5.将①②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3分)
6.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7.第④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3分)
8.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9.第⑨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3分)
10.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至少写出两点)(4分)
(二)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1.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3分)
12.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4分)
13.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5分)
14.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4分)
(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视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5.解释字词。(2分)
(1)稚()(2)徐()
16.翻译画线句。(4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视之,项为之强:
1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3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故作镇静()
(3)不知何故()
1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有哪些原因?(3分)
三、作文(40分)
20.家是什么?是我们的栖身之所,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天,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1。(1)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3)见贤思齐焉(4)任重而道远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zhuìjǐ(2)罗盘船舶船舶(3)既即
②示例1 : “怒”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
示例2 : “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示例3 : “悟”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有所悟。
二、阅读
(一)5.啜泣 纳罕恐惧6.景物烘托人物的恐惧心理。
7.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8.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因为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两次取得了成功
9.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10.1)路要自己走,但从大人那里接受知道是必要的。(2)父母不宜多替孩子包办,应该让孩子接受风雨的磨练。(3)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我能行”
(二)11.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
12.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1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实践它;也可肯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
14.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三)15.(1)稚(幼小)(2)徐(慢慢地)
16. ①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地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②(我)仰着头看,脖子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17.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18.(1)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2)故作镇静(故意)
(3)不知何故(原因)
19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谈:⑴富有童心、童趣;⑵观察仔细;⑶想像奇特等。(答一点1分,总3分)
第三篇: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总分:120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计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风筝 澹澹 婉转 莘莘学子 B、着落 酝酿 莅临 窠巢 C、镶边 发髻 碣石 吝啬 D、薄烟 粗犷 涨红 应和
2.下列各组字词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高邈 淅淅沥沥 分歧 相益得彰 B、草跺 萧瑟 灿烂 莘莘学子 C、鼓砺 豁达 铃铛 枯藤 D、悚峙 慷慨 吝啬 咄咄逼人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1)都在微微(湿润 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走呀走的,她走的有些疲倦了,(偶然 偶尔)在一个池子旁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江春入旧年。(4)我寄愁心与明月。(5),风正一帆悬。(6)正是江南好风景。5.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③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
bókuànɡ
zhànɡ
hèxiānɡjì
jié
lìnzháoyùn
lì
kēzhēnɡdànzhuǎnshēn
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对第④句进行缩句,请将缩写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选文中的“她”是《朝花夕拾》中的,她是一个内心很 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活动一: ; 活动二:。
(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①15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则成了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②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究结果: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
9.赏析下列语句。(4)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
11.这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阅读》2016年第9期)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品析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3分)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14.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5分)
15.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简要进行分析。(4分)16.有人说,文中的这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18.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分)20.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
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2分)C 2.(2分)A 21.(2分)D 3.(2分)(1)润湿(2)偶然
4.(共6分,1空1分,错一字本小题为0分)(1)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3)海日生残夜(4)随君直到夜郎西(5)潮平两岸阔(6)落花时节又逢君 5.(3分)
(1)答: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答: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答:人有经历 或 人有读书经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答: 衍太太,艰险恶毒的(意思对即可)。7.(1)(4分)
①【拟写标语】例如:交友之道,贵在真诚。②【设计活动】
例如:活动一: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2)(3分)【探究材料】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②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8.(2分)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9.(4分)赏析下列语句。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绿”的特点和济南温情的天气特点。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10.(3分)总结全文,点明题意;并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11.(3分)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2.(3分)示例:我带三个弟弟上街买盐,拿出五分钱买一锅凉粉的故事。
13.(3分)运用动作描写,“拿、夹、放、咽”等一系列动词,把小弟吃凉粉时的样子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写出了凉粉的好吃,更写出了小弟的投入、如痴如醉。
14.(5分)觉得最感人的地方是“兄弟四人相互推让,谁也不多吃”那一幕,这体现出了他们的懂事,相互关爱,体现了浓浓的真情。
15.(4分)小弟嘴馋、任性,面对好吃的,不停的嚷嚷,甚至一屁股赖在凉粉摊前不愿离开;但他却是那么懂事、克制、想着别人,只吃了一点点便不愿再吃,令人感动。
16.(3分)并非如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平时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根本就没有零食吃,作为小孩子,自然难以挡住诱惑。从这兄弟四个只吃了五分钱,而且相互推让这些细节看,他们是懂事的。
17.(4分)(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18.(4分)(1)过了正午时您还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19.(2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2分)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2.(2分)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23.(50分)作文 略。
第四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
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舜 B.禹 C.黄帝 D.炎帝
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舜 B.禹 C.启 D.桀
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周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年 B.早500年 C.晚50年 D.晚500.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
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在商鞅变法的措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
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2.(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8分)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4分)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第五篇:江苏宜兴市周铁学区2018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粗犷()抖擞()zhù()蓄 duō()逼人
2、默写诗文名句,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______》)
(4)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A、儿女:儿子和女儿 B、俄而:不久 C、欣然:高兴的样子 D、因: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少忠实的登山爱好者,每周至少一次,会约上几名山友,一起到山里去,寻找一个静谧悠远的..世界。
B、有了上次音乐会的完美演出,相信这位才华洋溢的演奏家再次莅临定会受到更热情的欢迎。..C、春天到了,公园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明媚的春光里漫步。....D、男孩子呼朋引伴的,看见同学朋友兴奋地聚在一块儿大声的说笑,女孩子稍微羞涩一些,窃窃私....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宜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竹海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6、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狗”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狗相似的人。
D、《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阅读与赏析:(34分)
(一)执竿入城(12分)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三国魏)】
注释:①鲁:春秋时国名。②初:开始时。③俄:不久。④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⑤圣人:最完美、最有学识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7、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初竖执之
A、遂依而截之 B、未穷秦青之技 C、下车引之 D、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2)但见事多矣 ..(3)何不以锯中截而入(4)遂依而截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计无所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读了这段文字,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反映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赏析文中的画线的句子。(3分)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写春风,分别从哪些角度写的?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秋枣儿红(10分)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脆生生,甜滋滋,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我还小,一看到枣熟了,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 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⑤现在想来,那种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回味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她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枣儿是否被孩子们采摘,看枣儿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⑦祖母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⑧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⑨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会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⑩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⑪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做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张“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⑫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让大家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⑬我思念家乡,思念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6、文章第⑥--⑫段中,作者写了祖母与枣儿的哪些往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好在哪里?(2分)
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看,大红的“秋枣儿”上凝聚着哪些美好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20、步入中学时代,有了新的老师,认识了新同学。相识是人生的缘分,是彼此交往的开始。请以《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2、略
3、A
4、C
5、D
6、C
二、阅读与赏析:
7、B
8、(1)拿(2)只(3)用(4)于是
9、(1)想不出什么办法。(计、出)
(2)于是(鲁人)依照老人的办法截断了竹竿。(遂、依、之、补出主语)
10、做人要灵活对待问题,要随机应变。(意思对即可)或者遇到事情要经过思考,不能胡乱地相信别人的话,照搬照做。
11、示例:在那湖岸边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悦的群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的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12、这首诗反映了游人舒畅、欢快、愉悦的心情。
1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从触觉写春风的轻柔、温暖;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浓郁;从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悦耳动听)。
15、写小草儿和树叶儿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
16、(1)祖母守望枣儿、拾枣儿、蒸枣儿、给孩子们分枣儿;(2)祖母送枣儿给邻里、亲戚;(3)祖母晒枣儿、卖枣儿;(4)祖母留枣儿给家人食用。
17、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儿给邻里时得意、快乐的情态,表现了她内心的幸福感。
18、“果然”一词表现了后邻的守信,彰显出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
19、“秋枣儿”上凝聚着淳朴的邻里之情、温暖的亲情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 切入分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