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科学4
第七章 风湿性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A型题
1.32岁女性患者,不规则发热伴大小关节疼痛月余。查体面部未见红斑,口腔、鼻腔有溃疡,右膝及左踝关节轻度红肿,有压痛,但无畸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颗粒管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网织红细胞2.1%,抗核抗体+,LE细胞-,可诊断为
A.SLE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肾小球肾炎
D.上呼吸道感染
E.风湿性关节炎
2.上述患者进一步实验室检查,还可能出现以下结果,其中不包括
A.血小板减少
B.红细胞增多
C.抗Sm抗体
D.补体C3降低
E.抗双链DNA抗体
答案及解析
第七章 风湿性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A型题
1.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根据该患者有关节炎,肾脏病变,血液学异常,口腔及鼻腔溃疡,抗核抗体阳性等特征,符合SLE的诊断。SLE患者仅有80%可能出现皮肤损害,而出现典型面部蝶型红斑者更少,所以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2.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SLE的实验室检查。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性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大量多种自身抗体,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表面都有抗体存在,与细胞膜及细胞核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即可导致细胞破坏,减少。多数SLE患者都有轻中度贫血,所以B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篇:内科学
(一)内科学
心血管病学
定义: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常见病种:冠心病和高血压运动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血脂高血脂等。(见附页三)
呼吸病学
定义:呼吸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的预防与治疗。随着科学的进步,呼吸病学将会在医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主要是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支气管炎等呼吸疾病,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呼吸疾病特征,常见病种:哮喘疾病(儿童哮喘·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老年哮喘·运动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肺部疾病(肺气肿·慢阻肺·肺纤维化·支气管肺炎·肺心病·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尘肺病)支气管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支气管炎)
消化病学
定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本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局限于本系统,也可累及其它系统及全身;而全身性或其它系统的疾病和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症状。
常见病种: 食管病胃部疾病(胃溃疡·食道炎·胃炎·胃下垂·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糜烂性胃炎·胃穿孔·胃癌)。肠部疾病(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肠菌群失调·克罗斯病·肠癌)肝胆疾病
第三篇:内科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9)
课程代码
学时数:189学时
理论环节学时数:169 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诊断学 开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内科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特点,加强“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三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农村基层社区医生岗位,成为用得上、受欢迎的实用卫生人才。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内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讲解内科学定义和内科学的发展史。
2、本章教学难点为内科学的发展史与今后内科学的发展瞻望。教学内容:
1、掌握内科学的定义。
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范围、今后的瞻望及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ARDS、肺结核、肺癌、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自发性气胸、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的教学难点为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掌握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早搏、房颤和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和鉴别诊断。了解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和心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肝性脑病的代谢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和胃癌、肝癌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掌握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胃炎、肝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胃癌、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改变。
教学内容:
1、掌握尿路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六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溶血性贫血、骨骼异常增生综合征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教学内容:
1、掌握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 治疗原则。
2、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了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瘤、骨骼异常增生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七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的教学难点为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了解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3、了解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急性中毒概述和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教学内容:
1、掌握急性中毒概述和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中暑、电击、淹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常见中毒的鉴别诊断。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急性脑血疾病和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检查与定位诊断。教学内容:
1、掌握急性脑血疾病和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面神经麻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帕金森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偏头痛、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
精神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精神科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精神科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症状及鉴别诊断。教学内容:
1、熟悉精神科疾病临床常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了解精神病的临床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
传染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传染病学绪论和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传染病学绪论、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掌握传染过程五种临床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预防和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传染和免疫的概念。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的诊断要点、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传染病的发展和新进展。了解脊髓灰质炎、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艾滋病、霍乱、百日咳、白喉、钩端螺旋体病、原虫感染性疾病和蠕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四、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科、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临床上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的书写,标本采集,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了解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顺序、注意事项及其观察要点,为今后的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主
要
内
容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血液和造血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精神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
学
时 2 3 2 2 2 2 2 2 3 合计
五、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绪论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传染病 主
要
内
容
讲课 1 20 24 20 10 14 8 6 8 20 8 30 169
实
验2 2 2 2 2 4 2 20
总
计 1 22 26 22 12 16 10 6 8 22 12 32 189
六、考核
学习考核方式有课堂提问(包括口头和书面),平时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临床实习报告、操作考核等。
评价来源为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可选用教材,主要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内科学》,马家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传染病学》,刘应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2、主要教学参考书:
陈灏珠主编,第十二版《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陆再英主编,第七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绍基主编,第七版《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维治主编,第五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郝
伟主编,第五版《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宗明主编,第三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慰慈主编,第一版《现代呼吸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董承琅等主编,第三版《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
迪主编,第一版《临床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郁志非主编,第一版《现代血液病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系学生。
2、本大纲所列课时和教学内容仅提供任课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参考使用,任课教师应据具体情况适当作一些完整性与适应性调整。
3、本大纲所列掌握、熟悉、了解的教学要求是据临床上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目前教学计划所限定的课时下最低要求,任课教师可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4、在大纲所列实践教学计划,是据集中教学实习情况而制订,具体执行时带教老师可据临床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附] 执笔人:
制定日期:2009.6 审核人:
第四篇:内科学答案
《内科学》答案
呼吸部分:(40分)
一、选择题(16)
1B, 2D, 3A, 4D, 5D, 6E, 7A, 8C, 9A, 10C, 11E, 12C, 13A, 14E, 15C, 16D,二、名词(4)
1、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2、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三、填空(4)
1、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2、继发型肺结核的好发部位是(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四、改错(4)
1、肺心病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左改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左改为右偏,肺型P波等。
2、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β2受体激动剂改为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五、简答(4)
简述肺结核的化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六、论述(8)
1、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2、中、大量咯血的治疗:
镇静、镇咳、休息,应用止血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置,垂体后叶素的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预防和抢救因咯血所致的窒息。
循环部分:(40分)
一、选择题:
1、D2、B3、D4、E5、A6、D7、C8、B9、B10、C11、E12、D13、B14、A15、B16、A
二、填空题: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室壁瘤 心梗后综合征
三、改错题:
主要见于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四、名词:
1、由于冠状动脉暂时缺血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五、简答题:
指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输血量减少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六、论述题:
分级:一级患者有心脏病 活动不受限 一般活动不出现症状
二级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无症状 一般活动可出现症状、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活动既可出现症状
四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即可出现症状 活动后加重
肾内部分:(20分)
一、选择题:
1、C2、B3、A4、E5、C6、D7、D8、A
二、填空题:
免疫机制炎症介质
三、改错:
5% 改为10%尿素氮改为肌酐
四、名词:
1、指尿感经治疗后,细菌尿阴转,但以后再次发生细菌尿。再发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
2、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d),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五、简答: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六、论述:
1、尿路有复杂情况而致尿流不通畅
2、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3、尿路器械的使用
4、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
5、机体免疫力差
6、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使阴道菌群改变,大肠埃希菌显著增加,易发生尿感
7、由于遗传而致尿路粘膜局部防御尿感的能力降低,例如尿路上皮细胞P菌毛受体的数目增加,可增加尿感的易感性
第五篇:内科学-呼吸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P或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占CAP的半数。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影像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5、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6、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作三个月以上,持续两年及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10、支气管扩张症: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续性扩张。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指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12、原发性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合,多见儿童与青年,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有结核病家庭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
13、Koch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
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1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
16、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1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大,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伴或不伴有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18、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19、急性呼吸衰竭(ARDS):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点击、急性气道阻塞等,可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
20、结核球:多由干酪样病变吸收、周围纤维膜包裹或干酪空洞阻塞性愈合而成。结核球内有钙化灶或空洞,多有卫星灶。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1)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诊断即可成立。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2)祛痰、镇咳,(3)解痉、平喘,(4)气雾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肺功能检查(金标准)
COPD 严重度肺功能分级:
疾病严重度分期特征
COPD I:轻度FEV1/FVC < 70 %、FEV1 ≥ 80%预计值COPD II:中度FEV1/FVC < 70%、50% ≤ FEV1< 80%预计值COPD III:重度FEV1/FVC < 70%、30% ≤ FEV1< 50%预计值COPD IV:极重度FEV1/FVC < 70%、FEV1 < 30%预计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可采取停止吸烟、控制职业病或环境污染,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措施。(1)抗生素(2)支气管扩张剂(3)祛痰药(4)氧疗(5)康复治疗(6)肺减容术(7)其他 哮喘的临床表现
(1)症状:1.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
2.经平喘药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可逆性)
3.夜间和凌晨发作
4.咳嗽而不喘息的非典型症状
(2)体征发作时双飞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可有“沉默肺”即哮鸣音减弱或消失。
重度哮喘的治疗
(1)氧疗与辅助通气(2)解痉平喘①2受体激动剂,②氨茶碱,③抗胆碱药(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抗生素的使用(5)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6)并发症的处理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咳脓痰
2.气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时,体检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尤其伴有慢性缺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的患者可出现杵状指。
(3)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和指数=<250 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5.氮质血症6.白细胞减少7.血小板减少8.低体温9.低血压
1主要+>3次要可诊断重症肺炎
肺炎的治疗原则:
1.重症肺炎选用广谱、充分、联合用药—抗生素
2.CAP首选青霉素,其次氟喹诺酮
肺结核的临床分型: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分为五型: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润型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肺炎球菌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期:充血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消散期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
①全身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潮热,可伴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颊潮红、妇女月经失调等。
②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
③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可有肺实变体征,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罗音,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呼吸音减弱闻及湿罗音。肺结核诊断:
1.病史和症状体征 2.影像学检查(好发部位-肺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3.痰结核分枝
杆菌检查(培养法-金标准)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引起大咯血该如何处理?
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①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等。②应用止血药物,如脑垂体后叶素等。③咯血过多者酌情输血。④局部止血,必要时可在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考虑肺叶、肺段切除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和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表现及肺动脉高压征和右心室肥大体征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有或无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心功能不全征象(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右心增大)可作出诊断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
(1)控制呼吸道感染(关键);(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3)控制心力衰竭;(4)控制心律失常;(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6)降低血粘度;(7)并发症的处理
肺癌的早期症状
咳嗽,多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后可加重咳嗽。
早期诊断方法
X线(CT)
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或/和放疗。
鉴别诊断:肺炎、结核球、肺脓肿
呼吸衰竭(书上空白一片)。。。
感觉掌握好定义即名词解释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