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果树栽培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
3《果树栽培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果树栽培生理学为园艺专业果树方向学生的开设的选修课程,适用于园艺专业的高年级学生选修,一般要求学生具有有机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课和栽培学、育种学、贮藏保鲜等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主要讲解果树的生长发育的生理学与栽培学之间的联系,重点介绍果树的矮化生理、开花生理、脱落生理的栽培学原理,为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果树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铺垫。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果树生理》是园艺专业果树专业方向为提高果树专业毕业生理论水平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果树的栽培生理学问题与栽培技术的原理。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⒈使学生了解果树栽培学的生理学基础,掌握果树主要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⒉使学位生能够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地采用栽培技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⒊使学生能够利用生理学的知识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分析讨论试验研究中的生理学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实践、教学挂图和幻灯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图书馆的期刊资料,结合课外科研小组,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写读书报告,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作好课题准备。
三、面向专业:园林、园艺
四、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果树生理》主要讲解果树栽培学出现的生理学现象和栽培原理,是一门专业的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一般可排在第七、八学期学生学过植物生理学、果品贮藏加工、果树栽培学以后,使学生对园艺生产有了足够的了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本大纲主要讲解果树生长发育的生理学基础和栽培学原理,一般讲解30学时左右,其中实验在2-5个。课时安排见下表: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果树生理的研究内容及范畴以及果树科学的发展动态。教学内容:
果树生理发展、内容和范畴,果树研究的动态及热点(C)。
第一章:果树的生长与控制(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的生长生理以及影响果树生长的因素,如何利用栽培技术调控果树的生长。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顶端优势(B)第二节:枝条的生长(B)第三节:矮化机理(B)
本节要点包括顶端优势、生长、矮化等果树的营养生长的生理学现象,研究其影响因素和调控生长的栽培学原理。
第二章 花芽分化与调控(10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果树花芽分化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第一节:果树的童期(B)
本节要点包括童期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克服办法。第二节:成年期树花的形成(B)
本节要点包括花芽分化的生理学基础、假说和栽培学原理。第三节:花的继续发育(B)
本节要点包括果树花芽的生理分化到形态分化以及逆转,影响因素及其栽培原理。第四节:花的性别控制(C)
本节要点包括果树花芽性别的生理以及调控原理;
第三章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8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坐果到果实形成的生理过程,掌握果实品质因素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授粉受精(B)
本节要点包括亲和性、植物激素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座果(A)
本节要点包括单性结果、无融合生殖、果实脱落、器官的竞争; 第三节:无籽果、单性果和细籽果(B)
本节要点包括无籽现象、细籽结果、无融合生殖的机理。第四节:果实的生长(B)
本节要点包括生长型、节奏、要素。第五节:果实成熟(B)
本节要点包括成熟、衰老、跃变型、非跃变型、色泽及其调控。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PP333抑制果树枝条生长(选择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枝条生长的影响,利用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枝条的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生理学的角
度了解住生长调节剂与栽培学的关系。
实验内容:统一喷药,课外调查,分散完成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2氯酸钾促进龙眼花芽分化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施用氯酸钾对龙眼成花的影响,利用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成花率和叶绿素含量,从生理学的角度了解氯酸钾促进龙眼成花的原理。
实验内容:统一施药,课外调查,分散完成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自编果树生理学,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植物激素,潘瑞炽主编《植物生长发育与化学调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第二版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读书报告或考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实验报告
执笔:刘魁英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第二篇: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1
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在讲授果树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以调控果树与环境、生物学性状与经济学性状、生长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使之符合人们生产栽培的需要,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果树生产与发展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 掌握多年生果树的器官形成和结构、功能,一生中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花芽分化,营养物质
合成和利用等生长发育规律;
2. 掌握果树育苗、建园,树体和花果管理,土肥水壤管理,集约栽培,设施栽培和高品质化栽培
等基本理论、原则和途径;
3. 掌握主栽果树种类的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特性和特殊规律; 4. 了解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成就和发展方向; 5. 掌握栽培果树的种类、分类和分布概况。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1. 掌握果树的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矮化密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
树栽培中应用等主要常规和新技术的正确指导、应用与操作。
2. 掌握果树的形态结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等的调查和观测方法。3. 通过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果树生
产上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初步的综合观察分析和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72学时,主要用于课程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系统分为绪论、总论、各论三部分。以生物学特征为基础,概括讲授多年生果树的生物学和栽培学通性。各论以我省主栽果树代表种类为主,分别讲授其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个性,特殊规律和具体的栽培技术。
对果树的种类、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花芽分化、果实性状、育苗、建园、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部分,除理论教学外,同时安排实验实习,在《果树学实验》课中,并结合《果树学基础与实践》,《果园经营管理与科研实践》两课程教学中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分析能力。表1 “果树栽培学”各章内容及“果树学实验”学时分配
四、讲授纲要 绪 论 目的要求:
1. 概括了解果树栽培的意义、历史、概况与发展趋势。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
1. 果树栽培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2. 果树栽培的意义。
3. 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和发展趋势。《果树栽培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介
1、名称:果树栽培学
2、所属专业:园艺(果树、蔬菜)、林学、农学、农经、茶学、土地资源管理等。
3、课程教学大纲:该课程根据四川果树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制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所讲内容、学时安排和学习要求等,见附件1。
4、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着重阐述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技术去调控果树与环境及果树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使果树的生物学性状与经济性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产量与品质达到协调、平衡和统一,使果树符合栽培的要求,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之目的。具体内容包括: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果树的生命周期、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果树与环境、果园苗圃、果园建立、果树的土肥水管理、果树的整形修剪、矮化密植以及柑橘、苹果、梨、桃、李、葡萄等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
5、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和学生学习,主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果树各器官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3)掌握果树各器官在年周期和生命周期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掌握生态因子对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果实品质有何影响,能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调控措施。(5)掌握各树种及其主要种类、品种的生长结果特点。
(6)掌握各种树种目前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以及当前适合当地的主要新品种。
(7)掌握各树种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并对各树种生产问题具体解决良种培育、适地适栽、整形修剪、病虫防治、土肥水管理、品质产量提高的措施。
二、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
本课程已于1999年7月确定为“校级优质特色课程”,学校已投入5000元进行课程建设,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及实验材料的准备等。
2004年将该门课程作为“四川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院、校规划)。2006年将申报“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院、校规划)。2007年将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院、校规划)。
三、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本课程主讲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见下表1)。表1 果树栽培学主讲教师情况
四、课程教材配备情况
1、教材:
《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果树栽培学各论》第三版,陈杰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该教材主讲教师廖明安参加编写)。
2、实验指导书:
《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廖明安主编,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3、实习指导书:
《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华南农业大学主编,2003年。
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情况
该课程按照“一个中心、两次循环”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和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学时数:18学时;课程实习:1周;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同浸液对果实液浸标本的影响。另外,为加强实践教学,单独开设了《果树学实验》课程,还设立了《果园经营与管理》。同时还安排了果树生长动态的观测与实践:主要针对以“果树物候期”和“果树生长结果特性”为主的田间动态观测与实践,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及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成就显著。
六、课程考试情况
该课程的考试题是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合的,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题。主要题型有:概念题、单项选择、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试题库还附有参考答案。该课程已对考试及成绩作过分析。组合难易适当:基本知识占60%,基本技能占20%,综合题型占20%。
可信度高:学生成绩根据两部分来确定:一是平时实验、实习报告、课堂笔记、回答问题、上课考勤等占3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综合评定后作为最后成绩。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试题库已给出参考答案。
学生成绩分析:每次考试后的学生成绩大都呈正态分布,合格率一般为97-100%:其中60-70分的学生占10%左右,70-80分的学生占35-40%,80-90分的学生占40-45%左右,90分以上的学生占10%左右。
七、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根据教务处2004年第二期(2004.4.15日发):2003年学生评教满意率结果,果树栽培学名列全校前十名。附件:《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总论36学时,各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一、总 论 绪论(1学时)要求:
1、果树、果树生产、果树栽培、绿色果品的概念;
2、果树栽培的意义及国内外果树业的栽培概况;
3、学习果树栽培学的目的意义。
第一章 果树分类(2学时)要求:
1、我国果树的种类有三大类:①裸子植物果树(3科)②被子植物果树(52科)③单子叶植物果树(3科)共包括野生、半野生的,除果实或种仁作鲜食外,还包括加工利用的,育种种质资源和砧木树种;
2、果树分类的依据:①按叶的生长期②根据栽培区气候条件③依据果树的生长习性④根据果实构造⑤栽培学分类;
3、我国果树带划分为那八个带。
第二章 果树的生物学特性(14学时)要求:
1、掌握年龄时期(称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物候期的概念;
2、果树生长期的特点,休眠期的特点、表现及影响因素;
3、实生树的性成熟过程及生理,营养繁殖树老化过程及生理;
4、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幼树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的特点及控制措施。
5、了解果树各器官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6、掌握果树各器官在年周期和生命周期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7、重点掌握芽枝的特性及其在栽培学上的意义;
8、明确顶端优势、垂直优势层性的概念;
9、花芽分化的概念、意义、形态分化、生理分化的概念、花芽分化的机理,主要学说,影响它的内外因素及控制措施;
10、果树叶的形成、光合作用与矿质吸收,重点掌握果树营养物质运转分配的规律。
第三章 果树与环境(2学时)要求:
1、掌握果树环境、生态因子的概念;
2、各生态因子对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果实品质有何影响,能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调控措施。
第四章 果树育苗(4学时)要求:
1、了解育苗方针,苗圃选择原则,苗木出圃规则;
2、掌握嫁接苗,自根苗繁殖原理、方法、操作技术及影响成活的因素。
第五章 果园建立及土肥水管理(6学时)要求:
1、了解果园建立的意义、步骤、不同类型园地的特点;
2、掌握果园规划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山地果园,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和规划设计方法;
4、掌握果树的栽植技术。
5、了解果园土地管理的意义及果园土壤改良方法;
6、掌握果树所需的营养元素及其作用,在果树年周期和生命周期中如何配方施肥
第六章 果树整形修剪(5学时)要求:
1、了解果树树体结构以及地上地下部的相关性。掌握树冠、中心干、主枝、副主枝、结果枝、结果母枝、枝组、营养枝等概念;
2、了解掌握果树整形的目的、意义、发展趋势;
3、重点掌握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主要依据、生产上常用整形修剪方法的生理作用;
4、掌握整形修剪的时期、程度、方法及其反应规律、以及生产实际中如何综合利用。难点:修剪程度、时期要多摸索、总结经验
第七章 矮化密植(2学时)要求:
1、矮化密植的意义及生产现状;
2、了解矮化密植栽培的过程;
3、掌握矮化密植栽培的生物学原理、矮化砧及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在矮密早丰栽培中的应用。
二、各 论(36学时)第八章 柑橘 第九章 枇杷 第十章 苹果 第十一章 梨 第十二章 桃 第十三章 李、杏 第十四章 葡萄 第十五章 猕猴桃 第十六章 草莓 要求:
1、了解各树种及其主要种类的生长结果特点;
2、了解各种树种目前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以及当前适合当地的主要新品种;掌握各树种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并对各树种生产问题具体解决(良种培育、适地适栽、整形修剪、病虫防治、土肥水管理、品质产量提高的措施)。
第三篇:果树栽培课程论文
引发果树再植病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在生产中的日益推广,果树栽植周期越来越知,加上冀北地区大多是Ho年代栽植的老果树,这此果树急需淘汰更新和重载。近此年来国家加大果树建设扶持力度,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后继产业项目以来,农民在废弃的老果园栽植大量果树,但是由于果树再植病的影响,栽植后常'.Y出现果树生长不良、效益不高的现象,这此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因此对果树再植病发病机理进行深刻研究,具有}一分重要的生产意义
1果树再植病的主要表现
在老果园砍掉后,重新栽植果树时往往表现栽植成活率较低;成活后的果树生长缓慢,生长量小,植株矮小;根系生长不良,须根少,吸收养分能力弱;进入结果期后,开花结果少,产量低,树体衰弱,即使加强肥水竹理和及时防治病虫害,效果也不明显。一般苹果、梨、桃、葡萄、枣等均能发生再植病,其中苹果和桃发生最为严重
2引发果树再植病的卞要原因
果树再植病,是前茬果树遗留到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有害物质积累、可用营养减少和土壤结构变劣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前茬果树的抑制作用
前茬果树根系在多年生长过程中,产生许多分泌物(如根皮什等物质),井在土壤中残存。另外前茬果树刨除后,留在土壤中很多残留根。这此土壤中的根系分泌物和残留根,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有毒物质的大量积累,抑制新栽幼树根系的呼吸作用,甚至可以杀死新根和幼根。因此新栽幼树生长势弱,甚至死亡。据试验,用苹果残根浸出液培养山」子幼苗,培养10<1后山」子幼苗死亡,{的用清水培养的山」子幼苗生长正常。这一试验说 明苹果树残根中存在有毒物质,对山」子幼苗根系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2.2土壤微生物的侵害
前茬果树因固定在同一地点长期生长,根系周围便形成一定微生物群落。这此微生物群落,有此对果树生长有益,有此对果树生长有害。随着果树年龄的增长,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在老果园栽植新果树,由于幼树对这此有害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低,往往造成根系生长受阻,表现树体生长发育不良如紫纹羽病菌、疫霉病菌、根朽病菌、园斑根腐病菌、芽抱杆菌、放线菌等,都很容易浸染幼树根系,使之生长衰弱或定植后不久死亡
2.3土壤营养兀素缺乏或积累过剩
由于果树在固定的栽植穴内生长多年,消耗掉根系土壤范围内大量的矿质营养兀素,造成营养兀素亏缺。如果在同一位置再栽植相同或近缘果树,就会使木来己经缺乏的营养兀素变得更加不足,从血导致幼树生长衰弱。据对土壤和叶I}}I分析得知,重茬土壤内磷、钾、锌、钙、硼、镁、锰等营养兀素含量与生茬相比都有降低习已以磷、钾更为缺 乏,分别比生茬减少41%和27%
3角牟决果树再植病的卞要对策
3.1对原栽植穴进行土壤处理
对土壤深翻井进行消毒处理。春大刨掉老果树后,将定植穴或定植沟的土壤挖出,井彻底检除夹在土壤内的老树残根,把土散开,在阳光卜晾晒一个夏季,秋季边回填边用40%甲醛100倍液进行喷雾消毒,每穴喷雾lOkg药液,然后用塑料布蒙盖严实,密封杰蒸10<1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有条件的地力一,第2年春季定植前换入客土,施足有机肥井适量施入多兀微肥(具体数量根据土壤分析结果的营养兀素亏缺情况{的定)。
3.2老果园休利干养地
条件允许的情况卜,老果园最好先种植2}3a}利绿肥作物,待恢复正常的土壤微生物群
系、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后,再栽植果树
3.3进行果树轮作
对老果园前茬树刨掉后,重新设v}规划时,最好改栽与原树种不同的远缘其它树种。如前茬桃树的果园,不宜栽植核果类(桃、李、杏和樱桃等),为防治发生再植病可以 栽植梨树;前茬为苹果的果园,以重新栽植樱桃较好,可避免樱桃发生再植病
3.4新栽植穴错开原果树穴
新栽果树一定要错开原来的老果树穴,重新深翻挖定植穴,清除土壤中的老树残根,以降低有毒物质的浓度。有条件的要进行改土,井在穴内施入一定量的碎秸和和柴学(约30cm厚)。切记不要图省工省力,在原穴进行栽植,否则会事倍功半,劳民伤财
3.5选择优良苗木井进行消毒处理
选择健壮大苗栽植,栽前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根消毒10分钟,然后用生根粉进行处理,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3.6利学补充土壤营养兀素
重茬果园地在栽植前,应进行果园的土壤分析测定,根据果园土壤营养亏损情况,确定果园施肥力一案,特别是在生长季节进行适量的追肥和叶I(I I喷肥,以补充土壤内营 养兀素的不足。同时注重种植绿肥和压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7加强新栽植果树的田间竹理
及时施肥浇水、中利干除学,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_
第四篇:《果树栽培学》
枣果贮藏保鲜技术
2010级生物科学 黄晓姗 学号14
枣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果品资源,栽培历史悠久。枣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硒等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每100 g鲜果达400~600 mg,居所有栽培水果之首。近年来又相继发现鲜枣中还含有较多的黄酮(ECB)和环磷酸腺苷(cAMP)等活性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有良好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人体食高钾低钠的食品,有利于抵抗癌细胞的生成,而枣的钾含量比钠含量要高580倍。所以鲜枣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鲜枣质地酥脆,口感甜润,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鲜枣供应期很短,枣采收后主要进行晾晒干制(红枣)或加工成蜜饯,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进步,鲜枣供应期延长,经济效益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采后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许多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鲜食枣产业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近几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提高。
但是,枣果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考虑到采前因素(如品种、成熟度、产地等)、采后技术因素(如采收方法、采后处理、贮藏的温湿度、库房管理等)和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等。上述各个环节任何一项脱节,都会导致贮藏保鲜工作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大力普及枣果贮藏保鲜技术,对促进枣果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
采收成熟度对鲜枣贮藏寿命有明显影响,一般成熟度越低越耐贮藏,但过早采收影响鲜枣的品质,研究表明枣果在初红时采收,既能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又能保证枣果的正常品质。多数研究认为,枣果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枣果采后呼吸强度很高,约为红富士苹果的2.3倍,这是鲜枣果实不耐贮藏的一个重要原因。枣果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很低,和其他跃变型果实相比,乙烯对枣果采后品质的影响较小。
鲜枣表皮结构蜡质层较薄,果皮保水性能较差,采后在自然状态下会很快失水皱缩。研究表明,鲜枣失水速率是苹果的5~7倍,而且成熟度越低的果实失水越快。因此,加强保水措施是鲜枣贮藏的关键环节之一。
枣果由于糖分较高,呼吸旺盛,加之易受机械伤害,采后极易发生缺氧呼吸、酒化以及发霉腐烂。密闭和通风较差的环境都会导致枣果的发酵。传统的加工醉枣的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果肉发酵引起的软化和褐变是导致鲜枣难贮的重要原因。鲜枣果实对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敏感,高于5%会加剧果肉的软化褐变。鲜枣比较耐低氧条件,在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可忍受1.5%的低氧条件。
鲜枣的耐贮性因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鲜食制干兼用品种较单纯鲜食或制干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小果型品种或大果型中果肉较疏松的品种较耐贮。在主要栽培品种中,山西的襄汾圆枣、临汾团枣、太谷葫芦枣和蛤蟆枣等耐贮性较好,而郎枣、骏枣耐贮运性最差,屯屯枣、相枣、坠子枣耐贮运性居中。河北、山东和北京产的冬枣和雪枣最耐贮,其次为北车营小枣、苏子峪小枣、长辛店脆枣和金丝小枣,婆枣和斑枣最不耐贮。
枣的成熟期各地不一,一般多在9月份成熟。枣果成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果面绿色渐退,变为白色至微红色,味甜质脆,为脆熟期,鲜食、贮藏枣果均在此阶段采收。此后,果皮转红,果肉糖分提高,水分减少,为完熟期,此期采收一般用于干制。需注意的是,用于贮藏的枣果必须无伤采摘,最好人工逐个采摘,并且尽量保留果柄。伤果、烂果等不能作为贮藏果。为避免人为损伤,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者戴手套。枣果在采收和运输时一定要避免机械伤,采收时要用柔软的布袋装盛;若用条筐时,筐内一定要内衬软布。严禁用木杆敲打震落。另外,为了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在采前半个月对树冠及枣果喷洒0.2%氯化钙溶液,还可喷150倍液的高脂膜、过碳酸钠,能防止霉菌感染。
枣果的冰点比一般水果低,在-5℃左右,因此冷藏的最适温度为-3℃~-2℃,气调贮藏时以0℃为宜,相对湿度95%以上。
可见,采用低温、高湿、低氧、超低二氧化碳、防腐的综合技术措施,是贮藏好枣果的关键。
二、鲜枣贮藏方法
1.常温贮藏。
挑选半红的无伤鲜枣,在阴凉潮湿处铺3~5厘米厚的湿沙,上放一层鲜枣,再铺一层湿沙,进行沙枣层积,如此堆高至30厘米左右。为防止沙子干燥,可定期用少量清水补充湿度。用此方法可贮藏1个月左右。
2.窑洞贮藏。
果实采收后,挑选无伤枣果入窖,预冷12小时,然后装入0.01~0.02毫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容量不超过2.5公斤,袋中部两侧各打两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果袋最好竖着摆放在多层的货架上。贮藏期间应注意窖温管理,定期观察袋中果实的情况,当果实原有红色变浅或有病斑出现时,说明果实已开始变软或腐烂,应及时出库销售。用此方法,襄汾圆枣、蛤蟆枣可贮30~60天,脆果率70%以上;赞皇大枣、骏枣、郎枣等品种可贮20~40天。
3.冷藏。
研究表明,冰点以上的最低温度是多数枣品种贮藏的最佳温度。根据测定,鲜枣在半红采收时,冰点均在-2℃以下,为了避免冻害,鲜枣的冷藏温度最好控制在-1℃左右。贮藏方式可采用打孔袋或用纸箱、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内衬塑料袋等方法。打孔袋贮藏同窑洞贮藏中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采用箱内衬塑料薄膜方法时,最好用0.03厘米厚无毒聚氯乙烯薄膜,每箱容量不超过10公斤。装果后袋口不能封死,对折掩口即可。掩口前,应敞口充分预冷,待果温降至接近贮藏温度时,再掩口封箱码垛贮藏。果实在贮前最好做预处理,如用2%氯化钙+30毫克/公斤CA3浸果30分钟,可提高果实的贮藏效果。
4.气调贮藏。
不同品种枣果对气体成分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讲,鲜枣气调贮藏时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95%以上;氧气3%~5%,二氧化碳 小于2%。气调贮藏的果实,入库前应做防腐处理。应用气调贮藏,可将襄汾圆枣、临汾团枣、永济蛤蟆枣、尖枣、北京西峰山小枣、冬枣、雪枣等耐藏品种贮藏3.5~4个月,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梨枣等贮藏2~3个月,脆果率70%以上。
三、红枣贮藏技术
鲜枣经烘晒干制后的产品称为红枣。用于贮藏的红枣要干燥适度,无破损,无病虫,色泽红润,大小整齐,红枣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氧化性,因此贮藏期间应尽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湿度,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枣果贮存量少时,可用缸贮藏,缸口用塑料薄膜扎紧密封,置于阴凉处,可安全度夏。大批量贮藏时,采用麻袋码垛贮藏。码垛时,袋与袋之间、垛与垛、垛与墙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散热。多雨季节,在每袋红枣外再套一条麻袋,有利于隔绝潮气,而且要注意关闭库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在外界气温低且干燥时,应经常通风,以排出库内潮湿空气。南方地区高温多湿,梅雨季节应使用冷库贮藏。
2011年7月27日
第五篇:果树栽培学课程实习心得体会(精选)
果树栽培学课程实习心得体会
我们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常绿和落叶果树修剪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并且掌握花果调控得方法,为今后园艺果树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得实习地点学校农场果园。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果树的冬季修剪和花鼓调控,冬季修剪是从落叶至第二年前面芽之前休眠期的修剪。适宜的修剪时间是在深冬之后至早春营养生长之前。这时枝干和根系贮存的大量营养的枝条和花芽有效地利用。本次实习果树为桃、李、梨、枇杷、葡萄等。桃树的冬季整形修剪根据桃树生长结果的特点,桃树修剪可分为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4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幼树期主要是以整形为主,修剪时期是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相结合,以夏季修剪为主,主要任务是培养主枝和侧枝。初果期是在幼树整形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各级枝条的从属关系,对强壮新梢及时摘心,促生分枝,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提高早期产量。盛果期修剪主要任务是维持健壮树势,调节主、侧枝长势均衡;注意选留和培养更新枝并选留主枝基部分枝,保持树冠内有较多的结果部位;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要适当重剪,尽量延迟结果部位外移的速度;树冠外围的过密枝可适当疏除,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延长结果年限,提高经济效益。衰老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更新复壮长势较弱的骨干枝,促使抽生健壮新梢和结果枝;选留、培养着生位置适宜的徒长枝,用于更新衰老骨干枝;同时注意更新复壮树冠内膛的结果枝组,延缓衰老年限,维持经济产量,待失去经济价值时,及时进行全园更新。
葡萄树冬季整形修剪,为了保证各个主蔓上,能按照一定距离配备好结果母枝组,要将不需要的或不能用的枝蔓从基部彻底剪除掉。短截冬季修剪时,习惯上把成熟1年的新生枝剪短。把枝蔓剪短留到所需要的长度,长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修剪需要和成熟新梢的质量而定。修剪的长度一般为:短梢,留3-5节;中梢,留5-7节;长梢,留8-10节。一般枝梢成熟好、生长势强的新梢可适当长剪;生长势弱,成熟不好、细的可以短留;枝蔓基部结实力低的品种,宜采用中、长梢修剪;枝蔓稀疏的地方为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长留;双枝更新,在一个枝组上通常由一个结果母枝和一个预备枝组成。成果母枝长留,采用长、中梢修剪,下面一个作预备枝剪留2-3个芽,每年反复更替进行,采用此种方法培养更新枝比较可靠,适用于发枝力弱的品种。
梨树的冬季整形修剪,骨干枝的培养需注意其成层形、主从性、开张性、均衡性和牢固性,以保持树体的通风透光、优质高产和健壮长寿。幼树在培养枝组时应遵照 “少疏多留,先截后放,以截促枝,以放促花”的原则。大树枝组的修剪应遵照“轮替结果,养缩结合,以
养促壮,以缩更新”的原则。一般逢二留一破一,逢三留二去一,逢四留二去一破一,逢五留二去二破一。去留原则是疏上留下,疏弱留壮,疏花芽留叶芽。幼树的修剪一般采取对长枝轻剪缓放,对直立壮枝拉平,保留中短枝,尽量利用抽发的枝梢,扩大树冠。除疏剪部分过密枝外,一般不进行疏剪。
枇杷树有两次疏花疏花穗再一次疏幼果。除去花穗顶端的花序,粗壮的结果枝一般留3~4个小穗,中等的留1~2个小穗。顶端的花穗会先开花,将其除去后,就能保证留下的花同时开放,以便于后期管理。在第一次修剪后的2周左右,当花穗的剪口处形成愈伤组织后,进行第二次修剪,要控制结果枝的量,一般保持六七成的成花量,所以修剪时要先将细弱的结果枝除去,再疏。每一小穗的花序留3~5朵花,花朵的朝向和位置尽量错开。
在果树冬季修剪方面,我们应该针对果树不同生理周期的生长特性来进行评判修剪,在认准果树修剪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对果树不同部位的不同培养方案来进行综合整形修剪,不能草率的进行作业。在本次教学实习中,对不同果树冬季修剪的方法我基本上得以掌握,但是还是大大不够的,在其它季节的修剪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实习操作,我相信通过我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进取,一定可以熟练掌握南方大部分果树的四季修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