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时间:2019-05-13 05: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第一篇: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

1.选A。B.佣“辟谣”为pì。.yōng、荫yìn;C 怆chuàng、伛.yǔ; D.

2.选C。A度假村;B黄粱梦,呕心沥血;D荧光屏,心悦诚服。

3.选A。A项“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B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极其精湛纯熟。C项“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以等待来犯的敌人,这里可改为“翘首以待”。D项“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挡,可改为“一泻千里”。

4.选C。A句式杂糅,“采用……”与“(以)……为准”两个句式只能用其一;B“让座”不属于“不良社会现象”,逻辑错误之“概念不明”;D自相矛盾,“接近”与“第一部突破亿元票房电影”矛盾。

5.选C。

6.选D。

7.选A。B“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是敬辞,此处误作谦词,改为“愧领”;D“芳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此处用错对象,改为“高寿”;D“忝列”,谦词,表示自己位列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此处误作敬辞,改为“名列其中”。

8.选C。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9.选D。A为“退兵”,B为“不能回答”;C为“妻子儿女”。

10.选D。D项中称代“敌人”。

11.选D。③指眼光④意志坚定

12.选A。非王世充不重用,实为“秦叔宝看出王并非明主”。

三、(23分)

13.(1)敌军有十多万人,须陀率领的军队只有敌军的十分之一。

(2)我(在下)自省(考虑到)不能对你效力,请允许我就此辞别。

1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不宜妄自菲薄⑸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⑹杜甫;陶渊明

四、(18分)

15.①开端:小林雄二闯入方家大院。②发展:方虚竹为小林雄二治病。③高潮:方虚竹巧设棋局。④结局:小林雄二毙命。(答对一点得1分)

16.①渲染。通过对方虚竹10岁坐堂及11岁帮其父解困棋局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②铺垫。极尽笔墨描写方虚竹的医术和棋艺了得,为下文方虚竹给小林雄二治病和棋杀小林雄二作铺垫。(每点2分:答出要点1分,有具体分析1分)

17.①强调小林雄二之死是棋杀,而非药杀,表明自己医德高尚。②宣告自己一人做事一人当,襟怀坦荡。(每点2分)

18.方虚竹是一位艺高胆大、光明磊落的民间英雄。①他拥有中医奇技和围棋绝艺,闻名于方圆百里;②鬼子闯入,他坦然迎之;③巧设棋局,报仇雪恨;④自贴条幅,光明磊落。(总写2分;分述部分4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五、(12分)

19.答:①简洁、②整齐(或“对称”)和③富于音乐性(或“音韵和谐”“ 铿锵”“抑扬”)。

20.参考答案:①一剪没②舞林大会③卤至深

(每条2分,给分依据:符合店铺特点即给1分,生动形象或符合谐音特点再给1分)1

第二篇:教育技术中级试题答案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测评试题答案 中级培训模块一前期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学媒体具有表现性、受控性、重视性、接触性等特征,以下关于教学媒体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教学媒体的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给学生的范围的大小)。

2、根据学生以前的试卷,发现学生在听力理解部分的平均得分比较低,这属于学习者分析中的

(初始能力分析)。

3、在一节数学课上,刘老师没有直接引入教学内容,而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描述了两个学生路上相遇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对多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此处,刘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启发式教学)。

4、王老师下周一要去别的学校讲课,讲课的环境中有多媒体计算机,因此王老师打算自己制作一个课件,用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请问,这个课件属于以下哪类课件的范畴?(助教型演示课件)

5、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伯利克里这个人物,下列促进小组讨论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多选题

1、在对于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一般分析哪几方面的特征?(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

2、有关教学评价的功能,王老师有如下认知,正确的是。(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学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好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对调慢或调快学习进程;被评价者还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3、您计划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20%的平时课堂表现+40%的上机操作情况+40+的笔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请问,下面有关您使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说法正确的是()。(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三、是非题

1、课件制作中,如果涉及到图像,且大小需要控制在10~200KB之间,一般使用JPG格式。(对)

2、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错)。

模块一测评

一、单选题:

1、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尽量对学生加以鼓励)。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电脑和投影仪通电后,电脑运行正常,但投影幕上显示没有信号输入,最可能的原因为(电脑与投影仪连接的信号线没有插好)。

3、以下对教育基础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实践)

4、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5、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多选题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网络课程(北师大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步骤有(ABCDE)

A 了解每个案例的教学目标 B 速读案例 C 再读案例 D 分析案例 E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些概念和理论问题拿不准,请浏览(教育技术参考手册),如果碰到技术障碍,请参阅课程配套的(软件技能速查手册)。

三、是非题

1、操作与练习型游戏是利用环境进行建构,学生自己控制情节发展,生成情节(错)。

2、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对)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围较大,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学习(错)。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二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

1、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前期分析,但对实际教学不太重要。B、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各学习的目标还为时过早。C、需要依据现有的教育媒体或资源,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等。D、在实施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定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请选择一个答案(C)。

A、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非智力特征因素。B、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C、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D、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3、在前端分析部分,教师需要考虑的是(A)。

A、学生的认知水平。B、学生的作品集展示。C、检查软件进行的是否正常。D、教学课件的制作。

4、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的初步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草案,邹老师感觉方案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整个评价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A)。

A、学生。B、家长。C、领导。D、教师。

5、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将成立(),聘请参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B)。

A、监督组。B、研究性课程学术委员会。C、检查组。D、评审组。

6、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的学习?(B)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的信息。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C、教学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以班级或一组学生为单位传递教学信息。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7、在前端分析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尚未达到本课时学习的基本要求时,从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B)。

A、跳过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直接进入本课时的教学。B、强化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照着进入本课时的教学。D、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上课期间展示,然后进入本课的教学。

8、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画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注:选项中所涉及到的课件存在,无需教师另行制作。)(D)

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C、教师在黑板上写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画顺序。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画的正确顺序。

9、案例《精心分析,适应变化》中,王老师讲授《石壕吏》一课的教学对象是(B)。A、来自城市的中学生。B、来自乡镇和农村的中学生。C、来自美国的留学生。D、来自国外的华裔学生。

10、进行学习者分析时,以下选项与所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是(B)。

A、学生的生活背景。B、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态度。C、学生的学习动机。D、学生的年龄。

11、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可能的整合方式是(B)。

A、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C、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D、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结果。

12、案例《关注光污染》一课中,这一学年的研究主题是(A)。A、人与自然。B、光与自然。C、人与光。D、光与城市。

13、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师大附中两周前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领导布置了全校开展(A)。

A、研究性学习的任务。B、全校打扫除的任务。C、为灾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的任务。D、严肃考纪考风的宣传活动。

二、多选题

1、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是指(ABF)。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自主学习。D、合作学习。E、探究学习。F、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制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予以奖励,奖励的办法有(AB)。

A、学校每年对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编辑整理,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每个参与课题的同学人手一本。B、设立专项奖学金。C、发奖状。D、评选科研能手。

3、主题学习模式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内容空间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既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完整、深刻的理解,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BC)的思想,因而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课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导模式。A、自主。B、探究。C、合作。D、评价。

4、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ABC)。

A、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B、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C、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D、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

5、情境教学策略中,根据教学情境与现实世界存在的关系,可以分为真实型、仿真型、提供资源型等。根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教学情境又可分为(ABCD)。A、问题情境。B、探究学习情境。C、合作学习情境。D、练习情境。

三、是非题

1、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等步骤。(A)A、是。B、否。

2、教师在设计教学支架时,需要对学生的先前经验和自主学习时的真实认知过程进行全盘思考,构思教学支架的整体框架。(A)A、是。B、否。

3、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A)A、是。B、否。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B)

A、是。B、否。

5、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A)

A、是。B、否。

6、教学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考虑步骤时要注意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四个方面。(A)A、是。B、否。

7、无论信息技术还是学科知识,都不只是给学习者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工具和支持,促进学习者自主建构、创造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A)A、是。B、否。

8、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A)A、是。B、否。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三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四种视频文件格式中,(A)最不适合在网络上传输。A、AVI。B、RM。C、WMV。D、ASF。

2、(A)的功能是把浏览器的窗口分割成几个区域,可在各区中显示不同的网页 A、框架页。B、导航页。C、视图。D、备注。

3、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B)构成。

A、标题与导航文字图。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C、题头图和备注。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4、在《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案例中,最后林峰决定采用支持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而且交互性强的(C)来制作课件。A、Powerpoint。B、几何画板。C、Authorware。D、Flash。

5、以下多媒体素材文件类型中,(D)具有交互性。A、AVI。B、JPG。C、PNG。D、SWF。

6、制作个人网站时,为了使网页界面整齐、有序,一般使用(B)对网页布局? A、格式刷。B、表格。C、标尺。D、文本框。

7、制作网页时,(B)是错误的做法。A、构图简明。B、色彩越多越好。C、一个网页多个主题。D、用好超级链接。

8、《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案例中,林峰制作的课件应该属于(A)课件。A、学生自主学习型。B、模拟实验型。C、训练复习型。D、教学游戏型。E、资料工具型。

9、以下有关主题资源网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A、主题资源主要提供与单元学习主题关联的资源素材,并不包含有关资源如何使用的信息。B、学生在具体的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对主题资源会有自己的加工和处理,会动态地生成新的资源。C、主题资源的终端用户是教师和学生。D、对教师用户来说,他们希望资源能够提供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支持,并且方便使用。

10、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的(A)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A、演示工具。B、学习对象。C、交流工具。D、个别辅导工具。

11、在《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案例中提到的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是(B)?

A、五彩池的地点。B、五彩池的成因。C、五彩池的特点。D、五彩池的概况。

12、专题网站一般有首页、主页、(D)、测试区、讨论区和一般页面等构成。A、备注。B、视图。C、大纲。D、导航栏。

二、多选题

1、制作网页时,科学规划网页的做法是(ABD)。

A、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B、色彩搭配适宜。C、一个网页多个主题。D、用好超级连接是使网站结构合理有序,网页美观、简洁的关键因素。

2、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资源组织方式主要有(ABCD)。

A、文件方式。B、数据库方式。C、主题树方式。D、超媒体方式。

3、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有(ABCDEF)。

A、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中获取。B、从录像片、VCD、DVD片中获取。C、录制视频屏幕。D、直接用数码摄像机拍摄。E、使用工具自己制作。F、从网上下载。

4、下列选项中,(ABCDE)属于基于WWW(万维网)的教学资源检索的常用方法。

A、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B、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检索。C、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D、利用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E、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

5、在《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案例中,主要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CD)。A、课件测试。B、课件发布。C、课件制作。D、素材准备。

三、是非题

1、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A)A、是。B、否。

2、就一般情况而言,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源是仅次于利用学科资源网站进行获取资源的一种有效的、方便快捷的常用方法。(A)A、是。B、否。

3、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是用来查找明确信息的最佳手段。(A)A、是。B、否。

4、Google(谷歌)属于使用目录搜索的网站。(B)A、是。B、否。

5、资料、工具型教学软件只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A)

A、是。B、否。

6、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可以最高效地找到教学资源和素材。(B)A、是。B、否。

7、主题资源通常可以以资源网站的形式呈现,网站是主题单元的设计者设计的结果,能够将涉及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支持活动的资源和工具等集中体现出来。(B)A、是。B、否。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四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

1、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用哪种评价方式最能清晰地呈现全班同学成绩的分布情况(C)。A、评语。B、Excel表格。C、Excel图表。D、以上方式都可以。

2、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这符合教学评价设计的(C)原则。

A、关联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D、客观性原则。

3、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是依据(A)分类标准。A、评价功能。B、评价基准。C、评价内容。D、评价方法。

4、杨老师把家长也拉进测评队伍的做法体现了(D)。

A、评价的内容综合化。B、评价的标准分层化。C、评价的方式多样化。D、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经过培训后,杨老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C)。

A、将被评对象与评价目标相比较,找出差距。B、衡量被评价对象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其达到目标的优劣程度。C、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以评促学”。D、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

6、关于课外作业,错误的看法是(A)。

A、上完每堂课后都应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B、课外作业宜精不宜多,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C、课外作业应该起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D、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不一定要全班统一。

7、关于网络教室错误的看法是(D)。

A、网络教室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B、网络教室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C、教师在网络教室上课管理难度会增加。D、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靠网络教室。

8、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以下不属于其常用手段的是(C)。

A、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B、评估学生的平时作业。C、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D、单元或期末测试。

9、邀请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评价,这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C)理念。

A、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B、评价内容综合化。C、评价主体多元化。D、评价方式多样化。

10、教师借助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行为,这是利用了教学评价的(D)功能。

A、诊断功能。B、监督功能。C、导向功能。D、调控功能。

11、在“电子称象”这堂课里学生在计算机上所做的测试主要目的是(B)。

A、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B、检查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C、检查学生综合素质。D、为学生开展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12、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在于(B)。A、提高教学效果。B、促进学生发展。C、调整教学进度。D、检验教学方法。

13、杨老师为家长定制的评价表,目的是便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上一学期和假期中的学习情况的评价表是(B)。

A、学期末终结性评价表。B、学生观察记录表。C、家庭英语学习情况月调查表。D、阶段评价卡。

二、多选题

1、适合于群组讨论的网络交流方式有(BCD)。

A、电子邮件。B、论坛。C、博客。D、实时聊天。E、文件上传和下载(网络硬盘)。

2、“电子称象”这堂课的几个特点是(AC)。

A、学生自主学习。B、利用因特网资源。C、利用智能教学课件。D、师生互动讨论。E、多学科综合教学。

3、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好处是(BCE)。

A、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B、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C、便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D、教师上课省心省力。E、教师可以演示一些无法用实物或板书呈现的教学内容。

4、“电子称象”这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是(BD)。

A、在因特网上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B、自主测试。C、小组合作完成“称象”任务。D、自主进行模拟“称象”游戏。E、展示学习成果。

5、对课程教学实施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方面(ACDE)。

A、教学结果。B、教学环境。C、教学对象。D、教学手段。E、教学过程。

6、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ACE)。A、学生。B、组长。C、老师。D、校长。E、家长。

三、是非题

1、多媒体教室不一定用投影仪。(A)A、是。B、否。

2、教学评价只需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不需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B)A、是。B、否。

3、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A)A、是。B、否。

4、语音教室也可以用来上音乐课。(A)A、是。B、否。

5、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A)A、是。B、否。

6、教学设计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A)A、是。B、否。

7、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B)A、是。B、否。

8、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后,可以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而保持图表的数据不变。(B)A、是。B、否。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五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呈现课件时,你发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过大,应将投影机(C)。A、上移。B、下移。C、前移。D、后移。

2、实验研究法一般包括(D)。

A、单组法。B、多组法。C、循环法。D、以上三种全包括。

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最恰当的是(D)。A、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线性过程。B、教学设计是一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科学。C、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D、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等主要环节。

4、(C)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A、教学设计。B、教学评价。C、教学模式。D、教学策略。

5、(B)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A、教学模式。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评价。

二、多选题

1、行动计划应包含哪些内容?(ABCDE)

A、目标。B、任务和策略。C、挑战和解决办法。D、进度安排时间表。E、资源。

2、行动研究法的一般实施过程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ABCD)。A、计划。B、行动。C、观察。D、反思。

三、是非题

1、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验证假设。(A)A、是。B、否。

2、专题学习网站的网上自我评价系统是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新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A)A、是。B、否。

3、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上一种有效的教师成长的方法,是新手教师走向专家教师的捷径。(A)A、是。B、否。

一、单选题

1、在呈现课件时,你发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过大,应将投影机(C)(10分)A.上移 B.下移 C.前移 D.后移

2、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B)(10分)A.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B.诊断性评价的范围比形成性评价广、包括认识、动作技能以及情感域等 C.形成性评价一般是相对评价

D.诊断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进行得频繁,比如某课单元结束后的小测验

3、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B)(10分)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有效学习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主要在于课堂上45分钟的运用

4、(C)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10分)A.教学设计 B.教学评价 C.教学模式 D.教学策略

5、(B)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10分)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二、多选题

1、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使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这是以下哪两位学者对行动研究法的界定(B.D)(10分)A.杜威 B.卡尔 C.布鲁姆 D.凯米斯 E.奥苏贝尔

2、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A.B.C)。(10分)A.学习需要分析 B.学习内容分析 C.学习者特征分析 D.评价策略

三、是非题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对学习进行“调节”的意识。(是)(10分)是 否

2、WebQuest属于接受学习。(否)(10分)是 否

3、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10分)是 否

一、单选题。

1、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B)。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2、本课程培训需要提交的作品有(C)。C、3个。

3、学生以小组形式,有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是属于哪种学习模式?(B)B、合作学习。

4、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最恰当的是(D)。

D、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等主要环节。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是(D)。D、形成性评价。

二、多选题。

1、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ABCDE)。A、历史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E、行动研究法。

2、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及特点有(ABCDEFGHI)。A、多媒体演示教学。B、分组教学。C、监听监视。D、交互式教学。E、学生自主学习。F、语言辅导教学。G、网上学习。H、资源共享。

I、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

三、是非题。

1、WebQuest是属于接受学习。(错误)

2、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石,教师对课程本身的理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正确)

第三篇:成都七中2015高一下入学考试答案

梓潼中学高二0一五级成都七中远程直播教学实验班语文预习作业单

1.C(A奇葩pāB解甲归田jiěD发酵jiào)

2.A(B见风驶舵——见风使舵;C即时雨——及时雨;D城门失火,泱及池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B(“监测”侧重测算、测量;“监控”侧重控制,语境说明的是测算数据得出结果,所以用“监测”。“几乎”,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意思为十分接近。“近乎”,动词,意思为“接近于”。“调侃式的话”为名词短语,所以此处应用“近乎”。“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革方法。“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是贬义词,所以此处用“改弦更张”)

4.C(养虎遗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5.A(B不合逻辑,“超过50%以上的人”不合逻辑,可删掉“超过”或“以上”。C句式杂糅,应是“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或“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D成分残缺,可在“人们”之后加上“增强”)

6.A(《包身工》的文体应为“报告文学”)

7.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8.A9.B(A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60岁;C项是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D不能体现寿辰之意)10.B(“合”在这里是“环绕”之意,“斜”是“延伸”之意,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抒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绿树人的感情)11.B(原文说的是“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12.A

13.C(第二分句中的“这个游戏”的指代范围与原文不同。)14.D(多:称赞)

15.D(D项中的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把”A第一个“之”主谓之间,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B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C第一个“若”,如,像。第二个“若”连词,如果)

16.A(从文中容易看出,A项陈述的是中心重点。)

17.B(A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 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C 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原文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18.A(“山空”不是动态描写)19.B20.C(“面对加西莫多的感谢,她流下激动的泪水”有误,应是加西莫多面对爱斯梅拉达的举动,流下感激的泪水。)

21.(1)氓之蚩蚩匪来贸丝(2)乘彼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与士耽(4)其黄而陨自我徂尔(5)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7)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小人长戚戚

(9)不患人之不己知(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过了三天,养马人来报:‚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您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Yczb15-1-10/13/2013

第四篇:语文试题答案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C。本题为文中词句的理解。“京韵大鼓”“单口相声”“吴宗宪、小S”在文中都借代娱乐语言。2.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娱乐语言,“完全不可能”显得绝对。

3答案A。考查推断和想像能力。A项原文出现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容易让读者理解成“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垃圾”,但娱乐文化中也有精品。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4、A

5、C

6、D 7(1)高明的医生用药物导治,以针砭救治;圣医以高明的医德医理疏导,再以人间道理辅助治疗。所以圣体上有可治愈的疾病,自然中有解救的灾难。(得分点:导 以 和 振)

(2)天有满盈虚亏,人有艰难曲折和危险,如果不能谨慎对待自己,就不能救治了。所以修身养性一定要先知道谨慎对待自己。(得分点:盈虚 屯危 慎 济)

8、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2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2分)的心情。

9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2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4分)

10、(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1、(1).(D给3分,A给2分,C给1分

B“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错,死要面子是有的人的看法,而非九度的实际特征,而九度的生活态度始终未变,所以涉及不到“转变”这一说法。E并非“一波三折”。)

2.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2分)

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2分)

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2分)

3.①与九度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各每方面3分,观点各1分,分析各2分)4.两个观点皆可,酌情给分。参考示例:

观点一:认为必不可少。

主题角度:小说结尾画龙点睛,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情节安排角度:与前文九度的表现和题目相照应。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观点二:认为画蛇添足:

表达效果角度: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小说会给人更大的思考空间。主题角度:限制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12(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项不全面,巴菲特常犯错误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还有他个人主观上的原因;C项“无需管理”理解失误;E 1 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介绍“历程”)

(2)①人们心目中的巴菲特是高高在上、不可走近的神的形象,有着不真实的虚幻色彩;②本文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有弱点的凡人来写,他有很多优点,但也会犯错误,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可信;③也正因为巴菲特是一个真实的、靠自身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所以普通人才可以向他学习,这为结尾处作者的号召做了铺垫。(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行为规范要依靠人的自觉追求,而不是靠上级监视、高压、高控等外力的约束养成。(领导者的人员管理要升华为个人动机,遵从和勤勉才能达到最大程度。)②领导者要信任属下,大胆放手,让属下自由决策和行动,有机会证明自己,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服从管理。③当一个人被赋予一定的自主权时,才容易树立自尊,形成主人翁意识,遵守规范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能力。理由:①巴菲特并非天生就具备杰出的才能,他的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②他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规避决策失误,形成能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③他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能让属下对他和公司忠心耿耿并服从他的意愿。(举例略)

观点二:我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个性(或“人格”)(或答“他有信仰,诚实,公正,有高远的理想”)。理由:①他虽然只是企业的经理人,却努力像一名所有者那样行事,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翁,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②他在自己忠诚于公司的同时,善于培养企业精神,用自己的人品影响团队,为公司的目标而共同努力;③他能推己及人,站在属下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属下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举例略)

观点三: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高超的管理艺术。理由:①信任、放手;②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③让员工获得尊重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不是采取高压高控管理。(举例略)

观点四: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善于抓住机遇。理由:①充分利用了资本市为他提供的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②善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③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举例略)

(8分;有明确的观点给2分;“理由”6分,答出一个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没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扣2分)

13、C 【解析】A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贬义褒用。B选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指行为、做法,不指意见。D选项“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

14、A 【解析】(B.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C.语序不当,“将继续并已经”应为“已经并将继续”。D.语序不当,“辽宁舰舰载机”要移到“虽然”前。)

15、D 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16、由兖州、今县两个县承担的地处梁山、汶下到济宁市郊区地界全长80.5公里的济梁运河拓宽主体工程于1979年3月29日全部竣工。

17、朋友是夏天的风,当你酷热时给你一份清凉;朋友是秋天的菊,当你孤独时为你开放;朋友是冬天的火,当寒冷时给你温暖。

18、写作提示:漫画的画面是一个笼子罩住了一个人的头颅,但他的思想却像蒲公英一样飞向外面。漫画的寓意是:“可以禁锢我的头颅,却无法锁住的我思想。”据此可以联系现实或追溯历史上的人物,写一篇文章。

第五篇:2014届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英语试题答案

2014届高三英语一诊模拟试题答案

单选:1-10 BDBACCBCAD

完型:11-20 CBDABCDACA21-30 DACACBDDBB

阅读:31-34 ACBB35-38 ACAA39-42 ABAB43-46 ACCA47-50CDCB51-55 FDBAC 阅读表达:

56.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text.或 To show a way of handling e-mails with an example.57.Because the information he sent was vital and he didn’t receive any response.58.Because they can’t discriminate e-mails appropriately.59.We should junk them.60.You don’t have to write a long reply e-mail.短文改错

jewelry

in my room.It’s not the CD player or

who/thatpreciousthe cell phone but my window.I’m lucky to live near a theoutside

the tops of the trees in the park.Below the trees I can see children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 young

︿old people sitting on the benches.The whole

walkingand

my

enjoy

书面表达

参考范文: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modern society, it seems that people can’t go without mobile phones in hand.They grasp every chance to use their mobile phones, even when they are driving or crossing roads.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bile phones do bring us lots of benefits in our daily life.Apart from keeping us informed of what’s going on around the world, they also relieve us from stress through their entertainment functions.However, the improper use of mobile phones is likely to result in bad consequences.For example, using mobile phones while driving or crossing roads distracts the users’ attention, thus causing terrible accidents.Therefore,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should be banned in situations where silence, attention and security are needed.Besides, to show respect for others, we shouldn’t talk on the phone at the top of our voice in public places.Let’s use our mobile phones in a civilized way, and join hand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下载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七中2014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入学考试2015[大全]

    高一新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卷Ⅰ【共25分】一、(5分,每题1分)1.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2.下面名著中的人物......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训练地理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5 CADCD6-10 DABBD 11、12 AB 13.(26分) 差异: A地冬季多雨,B地夏季多雨(2分)。 原因:A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2分)。B地由于受海陆......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一测试题答案[大全]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一测试题答案 你今次考试的得分为:100 分 本测验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测验描述 亲爱的老师,您好! 您已经完成本模块课程内容的学习了,现在请您完成......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⒈答案:D(“沉淀”应读作“diàn”,“摇曳不定”应读作“yè”。)2. 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C (A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B脱颖......

    《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大全五篇)

    《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中,“加”之义是: A.增 B.减 C.更 D.又 2.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中,“填然......

    专升本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2009年秋季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一) 单项选择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B ) A、兼爱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无为 2、下列和句中“相”字作动词,理解......

    厦门大学远程教育入学考试语文

    本期考试 共50题,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50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0分) 正确答案:C A、赡养,涸泽而渔,反聩,哗众取宠 B、简练,人才倍出,作祟,励......

    特长生语文入学考试(合集五篇)

    2009特长生招生测试考试(语文部分,共50分)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报考类别__________ 项目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