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被认为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率的核心内容。为此,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在进行各种各样具有教学实际意义的尝试。以RICH的全新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激发对这一问题的新的思考。
【关键词】 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法;英语课堂;RICH
Abstract:Innovations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sidered crucial in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class effectiveness.Many approaches have been practiced towards that goal.The essay mainly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the new RICH perspective, intending to spark new thinking about innovation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collegial English;teaching methods;English class;RICH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的重要性已有很多阐述,归根结底,就是改善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尽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生与教师很难感受到大学英语学习本身的乐趣。有些人认为目前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源于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例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英语课都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缺少网络教学辅助手段等等,这些是不利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客观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毕竟,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并不意味着将教学内容简单转换为幻灯片,或干脆增加视频或音频教学材料。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要求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这一点完全可以由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课堂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得到满足。此文探讨的正是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因为一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都应该回归到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上。什么是RICH
RICH是一种创新的英语教育视野,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群英语教育先行者十多年来进行的全新英语教学方法的尝试。美国已故教育哲学家Cliff Schimmels,生前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外籍教师,将这一回归英语语言学习基本规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形象地概括为英文单词“RICH”,表面意思为丰富的,实际代表了这种教学视野的四个要素,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Cliff Schimmels,2001)
RICH的核心思想强调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英语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学习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学习者应该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逐步提高。RICH视野主张学习者是自然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也不是机械记忆的机器。教师同样是自然的人,应该全心全意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教师并不是一本教材的奴隶。(Cliff Schimmels,黄爱凤等)的确,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它应该回归到单纯自然的英语语言学习本质上,但不应该变得简单,简单到把学生变成被动的听众。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又是复杂的,是关注学习者人文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在RICH视野中就体现为它的四个要素。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自然学习者,并不是在强迫中被动学习。整合性课程则要求教师摆脱一本教材的束缚,根据英语语言学习各个环节、层面的规律编排教学活动。群体性学习并非散漫学习或自由学习,教师同样应仔细设计群体性学习的目标、过程并进行评价。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发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学习者本身的发展。RICH与大学英语课堂
RICH教育视野将教师和学习者都视为自然的人,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发展,因此,如果将RICH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将不再像一个录音机那么简单,学生也不应该只充当听众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群体。其实,在RICH视野影响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是课堂的完全主宰,一切的教学活动都由英语教师一人安排,从朗读课文,讲解篇章内容到课堂分组讨论和各种所谓的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只能做被动的学习者。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来,那么他们在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中也不会有显著进步。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学家,例如柏拉图、孔子、杜威等,都首先是单纯的思想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这样一种角色,简单而普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各自原本的角色,那么学习的原始动力就会重新回到大学英语课堂中,而以英语语言技能和交流为学习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正需要这种原始动力。[2]因此,RICH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革新中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Wu Zongjie, Teachers’ Knowing in Curriculum Change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9.[2]吴宗杰,黄爱凤.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9.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摘 要: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单调以及枯燥的教学模式,将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新模式引入课堂,促使他们能够自主、自愿地学习英语,在情境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趣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情境教学 兴趣 方法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具体、形象的情景及丰富的情感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小学生都倾向于爱玩好动、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说英语的能力,摆脱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自己上台表演,可以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可以全班一起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英语,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如下。
1.实物教学,直观而形象的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实物是一种更形象、更直观的教学用具。小学生的英语教材多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原则来编写,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就找到合适的实物,将实物引入课堂,可以将课本中的图片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一节“欣赏课”中完成英语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准备实物,待上课时,学生就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实物,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兴趣,更有自信。
2.多媒体教学,直现情境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以往教师讲、学生听、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了,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迅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多媒体在中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局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面对的只能是课本中固定不变的人物、场景以及文字,课堂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英语,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让课本中一成不变的人物、场景以及文字动起来,从而构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活动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把学生从那种索然无味的课堂中拉进一个活泼、生动、丰富精彩的世界中来,学生面对那些能唱会跳的画面,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 4A》 如果仅是教师口头授课,即使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读,反复练,对于文中出现的生词,学生也未必能记住,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呈现情境,环境的变化、人物的活动以及“会说话”的文字,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公园、电影院、动物园和秦兵马俑的世界中,那么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抓住了,学习兴趣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运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好奇心,自己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学习英语当成是一种负担。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该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更要搞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花样越多越好,要知道,面对过于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只顾欣赏,而忘记学习了。所以,只要教师运用得合理,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作用也是积极而深远的。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构建趣味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简笔画教学,创造情境
简笔画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以简练、概括的线条迅速地勾画出物态形象与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英语老师,简笔画是必备技能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简笔画,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避免了用语言来描绘事物形态特征的繁琐以及模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描绘式、比较式、补充说明式、替换式、游戏式、学生自画式以及指导背诵式。
在没有多媒体设施的情况下,利用简笔画创造情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而且学生很容易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产生兴趣,并且喜欢用形象思维来考虑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比在教授水果一类的单词时,如果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那么运用简笔画不失为一种创造情境的最为快捷的方法,通过教师所勾画的各种水果形象,学生可以很快地就将所学单词与相应的水果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简笔画来组织游戏,如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英文单词,让学生在单词旁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反过来,学生还可以根据简笔画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将英语课变为“游戏课+美术课”,那么英语学习将不再单调、无趣。当然,除了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到简笔画以外,在字母教学、句型教学、听力教学以及复习课中,都可以运用简笔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课本或其他资料中的复杂画改为简笔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地理解所学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教师在讲解比较级的时候,用语言很难让学生完全明白,但是运用简笔画却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只要画三个依次增大的苹果,就可以表示 big,bigger,biggest,省略了语言解释的繁琐,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图画。
除此之外,简笔画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随时更改,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简笔画夸张、形象而不失简单,可以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师在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时要注
意适度,课前应把简笔画练熟,使自己能在快速的时间内画好,否则,不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还有可能耽误学习进度,无法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
4.童谣、歌曲,创设英语氛围
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然有它的时代性和文化性,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西方文化,学生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甚至厌烦的情绪,而童谣、歌曲一直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把童谣、歌曲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童谣、歌曲来了解西方的文化。
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6 Holiday 时,就可以采用英文歌曲来展开教学,因为这篇文章所讲的是关于节日的话题,其中包含 Christmas,Spring Festival,Halloween,Mid-Autumn Festival等主要节日,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必定索然无味,以英文歌曲《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面对这一举措都会很兴奋,甚至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进而也就能够很容易地引出本节课的新单词,并且借助歌曲,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的情况:圣诞节它的来历是什么?在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是如何庆祝的,中国人又是怎么过这个洋节日的?让学生通过歌曲,通过节日来了解西方文化。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交流,让他们不仅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还可以收获课本中所没有的词组,如Christmas tree(圣诞树),Christmas card(圣诞贺片)等等。通过播放歌曲,可以给学生创设圣诞节来临的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圣诞节的欢乐氛围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英语,并且歌曲还让学生明白了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的意思。在每次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歌曲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节课拉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即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让全班学生合唱《If You Are Happy》,边唱边做动作,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这样就能很快地展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运用童谣、歌曲,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可知,他们模仿力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穿插一些童谣、歌曲,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可以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紧张的学习氛围变成轻松愉快的“音乐课”。
5.游戏创设情境课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是一节40分钟的课,他们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而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所以在课堂中适当采取一些小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将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投入到快乐的游戏行列中来,不仅收获知识,而且体验快乐。
当教师在教授run,walk,sit,stand,swim,jump,sleep等单词时,运用游戏来组织教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教学,而且让学生也跟着一起做,使他们全身都动起来,待学生了解单词意思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如当台上的学生模仿跑步这一动作时,台下的学生就可以说出run这个单词......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面对这样的氛围,谁都想上台展示自己,在游戏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运动的海洋中,让他们学起英语更有热情。
运用游戏来组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Bingo,Sam says,找邻居,摘苹果,字母排列,单词接龙,摸鼻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游戏来组织教学。
6.表演引入趣味
小学生的模仿力与表现欲望都很强,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几乎均以对话为主,如果教师仅仅是带学生读或者播放录音跟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这种上课形式,如果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那他们的热情就会异常高涨。
英语是一种交际性语言,只有在实际交流中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我们身边的环境导致学生没有说英语的习惯,不敢说也不愿说,即使在课堂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开口说英语的,而且要是缺乏兴趣,英语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更可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但毕竟孩子的天性是相似的,在课堂中运用表演,重现情境,可以激发所有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上台表演,增加说英语的机会和信心。
表演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会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表演欲望,看着自己和身边的人一起重现书本中的情境,欣赏着这出独特的“话剧”,在宛如“看电影”的愉快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提倡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鼓励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积极参与,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弥补了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语言氛围的不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用英语交流,用英语表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来完成,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情境教学,将难于学生理解的抽象文字转变成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在可知、可感的情境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当然要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但并不是花样越多越好,花样过多,可能导致教师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将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才是教学之王道。
第三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让教师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因而任何有帮助的研究者应高度重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过程,并帮助他们提高。但这里有一个矛盾。事实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可是又不太清楚自己应该怎么样去研究。因此我个人觉得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学研究内容
其实,课堂教学的研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天天在做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透视课堂教学,除了对课堂教学理论的探究外,还可以对教师、教材、学习策略、学生心理、交际能力、学生自我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等进行研究,如讨论课文内容时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设置情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讲解语法时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交替使用等等。有些教师对自己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存在着疑虑,总在想“我究竟能否把这节课安排的最高效率”其实,他们同时还在考虑其他问题,如:“我是否能够讲出重点部分”“我怎么知道我的教学设计方法是否恰当?”“如何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我的设计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三、确定要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使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如果要研究初中口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作用,“初中”、“口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三种”(如pair work、group work、games(bingo)、role play等)和“作用”成为四个要素,而研究的着眼点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特定的教学技巧的作用。再如,许多教师了解交际法,也尽力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使用这一专教法。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听一些示范课上得很好,却又觉得方法自己都能想得到,而操作时却没办法做得好一点。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确定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在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课堂教中如何使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相吻合。此时,最重要的数据便是课堂教学实录(录音或录像),以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差异,找出这些差异(gaps)到底在哪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去改进教学实践。
四、查阅相关文献,决定研究方案
笔者认为,在选定研究专题或课题前后,查阅相关文献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研究是“踏在别人肩膀上”做的。在申报课题时,我们一般有“与本课题相关的先前研究成果”一栏。订阅一些刊物,阅读一些专著对了解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大有裨益。语言学的专著、中学英语教育学和教学法专著、科研方法专著、中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杂志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科研至关重要。
在开始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不管用什么研究方法,都需要搜集数据。例如研究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许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量的依据,然后,在一段时间里,用录音机进行课堂实录,从课堂活动总量、teacher talk、student talk及研究对象的参与量、学习成绩等多个变量来看问题。思辩法、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可以适当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也应相互结合。
五、分析数据,报告成果
课堂教学研究的数据,可分为定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和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两类。定量的数据均为一些数字,较为直观,可直接用来进行统计、描述或计算相关性、概率、方差等。而定性的数据则是一些文本、采访、观察记录、学习日记、社会现象的描述等非数字材料。定量研究由于它有一定的研究套路,因而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更加有效。而定性研究会给研究者加重负担,因为它更需要研究者的洞察力、直觉和理解力。不过,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研究应两者有机结合,依据课题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后去收集数据,应以能完成课题内容为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向明.什么是“行动研究”[J].教育实验与研究, 1999(2):60-67.2.葛炳芳.行动研究:中学英语教师科研新方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2):41-44.3.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NJ: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4.Cook, G.& B.Seidlhofer,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Oxford: OUP.1995.5.Kemmis, S.Action Research and the politics of reflection[A].In D.Boud et al(eds), Reflection: 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C].London: Kogan Page.1985:139-164.6.Sch?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New York: Basic Books.1983:333.7.Seliger, H.& E.Shoham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M].Oxford: OUP.1989
8.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OUP.1998.9.Stenhouse, L.Authority, Education and emancipation[M].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83:36.10.Widdowson, H.Aspect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UP.1990.11.Williams, M.& R.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tructivist Approach [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培养学 生学习策略为主线,实现教学就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达到使学习者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学习目标成为教师研究有 效教学的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持之以恒的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带动我区英语教师深入探讨有效性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1).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2).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3).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重点:提供可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难点:可供教师借鉴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题调查,结题调查。)
通过对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方面的现状。
2)、分析法
依据调查的结果,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致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对比法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的反馈三方面,对比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检验。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 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 《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实践研究。
强化教研,提升教学理念。学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实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 地在课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我们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反思备课,教学反思与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技能》、《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 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 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结论的提高学生课堂实效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一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 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 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全区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 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 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证明可以从建立师生和谐、明确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活动、实施适度评价四个角度进行探索。
关键词:有效教学;师生和谐;明确目标;活动有效;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方面,从不感情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
中应该牢固树立三维教学理念,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由“有趣、有效、有用”三个方面构成。
二、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方式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要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师有效的课堂技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当前,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观念陈旧。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学校和老师还是抓住应试教育方法不放,一味追求学习成绩,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化,不愿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二是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不足。有些教师素质不高,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行为不拘小节,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教学设施落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借助先进的设施,如信息化设备、教学辅助道具等,但是有些学校受到经费限制,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到位。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作为小学生,对英语既好奇又陌生,他们喜欢听录音机里念的不熟悉的语言,喜欢听老师给他们唱的英文歌谣。可是在课堂上,由于怕说错而引起别人的嘲笑,他们羞怯于表达。在这种情形下,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通过老师热情、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语言、表情和手势,让学生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制定明确的目标,为有效教学引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堂总体目标的指
导下,全面具体系统的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课堂保持新鲜感,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效率。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
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四,建立评价体系,科学评定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评价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做出及时评价。及时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