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之住宅规划设计
生态环保 东丽湖居住小区的住宅规划设计要提倡以减排、节能、生态、环保为核心的的低碳型设计,提倡绿色住宅,在设计、用材、构造、能源、景观等诸多方面综合运用环保技术。
东丽湖生态居住区遵照自然生态环保的主题,以多样的复合的开发设计为原则,把美国“新城镇”的分散、独立的规划理念应用到小区的规划设计中,使小区的住宅建筑布局不要太过于紧密。东丽湖小区的水景要符合生态性,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
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和循环利用,使东丽湖居住区的水景观环境和当地的文化氛围相一致,小区的水景建设一定要符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要求,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地形条件,努力达到使当地的传统文化景观与小区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效果,营造一个具有文化性、自然生态型水景观的小区环境。
东丽湖居住区的规划是以满足远郊第二住所的需求为目的,采用了低建筑密度卫星城镇的思路,积极的利用了地域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了亲近自然、亲近水景的设计。东丽湖居住小区以“把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可持续相结合” 为设计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 东丽湖亲水设施的设计要考虑水景所处地域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特征,以实用性为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来对水景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规划和布置。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满足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水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在水景设计中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
进行水景观设计时,由于水景形式的生动性和变化性,城市居住区的水景观要注意水景的不同的形式和水景营造时所用的不同的材料以及不同的格调和表现形态,努力去使大多的居住区居民寻求到与自己相适合的充满生活趣味和情调的娱乐性和休闲型的水景。
第二篇: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最终版)
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设住宅规划设计分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两方面。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的目的是提高村镇住宅和小区整体的合理性、节能性和可操作性,告诉农民,应该在哪里盖房、哪里修路、哪里建工厂、哪里搞农田基本建设,帮助农民有序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性质、风俗习惯,因地制宜,体现各村镇特点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气候与地理环境特征,把住宅、公共建筑、绿化与户外活动场所、道路、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生产加工等各项实体在空间上综合有序地布局,体现“四节”一环保的理念。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即将建设的公共建筑或既有公共建筑物、构筑物为中心点,考虑乡村特色、解决现存问题、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好旧村镇改造、确定“拆建比”、贯彻节地节能政策、协调居住区生活与生产功能的关系;依据车型妥善确定道路系统;结合河道做好公共建设项目的布局定位并做到负荷均衡、便于安全使用和管理。做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整体空间布局,处理好户外交往空间与景观节点的关系,做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与自然和谐共处,改善人居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外观设计要新颖、美观又要便于实施,布局合理,体现建筑节能、民族文化、现代气息和现代文明,同时兼顾农村特色,既要搞好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也要兼顾村镇总体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采取多种单元类型,系列化拼接,注意节能措施的实施和使用节能建材。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分区,凡是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生产功能,一般应拒于住宅居住区之外,若受经济水平限制或出于特定条件的需要,可以允许某些无污染的生产功能及虽有轻度污染,但采用“微型”、“分区”、“严控”等手段能确保控制污染的部分生产功能进入住宅居住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家居功能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定适用、安全、方便、卫生、舒适的生活方式;二是要顾及到新农村家居功能的多样化。除住户必备的基本空间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确定特定的辅助功能空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使用成熟的节能体系和节能环保建材,计算各结点承载力,确定窗墙比,提高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合理选择朝向,综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第三篇:对接国际住宅规划设计理念
对接国际住宅规划设计理
念
摘要: 高楼林立,交通 拥堵,环境污染,邻里淡漠——这些曾经困扰国外大城市的突出 问题,目前 也正在困扰着我们。可贵的是,经过不懈地探索,国外已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理念,并成功予于实施。这对我们而言,或许能启示我们走出困惑。关键词: 住宅设计 规划 理念英国的新城建设 英国是一个老牌 工业 国家,随着新的产业革命,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不少工业城市原有的 经济 支柱采掘业、钢铁工业迅速衰退,用地、工人减少,人口外迁,由于工厂倒闭造成的土地废臵,盲目拆除贫民窟又无力建设,环境恶化,内城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1971年至1981年伯明翰的人口下降了17.6%,曼彻斯特的人口下降了23.9%.但是此时正是战后世界经济大复苏的黄金时间,住宅需求旺盛,因此英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了地价低廉、尚未开发的郊区。英国的新城建设思想是针对工业化初期造成的内城环境恶化而产生的。英国新城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即1946-1950年兴建的小镇,以哈罗新城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战后 发展 阶段,即1950-1964年,英国大城市均出现经济复苏,人口迅速增长,内城压力继续增大,但是
内城已经衰退,这一时期英国新城建设进入高潮,建设量剧增,在伦敦、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城市周围都建设了新城,新城建设的 理论 研究 也开始发展起来。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以后,新城建设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成为独立完整的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的卧城,代表城市是伦敦与伯明翰之间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的规划设想来自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具体设计特点有:1.住宅以独立花园式住宅为主,搭配少量的公寓。因为英国人也热衷于独户住宅,所以住宅区十分强调绿化和景观,要求大量种植乔木和灌木。2.新城开发中自建房屋比例较低,大部分是开发公司统一开发,工业化施工,成本较低,租金比较低廉。3.开发新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就业。工业部将优先考虑把新增工业、企业 项目布臵在新城,新城开发公司也推出对这些企业职工住宅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新的工业企业。4.新城的交通体系采用完全人车分行的雷德朋原则,新城主干路有快速路与大城市中心联系,市区内部有完整的步行系统,可以步行穿越各社区的中心、商店、学校和公共汽车站。5.新城建设了充足的服务设施,如大规模的 医院、学校、购物中心、娱乐中心、社交活动场所(如俱乐部、酒吧、影剧院、歌舞厅),有的新城保证每个居民步行6分钟就能到达活动中心。6.新城还预留大片未开发土地以便进一步开发娱乐、休闲等公共活动场所。7.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
展”的观点进一步扩展了新城建设的内涵,进而提出了“新社区”(New Settlement)的规划概念。新社区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区而是一种具有多重含义、内容 范围广泛、集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为一体的综合区域。新城注意考虑工业,新社区则将农业也纳入到规划考虑的范围,形成对全新城市聚居模式的探讨。美国新城市主义 美国新城市主义(New Urbansism)首先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和环境恶化产生的。美国城市不仅是工业化初期遗留的问题,更多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的 现代 主义城市。美国没有中世纪老城的束缚,所有大城市便迅速建成一批“国际式”的高层建筑。60年代以后,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掀起了对现代主义城市的批判,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推崇功能分区的同时,消灭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而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是美国在大都会衰落过程中产生的郊区化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一些低密度的独户住宅,他们沿着树枝状道路蔓延开去,极其浪费土地,并且没有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情味。新城市主义是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其理论来源仍旧是霍华
德的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是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与伊莉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夫妇。两人常一起发表作品简称DPZ.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nment简称TOD)。虽然设计中侧重有所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TND模式的重点在城市设计:社区规模是半径约400米(即5分钟的步行距离),街道间距是70-100米,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宅和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建布臵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作为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是设计的重点之一。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同样强调混合土地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从交通站和商业组成的核心地区到社区边界不超过600米的步行距离。TOD社区将居住零售业、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一个步行的环境中,并使居民方便使用有轨变通从而减少小汽车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交通拥挤和土地利用等不合理因素。同时通过公共快速交通组织起来的 网络 将多个TOD社区组织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发展框架系统内,各个TOD社区之间保留大量的绿化开敞空间。鼓励步行和公共交通,是新城市主义解决小汽车交通带来的土地浪费的重要举措。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新的生活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住宅的风格则采用了更多体现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建筑形式,甚至采用深受人们喜爱但是比较老的十六、十七世纪的传统住宅风格。住宅城围合出一些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也布臵上一些唤起传统记忆的教堂、图书馆、零售商店,营造亲切的社区氛围。新城市主义强调公众参与。DPZ在其设计过程中安排一周的公众展示征求意见,参与者包括从市政官员到社区百姓的各方人士,内容包括现场设计交流、改进以及宣传 教育。新城市主义吸纳了很多传统的城市设计概念,但并不背离 现代 生活的新趋势。由于高技术的广泛 应用 而得以实现远程通讯节省出来的时间和金钱,可以使人们将更多时间用于家庭生活和邻里之间的公共交流上。新城市主义的传统小城镇预示着一种未来城市 发展 的模式:即多中心的居住社区“ 网络 ”。各个社区具有各自多元的人文和 自然 特征,人们的家园坐落于自然景区内,既能享受清新的自然景观,又能在步行范围享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同时在 电子 通讯网络上保持与世界的联络。这种形式不仅仅是新城市主义的理想,也是人类在新世纪的人居梦想。新城市主义最有 影响 的经典之作是DPZ设计的滨海城(Seaside)。滨海城坐落于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海湾附近,海景非常优美。滨海城为了尽量使所有的住户都能够欣赏到海景,设计了两条放射性的主干路,通过社区中心广场将海景引向社区深处。滨海城还特别注意公
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典型TND模式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间系统,中心是步行的城镇广场,广场周围有各种服务设施和商店,成为人群集中的空间。滨海城的住宅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尽量避免千篇一律造成的枯燥单调,而且尽量通过高密度来增加空间的围合感和活力,特别注意创造各种室内外交流的灰空间,将家居生活和公共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优美的海景是新居住模式的魅力所在,即使不住在海边,也可以通过亲切的步行空间,方便得到大海边的公共活动空间。对比与反思 比较中西方的新住宅建设,可以发现一些相似性和不同点,可以对我们今后的住宅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1.中西方居民追求舒适、高质量的生活的目标一致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人们都明显倾向于住独户的花园式住宅。中国 人也不例外,传统中国人的住宅梦肯定也是别墅,这可以从 历史 上盛行一时的私家园林看出来。但是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现状让这个梦的实现显得很遥远。事实上,过低的密度也存在 问题,美国郊区化就是典型例证。针对我们的情况,完全可以借鉴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做法,探索出一条中高密度而又贴近自然的住宅新路。在这样的住宅里,丝毫不会有筒子楼或者高层塔楼的死气沉沉,而是生机勃勃的生态住宅。2.综合性社区成为新的聚居模式英国早期新城建设走过的弯路告诉我们,在城市郊区单纯建设住宅区并不能解决大城市中心密度过大的问题,因为这些人还要到市中心去上班,交通 压
力无法缓解。解决的办法是在郊区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并将城市中心部分行政办公的职能也疏散到郊区,使新城成为独立的城市组团。我国大城市的居住区也有向郊区蔓延的趋势,但是工作没有随之外迁,造成内城压力无法缓解。其实现在通过网络连接,许多行业已不需要集中,例如证券投资、金融、管理、设计等等,并且这些行业职员素质较高,经济 实力强,多数向往郊区生活,完全可以外迁这些 企业。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告诉我们,传统死板的功能分区并不符合生态学原则,现代的社区除了应该考虑 工业 外,小区功能应该考虑适当交叉、重叠,创造多义性、随意性空间。这些措施可以从规划的角度实现,不要再重蹈英美的覆辙。3.邻里关系的复苏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建立在深厚的邻里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这几十年来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冲击,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出现,将传统生机盎然的胡同变成了僵硬的电梯井,传统邻里关系呈土崩瓦解的趋势。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交往毕竟是人的根本需要,邻里交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容易实现的交往方式。美国新城市主义对邻里的回归充分说明了并不是经济发达了,人就可以互相疏远了。因此如今我国有些小区虽然环境做的很精致,但是人气不旺,只见保安来回踱步,这种邻里交往的缺失实在是可惜的,这应该从环境行为学的方面加以 研究 改善,不让环境徒为摆设。4.网络化生存模式的探讨
我们 目前 的“新住宅运动”,有很多方面还停留于简单的口号上,例如新生活方式,无论是现代城的“SOHO”,还是宏源公寓的Cosmo Home,圣馨大地家园的H社区,天创世缘的E国,都只是企图引入一个新概念来盘活楼市,不见得对生活模式有过足够深入的研究。事实上随着信息 时代 的到来,人们已经能在家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诸如家庭办公、远程控制、网上购物、远程教学、虚拟社区等等。一旦我们进入数字化生存,我们的房子就可以坐落在环境优美的乡村,连接建筑的不再是实体的高速公路,而是信息高速公路,人们一边享受田园生活,一边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这才是真正新的生活模式。
第四篇: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研究
景观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一幅画”,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是“一部电影”,一部立体的电影,一部游客可进入的电影。他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艺术品,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但无高低之分。
景观设计是空间规划,而旅游规划是一种无形产品的规划,是服务规划,软件规划是其显著特点。如果说景观设计是舞台设计,那么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整个戏剧的设计,除了舞台,还包括戏剧情节、演员的表演技巧、服装、舞美等内容。笔者策划的山东水泊梁山项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人间与天堂景观设计
解决的是人与地的关系,是要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确切地说是一个常住的生活空间;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应该是创造一个有别于常住生活环境的令人激动的短暂生活空间(或叫体验空间)。如果说景观设计要营造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要创造的是天堂,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天堂。也可以所景观设计创造现实,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创造梦境。所以不必奢望游客常住在景区,因为常住就不是景区了,就不能令人激动。
景观设计的产品必须是现实的,而旅游景区规划的产品可以是虚幻的。
通过以上分析,已不难领会景观设计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之间的区别。也许有人会所现在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没有达到这种要求,那只能所国内绝大部分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单位并不专业,至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要求,而且这也是能够实现的。
注:在国内,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新概念,它与园林设计的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为方便理解,本文引用了俞孔坚教授的观点,即景观有风景、地学和生态系统三种概念。
第五篇:住宅户型设计之分析和建议
住宅户型设计之分析和建议
户型设计的创新程度直接反映区域住宅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国内户型设计水平走在前列的城市有深圳、广州等地,主要特征是户型设计功能更丰富合理更人性化,面积区间更宽更合理,而广大地级以下城市的户型设计还处在粗放阶段,表现在面积浪费、功能单
一、结构混乱等方面。颇为意外的是,作为地产价格高地的北京、上海,笔者抽样发现其户型设计差强人意,与xx等广大省会城市相比,优势很小。现在针对xx户型设计现状,做以下小评和建议。
一、xx户型设计之现状
1、主流取向:
崇拜“三大”户型:大面积、大客厅、大阳台
崇拜板式结构:一梯两户、南北通透
崇拜卧室大阳台:主卧室或者次卧室有大阳台(用于洗、晾衣服,笔者试住此户型后,深恶痛绝)
崇拜正南正北超向:卧室和阳台必须在户型南边向阳处
2、几个成因:
xx冬冷夏热的气候原因,要求冬天晒太阳、夏天通风。
本土建筑设计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制约了开发商创新能力和媒体鉴别能力。
消费群的传统居住理念和对户型优劣的甄别能力比较低。
二、xx户型设计若干问题
面积浪费:
三房分大、中、小三房,大三房建筑面积在130以上,小三房在90以下。xx三房110以上居多,集中分布在130-140之间。大多抽样户型中的客厅在30平米以上。
功能单一:
超过130平米的三房属于舒适型三房,在功能方面要求更多,如门厅过渡空间、玄关、衣帽间、纯粹生活卫生阳台、储藏间、多功能空间等。而大多户型缺少玄关和过渡空间、缺少生活阳台、缺少娱乐活动空间。
私密性较差:
兵营式板式结构的最大问题是楼宇对视严重,卧室和对面阳台之间无视觉障碍。
卧室门正对客厅,洗手间正对大门或客厅,工人房无专用洗手间等问题比较严重。
人流动线不合理:
家庭行人流线混乱,公共流线和私人流线相交叉、家庭流线经过客厅。公共区域和相对私人区域界限不清晰。
问题户型1:客厅流线干扰大,生活阳台次卧中。(申奥美域)
动静干湿不分:
☆生活阳台连通次卧室,次卧室受水淋和噪音之苦。(见图1、4)
☆洗衣阳台与餐厅相通,餐厅有遭受水淹之虞。(见下图)
问题户型2:餐厅咫尺的洗衣房(湘府东苑)
☆公共洗手间深入腹地,主卧室怎堪陌生人窥视(见下图)。
问题户型3:公共卫生间深入腹地(泰祥苑)
☆次卧在两个洗手间中间,夹缝中惊梦马桶声。(见下图)
问题户型4:次卧室夹缝中睡眠,次卧室惨遭水淹。(BOBO天下城)
☆卧室紧靠电梯间,早晚电梯声声不断。
☆主卧室紧靠客厅,喧哗之声破墙来(如下图)。
问题户型5:餐厅客厅居中间,四个卧室不胜烦。(湘府东苑)
舒适度不够
主卧室没有设计梳妆台,主卧室设计衣柜比较少,主卫要设计浴缸,卧室浴室设计电话连线,客厅的钢琴位置、转角观景阳台、卧室设计落地玻璃窗、入户花园设计、空中休闲院落设计等要素不多见。
三、对策建议:
引进发达地区建筑设计院:如奥园、珠江花城、香墅美地等楼盘的户型设计相对更加人性。
引进沿海产品策划公司:设计院的工作大多是脱离市场需求而闭门造车的,深圳住宅户型设计均聘请市场外脑协助建筑设计院优化定稿,已经形成一种有效的设计纠错优化机制。
引导市场消费方向:不盲从多数人(消费者)的感性市场,提供超凡的户型设计产品,引领市场方向,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避免户型的“千人一面”现象。
媒体纠正消费偏差:做专业化和技术型的新媒体(笔者以为SOUFUN此方面优于0731f dc),前瞻性宣传和引导市场消费方向,不做开发商和代理商的传声筒。
以上对策建议主要针对开发商们,因为掌握金钱不代表掌握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