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和感想
2010上海世博会的感想
“我代表国际展览局157个国家,为世博会在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变革的国家举办而高兴。”当国际展览局主席让·皮埃尔·蓝峰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出这番话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晚,2010年4月30日的20时10分,世博会,这个游历世界各地150余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火光的奇幻聚会,终于在黄浦江畔开启它的中国之旅。
“相约在上海,相约在很久以前……”伴着《相约上海》的歌声,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舞者欢快起舞。
是的,中国和世博,上海和世博相约已久。
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不到30岁的商人徐荣村用12包“荣记湖丝”开启了中国的世博之旅。
1910年,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预言上海办博。中国世博梦的实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百年之变。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刻的万众欢腾。
今天,转型中的中国,在探索未来发展道路,需借鉴全球智慧,开放的中国,需要一届精彩的世博会。8年筹备,中国和全世界一起探讨城市化难题,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呈现给公众的,是对技术、文化、城市及人类发展的思考。
开幕式上,画着淡妆、神采奕奕的残疾运动员金晶用她招牌式的微笑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全世界的人都来看看上海世博会,这里不会让你失望。”
《茉莉花》的轻柔音乐流淌开来,一束灯光打出,大型交响乐团出现在碧波荡漾的舞台上,奏出诞生于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蓝色多瑙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舞台天穹上770只可升降的白色小球组成了一个魔幻方阵:它时而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和平鸽,时而变作斗拱造型的“中国馆”,时而又组合成 “EXPO”立体字样,合着音乐节拍轻柔舞动。
与此同时,大屏幕正叙述着世博会150多年来的智慧结晶:电灯、丝绸、汽车、蒸汽火车、磁悬浮列车、飞机、航天器……
音乐流转,屏幕上图案幻化成黑白琴键,著名钢琴家朗朗在舞台上激情演奏钢琴协奏曲《新上海协奏曲》。当钢琴进入清新优美的《长江之歌》旋律时,芭蕾舞者层层叠叠、翩翩起舞,浪漫优雅地演绎出中国舞台上迄今为止最壮观的芭蕾盛典。
一群少女手执星星从两侧走出,与全场灯光交相辉映,此时,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谷村新司深情地唱响《星》。和着拍子,观众们也晃动着手里的 LED小灯,它们一如点点繁星,而演艺中心充盈着星河绵延的温馨。
音乐响起,分别是黄种人、白人和黑人的3个家庭出现在舞台上。他们在眺望,在寻找,是孩子们首先发现了彼此,奔到一起,紧紧拥抱。同时,舞台上缓缓升起一朵连接五大洲的“友谊之花”,它旋转、合拢,变化成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博大的心胸不停跳动,让人类血脉相融。”
本届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这个数字是在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且没有因数量影响参展质量,这些都超出了上海世博会筹办之初的预计。”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如此评价。
太平洋的岛国辗转组团而来,非洲国家第一次应邀集体亮相,没有独立展馆的国家入驻“联合馆”。当那些造型独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各参展国国家馆荟萃黄浦江两岸,当不论国籍、不分肤色的人们在这里欢笑歌唱,当世博园里的环卫阿姨开心地说她有了一个韩国好朋友,这一切都反映着同一个主题——人类血脉相融。
表演渐入佳境,两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孤儿来到孩子们中间,他们一起伸出双手,做出“心手相连”的手势。75位年轻演员,在“威亚”的帮助下,也拼成“心手相连”的巨大造型,在音乐中飞向天空。
音乐反复颂吟,孩子们被高高托起,现场观众也和演员们一起“心手相连”,室内文艺表演达到高潮。
而黄浦江两岸,1200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突然打亮,和南浦大桥及卢浦大桥的景观灯一起,点亮黄浦江夜空,也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
光束盘旋、回转,灯光焰火和着音乐的节拍交织变换,6000个发光球灵动跳跃,喷泉之水翩翩起舞,让人们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当《欢乐颂》乐声响起时,各种造型精美的烟花妖娆绽放,所有的探照灯、激光、喷泉都加入了光与电的狂欢,并逐渐向远处扩散。这一刻,这个东方古国的世博之梦,绚烂而真实。
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能办一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世博,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最佳印证,这将唤起13亿中国人莫大的民族自豪感。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世博,也是中国崛起的实力表现。继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是切合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重点,不仅涉及到上海历史的沉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更涉及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中的形象,又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2010上海世博是中国综合国力已上升到名列世界前茅的另一展示。从参展国的数目来看,上海世博可以说已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世博,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参与了。所谓得道多助,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视为中国的和谐发展观所得到的拥护。中国正在步入一个新的盛世,它的影响力正在扩散,举世瞩目,也因此才能把世界都聚焦到上海。中国本身正在逐步实现复兴,而亚洲整体也在它的带动下,最先走出了世界金融风暴的阴影,稳步恢复增长。世界经济格局也随之改变,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大的商业重镇,其名声和地位固然将在世界地图上更加凸显,而巨大的中国市场,也肯定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不仅将使中国本身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直接受惠,相信也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乘数效应。
因此,除了它的宏伟堂皇,我们或许更应该把注意力投注在这次会展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个世界各国和全人类都必须正视和探讨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城市生活未来的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也是一个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有着需要各国在经验与资源等领域合作与分享的广阔空间。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我们希望,在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除了展示各自的城市文明成果,也能利用这一契机,交流和相互学习城市发展经验,传播绿色城市理念,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从而为新世纪的城市发展探索崭新的模式。传统上,各国都把世博会看成是展示自己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先进科技和创意的重要平台,2010上海世博必将把这个平台带向一个更高的人类共同视野。
第二篇:上海世博会感想(本站推荐)
2010年上海世博会游感
世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还没有进行,没打开之前,国家馆还没有开放之前,我们不知道具体什么东西,我们不可能了解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但是,我觉得大的亮点:
第一个是城市,因为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它会围绕城市,城市如何更好的建设,因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面,城市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飞跃,人类居住到城市里面之后,人类的文明大大向前迈进,但是城市业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大城市都有非常头疼的“城市病”,交通、环境、空气、水、污染,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现了,怎么样解决?我想聚全世界的智慧,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亮点。
第二,第一次到发展中国家来举办世博会,过去159年,全是在发达国家举行世博会,第一次走到发展中世界来,这个是世博会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我们在申办世博会的时候,展览局主席吴建民当时代表政府曾经讲了这样的话:“在以往的世博会上,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我相信,如果我们申办成功的话,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发展中国家不会被边缘化,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挨过饿,我们受过穷。”我想在上海世博会上发展中国家不会被边缘化,会成为一个亮点。
第三,网上世博是第一次,过去是没有的。世博会第一次在网上可以看到,到了现场之后,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看,也是一个亮点。
对于这个未知又经常能在新闻报道中接触的世博会,我报以很高的兴趣!
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5月1号至10 月31 日,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上海作为中国的代表,将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风采与形象。
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位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将预示着什么?这是上海乃至中国其他城市对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从而创造出高智能化的人工生活环境造福百姓发出的一个福音。21世纪,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环境与资源考验。绿色,已成唯一的永恒的话题。绿色住宅区;绿色食品园,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的确,人类若还是这样不知节制的、任性的挥霍着本科可以留给子孙的资源,污染甚至毁掉他们的生存环境,那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现在,世博会提出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意味着人类在思考。
上海世博会在努力的向全世界表达“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既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友谊信条,也是人类向环境发出的友谊承诺。在一些人心中,总认为是城市毁坏了环境。虽然城市的发展对环境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今天,上海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和保护绿色。城市,也在努力。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把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随着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倒计时,表盘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动着的指针撩拨起所有关心世博会的人的心弦,特别
是与世博项目休戚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毕竟400公顷的申办会址上有60%-80%都将是绿地。
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世博会的目标是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这是世博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世博会是人文精神的科技化,是科学技术的人文化。我相信,21世纪的上海世博会将会对不同文化的融合给出一个温暖的展示。
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是中国的骄傲。百年的等待,一朝的成功。中国已等的太久、太久。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对中国、对上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办好2010年世博会,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责任。中国将继2008奥运会之后,再次让世界瞩目。纵观世博会百年历史,当一个国家成为世博会主办国的同时,往往也正是国力强盛、经济腾飞之时。中国百年的积蓄力量,2010年的世博会取得了很圆满的成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向往已久的上海世博园。毫无疑问,园区内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中国国家馆,那大气磅礴的中国红,醒目、迷人,让人一眼就体验到中国的特色文化。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虽然无缘一睹馆内真实情景,但并不影响我游览其他展馆的心情。“风筝森林”般的墨西哥馆、有“地中海明珠”之称的摩纳哥馆、主题为“人之城”的意大利馆等等。
世博园中另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莫过于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那些顶着酷暑,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园,精彩的文艺表演,宏伟的世博建筑,吸引了国内外广大的游客,而正式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穿梭与人潮中,为游客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游客们能尽情感受浓郁的人文文化。
世博会一共去过两次,第一次去更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多亏了小白菜们,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和热情才让我感觉那炎热的夏日里有了一股清新的凉风,他们的背包里都有创可贴,因为听说世博会里面很大坐车也需要排队,肯定是需要走很多路,所以我和朋友都选择了比较轻便的鞋子,可是没想到朋友的脚还是破皮了,幸好小白菜们身上都有提供创可贴,真是帮了大忙啊,心想如果不是他们随身携带我们恐怕要出园后才能买到了,这么硕大的世博园区,对于破皮走一步都很艰难,小白菜们的举动我们来说真的是及时雨啊!
一天的游园结束了,感到疲惫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走出园区的同时,看见他们一张张虽然疲惫但是却诚意慢慢的笑脸,疲倦似乎也消失了许多!虽然天气很热,人很多,虽然没有将整个世博园游遍,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深入我心,我深深感受到城市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将会带给人类物质和精神双重文明的提升。我更为我市一个上海人而骄傲!!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 :展馆外观宛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地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第三篇:上海世博会感想
上海世博会感想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来到世博中国国家馆不得不看,来到中国馆外,你立刻会被中国馆宏伟的外观所吸引,醒目的中国红,别具一格的建筑构思,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参观人员众多,我们没能预约到中国馆的门票。
首先,我们来到场馆C片区,各场馆的外观建筑风格各异,色彩搭配大胆诙谐,有圆柱形、条形、椭圆形、方形、菱形和各种不规则形态,用竹条、刚条、塑料制品等,在线条流畅、包装精美、绘画随意、意境奇特中把生态与科技张扬;场内变幻的灯光,曼妙的音乐,多彩的光束,坚固的钢构,精湛的工艺在光彩的亮显,先进的影音、电子设备、灯光变幻,不断提升着电子效果的清晰与灵动,把国度生活与表达思想灌注,有了斑驳不同的美丽展现。
西班牙馆用藤条编织的外墙,远观就像油炸鱼皮一样令人遐想;馆里的场景也非常感染人,西班牙馆采用的是3d特效,当音乐伴随着灯光一起波动时,突然蹦出的一只公牛,打破的镜头像是直冲入我们的面前,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切。芬兰馆白色的“鱼鳞外墙”完全是新型纸塑复合材料,给人很清爽,而场内触屏照片和各种餐具服饰的真实素雅,感觉十分清秀,图片设置安排,也恰到好处。丹麦,它的展馆并不重在外观设计,而是以“幸福生活,童话乐园”为主题,水池的中央坐落着一尊小美人鱼雕塑,表达了繁忙的城市生活里也向往简单幸福的生活,期望大自然赋予我的宁静、悠然。德国馆内有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内设感应装置,能对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回应;意大利馆的外墙,可变幻透明度,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法国馆听说还展示出了梵高、米勒等大师创作的艺术,但可惜的是没能进去。更有一些小的场馆,科技虽不如发达国家精湛,但其国家的传统风俗、美味的佳肴、精美的饰品,也能打动游客使之恋恋不舍。
但场馆中的消费略显贵,只一碗面,一瓶水,也令我们啧啧出“贵”论。不忍下手。但却有一直给予每个人笑脸并不厌其烦的自愿者,让人心里倍感温暖。参观是乐趣的,不仅是游玩,也是借鉴和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基础,参观是提升一种意境,知道落后而迈步,因距离而更虚心,明白演变会更宽容。
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引灯,拉近了肤色、种族、区域、年龄、发展的距离,为美好地球与和谐共处搭建了一个平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距离。世博会是生活、科技、服饰、文化、思想等明显展示,是生活方式的冲撞交流,这里永远没有尽美,在相互的差异中,只有灵感和进步一直在成长!
09装潢(1)班刘玲
2010-11-1
第四篇:上海世博会之感想
世博会之感想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谢幕,我国又迎来了一大喜讯——世博会将在我国上海举行。2002年3月12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刻的万众欢腾。世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 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 靠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心, 对中国改革开放。博览会将会是第一个注册的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我国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我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意义深远。首先,对于全国来说,他能展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树立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其次,对于举办城市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来说,它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体系的更新,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它能进一步提升国内其他地区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
中国国务院总理说,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发展最新成果的盛会。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可展示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某一领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因此,世博会一直是世界各大国争相承办的大型国际活动。自英国首届世博会以来,国际大都市一直热衷于举办世博会。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站在欧洲工业时代即将到来的最前沿;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宣告美国登上世界舞台;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将目光聚集在新世纪;1958年的布鲁塞尔博览会标志着战后重建进入佳境;1970年的大阪博览会显示战后日本的日益强大。
事实上,许许多多的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技术产品均是在世博会展出后迅速推广的。科技和创新是世博会长久以来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当然也响应了此主题。科技项目科技产品比比皆是,走进世博园,自然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另外,上海将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依托“世博科技”的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建设运行的保障,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精彩展示的支撑,引领和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低碳节能”也成了上海世博会的宗旨之一。例如废弃的牛奶利乐盒“变身”为路边游客的休息躺椅、造型别致的分类垃圾桶;展馆里用废弃的软木、绳子和纤维做成的椅子向访客讲述“珍惜”的故事;用来装饮料的包装由高达30%的植物原料制成等。让所有参观世博的游客们近距离感受了“低碳世博”。
世博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技发展的契机,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客人之间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据了解,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而且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如果说,奥运会更多的是力图利用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那么,这次上海世博会就是实现把世界各国的友人“请进来“,把人类最大的体育盛会和最大的展览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个国家来举办,既把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中国,同时也将中国展示给全世界,这是中华历史上最成功的宣传“大国文化崛起”的典型案例。
中国的兴起有目共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认识更多了,世界认识中国也更多了。近几年,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大型活动更努力争取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国也正在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中国成功的举办北京奥运会,其盛况更是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也会将上海世博会办好。
第五篇: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感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感想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开幕式 合唱 印象 歌星
我不用形容词来描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仪式,只是真实记录一下给我留下印象的东西。
首先,感觉主持开幕仪式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名如其人——正声:字正腔圆。不看其人只闻其声的话,一定会认为是一个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老资格播音员。他说的话看似简单,但还是挺吃功夫的。比如:“升国际展览局局旗,奏国际展览局局局曲。”“升上海世博会会旗,奏上海世博会主题曲。”我看这样的话都可以当做播音员资格考题。
其次,国际展览局局长让-皮埃尔-蓝峰无疑成为开幕式上最“拉风”的人。据说他曾经担任过法国驻华大使。这令人联想到国际残联主席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风采,不过他在讲话的时候也只是学说了几个中文单词,而拉夫却是坚持用中文表情达意。他说到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中国的发展史无前例。还用中文结尾:“预祝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再次,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海人出勤率比较高。主持人有董卿、曹可凡,歌星里有毛阿敏。
再有,非洲索维托合唱团的合唱节目很有特点。领唱者超级吨位,其他人大多很苗条。和我们平常的合唱不同的是,人家是载歌载舞,而我们往往以动作为辅。就是说,咱们再搞合唱演出的时候,不妨也动起来。
还有,唱《今夜无人入眠》的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他的嗓子比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宋祖英合唱的多明戈还要好。而演唱《星》的日本歌星,让许多熟悉这首歌的人有了一次怀旧。
最后就得说最后那个节目里两个玉树小朋友了。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些怯怯的,当与几个外国小朋友肩并肩手拉手的时候,就变得快乐自然了。
(楚君)
昨天晚上,世博之城上海到处绽放欢乐。绚丽焰火耀天空,四海宾朋聚申城。今晚,盛大的焰火表演不仅让上海市民一饱眼福,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演了激情四射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和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总的印象热烈、简洁、唯美、高科技。在柔美夜色、璀璨彩灯的映衬下,留下欢乐的身影。当晚的开幕式大气庄重、异彩纷呈,让每个人都深深沉醉在了这个迷人的夜晚,当开幕式灿烂的焰火绽放在浦江两岸,五彩花雨洒向上海滩时,心情很兴奋,想想上海美,祖国好。对于上海人来说,此情此景更令自豪。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一睹盛宴。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世博会开幕式带来的欢乐、喜庆……共同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从波光粼粼的江面抬头望去,花团锦簇的焰火带给人们无限欢乐和遐想,更寓示着和谐吉祥和“四海一家”的美好愿景。炮声轰鸣,一束束绚烂夺目的烟花,接二连三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塔身上横空喷出,就像明珠在夜晚绽放出耀眼的光华。在优美的音乐和五彩绚丽的灯光衬托下,各色烟花冲入云霄完美绽放,忽而形如牡丹,忽而又变成丝丝垂柳,各种图案在夜空中相继绽放、变化多端;焰火升入空中绽出心形,又如花瓣雨一般洒向黄浦江两岸,气势磅礴。与此同时,黄浦江上几百艘挂着参展国国旗的帆船,亮着灯在江上航行。中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也伴随着烟花翩翩起舞。美丽的焰火令人目眩神迷,上海成了欢乐的海洋,绚烂的光影映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只见凌空升起的灿烂焰火映照在中国国家馆和世博轴上空,把梦一般的七彩缤纷卷成漫天流霞,留给了浩夜长空。这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