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乃伊
古代木乃伊研究显示癌症是现代人为疾病
来源:搜狐科学
2010年10月18日12:28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有一部分科学家在研究古代木乃伊之后爆出“雷人”观点——癌症乃是现代人自行创造的一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癌症已然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全世界平均每8个去世的人当中就有1人是因为癌症而死。不过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罗莎丽·戴维(Rosalie David)在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声称,他们在对数百具埃及木乃伊的研究中仅仅发现了一例癌症病患。
同样参与上述研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迈克尔·奇摩尔曼(Michael Zimmerman)表示,在木乃伊中发现癌症病患是十分罕见的,事实上人类患上癌症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现代社会在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上的剧变。古代时期的医疗水平还很不发达,无法开展比如外科手术这样在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治疗活动,而人患癌症的生理变化正因为如此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奇摩尔曼堪称在木乃伊身上研究癌症现象的第一人,他利用微观技术研究了部分距今1600年至1800年的木乃伊并在其身体内部的直肠处发现了癌变现象。
戴维和奇摩尔曼还联手对于古埃及以及古希腊时代的文学作品以及部分当时人类和动物的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希望在古文字中搜寻到那时的人们对于癌症的记载。二人均表示癌症对于古人类和同时期的动物来说都是十分罕见的,他们在研究相关的医疗著作之后发现,直到17世纪才出现了关于乳腺癌及其他癌症的记录。
戴维以及奇摩尔曼的研究成果刊登在10月期的《自然癌症评论》上,两位科学家认为现代人患癌症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如今恶劣的环境和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大大提高了癌症发病的几率。戴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癌症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健康杀手,但这种疾病在古代却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也有人对于上述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强森癌症综合研究中心的约翰·格拉斯派(John Glaspy)认为,古代人寿命较短使得癌症病症都来不及爆发,因此我们才会误以为当时的人类很少患癌,如今发达的工业社会使得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而患癌症的几率和人数也就相对来说增加了许多。
第二篇:小学部 教育类王乃霞 我不管你了
我不管你了
王乃霞
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女孩小时候非常调皮,天天跟着一帮问题少女疯玩,最终他的父亲对她说了一句话:我再也不管你了。女孩听后很伤心,从此她发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一名教师。在她的班里有个孩子把拖拉作业当做家常便饭,有一次那个孩子又没交作业,她便脱口而出:“随他呢,我早已不管他了。”那个孩子在隔天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你竟然说不管我了,为这句话,我伤心了好久,老师,你真的不管我了吗?”女孩读罢纸条,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对她说过的话,她顿时感到了那个调皮孩子心里的恐慌和伤痛。
我当时看完这个故事,感慨了好久,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的事情同样发生在了我的身边。
我们班里也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她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最重要的是她很爱说话,平时经常在班里搞些小动作,我有一次气急了,就对她说我再也不管你了。后来的一天,我读到了这篇文章,就一下子想到了那个孩子,想到了她那双睁得大大的无辜的眼睛,顿时感到惭愧。热爱学生是每个老师都应做到的,而爱的同时是愿意对你行使管辖权,“我不管你了”这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我不再爱你了,你被放弃了,想到这里我更加心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天使。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一个只有七八岁的一年级孩子,她就要学习拼音、写字、算数这些对他们来说也许有些枯燥的事情,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对他们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对于这些调皮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或者课下时找他们谈谈心,聊聊天,用宽容来感化他们。当我气急了,对一个小孩子说我不管你了时,是宣告了对她爱的剥夺,可是作为教师的我怎么可以终止对孩子的爱呢?更加糟糕的是,如果我对那个孩子这样说了,其他孩子也会觉得她是个坏孩子,因为老师不喜欢她了,不管她了,那她会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呢?后来我真是越想越心痛,越想越惭愧,我生气逞一时口舌之快,很可能对孩子产生很负面的影响,常言道口舌如刀,我的这句话可能真的像刀子一样划在了她的心上。
这件事情让我还思考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语言暴力。在一年级的孩子看来,老师代表着绝对的权威,甚至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们的话语在他们看来甚至像圣旨一样神圣。当我们用嘲讽、挖苦甚至侮辱性的歧视语言对她们讲话时,他们的心灵会受到巨大的创伤,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话语在孩子的心上会投下巨大的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厌学、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一句我不管你了,可能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要坚决杜绝的,但语言暴力应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不管你了”,这句话不应该从我的嘴里说出来,在这里我怀着深深的歉意写下这些心得体会,希望它将会在我以后的执教之路上牵引着我,走得更远。
第三篇:《乃呦乃》教案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第二课——歌曲《乃哟乃 》
教学目标: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能认唱音符do、mi、sol。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并表现 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一、组织教学
(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是哪个族?(2)欣赏图片感受土家风情。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独特而神奇的土家族风情。看!这是土家的山水,漂亮吗?但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些,你们看:这是土家人的房子,成片的吊角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是土家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并有很多配饰。
二、揭示、板书并理解课题
我们刚边看画面时还听到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名土家族儿歌,歌名叫《乃哟乃》。1.板书课题
多奇怪的名字呀? “乃哟乃”是土家族语,翻译成汉语是“快快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呼唤伙伴吧!
2、读课题
“那就让我们一起乃哟乃、快快来看看这首土家歌曲吧!
三、1.在找、唱、听、奏活动中,感受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的音乐特点。2.师生一起用柯达依手势认唱DO、MI、SOL音高。3.小组合作唱歌谱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并相互评价。4.找重复音符组合。
5.师生接龙唱谱。(唱两遍,第二遍时加拍手。)
“土家族人用简单的“DO、MI、SOL” 三个音符写出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们说土家人聪明不聪明?”还有和他们一们聪明的人,居然可以把锅碗瓢盆也能当作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看!6.播放《碗盆交响》课件视频。
四、唱响土家族歌《乃哟乃》。
“你们想不想知道土家小朋友在歌里唱了些什么?请你仔细听!1.播放课件录音范唱,师生一起聆听。
我请5个小朋友上台来把歌词贴上,我们边听边看看他们贴得对吗? 2.再播放一遍录音范唱。
“看到歌词,你们说土家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快乐的 幸福的„„)3.师带着生有节奏地念歌词进行两遍。A.第一遍拍着强弱拍念.歌词中乃哟嗬是衬词,表示土家人高兴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高兴喊的YE一样,想想你喊YE高兴时会做什么动作? B.第二遍在带上动作念歌词。4.学唱歌曲。
A.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B.第二遍师弹一乐句生学唱一句(进行两遍)。
C.第三遍师唱其它即蓝色部分,生唱红色色块部分即“乃哟嗬”并配上高兴的动作。
D.第四遍师生互换。
E.师再重点教唱没唱好的乐句。5.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一遍。
6.生合伴奏快乐地齐唱歌曲。并在“乃哟嗬”处做动作表示高兴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四十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这一节课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反思的。首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比较紧凑,在学生上来介绍土家族的特点时,因为只有学生讲而显得较为枯燥,如果能配上土家族民俗风情的多媒体视频,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这此上课让我觉得,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新理念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第四篇:乃哟乃教案
《乃哟乃》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唱:《乃哟乃》 听:《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并用歌声表达出幸福快乐之情。
2、初步感受、听辨Do、Mi、Slo的音高。
3、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简要了解土家族、彝族的民族风俗,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并能用即兴的律动来表达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并用歌声表达出幸福快乐之情。
2、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铝片琴、娃娃卡片。教学过程: 活动一:音乐律动导入,用音乐营造幸福快乐的氛围。
1、学生随着歌曲《幸福拍手歌》的伴奏音乐,自由而有序地进入音乐课堂。
2、师生问好。
3、大屏幕揭示课题——幸福生活。教师提问引入:什么是幸福?你们觉得怎样就是幸福?哪位小朋友来说给老师听听!
学生:被爸爸妈妈喜欢就是幸福、被老师喜欢就是幸福、开开心心就是幸福、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是幸福……
4、教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幸福和快乐常常在一起,我们会因为幸福而快乐,也会因为快乐而幸福!你们都觉得幸福吗?那我们一起来唱首《幸福拍手歌》!
教师引导学生边哼唱《幸福拍手歌》,边作律动(拍手、跺脚、搭肩、握手)。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享受音乐”的教育理念出发的,所以本课的开始没有从传统的发声练习、节奏练习入手,而是紧紧围绕“幸福生活”这一课题展开,让学生一下就融入音乐营造的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古人语: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同时也因为低年级学生好动,所以我设计了律动这一环节。通过律动,既让学生将身体动作融入音乐中进行体验,又通过“拍手、跺脚、搭肩、握手”等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活动二:学唱歌曲《乃哟乃》,用音乐表现幸福快乐的情绪。
1、教师谈话式语言引入新课: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会用拍手、跺脚、搭肩、握手来表达快乐的心情。你们知道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感到幸福时是怎样表达的吗?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会带我们去看一看。(电脑出示土家族娃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个人的服饰外貌)
2、利用电脑课件图片,展示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吊角楼、背篓、张家界风景……引导学生简要了解。
3、电脑课件展示歌曲《乃哟乃》的歌词谱(含音高唱名),并以完整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4、指导学生学习歌词:
①初步理解歌词:“乃哟乃”——来吧!
②分句读歌词,解决难点字词的读音(方言化):“乃”nei、“哟”yo、“嗬”huo。
③找规律学歌词:每句都有后缀衬词——“乃哟嗬”。④采用师生配合或学生互相配合的“接口读”方式学歌词(慢速→快速)。
⑤和着歌曲音乐连起来小声读。
5、学习歌曲:
①教师范唱一句,学生模唱一句。②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听唱一句。
6、歌曲演唱: ①教师弹琴学生演唱。②指导学生合磁带音乐演唱。
③加入伴奏进行歌曲演唱,共同演绎歌曲幸福快乐的情绪。(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伴奏:拍手、跺脚、部分学生口中喊“咳!咳!咳!咳!”……)
设计意图:
只要有人类生活就有音乐。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以“幸福”为导线,将学生引入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的民俗风情的同时,更让学生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少数民族虽然生活的地域与我们不同,与我们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只要有热爱生活的人,就会产生幸福快乐的音乐。音乐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因为音乐是由感而发、由心而作的,它是自然纯洁的,没有半点粉饰与做作。所以在学唱歌曲时,对与一些字的发音处理,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方言来演唱;歌曲演唱时也尽量模仿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来进行演唱;并积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歌曲做形式多样的伴奏。
活动三:和土族小朋友“交朋友“,用动作辅助感受do、mi、sol的音高。
1、观看三个小朋友的表演(歌曲《乃哟乃》的动画式演唱)。
2、教师介绍三位小朋友的名称:双手下放者do、双手叉腰者mi、双手上举者sol。通过贴图(娃娃卡片)让学生了解三个音的音高关系(sol最高、do最低、mi站中间),并运用铝片琴帮助学生理解音的高低。
3、指导学生模仿动作、模唱音高(do双手下放,mi双手叉腰、sol双手上举)。
4、音高练习:请你跟我这样做!边唱边做动作:do双手下放,mi双手叉腰,sol双手上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我避开了枯燥呆板的说教,而是以“交朋友”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欢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do、mi、sol”这三个唱名;并通过“娃娃”双手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o、mi、sol三音的不同音高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音高感觉。游戏式的练习“请你跟我这样做!”也体现了“乐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四:“游历”彝族,用肢体表达音乐《快乐的罗嗦》中幸福快乐的情感。
1、语言导入: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土家族的小朋友是用歌曲来表达心中的幸福的。接下来三个小朋友将带我们到彝族去看看。让我们去看看那边的人们怎样表达幸福的感受。
2、图片展示彝族的民俗风情:银服饰、红土地、火把节……引导学生简要了解。
3、播放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教师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是想安静的睡觉还是想快乐地跳起来?
4、教师引导学生和着音乐拉手围圈即兴舞蹈,模拟火把节舞蹈。
(电脑课件中同步播放火把节的舞蹈场面。)设计意图:
这部分的设计安排与“活动二”环节类似,区别在于:“活动二”以唱为主,而本环节以听为主。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听出“味”来,我辅以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到”彝族热闹的火把节场面中实实在在地听,并通过模拟性的“火把节舞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快乐的罗嗦》中火辣辣的幸福快乐之情。
活动五:结束教学
1、教师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体验了土家族用歌声表达的幸福,还感受了彝族用舞蹈表达的幸福。你们这节课感受到快乐了吗?(生:……)
2、师: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一种幸福;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是一种幸福;我们能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一起,能和同学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就在我们生活中。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找寻生活中的快乐,笑口唱开,永远幸福!
3、与三位土族小朋友说再见!教学反思: 四十分钟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认为四十分钟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四十分钟的收获。我们不仅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更要向四十分钟要效果、要意义。新课标中提出:新世纪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同时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教师应不断探索,努力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成为辅助学生“跳高”的撑杆,成为“引路石”、“引玉砖”……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
第五篇:《乃哟乃》教案设计
《乃哟乃》教案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标指出:“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本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奥尔夫的“游戏性”、“渐进性”、“综合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重视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形象及曲式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2/4拍,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了“d、i、sl”三个音,而且每一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l、i、d”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长短不一,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欢快而热烈,表现了土家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情丰富,表演欲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厚,堂上特别喜欢活动、游戏、歌曲表演。因此,本通过创设教学环境,采用歌、舞、图片、对唱游戏巧妙进行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运用奥尔夫肢体音乐教学法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并能自信地表现歌曲。
四、程落实目标
情感目标:能感受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土家族人民积极乐观的性格;乐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能力目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知识目标:唱准d、i、sl并能听辨出三种不同的音高;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的文化及音乐特点,并能用摆手舞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律动等音乐活动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难点:唱准歌曲的第三、四、五乐句。
六、教法方法
引导、聆听、示范、实践、模唱、编创、律动
七、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ppt
八、教学过程:
前常规准备:、师生音乐律动问好。
2、简要发声练习。2/4
234︱-︱432︱1-︱…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胡老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么?
老师是从湖南张家界土家山寨来这里的,今天,这节老师将带大家走进我们美丽的土家山寨,请看图片(PPT展示),我们那儿啊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吊脚楼是我们的家,姑娘们心灵手巧,能织出美丽的织锦,同时也能歌善舞;小伙子勤劳勇敢。每当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我们都会围圈圈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以这种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接下来,请打开本第12页,跟随胡老师一起来感受土家族民歌《乃哟乃》。
(二)新授:
第一环节:识图谱、观看图片土家娃娃—复习唱名。123467(板书)
2、教师弹奏,学生唱旋律;小组观察--哪三个音组成了这首土家民歌?13(PPT)
3、乐句结束句加上柯尔文手势--31
这首曲子虽然只13有三个音符编写而成,但有趣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结合起来让这首歌曲变得非常动听,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听范唱《乃哟乃》,分析歌词
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
“乃乃哟”和“乃哟嗬”是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2、听范唱,双手打拍,复习2/4拍指挥图式、强弱关系。
3、整曲节奏练习。
4、师范唱、学生拍节奏。
、师生对唱,生唱31部分。
6、跟钢琴伴奏演唱。
7、学生清唱,教师处理难点—奥尔夫肢体教学。
8、学生跟伴奏演唱,分“两个山头”进行对唱。
9、拍节奏进行对唱
XX和XXX
第三环节:学跳摆手舞
来到土家族,就得学跳摆手舞,不然可就白来了。每逢到社巴节,大家围成一个圈,伴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摆手舞,特别热闹!你们想看老师是怎么跳的么?
、师范跳
2、生学跳
3、挑出每小组优秀学生进行围圈表演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感受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这节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舞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