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3级同学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选修《概论》、《原理》进行署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关于2013级同学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
选修《概论》、《原理》进行署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选修《概论》、《原理》课程的各位同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对理论认识的重要手段。根据学校的要求,我校从2013级同学开始,《概论》、《原理》课程将安排9个学时的社会实践。
各位同学先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利用暑期的时间,在自己住地就近进行社会调研。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选择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调研课题,选题范围参见《概论》、《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大纲》;二是在自己住地就近进行社会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三、在调查中安全第一。
按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概论》、《原理》的安排,本课程第12至14周停止课堂授课。同学们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三周时间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署期中调研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15周将该报告上交任课老师。社会实践成绩占《概论》、《原理》课程总评成绩的20%。
学校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对于优秀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励证书。
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做好本次暑期调研。
上海海事大学社会科学部2014年6月6日
附:《概论》、《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大纲》
附一:
《概论》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2、英文名称:Social Practice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tse-tu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课程号:WL410060
二、学时
在课程开设前的寒暑假前,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9学时的社会实践,用于社会实践报告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写作。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第12-14周进行。
三、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课程理论后,在第12至14周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以20%的比例计入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总分。
四、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五、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以及十六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六、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是理论只有与活生生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七、社会实践的形式
对于大一和大二开设《概论》课程的学生区别对待。
(一)大一学生的社会实践
对于部分大一的先修该课程的学生,以校园实践为基础,完成一份实践报告或体会。主要采取校内讲座写作报告的形式。根据校内听取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讲座,写作一篇2000字的实践报告或体会。学生可在以下两种基本形式中选择一种:
第一,对本学期中在我校校园中聆听的讲座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讲座撰写一份《课外讲座的观感与评析》;
第二、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参加校园课外活动的亲身经历,写一份《课外实践的收获与思考》。
(二)大二学生的社会实践
对于大二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要求完成一项社会调查作业。
1、社会调查作业的布置
在大一署假或大二寒假前一个学期的第16周,由社科部统一对全校学生布置。
布置方法:通过承担思政课程的思政老师、辅导员;文理学院网页同时布置。
2、调查内容
聚焦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具体状况,可以以社区、村镇、企业、事业单体等社会基层单位为主要调查对象。
3、调查形式与要求
(1)问卷式为主: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作业提交时附上有效问卷。
(2)个案访谈式为主:个案访谈对象不少于5人。作业提交时一并提交访谈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访谈内容)。
4、调查主题举例
同学可根据本次调查的总体要求,根据自己可接触的调查对象和主要情况,自行选题。但要有明确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法;调查的内容;对调查内容的分析和建议。以下主题仅为举例:
(1)调查主题:河南某某农村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状况的案例调查
(2)调查指导:可以几个家庭为案例或样本,也可以某个家庭为案例,但需要说明为什么要选择其作为案例,是否有代表性等。
(3)调查内容:以一年或几年中家庭消费的主要项目、支出和特点为分析对象。
5、参考选题
(1)毛泽东思想方面:①毛泽东热现象调查;②红色旅游调查。
(2)经济方面:①当地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②当代农民劳动力流动状况;
③沿海、沿江地区海洋经济、航运经济、港口经济、临港经济发展状态。
(3)政治方面:①村(居)委会选举中的问题与对策;②村(居)委自治的问题与对策;③沿海地区海洋国际争端与海洋经济发展。
(4)文化方面:①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②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④沿海、沿江地区同学可以调研当地海洋、航运文化状况。
(5)社会方面:①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②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③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帮扶对策;④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现状与对策;⑤沿海、沿江地区同学可以调研海洋区域社会发展;海洋渔村经济发展;海洋民俗文化;海洋和谐社会建设等。
(6)生态方面:①当地污染现状与对策;②当地治理污染的好的经验与对策;③沿海、沿江地区同学可以调研当地海洋生态污染与治理状况。
八、社会实践的要求
(一)书写要求:统一用印有“上海海事大学”字样的稿纸书写,并请在作业的封面上注明: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二)字数要求:根据社会实践的调查,写一篇调研论文,必须手写完成,打印无效。大一学生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大二学生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三)撰写要求:调研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造假;一旦发现有来自网络或其他渠道的抄袭行为,一律严惩:实践学分记0分,并且扣除本课程全部平时成绩,明年重新参加下一年级的实践学分考评!
附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
2、英文名称: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 in Social Practice3、课程号:WL410060
二、学时
在课程开设前的寒暑假前,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9学时的社会实践,用于社会实践报告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写作。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第12-14周进行。
三、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课程理论后,在第12至14周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以20%的比例计入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总分。
四、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五、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为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目的是为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并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是理论只有与活生生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七、社会实践的形式
对于大一和大二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生区别对待。
(一)大一学生的社会实践
对于部分大一的先修该课程的学生,授课45学时,社会实践9个学时。主要采取校内讲座写作报告的形式。根据校内听取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讲座,写作一篇2000字的实践报告或体会。学生可在以下两种基本形式中选择一种:
第一,对本学期中在我校校园中聆听的讲座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讲座撰写一份《课外讲座的观感与评析》;
第二、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参加校园课外活动的亲身经历,写一份《课外实践的收获与思
考》。
(二)大二学生的社会实践
1、社会调查作业的布置
在大一署假或大二寒假前一个学期的第16周,由社科部统一对全校学生布置。
布置方法:通过承担思政课程的思政老师、辅导员;文理学院网页同时布置。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可聚焦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以社区、村镇、企业、事业单体等社会基层单位为主要调查对象。
根据《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同学们可侧重于社会价值取向、道德伦理、文化传承、企业生产,市场交换、收入分配、大众消费、经济与科技发展、劳动保护、中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确立调查选题。
3、调查形式与要求
(1)问卷式为主: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作业提交时附上有效问卷。
(2)个案访谈式为主:个案访谈对象不少于5人。作业提交时一并提交访谈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访谈内容)。
4、调查主题举例
同学可根据本次调查的总体要求,根据自己可接触的调查对象和主要情况,自行选题。但要有明确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法;调查的内容;对调查内容的分析和建议。以下主题仅为举例:
(1)主题:江苏某城市钟点工型家政服务人员工作和收入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案例调查
(2)调查内容和目的:选择几个钟点工型家政服务人员作为案例,了解他们或她们的工作和收入状况、工作时间及社会保障问题。目的是分析该领域的劳动者的工作与生存状况,体现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
八、社会实践的要求
(一)书写要求:统一用印有“上海海事大学”字样的稿纸书写,并请在作业的封面上注明: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二)字数要求:根据社会实践的调查,写一篇调研论文,必须手写完成,打印无效。大一学生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大二学生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三)撰写要求:调研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造假;一旦发现有来自网络或其他渠道的抄袭行为,一律严惩:实践学分记0分,并且扣除本课程全部平时成绩,明年重新参加下一年级的实践学分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