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骆驼祥子有感
看骆驼祥子有感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它通过描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平一个勤劳的社会小人物祥子的人生悲剧,展现一个单纯、正直的底层小人物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精神堕落的轨迹,深刻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政治黑暗下的北平底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吃苦耐劳,想凭着一把力气挣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但是,社会现实却一次次让他的希望破灭,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最初自尊要强的祥子和后来堕落颓废的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不得不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理解。
政治腐化、风气败坏的社会环境和悲惨的命运让从前体面、要强的祥子变得猥琐邋遢、没有志向。可是这能怪祥子吗?最初的他十分坚强!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有长远的理想,而在实现理想的漫漫岁月里又不乏坎坷艰辛。在这时,我们理应不气馁,不惜一切为理想而奋斗。但有时命运不同意我们这样做,它让人在生活中承受更多更深的精神压力,使那些无法忍受的人们坠向人性堕落的深渊。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而当有充满机遇的环境时,它只会给人一个辉煌的人生。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着名的电磁学家。日本着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一个有志的人变得如此狼狈,思想与行为的堕落,足实让人反思。
一个人的命运的根本改变是客观因素,是由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篇:骆驼祥子有感
好书推荐
好书名称:《骆驼祥子》
好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创作基本上以旧北京下层平民生活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京味和市并气息,幽默中含着悲凉;人物塑造鲜活自然,语言简洁淳朴,有语言大师之誉。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
好书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我的感受: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美好的,幸福的。没有自私,不幸和残酷了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社会,有许多人进步了,也有许多人退步了,这个退步是指人们的心灵变得败坏了,丑恶了,他们去赌、嫖、抢劫……无恶不作。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只能用强制手段去制裁这些人。
另外,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第三篇:骆驼祥子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令我感触良多。
小说通过描绘出一个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表达出了作者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深刻认识。
祥子是个阳光、强壮、朴实、善良的洋车夫,然而因为他身边种种人和事情的变故,使得他不得不变成现在一个在读者眼中那么不堪一击的人,他颓废、他麻木、他潦倒、他好占便宜。祥子从一个光明磊落的形象,一直跌落到现在这样的行尸走肉。
祥子与骆驼的关系是从他拉洋车被鬼子抓去了开始的。看着那几匹可怜的骆驼,他也不忍心留下它们。奔跑,奔跑,终于能将骆驼卖掉,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人们也就是这样给他起了个绰号“骆驼祥子”。
他的希望总是很美好,然而却一次次的破灭。有一段时间,他从人和厂到了杨宅,又回到人和厂然后又去了曹家,最后还是回到了人和厂。祥子一次次地变换工作场地,一次次的会人和厂然而又离开人和厂,原因是:好人不好,坏人太坏。祥子可受不了这样的气。当然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虎妞。
虎妞这个女人不是不好,只是像个男人,只是有些凶,只是比较好玩,只是对祥子一片苦心。然而最后,虎妞对祥子的一番情意让刘四爷越看越不顺眼,父女俩终于闹翻。没法子,祥子是个男人,他必须负责。于是两人成了亲。然而成了亲却又不像是夫妻,俩人总是吵吵闹闹,总是不能够安心一天。就是这段日子里,虎妞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小福子。不幸的是,不久之后,虎妞就因为难产而死了。
祥子的心又一下子跌入了低谷,不再升腾。
之后,祥子就慢慢地走出了虎妞的阴影,他想娶小福子!我不懂为什么,是他和那些别的车夫学坏了吗?小福子答应了,然而当祥子和曹先生谈好之后想要去找小福子的时候,小福子早已上吊自杀了。这件事情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人心难测,谁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样子,祥子又没有了着落,他也不打算再去曹家了。
他的病情使他已经不能够再拉车了,他似乎绝望了。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还是因为祥子受朋友的影响,沾染了不良的习气,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这样的一个主题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让骆驼祥子这个完美而又残缺的任务形象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没错,如果你不进步,那么你只好退步。就像祥子那样,受社会的腐败氛围所影响。对于骆驼祥子,我只好说:我感到很遗憾,感到很惋惜,感到很无奈,也感到很敬佩。我敬佩他从前的朴实纯真,奋发向上。但是希望总是一次次的破灭,是他终没能够战胜自己这个伟大的敌人。当然,社会上的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只要你有一颗简单而朴实的心。
第四篇:《骆驼祥子》有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它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好胜要强的祥子指望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 :祥子是旧北京三十年代的年轻车夫。他相貌一般,块头大,跑得快,不怕吃苦。他有理想的职业——拉车。他有追求的目标——买车。流了三年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一辆自己的新车。那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兵抓去打杂。车子——他生命的一部分,被夺走了。有一天,炮声把营里的兵吓住了,他们决定迅速转移。祥子趁乱带上兵营里的几匹骆驼,溜了。他卖了骆驼,凑了三十几块大洋,又回到“仁和厂子”拉车。厂主刘四爷的闺女虎妞,都三十多了还没找到婆家,就是因为太泼辣了。虎妞看上了祥子,诱惑祥子,祥子栽在了她的怀里,祥子后悔,准备一刀两断。可虎妞骗祥子“有了”,祥子是丢不掉她了,最终与她成了亲。虎妞死于难产,祥子所爱的小福子也离开了人世,祥子人财两空。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了,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祥子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层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虎妞。在当时,这样的女子少有。她的形象最鲜活。她是“母夜叉”,谁得罪了她,她就会骂街。她横冲直撞的语气,撇撇嘴的样子,和祥子说话时半笑半傲的口气,在书里是那么生动。要不是说她的年龄,我准以为是十八、九岁不懂事儿的女孩儿。但回想她想出的骗局,演出的戏,她和老爷子顶嘴的词儿,又觉得老练。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利,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堪称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生省,故事离奇感人。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曾是那么黑暗,希望曾是那么渺茫,因为它毕竟就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发生在那雄鸡病危的年代!
第五篇:《骆驼祥子》有感
骆驼祥子有感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风景。有明媚美好的开始,可最后是黑暗慵懒的结果。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屡遭失败他有着美好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兴奋的等待,但是呢。
不会成功,祥子再努力又有什么结局?又如苹果不结果,开花有什么用?毛毛虫没有拥有破茧而出的美丽,等待的再久又有什么用?考学落榜了,寒窗辛苦倍尝,又有谁会怜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训练再苦再累,又有谁会在意?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祥子是生活在一个腐朽的社会,一开始不断经历挫折,又每次都是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但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祥子最终是没能扛的过社会的黑暗,但如果他生在我们的社会呢?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正是祥子心中的希望和他的不懈努力支撑着他走过了很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