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时间:2019-05-14 20: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第一篇: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按照他的长期观察,土地、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下降,这可以通过租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变化、它们与其他投入物价格比价的变化予以说明。舒尔茨认为,采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学家没有把所有用于生产的资源考虑在内,这些没有被考虑在内的资源中有一些新资源,它们已经替代了土地等。

由此,可以引申出一种经济增长假说,人力资本的存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从这些新型资源中获得的收益就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使经济社会进入报酬递增时代。在经济学理论发展上,人力资本概念成为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对自然资源的替代问题,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增长现象。

第二篇: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宁波国际博览会:现状、特点与效应分析 2.宁波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3.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问题研究 4.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5.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6.提升宁波贸易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7.宁波对外反倾销问题研究--以纺织产品为例 8.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9.温州鞋产品反倾销问题研究 10.11.12.13.14.1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欧盟两指令对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研究 宁波纺织企业应对出口设限政策发展问题研究 大桥经济效应对宁波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加快宁波中小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问题研究 16.17.18.19.20.慈溪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余姚开放型经济的新领域――服务外包发展问题研究 余姚梁弄镇灯具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发展 宁波文具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21.22.23.浙江纺织业出口优劣探讨

电子商务的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以XX企业为例 美国次贷危机的地区/行业影响分析―――以X地/行业为例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XX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市会展贸易国际化拓展思路 宁波出口产业调研

宁波家电业主要出口市场分析与拓展思路 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物流贸易现状与发展 宁波市反倾销问题初探 宁波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以XX企业为例 信用证方式的实证研究---风险与规避 服务贸易人才要求与培养方式研究

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以XX企业为例 浙江工艺品澳洲市场拓展战略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宁波港口多功能化发展思路研讨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宁波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宁波能源危机及对策研究

41、长三角/浙江省/宁波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或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42、浙江省/宁波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

4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品可以分解)

44、宁波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45、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或国际服务贸易与宁波经济)

46、新形势下宁波市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47、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宁波出口贸易

48、反倾销与宁波出口贸易

49、对外开放与宁波市保税区的发展

50、宁波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51、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调查为例

52、理论对宁波的借鉴意义问题研究

53、初探民营企业在宁波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54、初探外贸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宁波中小企业为例

55、宁波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

56、宁波市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57、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宁波市出口贸易的发展(实地调查)

58、浙江省/宁波市出口的品牌问题研究

59、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60、宁波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61、出口退税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62、美国次贷危机对宁波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启示 63、宁波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 64、宁波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65、宁波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分析 66、从对外贸易看宁波经济的发展模式 67、宁波外贸依存度分析

68、宁波服装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

69、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70、宁波市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政策 71、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72、宁波民间借贷规模与结构的实证研究 73、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差异及选择策略 74、浙江建筑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75、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环境壁垒 76、老年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 77、浙江民营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78、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几点启示 79、探讨浙江省与东盟国家贸易研究 80、浙江省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柔性研究

81、从SA8000看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82、经济全球化与宁波市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83、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的调查与研究 84、宁波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85、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研究 86、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研究 87、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88、关于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防范 89、国际贸易保险问题研究

90、国际贸易运输合同中的风险防范研究 91、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磋商问题研究 92、浅析宁波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趋向和特点 93、浙江外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94、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影响研究

96、外贸业委托代理研究

97、浙江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98、宁波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99、宁波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00、宁波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101、宁波出口贸易波动分析 102、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出口绩效分析 103、宁波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04、宁波贸易增长方式分析 105、浙江省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分析 106、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07、宁波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108、国际结算中常用支付方式比较与选择 109、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110、美元贬值对宁波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111、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与思考

112、浙江省蔬菜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 113、浙江省花卉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114、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115、浙江省桑蚕茧出口贸易经济效果分析 116、浅析宁波利用外资政策

11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宁波的机遇和对策

118、建立宁波经贸预警机制应对贸易摩擦 119、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120、分析绿色壁垒对宁波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第三篇: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王敏 王敏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 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协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字: 贸易、经济、商品、结构 正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7.1%,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同其它各国一样,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影响,我国政界和学界表现出高度重视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倾向。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

进口贸易指一国向他国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生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全部贸易性业务。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因素:(1)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2)汇率;(3)贸易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其衡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素: 供给因素及需求因素。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1980^-2007年这二十年间,外贸总量从1980年的57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7年165295.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年均增长122.4%。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从1980年的298.8亿元和27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2679.0亿元和92616.7亿元,不考虑物价

[l]

王敏 王敏

指数影响,年均增长100.7%和123.2%0。而我国的GDP增长也“不甘示弱”,从当初的4517.8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惊人。[2]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出口方面,国家通过出口 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地扩大出口,而对进口却实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 税限制措施。

1.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低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口贸易的认 识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一是外扎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的误区。2005 年底我国外旅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金融安全的程度并不在于外汇储备多少,因为投机资金数量要远远大于任何国家外11储备数额,真正的危机是国外投机资金利用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二是出口越多国家越有实力。实际上出口创造的外汇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货币符号而己,只有将外汇花出去才能获得实际的财富。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多只能说明中国在为世界“打工”,世界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2.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进口比重较高,技术进 口比重较低;二是高附加值原料材料进口较多,低附加值原材料进口较少;三是 技术设备进口用于加工行业的较多,用于原材料工业的较少。这种进口商品结构 是由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同时也将对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 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阻碍。3.加工贸易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 动作用相对较小。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短缺产品开 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生产 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 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 更是严重依赖进口。三.我国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王敏 王敏

从建国至今,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占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比重则相应下降。70年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始终处于高位水平。[3]由上表可见,现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是:

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工业原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上。

2、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设备及工业原料进口占支配地位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两个主要类别(化学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6年的56.1;相应地,作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0.8%下降到2006年的11.0%。这说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3、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及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能源物资已主要依靠进口。四.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长,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

王敏 王敏

GDP增长率的提高。所以说,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保持以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为主的格局,进口在一定时期中增加较快,甚至出现适度的贸易逆差也是可以容忍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美国先进技术进口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断增长,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要归功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的进口,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1981年至2007年这27年间,相比于出口增长率,我国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曲线更加吻合。特别是1991年以来,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波动更加一致。总体来看,GDP与进口的波动平均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与我国进口以投资品为主的情况符合。出口增长波动情况,与GDP增长率波动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进口要小。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与推测相关性较强,进口贸易促进了要素供给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需求角度)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工十G+(EX-IM),进口是国民收入的负向因子,进口会挤占进口国的资金和市场,削弱进口国的内需,这些都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从系统角度来看,国民经济也是一种系统,是由进口、出口、投资、消费等诸要素构成的,各要素间及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4]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很快增长。进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84年以前较低,之后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近年呈基本稳定趋势。我国进口增幅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波动基本一致,仅1998年出现反向情况。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大于出口仅有9年,其余均为顺差,自1993年以来,己有连续14年的顺差。近年来,进口与出口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78.5%。进口增长波动与出口增长波动有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结论和推测2:进口贸易增幅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者的增幅波动都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进口贸易与这三者关联程度较强,且进口促进了这三者的增长。

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进口商品结构角度)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口商品结构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两大

王敏 王敏

类内部又各分为五个小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合理的进口产品结构。不同类的商品会对经济增长起增长或抑制作用。比如,某些初级产品的 进口会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这些显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地,含有大量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造成与国内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与推测3:不同的进口商品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起不同的作 用。

五.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

从前文的实证可知,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进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进口贸易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上说,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资本品的进口则有利于经济增长。[5] 1.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

通过进口贸易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其一,更多种类中间产品能够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进口国不必对新的中间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其二,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刺激进口国对这些产品的学习和模仿,甚至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这就是所谓的的技术外溢,本国通过进口贸易直接分享到了出口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口贸易促进竞争:外国商品意味着外国企业加入了竞争,这迫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这本身就意味着丁FP的增长。

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的增长。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设备,提升了进口国加工制造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逐步开始品牌化经营,占有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王敏 王敏

(2)进口贸易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一定条件下,进口可以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是增加就业,人们总是担心进口会冲击国内产业,增加失业。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情形不同而不同,与进口国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弹性有关。在灵活的经济结构中,如果高效率产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或较高的就业弹性,进口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即就业弹性高的产业比就业弹性低的产业更能吸纳就业。对我国而言,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增加就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干中学”,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设备、仪器等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技术模仿、学习机会,在“干中学”过程中,必然会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本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当然,这种“干中学”也是有条件的,即工人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从事崭新的工作,持续地“沿着质量阶梯向上爬行”。(3)进口贸易改善资源瓶颈

进口贸易的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克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的限制,给本国或地区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和运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进口贸易关系到该国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甚至还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一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来说,进口贸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资源察赋如何丰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国经济生产和人民消费的需要。显然,通过进口贸易途径弥补了我国生产资源的缺陷,缓解了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瓶颈,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需求角度)

从要素供给的角度分析了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现在我们从国民经 济恒等式的需求角度考虑来分析这个问题。实际上,进口贸易分别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者互相促进,存在着一种互动效应。(1)进口贸易优化国内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利于培育新的消 费需求,发现新的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进口一方面带来了国内消费者原先 从未接触的新产品,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理念,引领他们接

王敏 王敏

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的消费方式,进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刺激国内相关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汽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表 现突出。而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进口的增加。于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进口增 加—培育新的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紧接着又会带来进口的提高,所以说,进口和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着是一种互动效应,互为促进。(2)进口贸易与FDI的互动效应

FDI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转移和扩散、“干中学”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己经成为学术界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口贸易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归结于进口与FDI的互动效应。首先,进口促进了FDI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会不断增长,这就会导致外商市场驱动型的FDI。这是因为通过FDI,外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绕过关税等各种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FDI的流入又促进了本国的进口贸易。[6]首先,FDI可间接派生出进口贸易,如外国子公司的跨行业生产可能对东道国多种产业的产品产生进口需求,有的外商利用我国廉价的生产成本,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销售,这样就会增加本国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其次,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本土企业的进口,如生产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受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必须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从而使进口增加。(3)进口贸易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的增加意味着外汇需求的增加,从而缓解了本币升值的压力,进而有利 于出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的增长。进口能够满足国内对外国产品的潜在 需求,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生产,由此带动国内相关生产领域的 变化,导致新的投资生产。比如我国的彩电、手机等产业,开始时,这些消费品 都是进口的,然后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在满足国 六.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结论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从履行我国对WTO的承诺来看,我国都将面临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情况。进口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进口工作的重视和对我国进口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进口

王敏 王敏

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出口,相对忽视进口的情况,认为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国内外许多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却发现,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比出口更为显著和长期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l]亚当·斯密.国富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大卫·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5]索洛,罗伯特·M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四篇: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利石材、澳洲树熊、银基鞋材市场等一大批生产性项目建设;两年全县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65个,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 %,对拉动我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资金来源渠道明显拓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镇(街道)党政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和“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政策以及提高税收增量分成激励措施的出台,强化了责任,增强了信心,调动了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主体地位日趋明确,自主投资的积极性提高,民间投资成为我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的状况已大为改观。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其中,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而且资金以自主筹集为主,到位率比较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一,农业投资比重偏小。近年来,由于长期偏重于发展二、三产业,大量的资金投向二、三产业,导致农业投资比例偏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第二,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2007-2008年,我县房地产总投资17.6亿元,两年增长1.3倍。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恰遇“金融海啸”,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沉淀,楼盘空置增多。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需进一步加强。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土地等资源约束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项目用地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影响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三是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减弱。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需求减弱,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削弱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四是缺乏大型生产性项目支撑。大型项目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引进的大项目仅有平海电厂、巽寮旅游等,而且项目还在建设中,还未形成生产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国外需求继续减弱。中央明确提出要扩内需,保增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短期内扩大内需,主要还是扩大投资需求。因此,加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统一部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达40%以上,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一)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在扩大投资拉动增长上求突破。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抓项目。一是积极谋划一批项目,特别是能带动全局的大项目。大项目对投资乃至全县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为保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谋划一批体现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的大项目,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在批项目抓攻关,促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实”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鞋材生产基地和民营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加快大岭自来水厂、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全县健身广场等投产项目建设,确保早计划投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巽寮旅游项目、平海电厂、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两馆一中心、稔山污水处理厂、盐洲跨海大桥、飞鹅岭森林公园等续建项目建设,加速在建项目进度;力促国鑫汽车、厦深铁路惠东段、平多公路改造项目、平山黄排二河桥至白花广惠高速路口公路改选项目等早日动工建设;认真抓好东山海风力发电、熔盛造船、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国家石油储备库等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项目落户,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主攻点放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74亿元以上,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构建融资体系,促进银企合作,促进项目资金到位,帮助支持工业企业度过难关,破解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扩内需,保增长”,是今年工作重点,国家推出十项重大举措,投资4万亿元搞大项目建设,省新安排十大工程共安排222个项目,总投资2.37万亿,同时,市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安排市重点项目87宗,计划投资220亿元。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机遇,加快在建的大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基础产业扶持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政府投资的融资源道,完善中小企业行业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确保我县今年安排的投资项目特别是40宗计划投资达52亿元的重点项目尽快建成。二要利用好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在招商方式上,要体现灵活多样性,推进产业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项目规模和质量,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带动型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项目的攻关上,要坚持“一切为大项目服务”的宗旨,要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要跟踪落实在谈的大项目,促成国家石油储备库、东山海风力发电、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熔盛重工等大型生产性项目的早日落户;在投资项目的引导上,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保护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企业增资扩产工作。

(三)坚持把投资的落脚点放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求突破。在扩大投资需求时,应强调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重,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增量投资扩大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引导投资。一是加强市场引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特别是要做强做大鞋业、服装、电子、旅游等产业,通过市场引导投资,把资金引向二三产业。二是加强政府引导。要大力组织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突出抓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珠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珠三角地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沿海清洁能源和船舶制造工业基地、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投资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小等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益增长。重点要有“三个追求、三个力求”: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重点是要把项目建设资金放在刀刃上,确保资金有效利用;追求发展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力求避免规模大、效益低的投资,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追求发展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有利于长远利益的投资,力求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重点是重视民生事业项目的投资。

(四)坚持把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上求突破。经济提速,基础先行。要围绕扩大城市骨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交通、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城镇服务功能仍较落后,需要大量的投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投资加以改进。一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解决好村道硬底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通、五建、六进村”;着力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三农”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双十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大力推行BT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督办力度,推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环城北路、飞鹅岭森林公园、大岭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县委党校、县广播电视大学、县老干活动中心、县武装部,加快“两馆一中心”、县城汽车客运站、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的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五)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关键点放在工作的落实上,在检验工作成效上求突破。一是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推进项目落户建设。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时间表、一抓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项目从洽谈、落户、动工、投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监督重点项目的工作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区)和部门的考核工作。把考核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加强对各镇(街道、区)正职领导的责任考核,把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生产性项目建设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促动工作出成效。加强部门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考核,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工作落实。

第五篇: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1956)在仔细研究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之后,放松了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之后创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均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技术是外生的。因此,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的长期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动力。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却没有对这种外生技术进步产生的原因做出满意的解释。

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1986)和卢卡斯(R.Lucas,1988)为代表的一群增长理论家,为了克服增长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研究以内生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程,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发现人力资本的规模、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R.Barro and Xavier Sala—I—Martin,1995)。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忽略的结构因素,将需求结构变量及劳动力结构变量引入多部门模型,发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处于相互牵制、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反馈系统中(周振华,1996)。

制度学派对经济增长则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下载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人均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该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

    3 观察一种动物

    3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

    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

    整理后的辩论赛资料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至今,人始终作用于自然环境以求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规模增大,投入更多资源,而产出提高也意味着废弃物增加。工业革命......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戴茜 201330841303 公管13级13班 摘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 30 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经济......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汇报

    高 台 县 物 价 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项检查 整改措施及成效汇报 县纪委: 2011年我局按照《高台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上级宏观调控......

    关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关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林业生态遭到严重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