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常考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方程式小结
【带有※期末考试前一定要记熟】
MnO※2HO====2HO+O↑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2
2222
MnO※2KClO====2KCl+3O↑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2
△※2KMnO====KMnO+MnO+O↑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42422
※CaCO+2HCl==CaCl+HO+CO↑【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3222
※Ca(OH)+CO===CaCO↓+H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2232
※Fe+CuSO==FeSO+Cu44
※FeO+3CO23
322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工业炼铁的原理】 ※CaCO高温====CaO+CO↑【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制生石灰(CaO)】 ※3Fe+2O点燃====FeO23
2224※2H+O点燃====2HO【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前应先验纯】 ※NaCO+2HCl==2NaCl+HO+CO↑ 2322
点燃4P+5O2====2P2O5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点燃CH4+2O2====CO2+2H2O【天然气燃烧】
点燃C2H5OH+3O2====2CO2+3H2O【酒精(乙醇)燃烧】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现象:锌逐渐溶解,有气体生成Fe+H2SO4 ==FeSO4+H2↑现象:铁慢慢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1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铝逐渐溶解,有气体生成2Al+6HCl==2AlCl3+3H2↑ 现象:铝逐渐溶解,有气体生成【前面几条的反应通式:(H)前的金属+酸(盐酸、稀硫酸)=盐+ H2↑,注意金属的化合价】
点燃2Mg+O2====2MgO 现象: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S+O2 ====SO2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C+O2====CO2
点燃2C+O2====2CO
第二篇:常考化学方程式总结
常考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合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
硫磺在氧气燃烧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铜丝在氧气中加热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木炭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充足)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燃烧
氧化钙与水反应
分解反应
水通电分解
高温煅烧碳酸钙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碳酸分解
置换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氧化铜
锌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盐酸反应
锌与硫酸铜反应
水蒸气通过炙热的炭层
氢气还原三氧化钨(WO3)
锌与稀硫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湿法炼铜的原理
其它反应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甲烷燃烧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酒精燃烧
重要化学方程式巩固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水通电分解
实验室制氧气
甲烷燃烧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高温煅烧石灰石
生石灰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第三篇:初三 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如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表示为:
S+O2SO2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写成:H2O-H2+O2
2、配:配平,2H2O=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2H2O
(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韵语
2H2↑+O2↑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为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以“S+O2SO2”反应为例:
(1)宏观含义: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2)微观含义: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点燃时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质量比: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如: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3Mg+N
2Mg3N2;
C+2MgO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2Mg+CO2
(六)、化学计算的解题思路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反复推敲关键字句,准确理解题意。
2、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题目,理清层次,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条件,分析已知和待求。明确物质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突破口。
3、解题:解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楚,方法正确,步骤明晰,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4、检查:检查所用条件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全部解出所要求的问题,单位是否统一,计算是否正确等。
(七)、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来表示);
2、写出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
4、把已知量和x、y等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5、列出比例式,求未知量x、y;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八)、气体参加反应或求气体体积的计算
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都是计算质量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将它换算成气体的质量;若要求出待求物气体的体积,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的质量(m)的换算关系为:
m(g)=V(L)×ρ(g/L)(ρ为气体的密度)
(九)、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常犯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
6、把不纯物当成纯净物。
(十)、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有时还要考虑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消耗。这些辅助性的计算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关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先把不纯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然后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一些表面好像不遵循质量守恒的实验,如:煤碳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煤碳少;镁条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镁条重;敞口放置的浓盐酸质量减少等现象进行解释。在解释这些实验现象时,质量的变化要考虑环境(大气)的因素,有的生成物(煤燃烧生成的CO2)进入了大气;有的是空气中的成分(如氧气)参加了反应,有的并不是典型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是气体挥发进入大气(HCl),或大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收使质量发生了变化,只有整体、全面认识物质的变化,才能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广泛应用。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要弄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什么。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要把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同样地,对于反应后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有一部分生成物,如气体,尽管生成后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但只要是生成物,就一定要把它们计算在反应后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中。
配平化学方程的方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只能改动化学方程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右下角表示原子个数的小数字。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②若只出现一次的元素不止一种,只选两边一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③找出最小公倍数。④计算得出化学计量数(系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Al+Fe3O4—Al2O3+Fe
从上式看,Al、Fe、O三种元素在左右两边都只出现一次,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
Al:1×2=
2Fe:3×1=
3O:4×3=12
故以氧元素为标准,先配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Al+3Fe3O4—4Al2O3+Fe
右边有8个铝原子,左边有9个铁原子,在Al和Fe的前面分别配上化学计量数8、9。得:
8Al+3Fe3O44Al2O3+9Fe
2、奇数偶数法
从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在两边的总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入手。
①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②该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如果是,则把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③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
从上式看,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氧元素,且左边一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为偶数,右边Fe2O3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2。化学方程式才能配平,然后逐渐配平Fe、S。
FeS2+O2—2Fe2O3+SO
24FeS2+O2—2Fe2O3+SO2
4FeS2+O2—2Fe2O3+8SO2
4FeS2+11O23、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H2O+Fe—Fe3O4+H4H2O+Fe—Fe3O4+H2
4H2O+Fe—Fe3O4+4H2
4H2O+3Fe
符号“↑”和“↓”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1)“↑”或“↓”是生成物状态的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出“↑”或“↓”。
(2)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则使用“↓“。
(3)若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符号。
(4)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使用“↑”。
Fe3O4+4H2 2Fe2O3+8SO2
1、在化学反应2Mg+O22Mg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3︰2︰5 B.2︰1︰2 C.3︰2︰4 D.6︰2︰5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24︰32︰56 B.24︰32︰40 C.48︰32︰80 D.48︰32︰64
3、在反应A+B=C+D中,已知25gA与10gB恰好反应生成5gC,当反应有6g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A.10g
B.5g C.20g
D.25g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下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6、(2004年江西省,13)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使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7、(2004年烟台市,19)“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污染,北京市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A.CO2和N2
B.CO2和NO2 C.CO2和O D.CO2和NH3
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分子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0、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
A.23:9
B.19.6:9 C.32:9
D.46:9
13、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内填空
(1)写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生成物均属于__________。
(2)将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利用这一特殊现象,可用镁制造_______。(4)硫在纯氧中燃烧火焰颜色为______。做此实验前可在集气瓶中放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燃烧产物,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化学式为HCHO)含量不得超过0.1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现取某装修后居室内空气500mL,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8×10-8(即0.00000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1)求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篇:初三上册主要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三上册主要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1、2Mg+O2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4、2C+O2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5、4P+5O2现象::生成白烟6、3Fe+2O2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7、2H2+O2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8、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分解反应
1、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3、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4、现象:同上,4、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三、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2Al+3H2SO4 ==Al2(SO4)3+3H2↑
现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现象:有水珠生成,C+2CuO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3C+2H2O=CH4+2CO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三、其他反应
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Fe3O4+4CO现象:固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FeO+CO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2O3+3CO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度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象:有气体生成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第五篇:2014年 高考常考重点化学方程式小结
2014年 高考常考重点化学方程式小结
1、钠在室温下被氧化
2、钠的燃烧
3、锂在氧气中燃烧
4、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
5、氢化钠与水的反应
☆
6、氮化钠与少量水的反应
7、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8、将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
9、工业制备金属钛的方法。(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
10、呼吸面具的反应原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互滴)
13、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4、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互滴)
15、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6、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
17、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18、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
19、镁在氮气中燃烧
20、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2、氢氧化镁加热分解
23、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金属镁
24、铝在纯氧中燃烧
2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标电子转移)
26、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一系列,引发过程)
27、硫化铝的制备
28、电冶法制备铝
29、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与强酸和强碱反应)含杂质的铝土矿制高纯度的氧化铝
30、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互滴
31、将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互滴
32、氢氧化铝的制备(将氨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或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33、泡沫灭火器原理(硫酸铝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35、铁在氧气中燃烧
36、铁在氯气中燃烧
37、铁与碘的反应
38、铁与硫的反应
39、铁与水蒸气反应
4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41、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42、铜与氯气反应
43、铜与硫反应
44、铜绿的形成45、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46、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47、铁与稀硝酸的反应(少量与过量)
48、氯化亚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49、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50、四氧化三铁与盐酸的反应
51、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52、氯化亚铁与双氧水
53、硫酸亚铁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
54、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少量、1:
1、氯气过量)
55、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少量与过量)
56、印刷电路板腐蚀原理(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57、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
58、铁离子的检验(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反应)
1、碳与水蒸气的反应
2、碳与浓硫酸的反应
3、碳与浓硝酸的反应
4、表现二氧化碳氧化性的两个方程式
5、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6、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少量与过量)
7、硅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8、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橡胶塞(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9、氢氟酸雕刻玻璃原理、氢氟酸保存在试剂瓶中原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10、从沙滩到用户(3个方程式)
11、硅胶的制备方法
12、水玻璃久置空气中出现浑浊
13、硅酸受热分解
14、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原理
15、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6、磷在氯气中燃烧
17、氯气与溴化钠的反应
18、氯气可以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
19、写出水只做还原剂的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20、氯气与水的反应
21、自来水要在阳光下晒一天后才能给金鱼换水(次氯酸的分解)
22、溴化碘与水的反应
23、氯气常温下和加热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4、用氯气制漂白液,氯气尾气吸收方法
25、工业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26、漂白粉的失效
27、氯碱工业原理
28、实验室制备氯气原理
2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氯气 30、氯酸钾与氯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31、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
32、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
33、臭氧与碘化钾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
34、双氧水的不稳定性
35、双氧水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
36、双氧水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37、硫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8、黑火药的反应原理
39、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气体混合 40、硫化钠与亚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41、硫化氢气体在足量空气中的燃烧
42、氢硫酸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43、硫化氢通入氯水中
44、吸收硫化氢气体的方法(通入硫酸铜溶液)45二氧化硫使氯水溴水中碘水褪色原理,用碘水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
46、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理
47、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
48、二氧化硫是亚硫酸的酸酐
49、用石灰石解决酸雨问题原理 50、雷雨发庄稼(3个)
51、二氧化氮、氧气与水的反应
52、一氧化氮、氧气与水的反应
53、氨气与水反应
54、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白烟)
55、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56、氨的催化氧化,氨在纯氧中燃烧
57、自来水管验漏的原理(过量的氨与氯气反应)
58、氨气还原氧化铜
59、实验室制取氨气原理
60、工业上合成氨原理
6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2、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一种方式
63、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64、浓硝酸避光保存在棕色瓶中
65、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66、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67、二氧化氮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