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演讲稿23孝与仁同行
孝与仁同行
高二四班唐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与仁同行。
说起弟子规,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但敢问,又有谁能够真正地体会其中的寓意,真正地做到孝与仁呢?
还记得在我刚刚识字的时候,母亲为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刚刚拿到了这本书,因为看见了那崭新的书皮而高兴得连绷带跳,可是,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读不懂,当时的兴致一下子落到了低谷,气愤地把书扔给了母亲,怀着失望的心情走开了。
长大后的今天,当我打扫书柜时,忽然看见那放在角落里已经落满尘土的这本书,便不经意地打开它,却发现里面的每个字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就这样,我爱上了这本书,也就在此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是啊,父母为了我们操劳了一生,而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要虚心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这是我们做儿女的本份啊。想想儿时的我,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常常顶撞父母,经常看到母亲在一旁偷偷地落下泪水。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的不应该啊。此时,后悔莫及的我,多么希望时间的车轮能倒转,让我回去安慰母亲,向母亲道歉啊。
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就是《弟子规》的训诫,做人要友爱。而“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无论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和陌生人都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和相互尊敬。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之上,所以就更应该懂得相互关爱的道理,有了关爱,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鲜花终究会取代荆棘,一切的矛盾和隔阂也会烟消云散。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集体创建成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仁爱的家。
有了对父母的孝敬,有了对人们的关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精彩。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迎接那美好而和谐的社会吧。
第二篇:弟子规演讲稿27用孝与行共画同行圆
用孝与行共画同行圆
高二四班毕丽丽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孝与行共画同行圆》。
用一粒沙看世界,用一朵花想象天堂,用你的双手掌握无限。时间即是永恒,那么我们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呢?有谁想过高中生涯应该怎样度过?怎样过才算过得有价值呢?
我记的《第子规》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毋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想不用解释大家应该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然而真正做到孝敬父母这一点的又有谁呢?用心问问你们自己谁亲手给父母洗过脚?我想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吧?然而我们的父母呢?虽然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给我们创造出富裕的生活,但却给了我们温暖的问候,比如“冷吗?饿吗?”“要记得多穿一些,多吃一些,钱不够要记得要。”这样简单的问候,相信你肯定已经听过千遍万遍了。也许你们没有在乎过这些话,也许你们把它看作了是父母的唠叨,但仔细听一听,这声音真的能给予我们温暖。
看看现在的社会,孩子们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酒吧、网吧,应有尽有。然而这时的父母却还在为我们辛苦的挣钱,他们怎么会想到自己的儿女正在一点一点的挥霍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真的想问问这些孩子:“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那么等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难道也要用同种方式去教育他们吗?”
同学们,站在父母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永不消灭的希望,站在父母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多一份真情和深情,多一份永不消减的惭愧,也许上天真的是想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希望与惭愧交积的心情。所以安排我们做完一段儿女之后又马上做了父母。
我们何不用换位的思考方法去想一下,假如我们是父母我们会希望我们的儿女是什么样的呢?古时候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他的母亲照顾的十分周到,可是有一天,母亲突然生病了,孟宗急忙询问母亲病情,母亲说:“我没有生病只是想吃竹笋了。,”孟宗听后急忙跑到后院为母亲找竹笋,可是现在是冬天哪里能找到竹笋,于是孟宗哭了。这时奇迹出现了。地上长出了竹笋,原来是孟宗的孝心感动了天帝,所以天帝才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些神话色彩,但他的确能表明孟宗的一片孝心。
我记得有一次,我病的很严重,随意胡闹,当时根本没有在乎父母是什么表情。可事后才知道爸爸哭了。爸爸在我心中是那磨高大,然而他却哭了。从那以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第三篇:弟子规演讲稿29论孝与诚信
论孝与诚信
高二四班兰晓平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有幸和大家谈谈我学习《弟子规》的感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论孝与诚信》。
为什么在众多品质中我单单提出孝与诚信呢?因为我认为孝与诚信是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我们最缺乏的,那么何谓《弟子规》呢?《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教会而编成的学生规范。有一位北大教授为它义务宣传,为什么这位北大教授到处宣传它呢?因为他看到现在的的青少年太缺少规矩的束缚,这个规矩虽然不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了,不过倒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其作用无非都是为了改掉一些人的劣迹,而且他还看到现在的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消极影响十分严重。他们抛弃自己民族的千年文化精华,甚至连最基本道德,如:尊敬父母,尊重老师,有诚信。一个人如果连尊重父母长辈都做不到,那么可以预知他将来是否能成就一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事件。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以礼仪闻名天下,五千年文化蕴含无限文明精华,许多外国人远涉重洋慕名来到中国,到中国吸取中国的文明精华,而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却不以为然,这难道不可悲吗?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在几代人的建设下蓬勃向前发展,但是上一代人毕竟会老去,必由新的一代人顶上,但是作为现在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我们青少年连一些基本素质都很欠缺,中国的未来未尝不让人担忧。
如果说到尊重和爱自己的父母,我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也许体现的最为明显了吧!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有的人记住自己的、朋友的生日,而且大费铺张庆祝。可是他们却很难想起父母的生日,甚至连那天问候一声父母生日快乐或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都不能够。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询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有谁为父母洗过脚?哪怕只是端过洗脚水?请骄傲地举起你们的手?这个数字十分可怜可悲!
《第子规》中有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可见一个人说话讲诚信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在翻滚的社会大潮中,我们想立足社会,必须以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连诚信都做不到,那么他将很难立足于当代社会,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愿意与之合作。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一诺千金,那么他(她)的人生事业将成功大半。
我想那位教授正是因为广泛接触了那些缺少品质的学生,并且十分心痛,才不惜辞去北大的职位,到各地义务演讲,希望能为祖国培养一群引以为豪的接班人。
我不认为谁会成为“完人”。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向着这个目标迈进,具备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承传我们民族千年的文化,使它渊源流长,让孝与诚信撒满人间,让我们的父母绽放会心的微笑,让中国有一群引以为豪的儿女。
谢谢!
第四篇:弟子规亲仁
《弟子规亲仁》国旗下演讲稿
奇台六小 五(4)班
《弟子规》第七个部分叫“亲仁”,要亲近仁义道德、要亲近讲仁义的人。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要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它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
《弟子规亲仁》认为,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为孩子从小有意识地营造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孩子从小的交朋友的情况,小朋友从小跟哪些长辈玩、和哪些同辈交往、游戏,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意思就是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参差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这就是古人讲的与君子交、与小人交。所以我们应该从小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亲仁》国旗下演讲稿
奇台六小 五(4)班
《弟子规》第七个部分叫“亲仁”,要亲近仁义道德、要亲近讲仁义的人。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要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它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
《弟子规亲仁》认为,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为孩子从小有意识地营造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孩子从小的交朋友的情况,小朋友从小跟哪些长辈玩、和哪些同辈交往、游戏,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意思就是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参差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这就是古人讲的与君子交、与小人交。所以我们应该从小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五篇:我与孝善同行专题
我与孝善同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有孝心有善心的人,不管他是贫是富,不管到哪里,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说到孝,我想几岁的小孩都知道,就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恩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应当如何去报答?无私的父母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作为一个不孝子,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羞愧吗?对于父母的付出,我们只能是用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行动去报答:尊敬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抱怨父母,对于父母的批评要虚心接受,不能顶嘴„„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太多太多,虽然只是些小事,却能够人父母亲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他们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这,就是“孝”。这些事听着是容易,关键在于你的实际行动。古代,就有许多有名大孝子,如卧冰求鲤的王祥,卖身葬父的董永,扼虎救父的杨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这只是一个平平谈谈,没有惊天动地的孝顺父亲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年纪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他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他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孝顺父母的行为在众多故事中最为普通,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却能坚持那么久,没有一颗真诚的孝顺父母的心,又怎能做到呢?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也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以善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真实,不虚伪。但有时也不能盲目的善良,在别人是是错的时候,就不能帮他说对,应该是去帮助他纠正。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善待人,而不是仅仅存在于表面。我们不需要像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那样,做出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来证明自己的善心。有时帮助老人过马路,爱护花草树木等小事也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孝心,有善心的人,把每一份温暖传递给他人,把每一份帮助奉献给无助的人,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传的各处,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