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献上无私的爱,这是人类做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须的,但爱的方式或度不对,会使儿童变的自私、冷漠、不关心人,甚至不知何谓“孝敬”,何谓“不孝”。曾经有一位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与儿子相依为命,母亲从来都是把最好吃的东西让给儿子,自己则残羹剩饭习以为常,儿子也已心安理得。一次母亲因身体不适,很想调换一下胃口,便在“属于”儿子的“好菜”中多吃了几口,没想到母亲看到的竞是儿子惊奇的眼神,惊奇之中甚至加杂着不满和愤怒。还有一位母亲,因生病没有给她的“宝贝”女儿做饭,当她的“宝贝”女儿放学回到家,看到她生病的母亲还躺在床上时,不但没有去问寒问暖,反而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冷冷的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还有许多家长抱怨说“我们家的孩子手上的东西,谁都要不去,在家里只要他喜欢吃的菜别人谁都不叫动,哪怕吃不了仍了”。这些事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寒,试想做父母的为了孩子鞠躬尽瘁,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养大,而他们却对你无情无意,真让人寒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自私、冷漠,其实这与父母的溺爱和不当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自私的种子,是他们让孩子滋生了太多的“应该和绝对”,好吃的应该是我的,家务应该是父母的,父母挣钱我化钱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应围着我转,为我服务。想想,有这种思想的孩子,又怎会去孝敬父母呢?反过来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能去爱同学、爱老师,长大能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关心,又如何让孩子去孝敬你、关心你呢?
第二,父母应给予孩子爱,让孩子获得爱的满足。如经常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做家务,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但是爱应是有理智的,不可过度,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应爱父母。
第三,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知道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体谅父母的辛苦。
第四,让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要让他们学会回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别人,比如父母生病后,孩子不知怎么做,你可告诉他,他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做的,让孩子像你们照顾他那样来照顾你们,平时可要求孩子问候上下班的父母,为父母捶捶背,倒水,拿鞋子等,总之要从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关心他人为祖国做出贡献。
第二篇: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尊敬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这里所说的“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 1 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
一、父母应该怎样影响孩子长大?
•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 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觉察力!• 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 • 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 如何引导孩子扩大舒适圈,拥有超强交际能力,自在表现自己!• 如何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力?
• 如何从日常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 孩子做事拖拉、爱找借口、半途而废怎么办?
• 如何让孩子远离挑剔、抱怨、自私、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 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克服6大人格障碍?
• 21天如何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
四、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 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
• 您知道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吗?认识孩子才能教对孩子!• 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粗心、不爱阅读等问题,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 父母必须反省十大问题!
• 孩子犯错以后,五条铁律避免您冤枉孩子!
• 女人经营家庭就是经营氛围,经营孩子每一天的状态!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这个问题回答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问题,要是几话有说清,那人人都把孩子教育好了,每个孩子都成总理了。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各家各人根据孩子的不同的情况,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这一点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很重要,别的孩子不会的事你孩子会做,别的孩子不能干的事你家孩子会干,这就比别的孩子强了一步。这一点,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让孩子洗锅、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床、打扫自己的房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能让别人来代替。如果你一味地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你代替了他,表面看来,让孩子小吃了苦,但孩子却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可能从小笨手笨脚,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干。还有,尽可能早地分床睡觉,别让孩子十几岁了还和大人一起睡觉,养成依赖思想。
二、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孩子多数都从小爱玩,不爱学习,这种情况多数大人都非常担心,所以,越是这样,你越不能着急,不要动不动就强迫孩子学习,要注意方法,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只要爱学习了,不用你督促,自己会努力的。
三、培养孩子的爱心。对家人、对朋友、对同学,要多施爱心,乐于帮助别人,这对孩子将来处世很有帮助,如果
有好吃的、好玩的一味地私心用在自己身上,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不会有大作为的。
四、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一定要做到。要为孩子树立表率,当孩子的老师,不要以大人的身份,动不动就训孩子,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间长了,专门和你对抗。
五、要和孩子交朋友。放下身份,在和孩子交谈中,尽量以朋友的身体和孩子交谈,不要给孩子压力,让孩子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话,很乐意告诉你,这样,你就掌握了孩子平时的情况,以便 及时采取方法应对。
六、多鼓励,少批评。孩子的每一次成功,你都要120%的鼓励,让孩子感觉到成功的喜兑。平时尽量不要苦口婆心地教育,一旦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批评,指出错误所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七、延时满足。孩子想要的东西,一般不马上满足,让他知道来之不易,明天要的,后天或者大后天再满足他。
八、周六周日多和孩子出去郊游。这样就有更多 的时间和孩子交流勾通了。
九、轻易不要向孩子许愿,一旦许下的愿,就一定要兑现,说话算数,让孩子从小养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
十、尊敬长辈。培养孩子从小懂礼貌,尊敬长辈的好习惯。要说的很多,一句两句说不完呀,对不对,让大家见笑了。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图)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培养忍耐力。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该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