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环保现状:
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
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
⑶空气质量预报;
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
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
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
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
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小学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
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四个方面。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主要是杞柳,让学生了解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塑造人格均衡的成熟个体,谋求由“体验式的学习”的各种活动,强调“做中有学”的学习模式,将成功学的原理转化成游戏或其他活动,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全面教育,让学生在特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思考。
2.《安全教育》: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传统文化》: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习俗,了解古老的文化历史。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学期我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
第二篇: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68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三篇: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二年级环境教育计划
教师:刘艳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地方,而现在的污染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话题,也是人人关注的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因此,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挑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因而,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4)有学生53人,他们基本掌握的知识的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
1、认识绿、保护绿、做绿色小卫士。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之中去。
教学重难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其迫切性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密切关系。
2、节约用水。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水的分布,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热爱大自然。教学目标:
通过倾听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达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亲近、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重点难点:
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五、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问题研究与教学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七、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认识绿、保护绿、做绿色小卫士。十月节约用水 十一月热爱大自然。十二月保护生态环境
二年级环境教育计划
教师:万燕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中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生物、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二年级环境教育计划
教师:杨英俊
一、指导思想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3)有学生54人,他们基本掌握的知识的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二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杨静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2.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3.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二、学情分析:
二(2)有学生54人,他们基本掌握的知识的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
1、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2、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社区”沙盘;“减卡救树”宣传卡等。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3、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组织的活动:
(1)参观考察活动。
参观颖丰农场、洋溪蔬菜基地等。(2)社区环保活动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和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
(3)读环保书报活动
(4)环保社会调查,环保座谈会。
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4、在环保活动中引进评比、表彰机制的途径,激发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环境教育中也要引进评比表彰机制,这不仅仅是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示。为此每次开展环保活动前都要提出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二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勾发录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4人,他们基本掌握的知识的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二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催素霞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6)有学生52人,他们基本掌握的知识的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第四篇: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保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二、主要措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环保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在今后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本,我们将巩固去年创建的成果,采取扎实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
1.突重点:渗透于课堂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干部、教师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教材制定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使环境教育能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例如,每学期安排环境保护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思品和社会课上通过国情、乡情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环境状况;化学老师介绍硫、碳燃烧时对大气的污染及产生的温室效应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威胁,指出酸雨的严重程度等知识内容;语文组组织环保小论文评比、手抄报评比等。这样,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加深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2.抓关键:寄寓于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我们将立足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保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队部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学校还成立环保督查小分队、义务植树小分队,树木修剪小组等环保活动小组,并配备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利用学校的大扫除,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节约用纸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尝试一些现场调查环境质量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实地考查水质污染状况,查找原因,为改善环境出谋划策。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参加各种环境宣传活动。重视每年的植树节、水日、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学生散发环保资料、拾捡白色垃圾。3.强熏陶:潜移默化于环境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盆景、雕塑,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制作了环保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铭牌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4.攻难点:结合于习惯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弯弯腰,捡起一个洁净的校园”、“环保模拟法庭”等。在校园里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学校学生会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第五篇:2011—2012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环保现状:
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
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
⑶空气质量预报;
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
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
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
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