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气班组培训制度(共)
电气班组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尽快尽早地适应检修工作的需要,按照生产科要求,结合本班组实际,制订电气班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1、本班组培训工作的责任人为本班主值。主值在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班组的各项培训工作。
2、根据我电厂目前实际情况,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分工对所辖设备自觉的进行业务学习,要求达到能熟悉所辖设备的安装方式、掌握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方法;熟悉工艺系统流程,能熟练默画系统图。
3、每月由主值向生产科上报一次班组月度培训计划,要求计划内容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如计划不详细、不具体,执行生产科有关规定。
4、主值负责按照月度培训计划,进行计划的落实工作。月度计划未完成,按完不成工作任务执行生产科的有关规定。
5、每月按照培训内容,组织考试一次、现场提问四次,默画系统图一次,默写工作票一次,主值班员负责做好记录。
6、积极参加电厂、生产科组织的设备检修问答、检修工序、系统流程考问等竞赛活动或考试。
6、创造条件参加电厂、生产科组织的技术讲课活动。
7、本规定自下发之日执行。
电气车间
2013年3月
第二篇:电气班组交接班制度
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
交接班是两个运行班组的一个正常衔接,是上一个班全面详尽地向下一个班交待与传达生产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为了平稳、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
一、交接班时间:
夜班交白班为早上的7:45――8:00点,白班交中班为下午的16:45――17:00,中班交夜班为凌晨的00:45――1:00。
二、交接班地点:
1、主控岗位在乙炔主控室进行交接。
2、破碎岗位在主控室进行记录与手电筒的交接,而后去现场进行确认与交接。
3、发生岗位在主控室进行记录与对讲机的交接,而后去现场发生楼与渣泵房进行确认与对接。
4、清净岗位在主控室进行记录交接与清净配置房进行工具交接,而后到清净现场进行确认交接。
5、班长岗位在主控室进行记录交接,而后到现场进行确认对接。
三、交接班手续:
双方以在记录本的签字栏签字认可为界,签字确认后,代表交接班手续已履行完毕,之后双方不得争执。
四、交接班内容: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工段,换好工作服,在班长的带领下,认真检查现场后进行交接班。
2、交班完毕的班长在班长的带领下,参加班会后,讲评当班生产任务完成的情况,处理完本班遗留的问题。
3、交工艺,当班人员应对管理范围内的工艺现状负责,交班时应保持正确的工艺流程,并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现在的乙炔流量是多少,电石库存的情况,乙炔总管的压力,各工艺参数的变化等指标与情况,一些关键阀门的开启状态等。
4、交设备,当班人员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状况负责,交班时应向接班人员移交完好的设备。交待所有动静设备的现状,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情况,如破碎机、渣泵输送泵、发生器、水环压缩机的完好情况。如遇检修,则要讲明检修的部位与进度。
5、交卫生,当班人员应做好设备、管线、仪表、泵房、玻璃、主控室的清洁卫生,交班时交接清楚。
6、交工具,交接班时,工具应摆放整齐,无油污、无损坏、无遗失。
7、交记录,交接班时,岗位运行记录、工艺操作记录、巡检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等应真实、准确、整洁。
8、凡上述几项不合格时,接班人有权拒绝接班,并有权向工段反映。
9、传达工段或分厂的指示与任务。
10、接班人员要认真开展班前会议,并做好记录;交接人员也要认真开展班会总结会议。
五、“十交”与“五不交”;
(一)十交:
1、交本班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2、交仪表、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
3、交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
4、交设备润滑三级过滤和工具数量及缺损情况。
5、交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和为下一班的准备工作。
6、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7、交原材料使用和产品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8、交上级指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9、交跑冒漏情况。
10、交岗位设备整洁和区域卫生情况。
(二)五不交
1、生产不正常、事故未处理完不交。
2、设备或工艺有问题,搞不清楚不交。
3、岗位卫生未搞好不交。
4、记录不清、不齐、不准不交。
5、工段指定本班的任务未完成不交。
第三篇:班组培训制度
班组培训及考试制度
为提高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根据局职培中心及检修中心要求,结合本班组实际,特制订班组培训制度
1、本培训制度适用于变电检修中心检修二班所有成员。
2、新进人员在独立担任检修工作前,必须经过基本训练和检修、实习两个阶段。签订《师徒合同》,师傅应对徒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应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培训。
3、技术培训:
按照省公司要求培训内容,结合本专业技术薄弱环节和设备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问讲解培训、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技术问答,并做好录音及相关记录。
4、安全培训:
按照省公司要求培训内容,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录音及相关记录。1)、基本培训内容为:
1、《电气事故处理规程》;
2、开展事故预想,危险点辩识及预控知识培训;
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4、《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5、《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6、《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
7、《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8、《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定》;
9、《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10、触电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和紧急救护;
11、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12、安全工器具管理和使用。
2)、其他安全培训内容以上级单位通知为准。
5、试卷考问:
(1)、内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2)、员工每季度登陆攀枝花电业局“现场培训系统”进行网上答题。(3)、技术专责对员工试卷合格情况做出统计。
6、技术比赛和技术示范: 技术比赛和技术示范是现场进行交流,传授,总结工作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每一个成员必须踊跃参加技术比赛培训。
2)、每半年开展一次技术比赛。原则上全体班组成员均应参加技术比赛,赛前一周班组组织赛前培训,对比赛项目的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
7、考核:
为保证班组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班组将制定以下考核办法。
1、技术专责无故不组织培训,网上现场培训系统试题不及时出题,每项每次考核50元;
2、网上现场培训系统答题均以60分及格,并纳入学分管理;班组人员应在试题更新15天内做题。
3、对于不认真答题、代答或乱答者,以不及格处理,同时不记入学分;
4、对于不认真答题者每一项考核50元/次。
5、对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培训者,应在空余时间参加补学,补学后计入学分;对不参加补学者,该次培训不计学分,并考核当事人50元/次。
8、解释权
班组培训制度由班长及技术专责负责解释。
2017-01-10
第四篇:班组培训制度
班组培训制度
为保障运行检修班班组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班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班组培训工作真正起到提高班组人员素质的作用,提高班组工作能力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1、班组的培训每月应不少于一次,如有工作安排未进行的可以在第二个月进行,但不得有遗漏。
2、班组培训的主题内容必须精要简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解决班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个人的不足之处着手,切实提高班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可结合送电线路等级工考试内容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制度、现场实际操作培训。班组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如:专题讨论、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现场操作培训、参加学习、安全工器具的检查、事故分析等。
3、班长和班组技术培训员每月应根据本月工作的主题内容积极商议,作好充分准备。班组培训工作原则上由班长主持。在开展培训工作时,班长和班组安全员要调动好班员的积极性,正确引导班员围绕主题开展活动。班组的培训记录要真实反映学习的情况。
4、班组在完成培训工作后,应向领导汇报培训情况,如有需要应请领导到现场点评。
5、班组培训的开展和记录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培训记录由班组技术培训员负责:
①明确培训的主题内容;
② 讲清培训的目的和要求;
③说明进行此次培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④培训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⑤培训工作的讨论、小结。
6、班组培训工作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内容将围绕一个季度的培训工作进行,如有不合格的人员可以重做一次,重做一次扣30元作为班费。
7、班组每月对个人的培训记录进行检查,必须做到有学习有记录,缺一次记录扣50元,责令在两天内重新进行记录,如再次检查有问题将累加扣罚。班组培训所有班员必须按时到场,如有未到者必须有原因,无故不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每人扣50元/次。
第五篇:电气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
一、培训工作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考问讲解、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技术讲座、技术表演、背画系统图以及基本工艺专业训练班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从难、从严、从生产实际出发,苦练基本功。
二、每个运行人员都要做到“三熟三能”即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章制度;能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维修人员的“三熟三能”是: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工艺质量和运行知识,熟悉本岗位的规章制度;能看图纸和画简单的加工图,能修理设备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检修工艺和常用材料性能。
三、运行人员培训学习内容:
1、《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和其他有关规程、制度。
2、对本单位的事故(包括人身伤亡事故)报告及异常运行的技术资料(包括原因分析、反事故技术措施)等进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增强预防发生事故和迅速、妥善地处理事故的能力。
3、分析、研究反事故演习的结果,学习上级下发的通知及通报、事故资料汇编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及指示等。
4、了解现有设备和新加入运行的设备的构造和性能。
5、学习安全、经济运行的方法。
6、在设备检修或安装时,了解设备的内部构造。
四、对新人员的培训:
1、新值班人员进车间后,首先学习安全知识,进行车间级安全教育及一般生产常识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班组。
2、新值班人员进班组后,首先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及一般生产常识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与工作。
3、新值班人员进班组后,班组要指定技术好的同志作为师傅,负责他的应知应会、业务技术及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在未获得上岗证之前不得进行电工作业。
五、为了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应在主控值班室和检修班内设置技术问答栏。结合当前生产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向运行人员提出设备知识和有关的专业理论问题,在技术问答栏内布,促使各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能作解答准备,以培养工作人员的自学能力。技术问答栏一般每月不得少于一期,并作为培训资料保存。
六、针对本单位供用电方面的关键问题、各专业人员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或配合某些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技术讲座,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听讲。
反事故演习
一、进行反事故演习的目的如下:
1、定期考查生产人员的操作能力,了解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方式发生不正常现象时能否迅速准确地运用现场规程进行正确处理。
2、使生产人员学会迅速防止或处理事故和异常现象。
3、发现设备运行上的缺陷和运行组织上的问题以及规程执行中的不
足之处。
二、拟定反事故演习的题目时,应考虑下列各点:
1、本车间和外单位过去发生事故的教训和异常现象。
2、设备的薄弱环节和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
3、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季节性事故和新设备投入运行的特点。
4、值班人员业务上的薄弱环节和可能造成误操作的事故。
5、在该设备所允许的范围内可能进行的复杂操作。
三、每次演习都要指定监护人(从非当班的其他值班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中指定)。演习前,演习领导人应会同所有的临护人,仔细研究演习计划,并明确监护人的任务和在演习过程中应负的责任:
1、监护人要正确及时地发布事故现象,监视演习人,看其动作是否正确,判断是否迅速。
2、如果演习人违反演习方案,有可能触动运行设备时,监护人应立即制止。
3、监护人要熟悉运行方式和设备情况,并掌握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防止事故发生。
4、演习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监护人应立即宣布停止演习,令演习人员退出现场,由当值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四、反事故演习开始前,演习领导人应将电气设备运行情况和负荷等资料通知演习人员,演习人员各就岗位后,演习领导人按照演习计划,将演习开始的情况和拟定的事故状态发展的补充情况依次通知演习人员。
五、本演习过程中,演习人员不得妨碍当值班人员的工作,不准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为了保证演习过程中不现出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演习人员不准触动运行设备,操作可用模拟方法表示(如喊“拉”、“合”或其他口令),或在培训用的模拟盘上进行操作。
2、可以准备好演习用的标示牌,用挂牌的方法进行,但演习用的标示牌必须与运行中的标示牌在颜色上明确区分开。
3、在主要设备区或高、低配电室内演习时,为了避免引起真正的事故,应在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以外的地方划出分界线,演习人员只能在线外演习。
六、演习结束后,演习领导人应将监护人员、演习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总评并拟出必要的反事故措施,消除演习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演习计划和演习结果均应填写在演习记录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