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音乐游戏教案《火车呜呜叫》及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音乐游戏教案《火车呜呜叫》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速度变化与节奏长短的关系,锻炼幼儿有节奏的律动表演,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让幼儿体验火车启动和行走时的不同节奏特点,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音乐游戏《火车呜呜叫》含反思教案吧。
游戏目的:
1、锻炼幼儿有节奏的律动表演,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
2、感知速度变化与节奏长短的关系。
3、让幼儿体验火车启动和行走时的不同节奏特点。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游戏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碟、节奏卡片。
游戏方法:
参加游戏的幼儿按照火车启动和行走时的不同节奏,进行相应的律动表演,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速度快慢与节奏长短的关系。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有秩序的,根据节奏进行表演。
2、幼儿游戏时不能相互推挤。
3、集体游戏。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师)小小 火车 开动 了(幼)呜 呜 呜 呜 喀嚓 喀嚓 呜 呜 呜
要求:
1、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感知节奏的长短和速度的变化。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幼儿仿打节奏。
3、打节奏同时穿插儿歌,有节奏的朗诵。
二、学习新课
1、导语引入:(略)板书课题《火车呜呜叫》
2、引导幼儿看碟、听录音机,通过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感知火车快慢的速度变化及声音特点。
(1)幼儿讨论火车启动与行走时的速度变化及鸣笛时的声音。
(2)教师小结:
火车启动时较慢:x x x x,行走时较快:x x x x x x x x,火车鸣笛声音慢又长:x-x-
3、教师弹唱《火车呜呜叫》,让幼儿根据歌曲的音乐特点,进行模仿声音和动作练习,更进一步感知、体验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有节奏的打拍子。
(2)幼儿模仿火车鸣笛:5-5-5 5,同时手做拉汽笛状。
(3)幼儿模仿火车启动、行进:
上身动作:节奏 x x x x 部分,(旋律:1 5 5 5)左手搭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右手每两拍在体侧屈肘环绕一圈;节奏 x x x x x x x x 部分,(旋律:15 55 15 55)每一拍屈肘环绕一圈。
下身动作:节奏 x x x x 时,每拍踏一次脚,左右交替。节奏 x x x x x x x x 时,按节奏做小碎步。
三、音乐游戏表演:开火车
1、熟悉《火车呜呜叫》的音乐旋律。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组织全体幼儿排成一纵队,按鸣笛、启动、上山、下山、转弯等指令,在《火车呜呜叫》的音乐伴随下做开火车的游戏。
3、游戏中让幼儿体验火车进行中的速度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活动延伸
通过此次游戏,进一步启发幼儿对音乐其它方面的探知,如:火车进站和出站时,声音和动作可以表现出音乐的渐强和渐弱。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本文扩展阅读:火车、又称铁路列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为人类的现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具,早期称为蒸汽机车,有独立的轨道行驶。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混运车。
第二篇:中班音乐教案:火车呜呜叫(艺术)
中班音乐教案:火车呜呜叫(艺术)中班音乐教案:火车呜呜叫(艺术)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进行几种乐器合奏,有合作表演的兴趣。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已初步学会唱歌曲。
2、多于幼儿人数的圆舞板、铃鼓、小铃。幼儿已基本掌握小铃、圆舞板、铃鼓的基本演奏方法。
3、音乐录音《火车呜呜叫》、录音机、节奏谱。活动过程:
1、听音游戏:区分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们可以乘什么交通工具?”
2、“音乐能不能表现出飞机、火车、轮船?”
小结:高音区:开飞机(X X X X)
中音区:开火车(X X)低音区:开轮船(X —)
看节奏谱,听音游戏:
分别将飞机、火车、轮船的图画卡片以及与其相应的节奏卡贴在黑板上。幼儿根据教师弹奏有变化的歌曲旋律,按不同的音区作出开飞机、火车、轮船的动作,并用小脚走出相应的节奏型。
2、探索用圆舞板、小铃、铃鼓打节奏: 引导幼儿讨论:
——“圆舞板、小铃、铃鼓敲的方法一样吗?” “哪个可以用来表示‘开飞机’的节奏?哪个用来表示‘开火车’的节奏?哪个用来表示‘开轮船’的节奏?”
小结:圆舞板:X X X X 小铃:X X 铃鼓:X —
幼儿自选乐器,看节奏谱练习合奏。
3、学习随乐曲合奏:
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
在歌曲的伴奏下,幼儿用圆舞板、小铃、铃鼓进行初步合奏。重点讨论铃鼓的合奏方法:
——“铃鼓从头到尾都要敲吗?在什么时候敲更好听?” 老师示范铃鼓的合奏方法: 小结:在唱到“火车呜呜叫”、“们出发了”、“开到哪里去”|“上呀上北京”处演奏铃鼓。集体表演合奏(可让幼儿交换表演的小乐器)。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火车呜呜叫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发现数量的递增。尝试进行5以内的数物配对。
2、感受诗歌韵律,体验语言节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火车呜呜叫》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今天有些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猜猜看他们会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呢?
1、听火车的声音,模拟火车的叫声。
(播放火车的声音)是什么车?火车开的时候是怎么叫的?火车怎么开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诗歌韵律,尝试5以内的数物配对
今天这辆火车有一个神奇的咒语:只要你们说了这句咒语,火车才会开过来哦。
“小火车呜呜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1、这可是一辆载满了故事和欢乐的小火车哦,我们把它请出来吧!
2、火车上一个乘客也没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3、听听谁来了?小猫喜欢吃什么呀?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喵。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现在小火车上有几个小动物?
4、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这个小动物爱吃什么?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教案来源:)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只有一个小动物,现在多了一个,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5、这次的小动物每天早上都会叫我们起床。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2个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3。
6、教师模仿鸭子走路。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小鸭嘎嘎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3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4。
7、身穿小白衣,爱吃青青草,唱起歌来咩咩叫。猜猜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小鸭子嘎嘎叫,小样咩咩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4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5。
三、幼儿操作游戏“坐火车”
1、引起兴趣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坐坐小火车,请你们来帮助他们
2、要求看清火车头上的数字,请放上相应数量的动物朋友
3、幼儿操作,展示自己的操作板,请个别幼儿介绍你请了几只小动物坐火车呀?
四、延伸活动,坐火车
第四篇: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教案及反思
学期目标:
1、中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
第一学期
幼儿能按照意愿独立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2、富。
3、学会通过大胆的进行假想、模仿和扮演社会角色,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幼儿能够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们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4、幼儿会大胆、有创造性地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自觉地按要求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
情况分析:
经过小班一学年的角色游戏指导,幼儿已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对各角色有初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基于上学期的角色游戏情况,幼儿处于教师指定游戏,自由选择游戏阶段,还没有出现自行提出游戏主题,进行表演。因此,在这学期的游戏中,引导幼儿自行提出游戏主题,自行协商分配游戏角色是一个重点要求,以增进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交能力以及设计游戏和评价游戏的能力。第一阶段(9月)活动内容:医院、娃娃家、理发店、小汽车等 游戏目的:
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
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
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
4、初步学习自制简单的玩具。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物质准备:听诊器、注射器、药瓶、药盒、药片、体温计等医院所需得玩具材料以及娃娃家、理发店、小吃店的玩具材料。第一次活动指导:
1、出示医疗器械,引导幼儿具体使用器械,组织幼儿讨论医院里医生的职责,护士的职责。
2、请个别幼儿演示使用器械的正确,并用职业性的语言来招呼病人。(礼貌语言、帽子、针、药品等)
3、教师示范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
首先,请幼儿学学、装装病人,比如说哪里生病了,怎么表现等,其次,重点指导幼儿要认真给病人治病,并且要对病人有礼貌。护士要协助医生治疗病人,要关心病人。
4、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多人争执的角色用“石头、剪刀、布”等方法或疏导部分幼儿参加其它游戏。
5、游戏后组织幼儿认真、较快的收拾玩具。
6、评价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反馈:幼儿已经进行过两次的活动,一些幼儿已经有了做医生、做护士的经验,原来出现了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都没事干的情况,因为孩子们都不愿意当病人,通过,老师的示范、提示、鼓励,孩子们都很喜欢当病人,假假地生病,表演起来很像真的,医生也很认真地帮助病人看病,但是生病的种类比较少,在下次活动中,予以引导。第二次活动指导:
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引导幼儿想想:小朋友有见过病人生什么病?
2、提出要求:
⑴收拾玩具有分类,并放回原处。
⑵医生下班可以到家里看望病人,也可以去理发,不要一直呆在医院里,但是医院里要有一个人看班,照顾病人。
3、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启发当护士的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包装药品。
4、幼儿游戏时教师指导,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与职责,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5、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较快地分类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
6、评价:表扬分配角色由协商并能坚守自己职责的幼儿。
活动反馈;幼儿在活动中有了较丰富的内容,有的孩子假装脚痛,有的孩子假装头痛,医生也给病人很认真地看病,并且能够坚守岗位,孩子在分组的基础上,在每个区都玩的比较好,并且有了较多了合作、联系。很多孩子会跑到医院看病人。
第三次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谈谈今天玩的游戏主题,怎么玩才会更有趣。
2、启发幼儿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发展游戏情节。如:到小吃店去为工作人员体检;给小朋友打预防针等。
3、幼儿商量分配角色,引导幼儿去医院看病人时带上些水果和吃的,学会慰问病人。
鼓励性格内向的幼儿当医生,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游戏进行时,教师重点观察并启发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引导各主题间的联系,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教师主要评价幼儿的服务质量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能力。
活动反馈:幼儿在活动时懂得了关心病人,并带上了礼物和好吃的东西,医院里面变的好热闹,但是在常规上就要有更多的规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已经有较好的交往。第四次活动指导:
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提出要求: ⑴、在游戏时个别幼儿出现争抢的现象,鼓励幼儿运用协商的方法进行分配角色。⑵、教育幼儿在游戏时运用礼貌用语,热情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院一组的幼儿明确角色的职责,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3、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幼儿自制玩具的创造性等。活动观察与推进:本月游戏的主题“医院”,幼儿对医院的游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游戏时常规也较好。本班整体在活动中的交流比较多,常规性的把握比较难,将在下个阶段继续改进。我们班幼儿对娃娃家、理发店、小汽车也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幼儿都能将娃娃家的东西物归原处,归类摆放。
第二阶段角色游戏教案(10月)
游戏内容:风味小吃店、医院、娃娃家、理发店等。游戏目的:
1、让幼儿知道风味小吃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职责,认识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营业工作情况。
2、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
游戏准备:
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本地的风味小吃并提供品尝机会。
物质准备:游戏用的炊具、餐具、服务员帽子、围兜、以及纸箱、塑料筐、积木、海绵、橡皮泥等。娃娃家的各种物品、各种书,书架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2、引导引幼儿讲述在国庆节期间到哪里玩?都吃了哪些好吃的风味小吃? 引导幼儿说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吃,如:鱼丸、元宵、馄炖、肉粽等。
3、提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风味小吃店》等。引导幼儿讲述风味小吃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负责什么?
4、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运用礼貌用语,引导服务生运用礼貌语言热情待客。如“你好,要吃点什么?”“欢迎光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2)顾客要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
5、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1)(2)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做点心,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引导性格内向、沉默的幼儿当服务员,通过与顾客的语言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3)启发幼儿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如:用积木、海绵做蛋糕,用泥团做肉棕、鱼丸等。
5、组织幼儿现场评议,重点评价小吃店服务员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态度。
活动反思:新的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幼儿非常感兴趣,小吃店一开张就吸引了非常多的幼儿,但幼儿角色分配还不够好,因此活动时幼儿争抢角色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幼儿都想当服务员及厨师。因此初次活动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配角色,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完成的较好,收玩具的时候,分类的整理还不够好。第二次指导:
1、2、回忆第一次活动的情况,幼儿讲述。教师提出活动的注意事项:
(1)遵守活动规则,不能擅离岗位。(2)要相互配合,谦让。
(3)游戏时,说话要有礼貌,说话声音要细柔。
(4)活动时候可以相互串门,如:娃娃家的可以坐公共汽车到小吃店吃东西。也可以到图书馆看书。
3、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1)幼儿分配角色。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游戏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督促幼儿在游戏时要使用礼貌用语。
(3)教师可通过扮演“卫生检查员”“社会监督员”来督促幼儿。
4、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快速的收玩具。
(2)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各角色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前通过回忆上次活动的情境,让幼儿谈一谈角色与角色间如何进行交往,使用礼貌用语。教师通过扮演检查员参与到游戏的形式中非常好,孩子们很乐于接受。第三次指导:
1、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的不足之处。
2、引导幼儿学习制定并提出要求:
(1)在游戏时,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2)在游戏时继续保持轻声说话,使用礼貌用语。(3)听到信号要迅速收拾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适时给予启发,肯定和鼓励。
4、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动脑创新的情况。
活动反思:幼儿游戏声音越来越大声,教师及时提醒。小吃店的服务生扮演的很好,使用礼貌用语,且对顾客非常友好,因此有很多顾客都愿意来小吃店品尝美食。
第四次指导:
1、总结前三次的游戏情况,说出这次游戏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幼儿提出主题,按意愿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
3、幼儿学习讨论并制定要求:
(1)游戏时缺少什么玩具可以和同伴动脑筋,想办法解决。(2)游戏时不要大声叫喊。
5、6、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学会以物代物,并提醒幼儿轻声交往。幼儿评价同伴的游戏情况。
阶段小结:
在指导上对幼儿的要求有所改变。幼儿对角色活动很感兴趣,总喜欢扮演各种角色。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开展活动的气氛太热烈。孩子们在自己各自的角色区内,交流与互动过于激烈。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文明、礼貌、保持音量。在活动中,幼儿对娃娃家特别喜欢。个别幼儿能力特强,因此在娃娃家中能起到“爸爸”“妈妈”的领导作用。
第三阶段(11月)
游戏内容:菜市场、风味小吃、医院、娃娃家等。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菜市场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职责,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及营业工作情况。
2、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本地的菜市场了解菜市场的情况。
1.材料准备:游戏用的称、纸币、买菜人员的帽子、围兜、以及纸箱、塑料筐、各种自制蔬菜等。娃娃家的各种物品、各种书,书架等。活动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讲述在周末到哪里玩?都认识了哪些蔬菜?
2.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的特点名称、小吃,如:空心菜、西红柿、丝瓜等。
3. 提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菜市场》等。引导幼儿讲述菜市场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负责什么?
4.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运用礼貌用语,引导服务生运用礼貌语言热情待客。如“你好,要需要点什么?”“欢迎光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2)顾客要文明买菜,不挑菜。
5.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1)指导能力差的幼儿摆放蔬菜,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2)引导性格内向、沉默的幼儿当服务员,通过与顾客的语言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启发幼儿使用替代物自制蔬菜。
6. 组织幼儿现场评议,重点评价菜市场工作人员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态度。
第二次指导:
7、回忆第一次活动的情况,幼儿讲述。
8、教师提出活动的注意事项:(5)遵守活动规则,不能擅离岗位。(6)要相互配合,谦让。
(7)游戏时,说话要有礼貌,说话声音要细柔。
(8)活动时候可以相互串门,如:商店的可以坐公共汽车到菜市场买菜。也可以到理发店理发。
9、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4)幼儿分配角色。(5)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游戏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督促幼儿在游戏时要使用礼貌用语。(6)教师可通过扮演“卫生检查员”“社会监督员”来督促幼儿。
10、结束活动。
(3)组织幼儿快速的收玩具。
(4)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各角色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第三次指导:
1、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的不足之处。
2、引导幼儿学习制定并提出要求:
(4)在游戏时,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5)在游戏时继续保持轻声说话,使用礼貌用语。(6)听到信号要迅速收拾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适时给予启发,肯定和鼓励。4.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动脑创新的情况。
第四次指导:
1、总结前三次的游戏情况,说出这次游戏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幼儿提出主题,按意愿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
3、幼儿学习讨论并制定要求:
(3)游戏时缺少什么玩具可以和同伴动脑筋,想办法解决。(4)游戏时不要大声叫喊。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学会以物代物,并提醒幼儿轻声交往。
11、幼儿评价同伴的游戏情况。阶段小结:
这个月的时间少了一周,幼儿参与活动以及教师的指导上就少了一次,因此在指导上对幼儿的要求就有所改变。幼儿对角色活动很感兴趣,总喜欢扮演各种角色。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开展活动的气氛不够热烈。孩子们在自己各自的角色区内,缺少交流与互动。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在活动中,幼儿对娃娃家特别喜欢。个别幼儿上过一年的中班,因此在娃娃家中能起到“爸爸”“妈妈”的领导作用。第四阶段:(12月)
预设主题:花店、菜市场、风味小吃、医院等。游戏目的:
1、初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发展游戏情节。
2、进一步明确角色职责,按职责扮演好角色。
3、学习较客观地评价同伴的游戏行为。
4、在游戏中会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去参观花店,观察卖花的人配花、卖花,初步懂得花店的摆设、布置以及花的种类。
2、物质准备:
(1)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增加花篮、塑料包装纸等材料。(2)废旧物品“百宝箱”内增添皱纹纸等材料,其它同上阶段。第一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活动,在上次游戏中,有的小朋友很爱动脑筋,找不到她所需要的玩具,就想办法用别的材料代替,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请大家想一想并和同伴商量一下,今天你要怎样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
2、幼儿协商,选择角色。
3、幼儿分工合作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创造性使用玩具和材料的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启发。
4、结束并评价
请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收拾玩具,并学习评价本次游戏创造性使用材料的情况。第二次活动指导:
1、教师与幼儿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不足的地方及这次游戏该注意的地方。
2、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1)认真遵守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
(2)游戏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3)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幼儿游戏,教师采用合作介入的方式指导幼儿,要求幼儿认真遵守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鼓励幼儿学习发展新的游戏情节。
4、收拾玩具并讨论,你认为今天谁的角色扮演得最好?为什么?
第三次活动指导:
1、出示皱纹纸,教师启发谈话,今天,教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新的材料,请大家想想并说一说,今天,你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需要这些材料吗?
2、指导幼儿协商、分工及布置游戏场地。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有否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学习发展新的游戏情节,使游戏玩得更有趣。
4、幼儿讨论:你认为今天你玩得好不好?为什么? 第四次活动指导:
1、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提出不足的地方并引出新的主题:上次老师参加了小朋友的游戏,我想送束花为娃娃庆祝生日,可是到处都买不到,请大家一起来想个办法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新主题的布置及玩法,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3、交代要求:
(1)游戏时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2)认真遵守角色的职责。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新主题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职责,礼貌交往。
5、组织幼儿和同伴相互评价游戏情况。阶段小结:
经过本阶段的指导,幼儿在创造性使用玩具和材料这一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开始会主动动脑筋寻找替代物品,而且效果不错,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部分幼儿开始学习发展新的游戏情节;大部分幼儿已学会明确角色职责,能按职责扮演好角色,但也有个别幼儿无法认真遵守职责,已学会初步学习较客观地评价同伴的游戏行为,下一阶段将继续提高、培养。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喂小鸟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喂小鸟
设计思路:
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肢体表演表现,从中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和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中班音乐《喂小鸟》是一个分段式的韵律活动,共有四段,分别是小鸟和妈妈、鸟飞、喂食、与大风搏斗。我以鸟妈妈的角色和宝宝们一起边唱边飞进以森林为背景的活动室,鸟妈妈为小鸟捉虫子、喂食、一起学本领,最后小鸟和鸟妈妈一起和大风搏斗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单纯的将画面出示后直接让幼儿听相应的音乐会显得有点枯燥,发挥不了幼儿的主动性,为了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作为主导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去根据画面匹配音乐,让他们更深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感知。这样就使得孩子们在接下来玩音乐游戏这一环节中更积极主动,也更有兴趣。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音乐后选择相对应的图片。
2、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活动重点:
能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三、活动难点:
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歌曲
2、小鸟的胸贴每人一个
3、鸟妈妈的胸贴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并分角色演唱。
师:看,这是谁?(鸟妈妈和小鸟)你们猜猜鸟妈妈要去干什么?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喂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2.学习歌表演。
(1)、教师唱妈妈的部分边做动作,请幼儿欣赏。
师:现在我来做鸟妈妈,唱第一段。小朋友仔细看好我一边唱呀还做了动作。(2)、幼儿创编鸟宝宝的动作。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唱鸟宝宝唱的部分,也要一边唱一边做一些动作,看看哪只鸟宝宝编的动作好。
(3)、教师总结好的动作后,集体练习。
二、出示图片请幼儿听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音乐。
(1)分别出示鸟妈妈给小鸟喂食的图片、鸟飞的图片和大风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鸟妈妈在干嘛?(喂小鸟)小鸟吃饱了后跟着鸟妈妈去哪了?(飞到天空学本领)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大风)
(2)播放三段音乐请幼儿安静地倾听后分别谈谈自己觉得哪段音乐表现出了哪幅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段音乐是鸟妈妈在喂小鸟?哪段音乐是小鸟们去学本领?哪段音乐是大风刮起来了?
三、学玩音乐游戏。
(1)教师请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鸟吃到好吃的虫子应该对妈妈做什么动作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吧,一定要跟着节奏做哦。
(2)请幼儿在音乐第三部分的伴奏下鸟宝宝们跟着妈妈去学本领,小鸟跟着妈妈做鸟飞的动作。
师:小鸟们吃饱了后就跟着妈妈一起飞去学本领了,它们是怎飞的呢?请你们跟着妈妈听着音乐一起做各种飞行的动作。
(3)播放音乐第四部分,鸟妈妈带着小鸟跟大风搏斗,请幼儿发挥想象改编各种鸟飞的姿势。
师:宝宝们,刮大风了,风儿好大,把大家吹得散开了,我们要勇敢地用各种飞行动作和大风搏斗,坚持飞行。(4)风停了,大家飞回家休息了。
四、集体练习。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大风搏斗的动作,以及认真跟妈妈学本领的动作。
五、鸟妈妈带着小鸟做游戏。活动反思:
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特别是在鸟妈妈喂鸟宝宝吃东西的环节中,所有的鸟宝宝都能很安静的等待妈妈去喂食,但由于幼儿的人数多教室空间小,许多幼儿在这一环节上很想鸟妈妈能喂到他。在给音乐匹配对应图片时,三段音乐放完后,再单独播放试听,应该会有更多的孩子分辨出来。从孩子们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活动兴趣浓厚,很快融进了游戏,在与大风搏斗这一环节中,动作太单一,没有什么创新。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只是沉浸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不太愿意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需要我不断提醒。整个活动下来,我有“高控”的行为在活动中出现,做的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