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

2020-08-12 14: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尽洋人欺凌的事实,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付诸行动,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租界、欺辱、崛起、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调动情感

1.师板书:读书

2.师调动情感导入课题。

(1)师: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开始正式地读书学习。不知不觉一千多个日子匆匆过去了,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2)师:在百年之前,中国非常落后,受尽帝国主义的欺凌,我国人民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这时在沈阳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校长也向他的学生提出了这个同样的问题,一位12岁的少年站了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师生共同回答)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看老师写课题。

(3)师补充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强调“崛”的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之”是“的”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4)读题质疑

预设: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想知道的而且有价值的问题,师感到了一股很强烈的求知欲,这些问题,有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明白,有的一读课文就能明白,有些我们就要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再解决,老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会弄懂的。

师过渡:刚才有一个问题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周恩来)大家对他应该有一些了解,这是学本文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5)交流资料,了解周恩来

学生交流,师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少年时又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带着刚才的阅读期待(自己的疑惑)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自学生字新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遍。明白要求就开始读课文吧。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过渡:好,停下来,真不想打扰你们,可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完了,在读课后的生字了,老师便考考大家了。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为体会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作铺垫。

(ppt词语)上面这些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谁有勇气接受挑战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他读准确了吗?

生读,师引导生评价后每词读两遍,师:(书写方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有的字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只有注意了它的间架结构,才能将字写得正确美观。例如“辱”字的结构。

师过渡:表现不错,我们接着看。(ppt词语)

提示顺序读,“挣”“喝”是多音字。

师过渡:刚才大家的表现很棒,相信这下一关你也没问题。上面的词语大部分都是我从文章中摘录的与内容紧密相连的词语,那课文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写什么呢?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屏幕上的词语,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3.快速默读,完成练习,感知文脉,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4分)

(1)学生快速默读完成练习

填好后生齐读。

师小结概括内容方法:抓住事情的六要素,然后做“加法”,这也是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实用方法之一。

(2)初感“中华不振”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点评:你把一篇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真好!你从课文读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真不错!(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过渡:正是中华不振,才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的志向。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百年前那段“中华不振”的历史吧。

(3)师简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并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师过渡:“周恩来12岁那年……”(ppt出示),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学文2——4自然段,感悟“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语句划下来,边划边想,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批注。把你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2.师引导交流

(1)指名读相关句子并谈谈感受

师:好了,现在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你画出来的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租界地”

“沉重”(心情:悲痛与无奈)“奇怪”(疑惑不解),第三自然段中的“一直”“沉重”(内心感受:愤怒悲痛)等词谈体会并指导多种形式读。(相机板书:疑惑不解

租界查看

同胞受辱)

第二自然段方法:(读句子、说感受、租界地、沉重(读)、奇怪(读)、合作读)

第三自然段方法:(读句子、说感受、沉重、读句子)

(2)师小结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就是抓关键词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方法能让我们对文章有更深层的理解。(师相机板书:抓关键词(含语言、神态)

情感朗读)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及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资料补充,感悟“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师:这是我通过查阅资料摘录的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1)请你认真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抓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试着将自己的情感读出来。

(3)班级交流。

预设:我看到了可怜的妇女:我看到了得意扬扬的洋人……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妇女?(预设生:衣衫褴褛的妇女、可怜)

师:那什么样的衣服是“衣衫褴褛”?

(预设生:破破烂烂的衣服。)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穿着破烂,家境贫穷的妇女,此时,她的亲人却被——(预设生: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师:这位妇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人哪!这多么不幸的妇女啊,你来读一读妇女的不幸(前三句);请你来读一读:———

师:你读出了妇女的不幸,可更为不幸的是——?(预设生:中国巡警不但不给给她撑腰,还训斥了她。)

师:是啊,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巡警本应该替这位可怜的妇女——(预设生: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师:可是,他们不但不————(预设生:惩处肇事的洋人。)

师:反而————(预设生: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预设生:我的心里很难受;我感到很难过,心情悲愤;)

师:你悲的是什么?(预设生:中国巡警不去给妇女撑腰。)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请男生带着你的心情再读一读这段话的前三句。

师:孩子,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那份愤怒,不只是你们,文中的另一群人也感到了愤怒,他们就是——(预设生:围观的中国人。)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预设生:紧握拳头。)

师:你们也来试试握紧拳头。

师:告诉我,你握紧的拳头最想干什么?

师:是呀,尽管这握紧的拳头里满是愤怒,满是憎恨,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能怎样了,只能是——(预设生:紧握拳头。)只能是——(预设生:劝劝那个妇女。)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同学们,在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中国人里,这个肇事的洋人却——(预设生: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他该不该道歉?该不该赔偿?该不该后悔?

师:可他却一样也没做!还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没有说理的地方,让我们再次走进百年前的中国去感受那百年的屈辱: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交流,师相机小结。

3.齐读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句子。

师:是呀,正是因为这样,从租界回来以后的周恩来常常独自沉思,想一想,他会沉思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课堂小结

1.小结学习内容。

2.小结学习方法。

五、作业

1.读读写写课后生字。

2.小练笔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独自沉思,他想:。

板书: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疑惑不解

抓关键词(含语言、神态)

租界查看

同胞受辱?

情感朗读

下载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