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0以内的顺接数》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0以内的顺接数》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20以内数字进行顺序排列,帮助幼儿进一步对20以内的顺向唱数顺序进行认知和熟悉。
2、帮助幼儿理解顺序排序中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活动准备:
在进行此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挂图,引导幼儿复习情境主题“糖果店”的相关内容,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三组不同的数字序列(例如:2→3→□→5→6→7;11→□→13→14→15→□;□→16→□→18→□→20),每组序列中选若干个数字位置留空。
(2)把1~20数字卡贴在黑板右下角。
(3)《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幼儿用书大班下学期(一)p10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用小故事导入情境,并出示小动物形像:“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宝宝兔),大家高兴不高兴?”
2、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序列,并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第1个序列。
教师:“今天宝宝兔给我们带来了数学王国的数字宝宝,你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都是好朋友,它们手拉手来到这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哪个数字没有和它的好朋友拉手阿?”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那个数字后面的数字是几。
活动说明:在这个环节重点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字前后之间的关系,理解前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少1,后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多1。“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鼓励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表达出来。
3、“宝宝兔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忙,谁愿意从这些数字里把它的好朋友找出来?”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进行操作,从右下角1~20的数字中找到相应的数字,并把它贴在数列空白的位置上。
4、以同样的游戏玩法进行后两个序列的操作,帮助幼儿巩固顺序唱数、点数、以及对20以内序数的经验。
5、翻开儿童用书第10页,引出书上的练习题。
按照活动规则,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第1个序列的练习,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说明:在进行最后一个序列时,由于本序列第一个数字空缺,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先从题目已经写出来的数字开始作答。如:10前面的数字是几?后面的那个数字是几?13前面的数字是几?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加强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数字的唱数顺序和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0以内的顺接数》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35字。
第二篇:教学反思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排列》教学反思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会数、会读写了,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20以内数的顺序从10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从2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开始,向前数一数,向后数一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在教学中,不是单看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多少,而且还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本着这样的教学追求,我就设计了上面这样的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自由地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那种抽象的概念,使抽象变为具体,这样学生便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同时又在乐趣中学会课本知识。
通过多次小组活动,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开小火车,巩固学习20以内数的排列,熟练掌握从大到小排列和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小组中,组长的带头作用十分理想。
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对数列知识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和延伸,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品质。应该说,数列的奥秒是无穷的,按照不同的规律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数列,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能力找一找规律,完成数列,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可以发现它的规律。教学设计时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的空间,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数数游戏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新颖的游戏形式。课上学生们能积极动脑,本环节较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数数让学生直观感知20以内数的排列,将内容深化。
第三篇: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2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大小和数的加法。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式数0-20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含义及组成。3.能熟练排列20以内数的大小。4.能掌握20以内的数加减。教学难点:
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数位,学会进位加、退位减。教学流程设计: 一. 情景导入
1.请同学们数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窗?
2.观看生活中学生熟悉的20以内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20以内的数? 二.进入复习内容
1.复习数数。课件出示木棍、花球图,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简便的数数方式进行数数。如木棍可以2只、2只的数、花和球可以5个、5个的数会比较方便。2.课堂检测:(不同方式检测)
① 1个1个的数,从0数到20,又倒着数从20数回到0.② 2个2个的数,从0数到20,又倒着数从20数回到0.③ 2个2个的数,从1数到19,又倒着数从19数回到1.④ 3个3个的数,从0数到18,又倒着数从18数回到0.⑤ 你还会几个几个的数?数数看? 3.复习数位,理解数的组成。
① 请学生估一估、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小棒?教学满10就捆成1捆比较方便。
② 引出计数器,复习数位、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③ 学生动手拨一拨计数器(11-20)。④ 进行课堂检测。(猜一猜活动)
4.引出直尺,复习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
① 活动组织学生巧算十几减9,课堂检测复习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列。
② 组织学生动手翻课本活动.(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③ 给鸭子找到对应的朋友,比较20以内整数的大小,为对应的房子找上对应的整数。
④ 学会看图列式计算,看星星有几颗,数一数花还剩几朵。三. 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并进行反馈检查。四. 课堂小结。
2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2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等,在以前的教学中20以内数的认识是分多个课时教学的。本节是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是理顺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的思路,让学生能掌握好数数的方法,会读数、写数,知道数的加减等,教学难点是掌握数的进位、退位。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入课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计算书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首先教师用信息手段PPT,以微妙的语言“请同学们帮老师先估一估,再数一数图中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请同学们说说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把9根小棒分成5和4计算。接着教学计数器,通过拨计数器使学生感悟数的组成,并顺势教学数的进位与退位。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突破。在课堂中教学注重课堂练习的层层递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节课中在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还需加强,并且在照顾全体同学方面还不够到位、时间的把握上也有待加强,较单一的图片演示和计数器可能较为乏味,还不能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顺数与倒数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
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
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
(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三)复习巩固:
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
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
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
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
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
三、结束部分
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教案 顺数与倒数 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顺数与倒数
来源:威海市二轻幼儿园 孙红晓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
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
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
(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三)复习巩固:
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
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
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
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
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
三、结束部分
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