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班扶智案例分析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贫困生,让他们坚定信心面对生活;从扶智入手,建立和贫困学生之间的信任桥梁,始终抓住“教育扶贫”,积极开展教育帮扶。
一、基本情况。
**,男,城南乡横锁村人。单亲家庭,父亲常年酗酒,对于孩子缺少关爱和了解,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内向,胆小,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基础薄弱,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案例分析
(一)家庭因素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也无法和父亲沟通,父亲鲜少关心孩子,导致孩子越来越沉默、不自信。家里老人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较少过问,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有问题也不向任何人反映的性格。
(二)个人因素
孩子本身内向、沉默,成绩一直在中下水平,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自卑,他对于学校的活动不大关心,对于班集体也不乐意去融入,对老师和同学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三)教师因素
大班级管理的学校,老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学上,时间少,课程紧,老师私下对于贫困生的关心也减少了,使得贫困生更难以调节心理上的困惑。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呢?
(一)鼓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了消除**同学的畏惧心理,我在课间会时而找他谈心,让他帮我收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不公开批评他,发现他有任何的进步马上去表扬他,久而久之,他有了和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从简单的催收作业变成同学之间打趣聊天,见到老师也会主动和老师问好。
(二)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其父亲不善于沟通,我在闲暇时间去家访,特意交代了孩子的爷爷,让他多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沉默的孩子往往会一鸣惊人,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渐渐在家里会有笑容。
(三)同学有爱,互相沟通
班会课上,还有私下里,通过班干部做好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无论一个学生家庭背景怎么样,个性怎么样,都是班级的一员。本着班级责任心和荣誉感,大家都要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给他安排了一个监督他学习的小老师,让他开始积极主动去认真学习。
四、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同学在学习上有了缓慢的进步,在人际交往上也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
五、扶智结论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贫困学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扶智的作用,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用多元化的评价、各种活动的参与,让他融入到集体中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更加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