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21-10-26 22: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2、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3、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1、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2、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我充分考虑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实验为重点,提供幼儿丰富的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实验步骤难简相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来达到诠释的目的,不仅“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示范提示,了解了车轴的名称和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性强,对车轴(牙签)相连轮子(圆纸板)使之能平稳滚动的感受颇深,整个活动也一直处在一种幼儿感兴趣且非常投入的氛围中,活动效果凸显。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116字。

第二篇:《神奇的车轴》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设计困难任务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使用工具的好处,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观察生活当中人们工作时图片发现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工具的认知到工具的使用这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利用合适的工具来完成任务,使幼儿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我充分考虑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实验为重点,提供幼儿丰富的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实步骤难简相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使生活当中不好解决的难题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来达到诠释的目的,通过操作充分体现工具重要想了解和认识更多的工具。不仅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示范提示,了解了各种各样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性强,整个活动也一直处在一种幼儿感兴趣且非常投入的氛围中,活动效果凸显。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画(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学习用碘酒检测哪些常见实物中有淀粉。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提高分析、比较、判断、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淀粉水画成的画

2、淀粉水、碘酒、醋、黄酒,可乐、米饭(或面包)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请小朋友猜一猜。

小朋友们,我这是一张画,上面画了什么?谁来猜一猜。(出示一瓶喷剂)这是一种神奇的药水,我来它喷一喷,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实验。

2、出示淀粉水让小朋友做一做。

(1)、你们看,潮汕新闻chaoshannews.com 这是什么?(出示淀粉水)它和自来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这种水叫淀粉水。这个淀粉水很神奇,只要和它的好朋友在一起,就会有奇妙的变化,白色的淀粉水马上变成深蓝色了。(出示已变好的水)谁有这么大的本领,让淀粉水变成这个样子呢?我这里准备了四种材料,先来看看、闻闻、说说这些是什么东西?(把这四种材料展示给幼儿辨别,说说都是些什么)

这四种材料里哪一种是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的呢?我要请小朋友大家动动小手试试。

(2)、提出操作要求和介绍记录方式。

每张桌上有四杯淀粉水,四个贴上标记的小碗里装着四种材料,请用小勺子把小碗里的水轻轻舀到小杯子里,一个杯子放一种水,看看是哪种标记碗里的水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然后你们一张桌子选一个代表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方式)

(3)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刚才你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是哪个碗里的水让淀粉水变成深蓝色了?

小结:碘酒让淀粉水变了。

3、找一找常见实物中有没有淀粉。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酒会变蓝色,那什么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米饭,黄瓜、西红柿、土豆、山芋的切片)猜一猜,这些东西里有淀粉吗?那怎样才知道呢?刚才我们做过了实验,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深蓝色,只要用小棉签蘸一点碘酒,在这些东西上涂一涂,就可以知道了。

(2)出示记录纸,介绍怎么记录。

(3)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两个实验做完了,现在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

活动延伸

用淀粉水画画真神奇啊,你们想不想试试,那下次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就用淀粉水和碘酒来画一幅最神奇的画,好吗?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报纸、白纸、皱纹纸、布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导语: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图腾网p图素材010331.com 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顾小梅)

第五篇: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前与后(空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空间方位的辨别,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关系判断,能正确区别空间位置关系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认识前与后》这一活动,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能以自己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2.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按指定的前后方向运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2.环境创设:营造森林情境。

活动指导:

一、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提问:鼻子在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屁股在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一)游戏“找方向”。

1.引导语:请小朋友做猫宝宝,老师做猫妈妈。“猫妈妈”拍拍手,“猫宝宝”就到老师的前面来。“猫妈妈”跺跺脚,就到“猫妈妈”的后面去。

2.组织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并说说自己躲在教师的前面还是后面。

(二)游戏“捉迷藏”

师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准确运用“前面”、“后面”的方位词进行描述。

(三)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1.组织幼儿到“森林”玩,引导幼儿听命令行动。

如:躲到大树后面,走到大树前面等。

2.引导幼儿边念儿歌《排排队》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能以自己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入,孩子们听到“鼻子”、“屁股”这些身体部位时,都觉得很有趣。一下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的游戏“找方向”,更是让孩子们过足了瘾。听着老师的指令寻找方位,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才能确保不会找错方向。接着以游戏“捉迷藏”,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准确运用“前面”、“后面”的方位词进行描述。为了加深活动的难处,我在设计幻灯片时,动物和躲藏的物体都是相近色彩的,如,乌龟是绿色的,那么它躲藏的物体,我选择了绿色的帽子。这样,孩子们在了适当的孩子们认真的观看着幻灯片,寻找小动物躲藏的位置。寻找小动物的时候,就会很认真,而且会为自己找到小动物感到高兴。本次活动,幼儿充分体验、感知“前后”方位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最后通过游戏“躲猫猫”把学过的“前后”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题组评议:

整个活动下来,游戏化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导课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前后,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鸡蛋浮起来

活动目标:

1、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回顾已有沉浮经验:

教师:小朋友,星期天大家都在家和爸爸妈妈做了有关沉浮的实验,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呢?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把鸡蛋放在水里?那么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请幼儿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3、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4、提问:为什么小朋友放的鸡蛋沉在水底,老师放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5、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三、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为9组,每组四个鸡蛋、四个杯子、一个搅拌棒,四杯水,进行实验,每桌放置三种调味料。

实验结果: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四、延伸活动:

教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上网查资料,将自己查到的结果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奇妙的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温水的烧杯一个,熟鹌鹑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记录表一张,视频《死海的秘密》

幼儿:每人装有同量温水的杯子3个,熟鹌鹑蛋,糖、盐、味精各一份,搅拌棒一根,记录表一张,彩笔一支,毛巾1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好奇、探究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名魔术师,今天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这里有一杯水,我还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鹌鹑蛋)

(1)夏天到了,蛋宝宝要到水里去游泳,扑通一声跳下水,蛋宝宝怎样了?(蛋宝宝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宝宝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别着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棒搅一搅。

(师往杯子里倒入魔术粉,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蛋宝宝怎样了?(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请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来做魔术粉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刚才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盐、糖、味精,边说边出示图卡边贴在大表格上,我的魔术粉就藏在它们中间,那么你认为魔术粉是谁呢?(幼儿讨论)

3、教师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猜测的方法。(教师请幼儿将猜测结果用对、错符号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上)猜测记录后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三:幼儿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

2、教师介绍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宝宝在什么地方?桌上的魔术粉有哪些?(提示幼儿看清魔术粉标记图)

3、请小朋友将每一种魔术粉倒进相同标志的杯子中试一试,轻轻搅拌,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每一种实验后马上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试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表格粘贴到前面。汇总结果到大表格。

四、交流试验结论,1、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

2、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力呢?

五、播放PPT,揭开《死海的秘密》

1、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一个都没死,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提问:你发现了死海的什么秘密?

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

结论:(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

师:你们不仅救出了蛋宝宝,还发现了盐的秘密。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许多奇妙的用处等我们来发现,等你找到可别忘了告诉其他小朋友哦。

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对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调料和发现溶解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开展科学活动教师的预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为了使幼儿观察盐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显,于是使用了约1/3杯的调料粉,通过操作,我发现分别放进去之后,不仅盐水里的鹌鹑蛋浮起来了,味精溶液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了,原来味精里也含盐。为了减少材料带给幼儿的干扰因素,我有精心挑选了无盐味精,经过反复操作,我选取了刚好能使蛋富起来的盐量,在此基础上,再投放同样量的味精和盐,问题解决了。我还选取了材料较软的木质搅拌棒,并在每组材料中添放了备用的鹌鹑蛋,以备不时之需。

在材料的设计上,我们为了减少幼儿间的材料干扰,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样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贴有三种调料标签的三杯水,标签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线,另外一一对应摆放贴有同样三种标签的调料盒,这样幼儿一目了然,对应投放为幼儿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扰。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情景魔术“救救蛋宝宝”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还适时地向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我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位幼儿放在盐水里的鹌鹑蛋没有浮起来时,耐心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当发现原来是鹌鹑蛋破了时,及时为幼儿更换了好的鹌鹑蛋,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得出结论部分,我请幼儿将表格以叠压的方式显现操作结果,便于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也很重要,如:你发现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浮起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当幼儿在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一点仍有一点小困惑时,我又适时视频“死海的秘密“从而用另一途径加强了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认为这是真正的结束,有全面观察了所有幼儿的实验结果后,发现有一位幼儿盐水里的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把她找来一起找原因,发现也是蛋破了,我们有更换了一个好的,问题迎刃而解。体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仍由一些遗憾之处,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够充分,在座位的摆放上要更加有利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要大胆放开,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进的地方。

下载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神奇的车轴》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2.本次......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泡泡寿光市务本幼儿园——孙桂兰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激发幼儿对科......

    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尾巴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神奇的尾巴 作者:张宁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南马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5篇材料]

    活动目的: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感知8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初步了解8以内数的守恒。3、尝试用数字或符号记录物体的数量。重......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社会:我长大了 一、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