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初中物理课本电子版
-
初中物理课本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1、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2、原理:3、电路图:(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滑
-
人教版-中小学数学电子课本大全
人教版中小学数学电子课本大全 (点击下载) 一、小学数学电子课本(人教版) 【479】一年级上 【478】一年级下l 【477】二年级上【476】二年级下【475】三年级上【474】三年级下
-
语文课本电子档1
qīnɡ qīnɡ de 轻 轻 地 xiǎo tù xiǎo tù qīnɡ qīnɡ tiào 小 兔 小 兔 轻 轻 跳, xiǎo ɡǒu xiǎo ɡǒu màn màn pǎo 小 狗 小 狗 慢 慢 跑, yào shì
-
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三.识字 四.课文 1 人有两个宝 2 升国旗 3 江南 4 我叫“神舟号” 5 家 6 东方明珠 7 秋姑娘的信 8
-
初中音乐课本复习内容
初中音乐书 七册: 1、《大海啊,故乡》作者:王立平2、《啊朋友》:意大利民歌 3、《一只鸟仔》:台湾民歌 4、《回声》:童声无伴奏合唱,拉索曲(尼德兰)大井辰夫(日) 5、《春雨》:为女高音
-
初中课本 论语选段
论语十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初中数学课本目录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
初中课本词汇大全(含注音)
初中课本词汇大全 下面为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课本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以及课文注释的词语归纳,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拼写以及词语的含义,广东中考语文考点“字词积累”与“词语
-
初中高中各科试题题库(含课件教案电子课本等)
初中、高中各科试题题库(含课件教案电子课本等) 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初中试题初一各科辅导试题数学试题︱语文试题︱史地生政试题︱英语试题初一期中期末试题语文期中期末︱数
-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第一章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 4 一、教学目标 ................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
-
人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题目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单元1 (多彩的生活)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单元2 (名人故事) 1.灰雀 2.小摄影师 3.奇怪的石头 4*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14—1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2 机械效率(★)
§15-2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 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3 摩擦力
§1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羌 ●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2.5 牛顿第一定律
§12—5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2.4 力
§12—4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