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八单元第四课时
-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面对常见自然灾害,要懂得合理避险
一、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平等交流,观看影像资料,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 -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2.学做音乐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配乐朗
-
第八单元教案5课时
八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
-
一年级 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听赏 叔伯新年好(共五则)
灌云实验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新年老人走来了 第四课时 听赏《叔伯新年好》 总课时数:第31课时 上课时间:2011年12月30日 教学内容: 1. 唱 《蓝鸟》 2. 听 《叔伯
-
第八单元第一、二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 我又长大一岁了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唱、动、听”中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从而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能用自然的
-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PEP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4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实效性,不仅要充分研读教材,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教案。
-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
-
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对连加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掌握了连加的运算顺序,学生对本
-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与课时备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体裁多样,有小说、书信、诗歌,这些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
-
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1.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决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2-6的乘法口决和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
-
第八单元 冬天的故事 第一课时
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雪橇》 2.唱:《堆雪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
-
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1c)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八单元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
鲁人版思想品德第八单元(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鲁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生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十六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 宪法规定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从 -
第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类(四)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合拢. 后悔. 啄.食 希腊.. 惩罚.. 偷盗.. 加厚. 水罐.浇灌. 惭愧.. 巍峨.. 日复.一日 开天辟.地 精
-
第四单元第一课 第四课时角色与选择
32、角色与选择一、教材分析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构思。在教学中,我以城市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偶像、明星为例,让学生从他们的打
-
第四单元 曲苑天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2.欣赏《有话好好说》(选听)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体验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经典作品,对北京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关注
-
牛津小学英语4A10单元第四课时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1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artDLook and talk .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以前所学过的单词能熟练掌握。
2.能运用学过的语言合理组织对话内容。
教学重 -
八下英语第四单元1,2,3,课时教案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Knowledge aims】 1.Grammer 1) Can use could and should .Express advice and persuasion. 2) Use “Why don’t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