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
《劝学》《师说》精品复习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青岛三中高三语文组制作者:邵航审核者:高三语文组全体教师《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学习要求】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2.掌握文中出
-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⑵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
《劝学》《师说》
高二语文《劝学》《师说》默写检测 王守芬 于静 2011、4、25 1、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劝学,师说翻译
师说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 -
翻译师说、劝学
劝学翻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 -
《师说》《劝学》导学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学习要求】 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师”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翻译重点
-
《劝学》《师说》教案
必修一《劝学》《师说》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劝学》《师说》 。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 ,并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
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教师版)(合集五篇)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一)(教师) 《劝学》《 师说》 【复习目标】 1、 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要实词意义与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
《师说》学案
《师 说》 学 案 编写人:刘 坤 审批人:王 丹 日期:2012.4.8 第14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知识
-
《师说》《劝学》参考译文(五篇材料)
《劝学》(节选)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 -
《劝学》《师说》教学设计
《劝学》《师说》教学设计 考试说明: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
劝学学案
《劝学》练习学案
高一语文组
( 一 )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①木直中 ( zhîng ) 绳②虽有 ( yîu ) 槁暴 ( pù )③不积跬 ( guǐ ) 步④锲 ( qì ) 而不舍⑤金石可镂 ( luî )⑥驽 ( -
《劝学》学案
语文第二专题《劝学》学案
使用日期:2008年9月17日——2008年9月19日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
一轮复习劝学教学案2017.9.2
实验中学高三复习学案 制作教师:李彦 审定教师:张传达 使用时间:2017.9.2 序号:合01 假舟楫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
-
师说学案5则范文
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阿谀郯子六艺经传....
贻苌弘聃蟠 ....
或不焉谄媚嗟乎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
师说学案5篇
《师说》学案 教师寄语: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学习要求: 1.通过朗读和文言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2.通过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
-
《劝学》教案学案
《劝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
-
劝学教学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