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教六上练习1教案
- 
              苏教六上期中复习期中复习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 《我们爱你啊,中国》从壮 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 
- 
              2018年苏教三年级上习作六习作6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了解内容,或者回想自己的拔牙经历。 2. 通过让学生看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张图,把人 
-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二、 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 
- 
              六语上教案11、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 
- 
              苏教 七上 写作:有感而发 教案写作:有感而发 编写:许建娅审阅:张丽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本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2. 理解关注、体悟、思考生活是我们心灵感动、真情流露、灵魂净化、创写 
- 
              六上教案,整理后第一课 芬芳茉莉 一、学习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 
- 
              鼎湖山听泉【苏教】【课件】教案1《鼎湖山听泉》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 
- 
              关于苏教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 
- 
              《练习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练习1》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简称歌,了解这些简称代表了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体会祖国的广大辽阔。 2.按笔顺正确书写“返”“越”“处 
- 
              练习1(教案)练习1 [语文与生活] 续写诗句 示例: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小草微微地点头, 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柳条在 
- 
              苏教版六上练习1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练习1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 ①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 ②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 ③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诵读与欣赏 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 
- 
              苏教示儿教案示儿教案实录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理 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3.学会2个生字。4.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并默 
-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 
-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苏 教 版 第 八 册 美 术 教 学 目 标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 
-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 
- 
              练习六主备人:2014年月日周备2014年月日周用练习六第一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P127-130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2.通过朗读体 
- 
              五上练习1五上练习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 
              苏教7上语文赏析《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