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
-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说课稿[模版]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该节知识是力学的基础,更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所以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
-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说课稿[推荐阅读]
《摩擦力》说课稿 说课教师: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
《小狗包弟》教案_新人教必修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小狗包弟
巴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掌握作者写作手法等
(2)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
2、过程与 -
新人教必修三_Unit1_Festivals_around_...
易仁荣特级教师工作室: 国家级课题“英语模块教学法”正式开题 4月10日下午,国家级课题“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研究”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正式开题。该课题是由国家基础
-
【语文】《荆轲刺秦王》随堂练新人教必修一(最终定稿)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一:语言积累 (一)字词积累 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a.谒(yè) 濡(rú) 变徵(zhǐ) b.踞(jū) 忤(wǔ) 叱(chì
-
高一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三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
-
数学:2.2等差数列 教案一(新人教A版必修五)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
-
语文: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一、二两卷,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
-
11《师说》学案(新人教 必修第三册)
11《师说》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测试新人教必修一(共五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随堂检测 【知识应用自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 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 横亘 伶俐 扭转乾
-
高中数学 综合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5(推荐5篇)
数 学 5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认识到
-
语文:2.7《逍遥游》教案(新人教必修5)
2.7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 -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2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
-
17_《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1)5篇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
-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窦娥冤)
1 窦娥冤 从容说课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
-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1
3.1.2指数函数(二) 教学目标:巩固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习题课,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练习: 备选题如下: 1、 关于定义域 x(1)求
-
13《张衡传》学案(新人教 必修第四册)
高中学案 会员交流资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13《张衡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
-
最新人教高中数学必修教案全集(5篇范例)
新人教高中数学必修5 教案全集 第 1 页 共 63 页 数学必修5 模块的教学研究 一.教学实录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