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学数学自然数教案
- 
              认识自然数认识自然数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猜一猜: 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挂银灯。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2)出示课本例题情境图。问两位小朋友在干什 
- 
              认识自然数教案(写写帮推荐)《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奇数和偶数。 2、能准确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呈现生活中的数,让学 
- 
              五年级数学下册 自然数练习题5篇自然数 巩固练习1.下面哪些数是自然数? 0.5 723 0 40.1 8.9 6.666 1800 -2.57 0.01 2.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接在它后面的一个自然数是( )。 (2)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已知中间一个是 
- 
              《自然数》教学实录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 
- 
              《自然数》教学反思(范文模版)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关注全体 由于课前学生已做了预习,所以本节课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学生是可以说得出来的,哪些数是自然数,哪些是奇数或偶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说得清楚。因 
-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自然数》 这节课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 
- 
              认识自然数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自然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 
- 
              自然数引发思考论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试用修订版),把0划归自然数后,一些数的概念是否发生变化,引起小学了数学教师的关注。无论是在日常的教研活动,还是教师私下交流,或是因特网上的教育 
- 
              《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 槐北路郭鲁兴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1页──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奇数和偶数。 2、能准确判断一个 
- 
              教案-小学数学教案:43分。答问19分。 小学数学教案 一、课题:认识平行线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PPT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平行线, 
- 
              篷旅馆:枕着大自然数星星篷旅馆:枕着大自然数星星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8-18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部分文章,来自于网络。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 
              自然数的N次方和[大全5篇]自然数的N次方和 小学的时候,那个著名的高斯的故事深深影响着我们,就是那个1+2+……+100的那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发没发生过都搞不清楚,就好像苹果砸牛顿脑袋就砸出一个万有引力 
-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2010 920 4一 
 相交与垂直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会用三角尺画垂线。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三角尺画垂
- 
              小学数学 可能性教案《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
- 
              小学数学百分数教案经典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百分数或百分率、百分比百分号:% 百分之十七 17% 百分之十五 15% 百分之九十八 98%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峰山中心小学朱慧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 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模版]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 
-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1、认识上下和前后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