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
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第五单元: 加与减 教学内容:P43~44 买电器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一下第一单元 01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卷学号班级姓名成绩等第_____一、算一算。(12分)9+4=12-8=6+9=11-4=7+7=10-1+5=12-4=14-9=18-9=13-7=15-7=9+9-8=13-9=12-3=11-2=4+9=16-9=8+4-9=9+3=11-7=12-6=16-8=14-8=3+8-7=二、填一填。(38分)1.计
-
部编一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识字1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雨字头、双耳”。 2.学习并能熟练书写生字,认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春夏秋冬四个
-
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学习内容:数学书(2--8页) 二、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二)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
-
苏教版一下第一单元精练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单元精练1班级姓名一、看看谁能算得又对又快。16+30=15-8=45+40=50+6+3=8+8+50=23+6=65+30=23+5=5+61+2=40+20+32=37+50=80-40=5+32=20+60+13=63―3+26=二、估计得数是几十多。53+20(十多)8+81(十多)3
-
一下数学第五单元复习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期第五单元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1、复习引导 师:同学们,老师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怎么样。(展示PPT口算题) 师(边展示边说):这里老师已经做了一
-
人教版本初一下学期最新版本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二课时 课 题: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
-
苏教版一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 餐桌上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2、认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科学饮食和文明就餐的态度。 【
-
趣味数学(一下)教案
【课程建设——趣味数学课教案】 移多补少(一年级第四周) 特钢中学 杨永胜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体验多的在减少,少的在增加的过程,发现数学的神秘,从而
-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对称,会画一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2、二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些简单
-
三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
-
一下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
-
一下语文1-4单元教案
识 字 1 教材分析 《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
-
一下语文二单元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
一下1单元语文教案
识字1《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
-
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执笔:张永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
人教版第四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 l~3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
-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案 主备:陈主娟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