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针灸晕针演练总结
-
针灸总结
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足少阳穴为主。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
针灸试题总结
历年针灸试题总结 1.手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
针灸意外事故总结
气管损伤 【概述】气管的解剖位置较特殊,针灸不易造成损伤。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即使刺中,一般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是,操作不当,亦可误伤。特别是如同时
-
针灸知识点总结
一.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
-
针灸穴位总结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尺泽合穴 [定位] 在
-
针灸出科总结
1、肌张力临床表现有哪些及操作? (1)肌张力增高,1痉挛性增高(折刀样增高)2、强直性增高(铅管样增高) (2)肌张力降低 2、走罐操作方法是什么? (1)根据疾病定经络 (2)涂抹刮痧油 (3)排痧走罐分
-
针灸治疗学总结
第一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 痹证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病因病机:行痹(风痹) 痛痹(寒痹)
-
针刺时发生晕针如何处理?
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轻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烦欲吐;重者昏厥,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身出大汗。处理:应立即出针,使病人平卧,头稍放低,给饮热茶,闭目休息,即可恢复。
-
历年针灸试题总结
历年针灸试题总结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 -
针灸总结趣味记忆(合集)
一,十二原穴(自编) 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
-
针灸总结(共五则)
总结 针灸学考试资料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
针灸基础教研室活动总结
针灸基础教研室教学方法改革活动总结本学年中,我针灸基础教研室紧跟大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本着培养创新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开展教学方法
-
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
中医针灸康复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
-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精选5篇)
流派 1经学派:杨上善,杨玄操,王冰,滑寿,张介宾,马莳,张志聪(内经) 2经穴考订派:王熙,巢元方,杨上善,王焘,王惟一,王执中,朱震亨,滑寿,李时珍,张介宾,李学川 3穴法派:王熙,孙思邈,王执中,张元素,李杲,
-
中医针灸笔记精华总结,歌诀
盆腔八针:中极~,气海~,三阴交(双)~,子宫(双)~,水道(双)~;D-D
鼻炎七针:合谷(双)~,迎香(双,刺向鼻通)~,印堂~,曲差(双)~;D-D
瘾症八针:曲池(双)~,三阴交(双)~,血海(双)~,足三里(双)~;D-D
呃逆八针:内关(双)~,攒竹(双)~,脑 -
演练总结
2016年5.12防灾减灾安全演练总结 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同时结合《教育局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于2016年5月13日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了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
-
演练总结
演 练 总 结 时间:2012年12月26日(周三)18:00至19:00 地点:市第二人民医院海州院区; 参加人员:以突发事件急救小组为核心的全院相关科室及人员; 为检验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
演练总结
演练之总结为贯彻落实《消防法》和《四川省消防条例》,为进一步提高公司义务消防大队队员的灭火技能和消防水平,增强防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5月13日我公司与苍溪县人民政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