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周周练五答案
-
周周练五(答案)★
周周练五 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4分) A.诘问(jié) 琐屑(xiè) 稀罕(hǎn) 触目伤怀(chù) ....B.憎恶(zèng) 伎俩(liǎ)
-
周练及答案
2012届高三语文周练
训练时间:2011.9.15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封禅(shàn)漩(xuán)涡血淋淋(xiě)封妻荫子(yìn) ....
B -
6年级复习周周练答案
苏教国标版六下语文周周练参考大答案
第一周
六、BAC
八、鲈鱼,浪淘尽,猿声,黄鹤,江枫
九、桃花开了,抿着嘴,嘻嘻地笑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十、(一 -
周练6和7答案
周练6 15课 3. 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东郭先生。请模仿东郭先生的口气,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农。 .....东郭先生急忙上前告诉老农:“有一条狼因为猎人的追
-
周练2答案分析
四会中学2014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周练答案分析
一.
1.(3分)*D.【A.震、赈都读zhân,咯kǎ/炮烙luî,蹊跷qī/独辟蹊径xī;B.弋yì/颐yí,侪chái/跻jī,轴承、垂直轴线zhïu;C.纰pī/癖pǐ, -
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五
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五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
-
2011年高三英语周练五
2011年高三英语周练五
2011年高三英语周练五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略)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 -
《分式》周周练
《分式》周周练(1)
班级:姓名:1. 下列各式中,
xy3aax
,, ,, 3b2x111121
, xy,; 2xy2x2x3
属于分式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 2. 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0.0000077
米,用 -
第一周周练题(教师答案)
语文学科第一周周练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B沏 qī 臭xiù; C焖mēn匙chí鸢yuān禁 jīn;D累累léiléi)
2、C(A慢-曼 B园-圆C慧-惠)
3、B(A“惠赠”是敬辞,只用于 -
高二年级语文周练(五)(5篇模版)
高二年级语文周练(五)
命题人:黄燕华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总分:75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将答案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1—5□□□□□6—10□□□□□
11—15□□□□□16—20□□□□□ -
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答案(1.20)
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答案(1.20) 1.B (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
-
2013 周练九 文档五篇范文
2013届高三语文周周练九 命题人:王兴梅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于公平法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
-
周练8教师版
周练8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弹劾/弹冠相庆奴婢/刚愎自用折耗/损兵折将
B.投缘/不容置喙渎职/穷兵黩武吭声/引吭高歌
C.食谱/箪食壶浆落枕/失魂落魄 -
成语周周练9
周周练9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放语使用恰当的下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
-
第五次周练试题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体部分,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
-
高二英语周练
高二英语周练
I.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People from Great Britain brought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North America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 or sh -
高二语文周练
南洋学校高二语文周练(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解数/解甲归田着凉/着手成春连累/硕果累累提防/提心吊胆 ........
B.济世/人才济济 -
语文周练试题答案
语文周练试题答案(11、24)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B(原文说“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
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