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

时间:2019-05-14 13:5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

第一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

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类作品的几点看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每当课程涉及到有关人体的作品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怯怯私语、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大胆的学生则直接喊出“耍流氓”。这是每一位初中美术教师面临的很现实的课堂场面。学生往往对设计人体方面的艺术作品特别关注,面对这种局面有些教师就会无从下手,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方法不得当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甚至面对言语过激的学生教师会训斥一番这个孩子,或者对作品做简单评述就敷衍过去了。面对这样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如何,确实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非常的关注与期盼另一方面又是教师的“冷”处理,显然这之间出了一些问题。

(教师改变)要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首先摆正立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也应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加以关注,不能冷漠处之。

(了解学生)首先要分析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小,具有儿童与青年的共同特征,因此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解放,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体艺术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从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人体美首先表现在身体样貌的美。人体美属于形式美、自然美范畴,但带有社会性。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来自先天的遗传禀赋,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人体美包括两方面,就人的形体、体态、容貌而言,由形式美法则决定,要求人体线条挺拔,富于变化,匀称,有魅力,各部分的比例以及肤色、动作、姿态符合人类的普遍尺度。就人体美的本质而言,它是健、力、美的统一,展现出人的活泼、勇敢、热情、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体美的发展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对人体美的审美标准有同又有异,文明的社会环境、美好的社会生活和长期的锻炼、保养为人体的日益美化提供了可能性。人体美是人的重要的审美对象,能使人愉悦,坚定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信。第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结构 教师在涉及到人体结构的教学中,除了要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孝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健康健美是人体美的基础

健美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健康仿佛是一面镜子,它可照见附着在人体美上面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传统偏见,并教育那些有偏见的人,服从健康的原则,放弃自己的偏见。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

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加深

了解和认识,就会有收获。

第二篇:在引导中教学

在引导中教学

李贵凤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现在实行的新课标,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时间就更显得宝贵了,已往在备课过程,我心里总有个想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教给学生。结果课堂的表演主角变成了我们老师自己,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者,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并不是教学的主体,应明确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应重在导字上下功夫, 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认识相符合的任务性活动。

1.选取合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觉学习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数学教学中, 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讲解“象棋发明者让印度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 的故事来引起学生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 “可与珠峰试比高” 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0天是星期几? ” 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通过讲解中国电脑体育彩票获奖面的大小激起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 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引导其自觉学习。

2.设计再创造过程,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新知识。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 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 从而获得新知,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例1关于诱导公式(二)的教学设计

(1)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240°、sin60°(教师强调在同一坐标系中求, 为证明作铺垫)。

(2)由学生谈感想并进行猜想。大部分学生得出两种想法: sin240°=-sin60°、sin(180°+α)=-sinα(α为锐角)。有学生进一步猜想sin(180°+α)=-sinα(α∈R)。

(3)引导学生验证。对学生的猜想和证明肯定后, 要他们看教材, 进行比较, 并展开讨论, 获得对发现与创新的体验。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知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则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 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例2, 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几何法作函数图象的局限性和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 因而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作出教学设计, 并由学生独立探索。有的同学作出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断仅凭直觉;有不少同学推理有据, 作图正确, 颇有见地。在研究过程中, 函数性质不教自明。

4.讲究解题的教学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中拓展思路

①一题多解

在解题教学中, 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 跟教师一致, 而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 已知cotα=m(m≠0)求cosα。”学生先后找出四种思路, 他们思维活跃, 一题多解,(下接第29页)(上接第33页)

竞相发言, 课堂高潮迭起。

②常规问题新解

突破常规、另辟蹊径, 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因此, 在解答一些基本问题、常规问题时, 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新解, 进行速解。学生的思路有时是出人意料的。

例3, {an} 为等比数列, a8=8, a10=16, 求a20。

当大多数学生还在求a1时, 一个学生就举手了。其解答过程是: 由a8=a1q7=8, a10=a1q10=16, 得q2=2。a20=a1q9。q10=16(q2)5=512。这种速算很有新意。

5.利用学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 我常常在几种正确的解法中夹着一种错误的解法, 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的成果除了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公式、定理、解题方法,,还有学生的能力、意识、情感等。在教学中,不应只是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总之,应该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活动提供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各种思考和操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本质过渡。

第三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初探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初探

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中学 李步会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呢?我认为这品诗一如品茶。既这品茶有观、闻、尝,这品诗词亦有读、想、画。关键词:读、想象、情境、意境、意象、画、古诗词(曲),之所以为后人传诵、运用,经久而不衰,就是因为它意境深远,形象生动,韵律优美。吟赏它,能陶冶人的良好品质、情操,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多学古诗词,并学会赏析,我们才能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我们理解、运用语言的品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呢?我认为这品诗一如品茶。饮茶,主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通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这种重在“精神”的饮茶方法,其妙趣不可言传,却可意会。

既这品茶有观、闻、尝,这品诗词亦有读、想、画。

一、诗读百遍 其义自现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

实践提高。所以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把这种习惯培养到课外。那么只有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自己在课外再接触。古语说“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可以在课的尾声掀起一个诵读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学生是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课堂诵读的精华,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时时照亮和指引前方的路。如果,我们的古诗文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高效而有意义的。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成片的森林也是从一颗种子开始的,只要有一个同学开始了,好好培养,一定能养成一种好的风气。

二、发挥想象,探究古诗词之情境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意境全出。老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境,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

血 苌弘化碧—梦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孝顺双亲 红叶—以诗传情 红豆-相思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古诗常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形成一首诗歌的完美意境。而一个个意象组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画面,这画面就构成了诗的意境。它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诗”,即“意”的意思,就是作者在他所创造的形象中所表达的主观的思想感情。二是“画”,即“境”的意思,就是作者创造的可以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的生活画面。二者可简称为意与境或情与景。平时我们读到一首好诗,看到一幅好画,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这就是评价艺术意境的形象化说法。这种“诗”与“画”,“情”与“景”的有机统一,就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从作品所提供的有限的具体画面中,感受到形象之外的更深刻、更丰富的东西,从而使人流连忘返,获得美的享受。

鉴于此,赏析诗歌,在领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可闭上眼睛想象,此诗该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把文字转换成画面。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等翁,独钓寒江雪。”从诗的意境看,不难看出诗人孤立寂寞而又努力顽强的性格特点。闭上眼睛一想,一幅活脱脱的雪天垂钓图便呈现在眼前:皑皑白雪覆盖着千山万岭,大道小路,茫茫旷野上,不见飞鸟的影子,没有行人踪迹,江天一色,粒尘不染,好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冰雪世界!雪,还纷纷扬扬地下着,幽寂、寒冷的气氛笼罩着一切,连空气也几乎凝固了。

第四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学生自主改错,教师个性指导

一.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思考—改错—理解—反思的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改错反思后才能在头脑中留有痕迹,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才能看到数学本质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每次做完家庭作业后,首先在固定时间独立完成,其次对照答案进行自主改错,再次对错题进行重做及分析。反思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本人所带的班有75%的学生都能每天主动进行自主改错,并且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 学生自主改错带来的教与学的变化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养成自主改错习惯

经过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班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改错,并且他们体验到了自主改错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下面摘录了两名同学对作业改错的认识。

高一(7)班于丹格:改错是必要的,每一道题都必须弄懂!总结不只是抄错题,总结的应该是发法及对自己认知的改变!

高二(4)班胡易铭:对于作业的改错,实际上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改错来认识到自己在做题时没注意

到的漏洞。以此来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并且还可以在改错中理清自己的做题思路,争取更大进步!

2.案例分析

本班有一名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也极为痛苦。我就带着她进行自我改错指导。最开始的时候,她的错题很多,我就对她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帮助她通过错题建构知识体系,归纳知识方法。渐渐地,她开始爱学数学了。自己主动总结,纠错,成绩也从不及格上升到及格线以上。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在目睹她的成功后,都纷纷进行作业的自主改错。班里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提高。以下照片就是她的作业自主改错。

从她的作业改错中发现:首先,无论是老师和学生再看到作业时,都能清晰的发现做题者做题时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其次,通过她认真的改错,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并且能够把知识、方法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再次,出错的题可以当做考试前的复习资料,对知识、方法进行巩固。3.教师

(1)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困难。

学生认真进行自主改错后,教师在判作业的时候能够发现班级的主要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原本我要上一节课的习题讲评课,但实施自主改错—讨论后,共同问题只需要在每节课开始或结束时占用几分钟讲完就可以了。对于个别孩子的数学问题,我就放在课下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2)为学本课堂奠定基础

本校正在实践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法。我指导学生进行的自主改错为学本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我在进行问题解决课时,设计问题开发单时就可以参考学生的自主改错题,整理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安排。

(3)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掌握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主改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没有实施自

主改错环节时,我在讲习题时,针对性就不够好。有时讲的题是少部分学生未明白的,但放在全班进行讲解,就会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自从运用自主改错后,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我就不再班里集中讲解了,而有的放矢的对大部分学生有问题的题进行讲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养成了每天早晨进行小组讨论的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4)课程整合

通过学生自主改错,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拿它当做参考指标,对于那些学生已掌握的课型,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合并成一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这时就需要学生将作业当做预习内容完成,上课就集中讲重难点问题。学生听起课来也会更有针对性。三. 反思 1.成果

经过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同时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存在问题

自主改错虽然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生生合作的能力,但是每天完成此项任务,耗费的学生时间较多。因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学生当晚总作业量较大时,他们就不能精益求精的完成,会出现敷衍的现象。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潜力

是无限的。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发动学生,才能达到师生双赢!

第五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

语文本身是欣赏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古诗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都人性化了,蕴含诗人深厚的内心情感,所以,发拙古诗文质兼美的特色,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领会诗人的内心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呢?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把握重点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美,找到学习古诗的钥匙。

诗人严谨而准确地运用精辟的语言,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气质,或是豪迈的情感,或是爽朗的气概,或是表现孤寂的情怀,或流露闲适素雅的情感。总之,每首诗都描绘了如画之景,体现了很深的语言功力。教学时,把握重点词语,可以让学生领悟诗人如何用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可以说是整首诗的“诗眼”。对诗歌鉴赏来说,抓住了诗眼就可以说抓住了全诗的灵魂和精髓,找到了学习古诗的钥匙。

比如《小池》这首诗,泉眼和树阴同时用了“惜”、“爱”两个词,教学时可适时品评:一个“惜”字让我们感觉到什么?绿树的影子映照在水中,在诗人看来,树阴好像是什么?使学生意识到这两个同在诗中的重要性,领会到“泉眼和树阴”似乎也有感情,使细流和晴柔更让人喜爱。再如《登鹳雀楼》,教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讲解诗人登上二层楼看到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时产生了什么想法?抓住“欲、穷、千里、更”四个词,不仅让学生理解诗句表面意思,还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诗人登高望远,不断向上的精神,就是在这样深入体会诗人遣词用语的精妙和深层含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二、展开联想与想象,扩充挖掘“空白”,再现诗中情景。

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语言精警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教师须独具匠心,发掘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造,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设问并启发学生进行补充或扩展性想象,使诗句描绘的景象浮现在眼前,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古诗文的欣赏离不开想象。由于古诗语言具有概括、含蓄、跳跃等特点,因此在初步弄懂以后,还要根据诗歌原句的提示,调遣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再造出诗歌的情景,才能真正深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所以,在指导学生欣赏、朗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在脑中勾画出各种人物、情景、内心活动等。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来唤起学生类似的记忆表象,使学生在有关表象的回忆中形成想象的情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教师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勾勒的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理解古诗如果单靠注释、说明,那么诗意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如果能通过想象、感悟,那么诗意也就会丰富、生动、鲜活起来。

三、玩味欣赏佳句,鉴赏品味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古诗中有许多上好佳句,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抓好佳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佳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修辞方法,还可以接受规范化语言的熏陶,提高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字面上看,作者是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其实,字里行间却隐喻进步事物战胜落后事物的客观规律。

为了使学生理解佳句在表达上的准确、鲜明、生动,可以采用换词对比法。如《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让学生考虑把句子的“含”改成“前”好不好?为什么?经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含”是包含的意思,好像诗人看见的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积雪皑皑、绵延不断的西岭图。

此外,还可以学习修辞手法的方式进行佳句教学。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采用夸张、联想、比喻等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非实指三千尺,只是言其高罢了,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气势;接着把瀑布描绘得雄奇壮观,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如《游园不值》,诗人看见一枝美丽的红色杏花透过围墙的空隙伸到墙外来时,联想到墙内一定已是繁花似锦、满园春色了,从而吟出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诗人的联想使后两句诗给人以启示和精神的鼓舞: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新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去体会诗的情感,去与作者共同品读山水的清静幽邈,气势雄浑;共同感受人生的怨恨悲愁,喜乐欢愉;共同叹惜金瓯残缺、国恨家仇;共同走进边塞,看铁甲战戟,听金鼓清角。这些深藏在学生心中的诗,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增加,会慢慢成为他们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他们完善人格的形成和个人修养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下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美术教学欣赏中体验情感

    在美术教学欣赏中体验情感 摘 要: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从作品中领悟艺术真谛,学生的欣赏水平起点高了,眼界就开阔了,对美的直觉和选择也就更敏感......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最终定稿]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 学习美术是件很愉快的事,在我任职这几年深有体会。要想学好美术,必须要学会欣赏作品,感悟其内涵。而且,良好的美术感知和欣赏,可以使学生向往美,......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油画欣赏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油画欣赏 【摘 要】 油画欣赏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油画作品的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还能通过了解油......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人体艺术欣赏课教学

    浅谈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 人体艺术欣赏课教学 作者:张秀 学科:美术 单位:中岗中学 日期:2012-3-27 题目: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人体艺术欣赏课教学 姓名:张秀 单位:中岗中......

    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老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 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的 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没......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新的课程标准并组织培训骨干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全国上下都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而......

    论文《用新理念引导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