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状元高考之后的状况
2009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77-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2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和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经济管理专业成状元“最爱”;早期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率”偏高;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早期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过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到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近40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理科、文科状元各占50%左右。其中能调查到职业发展状况的高考状元约15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高考状元从产生到大学毕业,都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大不相同,我国早期的高考状元诞生和毕业后“能见度”偏低。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首选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的第一名获得者,是高考中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高考状元中,在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定居海外。学术研究成状元“职业最爱”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中,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部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较高”。从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的状元也不少;约有四成多的状元则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高考状元专业与职业错位,选大学挑专业时更应谨慎和理性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调查到职业状况的大部分高考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大学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终身职业。再普查我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单,尚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分析显示,部分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少立志长远、多随大流奔热门,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引导、注重培养、给足支持、鼓励拔尖、追求卓越、实现创新。
第二篇: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范文]
《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发布日期: 2009-5-1
1刚刚看到的一个新闻:
其中这句话震动我心:
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个跨三十年统计样本量和时间足够了,说明了我们选择人才的尺度上面有了很严重的偏差,或者是中小学教育出问题或者就是我们大学教育出现严重问题!
一个省冠军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考试绝顶高手了,因为每个省同一批几百万(几十万)个同年或者临近年份出生的孩子,经历我们严格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层层考试选出来的都是绝对符合我们现在教育体制要求的高级精英,完全在试卷上是个符合的明星了!
再经历我们当时最好的高校栽培,这些精英完全是我们社会需要的顶尖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技能上面说在我们名牌大学进修过的高考尖子,成绩基本上也是顶尖的好苗子,这样的人才起码账面上面是可塑性极强,极其适应考试和学习,同时又是名牌大学的骄子,在毕业后最强的好工作岗位基本也是这些人的囊中物了,所以就表面看高考状元的路已经展开,剩下的就是摘果子了
可是不知为什么专家有这种痛心的呼吁,我们真该好好看看这份调查,什么原因使得高考状元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平常人了!!
高考状元某种意义上面就是我们自己标准选拔的精英,我们社会的顶尖才子,他们的事业上的沉默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某些原因还是有更深层的含义,欢迎大家讨论!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给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只有同一种类型人才,去比“分数”那才叫真公平。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偏向,子女教育是在用体育上“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搞“全民健身运动”——即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这样实践的后果是全体受教育者均受到 “运动伤害”。田文江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不是同一类人才;“蕃茄树上长不出苹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世界是由偏才创造的,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反木桶理论,太多家长只知道在短板上强行钻,却不知道在长板上多下功夫,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才施教。田文江指出,少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这也是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子女成长的不同时间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教育“只能是零售,不能批发”!
第三篇:高考之后那些事
高考之后那些事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鞠躬)
今天也没什么特别深奥的内容要和大家说,就随便说一下关于我的生活。
相信去年高考结束了之后,有很多同学都选择打暑假工的吧!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打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或者六点半。我觉得我做得挺卖力的,做完之后休息一会,可是呢,老板又没看不得人闲下来的,所以每天都会有做不完的事。工作的时候我就会有在想,唉…我干的就是卖体力卖时间卖青春的活,心酸啊…所以我来到这里和830班的大家相会。我想我们都是不愿意做体力而希望做脑力劳动的工作吧!
三年的高中,我都是住学校里,很多以前的同学都知道。然而补习我却选择了外宿,挺多同学都会问为什么,我就只有一个回答,回到家可以看到我老爸老妈。是的。每天快要放学,我总会和两个同桌说,好想回家呀!一到放学哦,就又说,好开心,我又可以回家了。每天见到他们,心中那种喜悦我说不清,总之真的很开心。外宿,其实是想每天看到他们为我们辛苦的奔波,就算再怎么觉得自己学不好,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看到他们比我们还要辛苦,我们这点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也会很有动力的学下去。
每天放学的路上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有时候就会一路高歌,特别是考试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就会用唱歌来释放心情。唱完歌总会记起初中的一堂生物课,我的生物老师说,我们在座的每位都是经过亿里挑一一路上千辛万苦选出来的,是最有活力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千万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轻易看轻自己,我们都是父母最优秀的孩子。
到这里我想送一首歌给大家,之前在一中里内宿过的同学一定听过的一首中午起床的时候学校放的一首歌。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 什么滋味,充满想象 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 多试几次,总会回答 心里有好多的梦想 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 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 有一天幸福总会听我的话 不怕要多少时间多少代价 青春是我的筹码 OH~~~ 我只有这一千零一个愿望 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 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 要勇往直前的飞翔 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最后,我希望今年的六月,我们可以笑着说,再见!
谢谢!(鞠躬)我的演讲完毕。
第四篇:高考结束之后
孩子学习上不去,都怪我太唠叨!有的老师听后私下说:这样的学校,我们无法和他们相比。他们占足了天时、地利、人和。
2011年高考结束了,不论考试成绩如何,绝大多数考生都松了一口气,一身轻松,第一件事准是想回家睡觉,睡它个三天三夜。
过不了多久,又是估分,又是填报志愿,又是在家里焦急地等成绩,盼录取。待高考陆续发榜,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一批榜上有名的考生开始忙碌起来了,最忙的要数家长了。有的家长开庆功宴,把亲朋好友请来祝贺一番,然后大家纷纷送礼,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家长趁此良机,带着孩子到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兜风旅游。有的家长忙着给孩子准备行装,购买名牌衣物,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只有少数贫穷地区的家长,在为路费、为学费而发愁。但有好心人支援,慈善家帮助,又有学校为贫困生开设的绿色通道,只要榜上有名一切都好说。
在第一批录取的考生中,最露脸的是各科的状元和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们,他们个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不少家长忙于介绍培养孩子成长的经验,学子也大谈取得优异成绩的心得,特别是升学率高的班主任,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要接受记者的采访,还要忙于写文章、上电台、电视台传经。这不,眼下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就有毕业生的春天。某班主任侃侃而谈培养高质量、高升学率的经验。他们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但好,而且兴趣广泛,身兼数职(学生干部),且无须加班加点,关键是启发他们的潜能,因此学生们的考试成绩突出,升学率极高,实在令家长们羡慕,令普通学校望尘莫及。不少家长听后感叹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天天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原来说得太多,只须说3遍就够了,说到第4遍不起作用,5遍反感,6遍以上就起反作用了,会扼杀学生的智商。孩子学习上不去,都怪我太唠叨!有的老师听后私下说:这样的学校,我们无法和他们相比。他们占足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是重点城市中的重点学校,有优秀的师资资源,有良好的教学设备,有得天独厚的高分入学学生,又有地区差别、优待录取的条件,我们只能甘拜下风。
高考及第可以说是毕业生的春天,对高考落榜者来说则是严冬的到来。我们这里有几位学子,学习不谓不努力,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高中3年,家长放弃工作,花大价钱在城市里租房陪读,尽其所能满足孩子学习上的要求。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复读,第二次高考落榜再复读,这第三次高考成绩又不理想,这可怎么办呢?孩子愁,父母愁,愁、愁、愁,刚下眉头,又上心头,好一个愁字了得,但愿不要出现新的范进。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各走各的门道,各有各的高招。
如今的高校一再扩招,仍满足不了考生们的要求。纵令考生能够全部录取,也会喜忧参半。因为高校分为三六九等,有名牌大学和普通高校,有一本、二本、三本,有本科、专科和高职院校的区别。人心无尽,难以满足,竞争激烈,在所难免。1000多万毕业生拥挤在一座独木桥上,你追我赶,又不能全部通过,过去则喜,过不去则忧,不怨考生,一切皆因高考制度使然。
神圣的高等学府啊,你令人想往,又令人畏惧。应试教育的苦酒啊,何时才能让国人喝够!
2011年的高考结束了,榜上有名的学子松了一口气,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榜上无名的学子再次踏上征途,力争明年榜上有名。明年的高中毕业生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一切为了明年的高考,一切将重复2011年高考的过程。
第五篇:2013山东高考文科状元
2013山东高考文科状元:李华749分
2013-06-26 16:36 来源:互联网
夺得2013年山东高考文科状元的是一个名字叫李华的。她以749分荣获2013年山东高考文科第一名,让我们为她送去热烈的掌声和祝福。
2013年本科一批分数线文 科570分,理 科554分。2013年山东高考文科状元:青州一中的李华以749分荣获2013年山东高考文科状元。
2013年山东高考文科状元各科分数: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49,文综240,基本能力60。
【2013山东高考理科状元721,来自邹城一中】山东高考理科状元袁晓宇同学是山东邹城一中理科生,今年以721分获得山东高考理科状元,语文135,数学150,英语148,理综235,基本能力57。袁晓宇同学爱好广泛,曾获中国少年高尔夫冠军、华北区桌游综合第一,多次在SCI上发表文章,目前清北港大均向其伸出橄榄枝。
2013年山东高考状元 理科状元总分739分
2013-06-25 10:55来源: 高分网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又一批高考“状元”新鲜出炉。虽然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高考新闻宣传工作,加强高考信息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但随着山东2013年高考成绩公布,随之流传的则是高考状元花落谁家的信息。据微博网友透露,2013年山东理科高考状元高密市第一中学郭然,739分,语文143,数学149,英语150,理综
239,基本能力58.潍坊一中王智位居第二,总分738分,语文143分,数学149分,英语149分,理综239
分,基能58分。
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在求学和专业选择上追求热门、高薪的情况较普遍。虽然高考状元越来越受到诟病,但人们对状元头上的光环仍然是趋之若鹜。因为高考“状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远大的志向、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这种刻苦向上的精神对新一代新少年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