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资格定期注册调查填表补充说明
关于资格定期注册调查填表补充说明
各中小学校:
为顺利完成汕头市首次中小学教师资定期注册调查摸底工作(汕市教〔2017〕 136号),请各中小学校业务人员认真研读相关文件及各表籍下备注说明,贯彻文件精神并指导学校教师完成相关表籍,特别是对《附件5:汕头市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调查摸底填表说明》、《附件7:教师资格认定特殊情况及不规范问题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处理办法(教资字〔2016〕2号)》要逐字研读。现在就近期部分业务人员所反映情况与区教育局负责业务沟通反馈,做补充说明:
1、各学校在编在职教师均需填写《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附件1)、《汕头市中小学在岗教师情况调查表》(附件2),要严格按照资格证书内容如实填写,不能凭印象回忆;学校业务人员需清晰、全面复印相关证书复印件,并经核实内容无误后,由教师个人打印《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并签名,缴交学校审核盖章后上报。无教师资格证人员只填写附件2,如教师资格证存在特殊情况及不规范问题的情况,应填写《教师资格证特殊情况及不规范问题情况登记表》(附件6),上报统一处理。
2、附表
1、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
参加工作时间:民办人员一般指成为正式公办教师时间,大中专毕业生指入伍参加工作正式时间。
教师职务
(职称):
职务:按实际情况如:**学校教导处主任、**学校教员(中层以上干部以区局批文批复为准)。
职称:按过渡后新名称填写:学段+学科+资格,未评职称人员空白。
学校审核人再根据填写教师实际情况填写“定期注册条件”,或注明原因。
本表填写指有限于能提供资格证书人员
3、附件2.汕头市中小学在岗教师情况调查表 入职时间:与上述参加工作时间相同。
是否在教学岗位:一般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填写“是”;“从事教学管理且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长病假教师,或其它原因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则填否+原因。如:否(管理)或否(长病)或否(其它)。
继续教育、年度考核时间为2014-2016年度,如实填写。
本表填写指学校在编在职人员,含2017年8月新调入人员。并按是否在教学岗位分类排序。
4、附件3.xxx学校教师资格首次注册人员名单
相关内容按资格内容填写,任教岗位:学段+学科,如“小学语文,初中英语”。学校意见:同意。本表填写指有限于能提供资格证书人员。
5、附件4.汕头市中小学在岗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情况调查表
学校汇总附表1、2信息、统计后填写合计数要与本校现有人员相符。注意表上单位、人数信息要填写完整。
6、附件6.教师资格证特殊情况及不规范问题情况登记表 特殊情况及不规范问题人员按情况分类填表打“√”,按相同信息错误分类排序。
7、若学校存在着1996-1997年过渡时期、1998年试点时期人员,证书上没有“任教学科”信息,则将其填写于《教师资格证没有任教信息情况登记表》。
8、上交材料:
附件1《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2份,暂张贴小2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要求同时保存有同底电子照片。2份材料顺序分别按《附件3.xxx学校教师资格首次注册人员名单》排列。
附件2、3、4、6、9(无学科信息)需上交纸质材料一式2份,所有材料分类夹后按附件顺序装入档案袋,最迟于9月26日上午上交教育组301室,同时电子档压缩上传“司马人事业务群”。
2017年9月22日
第二篇:药品注册申请表填表说明
药品注册申请-填表说明
我们保证:本项内容是各申请机构对于本项申请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郑重保证,各申请机构应当一致同意。
其他特别申明事项:需要另行申明的事项。
1.2. 本申请属于:系指如果属于申请境内注册品种选境内注册,如果属于申请进申请分类:按药品注册申请的分类填写,属新药的,选新药申请;属按新药口注册选进口注册。本项为必选项目。管理的,选新药管理的申请;属申请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选仿制药申请。本项为必选项目。
3. 申请事项:按照该申请实际申请事项填写。申请临床研究(包括附加申请免临床研究的),选临床试验;申请生产,选择生产;若仅申请新药证书的,选新药证书。本项为必选项目。当申请分类为新药申请或按新药管理的申请时,生产和新药证书为多选项;当为仿制药申请时,只能选临床或生产。
4. 药品注册分类:药品分类及注册分类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中的有关分类要求选择。本项为必选项目。(系统设置为下拉选择菜单。中药设置为1、2、3、4、5、6.1.1、6.1.2、6.1.3、6.2、6.3、7、8、9类;化药设置为1.1、1.2、1.3、1.4、1.5、1.6、2、3.1、3.2、3.3、3.4、4、5、6类;生物制品依次设置为1、2、„、15类)。如果是新药或按新药管理,则化药注册分类只能选择1-5,中药只能选择1-8,生物制品不限制;如果是仿制药,则化药注册分类只能选择6,中药只能选择9,生物制品不能选择。
5. 附加申请事项:在申请分类和药品注册分类选定后,如同时申请非处方药,则选非处方药,此项不选,默认为申请处方药;如申请仿制的药品属于按非处方药管理的,则此项必须选择非处方药;同时申请减免临床研究,则选减或免临床研究;属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新药申请申请特殊审批的可选特殊审批程序如选择了特殊审批程序,须填写“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程序申请表”。属于上述申请以外的其他附加申请事项(如申请Ⅰ期临床等),可选择其他。选择“其他”的,应当简要填写申请事项。
6. 药品通用名称:应当使用正式颁布的国家药品标准或者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其增补本收载的药品通用名称。申报复方制剂或者中药制剂自拟药品名称的,应当预先进行药品名称查重工作。本项为必填项目。
7. 药品通用名称来源:来源于中国药典、局颁标准的,选国家药品标准;来源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文件的,选国家药典委员会;属申请人按有关命名原则自行命名的,选自拟。本项为必选项目。
8.9. 英文名称:英文名填写INN英文名;中药制剂没有英文名的,可以免填;汉语拼音:均需填写,注意正确区分字、词、字母大小写等。可以参照中国申报中药材的需提供拉丁名。本项为必填项目。药典格式填写。本项为必填项目。
10. 化学名称:应当以文字正确表达药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不要采用结构式。本项为必填项目。
11. 其他名称:系指曾经作为药品名称使用,但现在已被国家规范的药品通用名称取代者。
12. 商品名称:申请人为方便其药品上市销售而申请使用的商品名称。进口药品可同时填写英文商品名称。商品名称仅限于符合新药要求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及进口中药可以申请使用。
13. 制剂类型:本项为必选项目。
非制剂:根据本品类型进行选择。其中“有效成份”系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系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不属所列类型,选“其他”,并应简要填写所属类型。
制剂:在“剂型”后选择所属剂型;剂型属于《中国药典》或其增补本收载的剂型,选中国药典剂型;非属《中国药典》现行版及其增补本未收载的剂型,选非中国药典剂型;进口药品同时填写剂型的英文。如属于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制剂的,可同时选择特殊剂型。
14. 规格:填写本制剂单剂量包装的规格,使用药典规定的单位符号。例如“克”应写为“g”,“克/毫升”应填写为“g/ml”。每一规格填写一份申请表,多个规格应分别填写申请表。本项为必填项目。
同品种已被受理或同期申报的原料药、制剂或不同规格品种:填写由同一申请人申报的该品种已被受理或同期申报的其他原料药、制剂或不同规格品种的受理号及名称。若为完成临床研究申请生产的需填写原临床申请受理号。
15. 包装:系指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如有多个包装材质要分别填写,中间用句号分开,例如“玻璃瓶。塑料瓶”。包装规格是指基本包装单元的规格,药品的基本包装单元,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供上市的药品最小包装,如:每瓶×片,每瓶×毫升,每盒×支,对于按含量或浓度标示其规格的液体、半固体制剂或颗粒剂,其装量按包装规格填写。配用注射器、输液器或者专用溶媒的,也应在此处填写。每一份申请表可填写多个包装规格,不同包装规格中间用句号分开,书写方式为“药品规格:包装材质:包装规格”,例如:“0.25g:玻璃瓶:每瓶30片。塑料瓶:每瓶100片”,多个规格的按上述顺序依次填写。本项为必填项目。
16. 药品有效期:本品种的有效期,以月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规格、包装材质,有效期如有不同则要分别对应填写,如包装材质为“玻璃瓶。塑料瓶”两种,有效期分别为18个月、12个月,应写为“18个月。12个月”。诊断试剂类制品,如有多个组份且有效期不同的应以最短的有效期作为产品有效期填写。
17. 处方(含处方量):应当使用规范的药物活性成份或者中药材、中药饮片、有效部位等名称,同时应当填写按1000制剂单位计算的处方量。申报复方制剂,应当预先进行处方查重工作。本项为必填项目。
处方内辅料(含处方量):对处方使用的每种辅料均应填写,包括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等。处方量按1000制剂单位计算。本项为必填项目。
18. 原辅料来源:境内生产是指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并在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内的原料药;进口注册是指已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并在其有效期内的原料药;另行申报是指正在申报注册中的原料药,应将其受理号填写在批准文号项下,受理号亦可由省局在受理时填写;另行批准是指无需注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批准的原料药,在批准文号项下填写其批准文件编号。复方制剂应填写全部原料药来源,同一原料药不得填写多个厂家。本项为必填项目。
19. 中药材标准:制剂中所含中药材,规范填写药材名称。如有地方或国家药品标准的,属于法定标准药材;若没有地方或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材,属于非法定标准药材;明确各药材检验所采用的标准来源(国家标准、地方药材标准或自拟标准)。本项为必填项目。
20. 药品标准依据:指本项药品申请所提交药品标准的来源或执行依据。来源于中国药典的,需写明药典版次;属局颁或部颁标准的,需写明何种及第几册,散页标准应写明药品标准编号;来源于进口药品注册标准的,写明该进口注册标准的编号或注册证号;来源于国外药典的,需注明药典名称及版次;其他是指非以上来源的,应该写明具体来源,如自行研究,国产药品注册标准等情况。本项为必填项目。
21. 主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简略填写主要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不必照抄说明书详细内容,限300字以内。
适应症分类:(本项为必选项目)
一、化学药品:
抗感染系指: 各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分支杆菌药、抗艾滋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天然来源抗感染药。
寄生虫系指: 抗寄生虫药。
呼吸系指: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复方抗感冒药。
皮肤系指: 皮肤疾病用药。
精神神经系指: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肾系指: 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用药。
外科系指: 电解质补充、酸碱平衡、静脉营养补充、痔疮、男性生殖系统等用药。肿瘤系指: 各种肿瘤、血液病用药。
内分泌系指: 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用药、解热镇痛类抗炎药、各种免疫系统调节剂等。
消化系指: 胃肠道、肝胆疾病用药、减肥药等。
妇科系指: 妇科疾病用药。
五官系指: 用于耳、鼻、喉、眼等五官科用药。
放射系指: 放射科用药(如造影剂等)。
其他系指: 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包括辅料等。
二、中药:
儿科系指: 儿科及小儿用药。
风湿系指: 风湿类疾病用药。
呼吸系指: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各种感冒药。
妇科系指: 妇科疾病用药。
骨科系指:骨折、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用药。
皮肤系指: 皮肤科用药。
精神神经系指: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血管系指:心血管疾病用药。
外科系指:各种跌打损伤、痔疮等外科用药。
肿瘤系指:各种肿瘤疾病用药。
内分泌系指:糖尿病等疾病用药。
消化系指: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五官系指:耳、鼻、喉、眼科等五官科用药。
泌尿生殖系指: 男科、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用药。
其他系指: 血液病、抗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用药及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
22. 专利情况:所申请药品的专利情况应当经过检索后确定,发现本品已在中国获得保护的有关专利或国外专利信息均应填写。本项申请实施了其他专利权人专利的,应当注明是否得到其实施许可。已知有中国专利的,填写其属于化合物专利、工艺专利、处方专利等情况。
23. 是否涉及特殊管理药品或成份: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的特殊药品,应分别选填。
24. 中药品种保护:根据所了解情况分别填写。
25. 同品种新药监测期:如有,需填写起止日期。
26. 本次申请为:填写申报品种本次属于第几次申报。简要说明既往申报及审批情况。如申请人自行撤回或因资料不符合审批要求曾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予批准等情况。
27.机构1-5:机构1是指具备本品生产条件,申请生产本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对于新药申请,尚不具备生产条件或尚未确定本品生产企业的,可不填写。对仿制药品申请及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制剂除外)及增加新的适应症的药品申请,必须填写本项。对于进口药品申请,应当填写境外制药厂商(持证公司)的名称。对于申请生产本药品的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持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情况做出选择。机构2、3、4、5,对于新药申请,必须填写申请新药证书的机构,即使与机构1相同,也应当重复填写;对于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的改变剂型(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等除外)、增加新的适应症的申请,不必填写;对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本项不得填写。仍有其他申请新药证书机构的,可另外附页。对于进口药品申请,如有国外包装厂,则填写在机构3位置。对于新药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在发给的新药证书内,将本申请表内各新药证书申请人登记为持有人,排列顺序与各申请人排名次序无关。
各申请机构栏内:“名称”,应当填写其经过法定登记机关注册登记的名称。“本机构负责缴费”的选项,用于申请人指定其中一个申请机构负责向国家缴纳注册费用,该机构注册地址即成为缴费收据的邮寄地址。“组织机构代码”,是指境内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发给的机构代码,境外申请机构免填。“注册申请负责人”,是指本项药品注册申请的项目负责人。电话、手机、传真和电子信箱,是与该注册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其中电话应当提供多个有效号码,确保能及时取得联系。填写时须包含区号(境外的应包含国家或者地区号),经总机接转的须提供分机号码。“联系人”,应当填写具体办理注册事务的工作人员姓名,以便联系。
各申请机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签名日期:已经填入的申请人各机构均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在此签名、加盖机构公章。日期的填写格式为××××年××月××日。本项内容为手工填写。
药品注册代理机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签名日期:药品注册代理机构在此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机构公章。
28.委托研究机构: 系指药品申报资料中凡属于非申请机构自行研究取得而是通过委托其他研究机构所取得的试验资料或数据(包括药学、药理毒理等)的研究机构。
29.电子资料:选择提出注册申请时同步提交的电子资料目录。如属于中药,分别
为《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中:4号资料(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7号资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19号资料(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29号资料(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如属于化药,分别为《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中:4号资料(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7号资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16号资料(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28号资料(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另外对于申请生产或上市的品种,均需要提交详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说明书。相关资料内容通过网络提交。
30.填表应当使用中文简体字,必要的英文除外。文字陈述应简明、准确。选择性项目中,“○”为单选框,只能选择一项或者全部不选;“□”为复选框,可以选择多项或者全部不选。需签名处须亲笔签名。
31.本申请表必须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修改和打印,申报时应当将打印表格连同该软件生成的电子表格一并提交,并且具有同样的效力,申请人应当确保两种表格的数据一致。为帮助判断两种表格内数据是否完全一致,电子表格一经填写或者修改后,即由软件自动生成新的“数据核对码”,两套“数据核对码”一致即表明两套表格数据一致。对申请表填写内容的修改必须通过该软件进行,修改后计算机自动在电子表格内产生新的“数据核对码”,并打印带有同样“数据核对码”的整套表格。未提交电子表格、电子表格与打印表格“数据核对码”不一致、或者本申请表除应当亲笔填写项目外的其他项目使用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或者修改者,其申报不予接受。
32.本表打印表格各页边缘应当骑缝加盖负责办理申请事宜机构或者药品注册代理机构的公章,以保证本申请表系完全按照规定,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或者修改。
第三篇:教师定期注册填写说明
1、思想品德鉴定表仅供参考,还有一个师德建设考核表,你们看下,如果想用就用,不想用自己再想办法吧。
2、资格证上是一代身份证的,统一用二代身份证。
3、普通话是2003年6月之前的作废,之后的长期有效。无普通话证的先报名,要求今年必须考下来,注册时先选择二乙。
4、资格证名字与身份证不一致的,需要乡镇或市直学校办公室在资格证备注栏中做备注证明,并由教育局盖章生效。
5、资格证丢失的自己到发证机关补。
6、与现任教学校聘用起始时间是指单位与教师的合同日期,本次要上交聘书,有聘书就有时间了。每个学校的合同时间不相同是正常的。
7、注册时统一用二代身份证,如果资格证上是一代身份证,直接用二代身份证注册网报,不用说明。
8、毕业学校找不到的自己添加。
9、现任教学科与资格证不一致时,资格证按资格证填,实际任教学科按实际填写。
10、关于所学专业,依次打开各类别,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就找到最相近的
11、持有低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高学段任教的 首次“注册合格”或有条件的“注册合格”,限期5年内取得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否则,定期注册时则为“不合格”或调整到低学段任教。
12、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低学段任教
这种情况(简称“高证低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教师资格向下融通的政策,视为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在其他注册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为“注册合格”,不强制要求具备与现任教学段一致的教师资格。
13、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与现任教学科不一致
这种情况(简称“科证不一”)原则上不属于“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但考虑到此种情况的历史成因及普遍性,特别是在小学教师向全科教师发展的趋势下,在注册工作中,可不对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与现任教学科的一致性做出强制要求。
14、具有两种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首次注册时,一个申请入原则上只能申请注册一个与其任教岗位应的教师资格。如果申请人所具有的两种以上教师资格都与任教岗位应,中请注册哪一种教师资格,由申请人自定。
15、过渡时期认定的教师资格汪书上没有任教学科,此项内容不做补充和修改。申请人在注册系统中填写“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时,请选择“无”。
16、证书发日期与信息系统中的证书发日期不一致的,不做修改。
17、职称填最后评上的。
18、资格证上的信息如果与身份证编制上的姓名、身份证号不一致时,就先以编制上的信息为主,在资格证上做备注。
第四篇:药品补充申请表填表说明范文
药品补充申请-填表说明
我们保证:本项内容是各申请机构对于本项申请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郑重保证,各申请机构应当一致同意。
其他特别申明事项:需要另行申明的事项。
1.2.
3.处方药。
4.选。
5.6. 申请事项分类:药品分类及注册分类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四中的药品通用名称:应当使用正式颁布的国家药品标准或者国家药典委员会《中有关分类要求选择。本项为必选项目。国药品通用名称》或其增补本收载的药品通用名称。申报复方制剂或者中药制剂自拟药品名称的,应当预先进行药品名称查重工作。本项为必填项目。
7.8.
9. 英文名称:英文名填写INN英文名;中药制剂没有英文名的,可以免填;汉语拼音:均需填写,注意正确区分字、词、字母大小写等。可以参照中国化学名称:应当以文字正确表达药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不要采用结构式。原申请品种状态:按品种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本项为必选项,且可多本申请属于:系指如果属于申请境内注册品种选境内注册,如果属于申请进药品分类:按本品种的属性选择相应的选项。本项为必选项。是否为OTC:如同时申请非处方药,则选非处方药,此项不选,默认为申请口注册选进口注册。本项为必选项目。申报中药材的需提供拉丁名。本项为必填项目。药典格式填写。本项为必填项目。本项为必填项目。
10. 商品名称:申请人为方便其药品上市销售而申请使用的商品名称。进口药品可同时填写英文商品名称。商品名称仅限于符合新药要求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及进口中药可以申请使用。
11. 制剂类型:本项为必选项目。
非制剂:根据本品类型进行选择。其中“有效成份”系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系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不属所列类型,选“其他”,并应简要填写所属类型。
制剂:在“剂型”后选择所属剂型;剂型属于《中国药典》或其增补本收载的剂型,选中国药典剂型;非属《中国药典》现行版及其增补本未收载的剂型,选非中国药典剂型;进口药品同时填写剂型的英文。如属于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制
剂的,可同时选择特殊剂型。
12. 规格:填写本制剂单剂量包装的规格,使用药典规定的单位符号。例如“克”应写为“g”,“克/毫升”应填写为“g/ml”。每一规格填写一份申请表,多个规格应分别填写申请表。本项为必填项目。
同品种已被受理或同期申报的原料药、制剂或不同规格品种:填写由同一申请人申报的该品种已被受理或同期申报的其他原料药、制剂或不同规格品种的受理号及名称。若为完成临床研究申请生产的需填写原临床申请受理号。
13. 包装:系指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如有多个包装材质要分别填写,中间用句号分开,例如“玻璃瓶。塑料瓶”。包装规格是指基本包装单元的规格,药品的基本包装单元,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供上市的药品最小包装,如:每瓶×片,每瓶×毫升,每盒×支,对于按含量或浓度标示其规格的液体、半固体制剂或颗粒剂,其装量按包装规格填写。配用注射器、输液器或者专用溶媒的,也应在此处填写。每一份申请表可填写多个包装规格,不同包装规格中间用句号分开,书写方式为“药品规格:包装材质:包装规格”,例如:“0.25g:玻璃瓶:每瓶30片。塑料瓶:每瓶100片”,多个规格的按上述顺序依次填写。本项为必填项目。
14. 药品有效期:本品种的有效期,以月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规格、包装材质,有效期如有不同则要分别对应填写,如包装材质为“玻璃瓶。塑料瓶”两种,有效期分别为18个月、12个月,应写为“18个月。12个月”。诊断试剂类制品,如有多个组份且有效期不同的应以最短的有效期作为产品有效期填写。
15. 处方(含处方量):应当使用规范的药物活性成份或者中药材、中药饮片、有效部位等名称,同时应当填写按1000制剂单位计算的处方量。申报复方制剂,应当预先进行处方查重工作。本项为必填项目。
处方内辅料(含处方量):对处方使用的每种辅料均应填写,包括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等。处方量按1000制剂单位计算。本项为必填项目。
16. 原辅料来源:境内生产是指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并在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内的原料药;进口注册是指已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并在其有效期内的原料药;另行申报是指正在申报注册中的原料药,应将其受理号填写在批准文号项下,受理号亦可由省局在受理时填写;另行批准是指无需注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批准的原料药,在批准文号项下填写其批准文件编号。复方制剂应填写全部原料药来源,同一原料药不得填写多个厂家。本项为必填项目。
17. 中药材标准:制剂中所含中药材,规范填写药材名称。如有地方或国家药品标准的,属于法定标准药材;若没有地方或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材,属于非法定标准药材;明确各药材检验所采用的标准来源(国家标准、地方药材标准或自拟标准)。本项为必填项目。
18. 主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简略填写主要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不必照抄说明书详细内容,限300字以内。
适应症分类:(本项为必选项目)
一、化学药品:
抗感染系指: 各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分支杆菌药、抗艾滋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天然来源抗感染药。
寄生虫系指: 抗寄生虫药。
呼吸系指: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复方抗感冒药。
皮肤系指: 皮肤疾病用药。
精神神经系指: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肾系指: 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用药。
外科系指: 电解质补充、酸碱平衡、静脉营养补充、痔疮、男性生殖系统等用药。肿瘤系指: 各种肿瘤、血液病用药。
内分泌系指: 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用药、解热镇痛类抗炎药、各种免疫系统调节剂等。
消化系指: 胃肠道、肝胆疾病用药、减肥药等。
妇科系指: 妇科疾病用药。
五官系指: 用于耳、鼻、喉、眼等五官科用药。
放射系指: 放射科用药(如造影剂等)。
其他系指: 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包括辅料等。
二、中药:
儿科系指: 儿科及小儿用药。
风湿系指: 风湿类疾病用药。
呼吸系指: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各种感冒药。
妇科系指: 妇科疾病用药。
骨科系指:骨折、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用药。
皮肤系指: 皮肤科用药。
精神神经系指: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血管系指:心血管疾病用药。
外科系指:各种跌打损伤、痔疮等外科用药。
肿瘤系指:各种肿瘤疾病用药。
内分泌系指:糖尿病等疾病用药。
消化系指: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五官系指:耳、鼻、喉、眼科等五官科用药。
泌尿生殖系指: 男科、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用药。
其他系指: 血液病、抗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用药及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
19. 原批准注册内容及相关信息:应具体填写与本次补充申请所变更各项具体内容相对应的原批准注册内容及相关信息,本项为必填项。
20. 补充申请内容:应简要填写本次补充申请所变更的各项具体内容,本项为必填项。
21. 提出补充申请的理由简述:申请人申报本次补充申请的理由。本项为必填项。
22. 专利情况:所申请药品的专利情况应当经过检索后确定,发现本品已在中国获得保护的有关专利或国外专利信息均应填写。本项申请实施了其他专利权人专利的,应当注明是否得到其实施许可。已知有中国专利的,填写其属于化合物专利、工艺专利、处方专利等情况。
23. 中药品种保护:根据所了解情况分别填写。
24. 同品种新药监测期:如有,需填写起止日期。
25. 本次申请为:填写申报品种本次属于第几次申报。简要说明既往申报及审批情况。如申请人自行撤回或因资料不符合审批要求曾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予批准等情况。
26. 机构1-5:机构1是指具备本品生产条件,申请生产本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对于新药申请,尚不具备生产条件或尚未确定本品生产企业的,可不填写。对仿制药品申请及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制剂除外)及增加新的适应症的药品申请,必须填写本项。对于进口药品申请,应当填写境外制药厂商(持证公司)的名称。对于申请生产本药品的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持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情况做出选择。机构2、3、4、5,对于新药申请,必须填写申请新药证书的机构,即使与机构1相同,也应当重复填写;对于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的改变剂型(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等除外)、增加新的适应症的申请,不必填写;对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本项不得填写。仍有其他申请新药证书机构的,可另外附页。对于进口药品申请,如有国外包装厂,则填写在机构3位置。对于新药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在发给的新药证书内,将本申请表内各新药证书申请人登记为持有人,排列顺序与各申请人排名次序无关。
各申请机构栏内:“名称”,应当填写其经过法定登记机关注册登记的名称。“本机构负责缴费”的选项,用于申请人指定其中一个申请机构负责向国家缴纳注册费用,该机构注册地址即成为缴费收据的邮寄地址。“组织机构代码”,是指境内组织机构代码管
理机构发给的机构代码,境外申请机构免填。“注册申请负责人”,是指本项药品注册申请的项目负责人。电话、手机、传真和电子信箱,是与该注册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其中电话应当提供多个有效号码,确保能及时取得联系。填写时须包含区号(境外的应包含国家或者地区号),经总机接转的须提供分机号码。“联系人”,应当填写具体办理注册事务的工作人员姓名,以便联系。
各申请机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签名日期:已经填入的申请人各机构均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在此签名、加盖机构公章。日期的填写格式为××××年××月××日。本项内容为手工填写。
药品注册代理机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签名日期:药品注册代理机构在此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机构公章。
27.委托研究机构: 系指药品申报资料中凡属于非申请机构自行研究取得而是通过委托其他研究机构所取得的试验资料或数据(包括药学、药理毒理等)的研究机构。
28.填表应当使用中文简体字,必要的英文除外。文字陈述应简明、准确。选择性项目中,“□”为单选框,只能选择一项或者全部不选;“□”为复选框,可以选择多项或者全部不选。需签名处须亲笔签名。
29.本申请表必须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修改和打印,申报时应当将打印表格连同该软件生成的电子表格一并提交,并且具有同样的效力,申请人应当确保两种表格的数据一致。为帮助判断两种表格内数据是否完全一致,电子表格一经填写或者修改后,即由软件自动生成新的“数据核对码”,两套“数据核对码”一致即表明两套表格数据一致。对申请表填写内容的修改必须通过该软件进行,修改后计算机自动在电子表格内产生新的“数据核对码”,并打印带有同样“数据核对码”的整套表格。未提交电子表格、电子表格与打印表格“数据核对码”不一致、或者本申请表除应当亲笔填写项目外的其他项目使用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或者修改者,其申报不予接受。
30.本表打印表格各页边缘应当骑缝加盖负责办理申请事宜机构或者药品注册代理机构的公章,以保证本申请表系完全按照规定,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申请表填报软件填写或者修改。
第五篇: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调转登记表填表说明(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调转登记表填表说明
1.请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填写。
2.表头“编号”由主管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按顺序填写。
3.持证人员办理注册(备案)登记情况的,填写“基础信息”和“注册登记情况”栏目。表格一式两份,本人持一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1)从事会计岗位栏在以下选填项中任选一项:
①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
②出纳岗位;
③稽核岗位;
④资本、基金核算岗位;
⑤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
⑥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
⑦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
⑧总账岗位;
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
⑩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岗位。
(2)从事会计工作时间栏填写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人员填写最初从事会计工作时间:
①在1990年以前从事过会计工作;
②2002年以前持有有效的会计证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在持证期间从事过会计工作。
(3)离岗备案登记栏中“原单位名称”填写离岗时的工作单位名称。
4.持证人员办理变更登记情况的,填写“基础信息”和“变更登记情况”栏目。表格一式两份,本人持一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1)学历(位)栏在以下选填项中任选一项:①初中及以下;②高中;③中专;④大专;⑤本科;⑥硕士;⑦博士。其中:
①博士和硕士指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②本科和大专指正规全日制院校本科、专科毕业或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自学考试”及“五大”本科、专科各专业毕业的学历;
③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学历。
(2)专业栏在以下选填项中任选一项:①会计学;②会计电算化;③注册会计师专门化;④审计;⑤财务管理;⑥理财学;⑦其它。其中:
①专业是指最高学历(位)所对应的专业;
②其他是指除表中所列的前6项专业以外的专业。
(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栏在选填项中任选一项:其中
①既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又有其他类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也必须选填此栏;
②在取得方式中,评审是指1992年7月30日以前通过评审取得的;考试是指1992年以后通过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的;考评是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再通过评审取得的,如果评审以后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书的,应选填考试。
(4)会计行政职务在选填项中任选一项,其中:
①会计机构负责人是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经济组织中所配备的会计机构的负责人员;
②会计主管人员是指未单位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单位,在本单位的有关机构中所配备的主管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或者在办理本单位财务会计业务的专职人员中指定的主管人员。
(5)其他变更是指《上海市会计从业资格信息登记表》中其他相关信息发生的变更。
5.持证人员在本市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填写“基础信息”和“调转登记情况”栏目。其中单位税务登记号、单位电话、单位地址、邮编和经济类型等栏填写调入单位,调出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审核栏不必填写。表格一式二份,本人持一份,调入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6.持证人员跨省市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填写“基础信息”和“调转登记情况”栏目。表格一式三份,本人持一份,调出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留存一份,调入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留存一份。
7.持证人员在办理注册或调转登记时,如有相关信息发生变更,可同时填写“变更登记情况”栏目或《上海市会计从业资格信息登记表》,办理变更登记。
8.本人办理注册、变更、调转登记的,必须在“本人签名”处签名。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办理注册、变更、调转登记的,代理人须在“经办人签名”处签字。
9.持证人员办理注册、调转登记时,需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从事会计工作证明。持证人员办理变更登记时,需提供相关材料的复印件,并携带原件,以便核对。相关材料应统一使用A4纸张,复印件要求申请人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内容一致”并签字确认或加盖工作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