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普京拉拢蒙古为哪般?
习近平普京拉拢蒙古为哪般?
上海合作组织今天(12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其第十四次元首峰会。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11日),习近平、普京与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了首次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这是三国元首首次多边会晤。
在刚刚过去的不到一个月里,习近平、普京先后对蒙古进行了国事访问和工作访问。换言之,蒙古总统在最近一个月中,分别和习近平、普京两次见面,中俄蒙高层接触之频密,前所未见。
中、俄、蒙三国渐行渐近,对亚欧大陆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格局,将产生长远影响。
中俄两国与蒙古的互动,首先是要打破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
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摆脱了苏联的影响,成为一个自主的国家。由于蒙古是内陆国,仅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在历史上又曾为中国和俄罗斯所统治或实际掌控,因此蒙古对中俄两国都有戒心。在这种情况下,蒙古提出了所谓“第三邻国”战略,就是积极发展同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在全球战略态势中与中、俄两国有竞争和潜在冲突可能。蒙古试图以此来避免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受到中俄两个大国的威胁。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蒙古深深嵌入中俄两国腹地,对于遏制中俄两国有特殊的战略价值。2011年,蒙古申请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2012年,蒙古成为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
在这种背景下,蒙古已成为中俄和西方战略争夺的对象,中俄两国也自然随之提升了对蒙外交的优先级。2009年、2011年,俄中两国先后将与蒙古的关系从“睦邻合作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月习近平访蒙期间中蒙关系更升格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地缘政治因素促成中俄蒙三国战略接近。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重现两极化趋势。中俄两国与西方阵营在战略上的冲突和摩擦态势升高。中俄两国不仅加强了双边合作,也强化了以两国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机制。亚信机制、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机制,都是中俄两国参与的、排除传统西方国家的多边战略、安全或经济合作机制,而中俄蒙三国之间的首脑会晤,实际上也是这一系列多边机制新的组成部分。
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包括中俄两国和中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是中俄两国和中亚国家战略对话的平台(此次上合组织峰会或宣布正式成员国扩容,南亚国家有望加入这一机制)。而中俄蒙三国现在的高层对话,首先开启了东北亚地区新的多边对话模式,也有助于将来吸收蒙古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目前蒙古只是观察员国)
中俄与中亚国家、蒙古的合作,都表明在新形势下国际政治棋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习近平、普京希望在本轮战略调整中,进一步强化中俄两国对亚欧大陆国家的影响力,提升两国对亚欧大陆局势的掌控能力,遏制美欧向中亚和东亚的东进意图。
经济因素撬动三国间外交。
虽然中蒙、俄蒙两国关系持续升温,但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蒙古方面始终对中俄两国抱有戒心。然而在现实政治中,中俄两国对蒙古的经济介入非常深,中国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中蒙贸易占到蒙古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俄罗斯在蒙古的许多关键的资源型行业也有支配性的地位。蒙古虽然一直希望其“第三邻国”能够对其经济给予更大提振,但总体而言收效有限。
8月,习近平访问蒙古期间,中蒙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航运问题上达成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与蒙古不相邻的其他国家无法提供的。中方承诺,为蒙古提供过境运输、出海口等方面的便利,把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港口提供给蒙古使用;而蒙方则愿意加快推动中蒙两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蒙古过去受苏联影响,铁路使用宽轨,与中国使用的标准铁轨并不接轨,如今蒙古已开始在中蒙铁路合作上考虑使用标准轨距,以便利中蒙双方的经贸往来。
对于中国而言,加强中蒙合作在经济地理上也有其价值。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期间,习近平表示,中方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亚欧大陆范畴的跨境合作问题上提出的又一新的主张。
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者主要是西向战略,而后者则以东南亚为首要的辐射对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轴是亚欧大陆桥,连接中国和中亚国家,总体还算顺利,但向南亚、东南亚方面的延展——“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推进过程中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中巴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瓜达尔港不如预期,两国的基础设施接轨也受自然条件、地区安全、工程花费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快速推进。近一段时期巴基斯坦政局不稳,更使习近平推迟了对巴基斯坦的访问。缅甸政治改革之后,外交战略也出现调整,为了谋求得到美、日支持,缅甸不愿和中国走得太近,中国推动的云南到缅甸西海岸铁路的设想被缅方搁置,既有的中缅油气管道运营也面临变数。
在东南亚方面,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问题分歧持续,中国和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日本近两年也更积极地介入亚太事务,使东南亚国家更陷入选边站队的纠结之中,这使得中国难以快速同东盟国家达成战略性的合作。
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两大战略推进不如预期的情况下,高层提出“中俄蒙经济走廊”,旨在开辟中国经济战略的新空间。
这一信号表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方向或出现扩容,从原来主要依靠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一线,主要经过西北各省)向两条腿走路过渡。既要发展西北向的中国——中亚合作,也要发展东北向的中俄蒙——中俄合作。由此,东北和内蒙古将全面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成为中国推行这一战略的前沿地带。
对于蒙古而言,中国东北、华北是最近最便利的出海通道;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也是重要的战略方向;因此,中俄蒙三国在东北亚地区找到了区域合作的利益契合点,三国间的相关合作进程有望快速展开。
第二篇:女性投资创业为哪般?
湖 南 多 喜 爱 家 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女性投资创业指南 女性投资创业为哪般?
摘要:女性投资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知名杰出的企业家,还是优秀能干的商铺老板,行行业业,频现我们女性的光辉身影。为什么现代女性不在家好好的相夫教子,或者安心于普通工作,非要和男人们去争强好胜,加入投资创业者的行列?为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女性投资创业原因 女企业家 现代女性 投资创业者 自主投资创业 投资创业行为 女性主体意识 投资创业她时代
女性投资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知名杰出的企业家,还是优秀能干的商铺老板,行行业业,频现我们女性的光辉身影。为什么现代女性不在家好好的相夫教子,或者安心于普通工作,非要和男人们去争强好胜,加入投资创业者的行列?为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形势而言,女性开始自主投资创业是必然趋势。千百年来,中国家庭模式多半是“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男人在外挣钱养家拼事业,女人在家养儿带女管家务。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中国女性从男性当权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传统女性观念中解放出来,男性能做的事情,女性也同样可以。社会家庭压力加大,这也使得很多女性为了解决家庭经济问题而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当然,这样的情况下,夫妻档合作投资、夫妻为合伙人共同创业的情况也比较多,从此处也能看出,女性在家庭型投资创业中,与先生地位是平等的,不再是辅助角色。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国家政府提倡和鼓励女性投资创业行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被前所未有的激活,社会发展,经济转型、文明进步,这样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支持为女性投资创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专家指出,在鼓励、促进女性创业方面,政府提供(女)大学生、下岗失业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并通过强化政府扶持、技能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来帮助搭建各种类型的创业平台,为女性投资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女性自身而言,女性主体意识也逐渐增强,她们投资创业是寻求独立的一种证明。现代女性和男子一样接受学校教育,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她们在思想上成熟起来,在精神上独立起来。现代女性不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不借丈夫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为衬托别人而活着,她们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精彩。现代女性大多责任感强,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也热爱事业,她们思维敏捷,内心丰富,沉着大方,拥有时代赋予的奋斗热情以及家庭责任感衍生出来的事业干劲。现代女性在社会新时代成长起来,她们大多个性鲜明,好强个性产生创业冲动,吃苦耐劳带来普遍盈利,在服务业大展身手,实现自我价值。现代女性不安心在厅堂和厨房那片狭小空间约束自己的事业心,不甘心在繁琐杂碎的家务活中埋没自己的奋斗激情,她们希望以投资创业的精彩来获取经济和精神的独立,赢取自己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现今社会是思想解放,思维自由的伟大时代,这将是继母系社会之后又一个给予了女性充分发展空间的时代,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与了女性投资创业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女人将利用自己的天赋在依靠创意取胜的社会平台上建立起崭新的财富架构。我们可以毫不考张地说,投资创业“她”时代已经到来了!
第三篇:《1 花开花落为哪般》教案
《1 花开花落为哪般》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花蕾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
2、放大镜、镊子、白纸。
3、有关解剖花、植物传粉、受精的CD。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师:身边的开花植物开始长出花蕾来了,这是植物生长的又一证据。那么植物的花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去观察吧。
一、活动观察花蕾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③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④为了落实观察活动的时效性,要求每个同学只观察一到两种植物的花蕾。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二、活动观察花的构造
1、教师指导。
2、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交流总结。
4、后继激趣。
三、拓展花的传粉
学生观看CD,了解不同的传粉方式。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在观看之后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花授粉之后的发生的变化。告诉学生这样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花的作用。
第四篇:教师手记:如此教子为哪般
昨天,我带女儿去县城学跳舞时,看到一对母女:母亲说:“你咋不好好学跳舞?”“我不想学跳舞。”女儿回答。“你再不学跳舞,我就把你从这楼上扔下去。”母亲生气地说。女儿不语。
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一到节假日,家长总会不顾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或是学习班。也许在他们看来,当家长的,就是要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学习,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此,我想起前不久我在《人生与伴侣》杂志上看到著名影星斯琴高娃和她女儿的故事:斯琴高娃见女儿乖巧懂事,身上潜藏文艺天赋。开始为女儿设计未来:让孩子学习钢琴、舞蹈、音乐,把基本功打扎实后,报考表演学院,一步一步成为光芒四射的演艺明星。为让女儿学好钢琴,她在家里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花费好几千为女儿买了一架钢琴。尽管这样,女儿还不领情。上课时,心不在焉,不仅不认真记笔记,练习时还偷工减料。当斯琴高娃责问她时,她说:“我对弹钢琴和跳舞没兴趣,我想画画,我要游泳。”直到女儿长大,斯琴高娃也没有让女儿成为她希望中影视明星,而是成为了她所看不起、女儿却很喜欢的餐厅老板。
在这里,我只想说,尊重孩子吧,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不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有益的。
第五篇:通讯稿员工离职为哪般-2-22
薪酬之外,员工离职为哪般
对中国企业而言,人才吸引与保留仍是棘手的问题,而其中一个日趋凸显的现象尤为令人关注——直属主管/经理在人才保留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觑,“与直属主管/经理的关系”已经位列影响中国员工留任的前三大驱动因素。
毋庸置疑,直属领导在企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在中国员工看来,理想中的直属领导该是什么样子?言行一致;给予及时的教导,以利于员工提升绩效;在绩效评估时,必须公正考虑到员工全面的表现。不仅如此,员工还希望他们的直属领导不但能领导他们发展业务,更能多花时间关注他们的晋升和职业发展。“中国的员工,特别是80后员工,独生子女的独特身份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家庭最大程度的关注。而这种习惯‘被关注’的状态也自然而然地被他们带入了学校,甚至职场。因此,目前在中国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实在很有挑战:不仅仅要专业过硬,更要像他们的父母和师长一样,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时认可他们的表现,关心他们的福祉,只有这样,才能带好团队。
人际关系和管理问题也是离职的主要原因。如今,“职场冷暴力”这个词汇早已不再新鲜,遭遇冷暴力对待的员工也不在少数,我们可以在许多论坛上看到白领们吐槽自己以及朋友们在职场中经历的冷暴力事件。因为与公司其他人关系的不和谐,也导致了他们产生离职的想法。因此,如何给员工提供和谐的氛围,让员工产生认同感,也是留住员工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司的管理人性化很重要,公司的氛围对员工的吸引力,员工间的工作关系简单,公司内部不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员工与领导和其他同事间的摩擦,也避免了冷暴力事件的发生。针对某些特殊岗位诸如从事技术方面的员工,可以设定弹性的上下班时间,他们可以早来早走,也可以晚来晚走,灵活机动的时间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保持最佳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公司的离职率。
90后在评价自己的第一任雇主时,更多的关注公司的发展前景、知名度、市场地位、产品和服务、企业创新实力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基本择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特点是,更青睐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能尝试不同性质的工作、知名度高的企业。
多给员工一些提升的机会和内部的调动机会,对于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吸纳更多的80、90后员工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更好满足这些员工薪水之外的诉求,员工离职也就不奇怪了。
一旦员工离职,重新招聘员工,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会给HR们带来更多工作上的困难,与其不断招人,不断重新磨合,企业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做好留住现有员工的工作,这或许是企业更应该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