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33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学记 3.有教无类@@ 4.监生历事@@ 5.论语 6.朱子读书法 7.中体西用@@@ 8.鸿都门学 9.苏湖教学法 10.三纲领八条目 11.“六艺教育” 12.稷下学宫 13.颜氏家训 14.活教育 15.蔡元培
1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简答题
1.简述宋朝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3.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4.简述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5.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
6.简述我国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度教育的影响 7.评述1922学制 8.晏阳初的四大教育 9.朱熹的教育思想
10.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11.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3.书院产生原因和特点
14.简述启发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论述题
1.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4.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5.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 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8、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9.论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0.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11.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12.分析论述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13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4.试对陶行知的“生话教育”理论进行分析评述。15.论述新文化运动下的教育思潮
16.试述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更新的基本走向 17.谈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述介“五·四”时期的教育思潮,比较它与宋明理学教育主张的殊异。.分论蔡无培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方面的贡献,综论您所认为的他们所存在的共同不足。
20.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则什么?价值何在?中国古代与近观代学校性质及学制体系比较研究。依据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本质论,试论各自办学主张的特色。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4.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 2.1998年教育改革法@ 3.新教育运动 4.昆西教学法 5.苏联的国防教育法 6.贝尔——兰开斯特制 7.理想国 8.终身教育 9.骑士教育 10.城市学校 11.初等教育法 12.莫雷尔法案 13.道尔顿制 14.国家课程
简答题
1..人文主义教育特征@ 2.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3.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4.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5..苏联的《国防教育法 6.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7..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8.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9.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10.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11.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论述题
1.评述赫尔巴特课程理论
2.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5.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6.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7.请论述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的相关外国教育思想(列
举三个以上相关思想内容)8.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9.简述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10.评述1922年新学制 11.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评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13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
14对传统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进行对比分析 15论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论述苏霍姆林斯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容及其教育实践意义。
18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7试从西方教育思想演变的角度,论述人文主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教育学原理 名词解释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美育、德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讲授法、因材施教、标榜法@ 6.教学策略 7.课程 8.学制 9.教学 10.分组教学 11.教学目的 12.课程目标 13.教育学 14.双轨制 15.社会流动功能 16.校长负责制 17.课程计划 18.班级授课制 19.教学组织形式 20.学科教学 21.学生非正式群体 22.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23.学校教育 24.学校教育制度 2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简答题 1.活动课程特点 2.集体中教育原则
3.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4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5.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9.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or我国的教育目的 10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11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
12.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13.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14.学校管理的作用
15.教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16.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7.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类型? 18.学校管理趋势
19.我国当前教育之基本精神是什么? 20试评“环境决定论”
21.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22德育的疏导原则 23.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5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24.教学评价的原则
25.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6.现代教育的趋势和特点 27.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8.当代形态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29.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31.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32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制约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4.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3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36 运用讲授法有发些基本要求
3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38.简述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39.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40.现代型学校的特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1当代学生观的更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2.简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43.简述教育的功能
4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45.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47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48教师劳动的特点
4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50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5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述题
1.班级授课制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方向 2.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4.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5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6根据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谈谈中小学设置学科课程的合理性。
7.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要具有高尚师德的认识
8.请结合实际,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某一个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8.教育与人发展
9.教学过程
10.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12.学生评价的类型及教育意义
13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14.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关系,并以其中一个关系为例简要论述.15.材料: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要求:试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观等角度加以阐述。
16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17.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8.试论述掌握只是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9.联系世纪分析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20.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谈谈合格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1.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教学原则?试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教学原则举例论述。
22.试论述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点、局限及其变革方向。2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24.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5.试分析分层教学体现的教学意义以及其对教学管理可能带来的挑战
26.试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间的关系
27.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你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看法
28、案例分析
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案例中的“无人监考”活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其育人效果
29.试分析论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3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31.请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 32论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
3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34.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5.举例说明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36.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联系世纪分析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法制化、人性化、校本化、信息化 1.试论述掌握只是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好只是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
避免重视知识传授轻发展智力或者重发展智力轻支持传授的倾向 心理学 1.成就动机 2.知识领会
3.智力多因素论or多元智力理论 4.元认知策略 5.努力管理策略 6.概括化理论 7.元认知论 8.技能
9.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10.最近发展区@@@ 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3..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4.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5.影响学习的动机 6.自我效能论 7..建构主义观点
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9.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发展模式 论述题
1.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
2.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3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5.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6.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9.举例说明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0.根据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1.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12.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试评论此观点。
13.举例说明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4.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的原理和规律促进学生学习
15.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16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17.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述评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4.举例说明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未知 1.教育先行 2.终身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 4.先行组织者 5.个人本位论@ 6.义务教育@@@ 7.学习策略@ 8.真实实验设计 9.测验 10.发现学习11.守恒@ 12.学生观 13.教育民主化 14.综合课程 15.讨论法 16.环境决定论 17.高原现象 18.实验教育学 19.媒介素养 20.形成性评价 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教室的素养 3.培养集体的方法 4.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5.教师劳动的特点 6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7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8.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
9.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内涵
10课程内容是什么,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形式是什么 11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在德育过程中作用 12.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13.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14.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5.如何创建复印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16.怎样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17新型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8.简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9简谈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
第二篇:名词解释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
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特征:(1)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2)作用时间长(3)影响范围大(4)污染容易治理难
现代食品安全问题的六大类别:环境污染物、自然毒素、微生物致病、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营养失控、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
兽药残留(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指食品动物用药后,任何可食动物源性产品中所含有的原型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于食物表面
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为μg/kg)。
残留总量(total residue)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任何可食动物源性产品中某种药物残留的原
型药物或/和全部代谢产物的总和。
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又称停药期。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其产品(如乳、蛋)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农药残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
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天然毒素:生物本身含有的或者是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种有毒成分。包括细菌、霉菌产
生的毒素和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的食品添加剂叫防腐剂。其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
制其增殖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要求:
1.须经过严格的毒理学鉴定2.不能在人体内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4.对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不造成破坏。
5.添加于食品中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作用:1 起护色作用,抑制微生物作用,特别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增强风味作用。
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稳定,在一定时期中有效,使用中和分解后无毒。
2、在低浓度下仍有抑菌作用。
3、本身无刺激性气味和异味。
4、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抗氧化剂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coloring agent):又称色素,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
允许食品辐照的最大能量水平是:电子射线为10MeV;γ射线和X射线为5MeV。
辐照食品目的:通过射线照射食品,灭菌、杀虫,抑制鲜活食品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防霉、防腐、延长食品货架期目的。(是一种新型食品杀菌技术。)
食品安全: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的起又能买到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足够食品。
第三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磁悬浮系统。2.分级速度控制。3.无源型查询应答器。有源型查询应答器。4.单轨。5.CBTC系统。6.闭塞。7.ITCS。8.地铁。9.虚拟闭塞。10.轻轨。11.SM。
12.AFC.13.ITS.14.FAS.15.PTI.16.PSD.17.PIS.18.AGT.19.AM。
简答题:
1.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2.什么是准移动闭塞?
3.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
4.城市轨道交通中通常采用的列车定位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移动闭塞?
6.ETCS在装备形式上主要分为几级?
7.阶梯式分级速度控制分哪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如何来实现控制的?
8.数字轨道电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停车场AT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0.ETCS第三级水平的主要特点?
论述题:
1.简述应答器的高中原理、主要特点。
2.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什么叫做双红灯防护?
4.简述ATC系统的选用原则?
5.ETCS以及的主要特点?
6.城市轨道交通中为什么采用数字编码式音频轨道电路?
7.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TS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8.简述ETCS二级水平的主要特点。
9.简述车载系统atp设备具有的功能。
分析题:
1.画图并说明什么是速度----目标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与站台屏蔽门之间英构成连锁关系,以确保站台上的乘
客的安全。试绘图分析列车车门与屏蔽门之间开启和关闭时如何构成连锁关系的?
3.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高速的数据通道兵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整个
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图,完成以下回答。(1)绘图分析ATC下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说明该系统采用的比赛赛方式机器原理。
4.画出阶梯式分级速度控制示意图,斌分析超前和滞后速度控制方式。
第四篇:名词解释
1.管理模式: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2.工会性: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3.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还包括生
4.劳资合作: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5.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
6.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
7.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厉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
8.工会: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在三方协商机制中,工会是工人的代表,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保护工人的权益为目的9.劳动争议调解: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
10.雇员团体P10
因为公共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
11.雇主组织 P396
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三方机制中,它是雇主一方的代表
12.劳资合作P117
13.劳动关系P6
劳动者与雇主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14.工会P129
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在三方协商机制中,工会是工人的代表,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保护工人的权益为目的15.雇主组织P11
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
16.劳动关系主体P8
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17.三方协商机制P376
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18.雇主P87
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19.劳动关系:劳动者与雇主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7.雇主: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0.雇主组织: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三方机制中,它是雇主一方的代表
21.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与这种决策权利的组工作者
22.标准工作日: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23.劳动仲裁回避制度:劳动仲裁委员会组成成员或仲裁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到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第五篇:名词解释
相关名词解释
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三思三观”(中央)
深刻反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
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 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
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
“四面镜子”(中央、省)
1、理论理想
2、党章党纪
3、民心民声
4、先辈先进 四个重点:(中央、省)
1、补精神之“钙”
2、除“四风”之害
3、祛行为之垢
4、立为民之制 “四大法宝”(中央、省)
1、坚持民主集中制
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严格党内生活
4、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批“五个更加”要求(中央)
1、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
2、更加强化问题导向
3、更加注重严格要求
4、更加注重衔接带动
5、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三句话整改思路”(中央)
1、常规性问题加大力度解决;
2、遗留问题集中攻坚解决;
3、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学、清、立、改、停”(中央)
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规定; 清,对照中央和省委精神和现行政策法规,对不适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立,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于法周延、于法有据、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规范;
改,对不够完善或存在不足的政策制度做法及时改进; 停,对不符合中央精神的政策制度做法及时废止。“八项专项整治”(中央)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遏制公权滥用
3、严控“三公”支出
4、整治衙门作风
5、治理文山会海
6、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7、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8、严查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六条纪律”(省〃教育实践活动期间)
1、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从我做起,当好表率。
2、单位主要领导不出国(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安排出国 2
(境),因特殊情况需安排的,须按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审批,并报省委活动办备案。
3、各地各单位原则上不安排集体外出考察交流活动。
4、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全程参加民主生活会,一律不得请假。
5、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严肃纪律,集中精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6、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节俭办会办事,不搞形式主义。“六项集中行动”(省)
1、文风会风治理
2、“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
3、提能增效
4、规范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
5、“三公”经费使用检查
6、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
“四看”(省〃对照检查材料要求)
1、看查摆问题是否聚集“四风”
2、看基层干部群众所提的意见是否得到回应
3、看剖析根源是否触及灵魂
4、看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是否具体实在“三个统一”(省〃民主生活会评价标准)
1、找准问题与整改措施是否相统一
2、指出问题与帮助改进是否相统一
3、坚持原则与维护团结是否相统一。
“六个是否”(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评估标准)
1、学习教育是否扎实
2、查摆问题是否到位
3、自我剖析是否深刻
4、是否真正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5、是否有实质性的整改举措
6、是否做到了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等
“三破三立”(王永康〃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1、破除不考核gdp就是不要发展的误区,树立绿色gdp理念;
2、破除不考核工业就是不要发展工业的误区,树立生态工业理念;
3、破除省里为我们考核松绑就是不要干事的误区,树立“秀山丽水自图强”的理念。
“三问三思”(王永康〃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1、问一问发展是为了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让丽水老百姓真真切切看得到、感受得到丽水的科学发展;
2、问一问靠什么发展,思考有什么样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问一问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走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思考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能不能适应今后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三带三解”(遂昌)
1、带政策进村、解疑促发展;
2、带科技入户、解难保增收;
3、带感情恳谈、解疏聚合力。“三走到、三做到”(遂昌)
1、走到队伍前面,做到带头解决实际问题;
2、走到群众中间,做到与百姓心贴心;
3、走到矛盾里面,做到一线解决问题。“三变三亲”(遂昌)
1、转变工作方式,深入一线“认亲”;
2、改变工作地点,住到农家“攀亲”;
3、转变工作作风,经常联系“结亲”。“十百工程”(遂昌)
1、深化党建百里示范长廊;
2、创建百个党建示范点;
3、推进百个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
4、实施百个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
5、推行党员干部百事应知应会制度;
6、开展百名基层组织带头人培训;
7、开展百个部门、干部联村活动;
8、百名红色导师与百个“两新”党组织牵手服务活动;
9、深化百名党代表摆摊服务行动;
10、培育表彰百名先锋典型。四换三名
“四换”,指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推进空间换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三名”指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打造行业龙头。
三思: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
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三观: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
三破三立:
1、破除完成任务的认识,树立追求价值的思想。
2、破除另起炉灶的认识,树立继承创新的思想。
3、破除畏难抱怨的认识,树立破难攻坚的思想。
我的责任我担当、遂昌发展我在先:树立危机意识,强调时不我待;要强化责任意识,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做到个体服从大局;要有行动意识,从我做起;要树立精品、品牌意识,以我为荣,以个体激发团队活力。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医治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
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五美共建”,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县城;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彰显自然人文和谐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生态;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生活;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事业,不断开创县域发展新局面。
会议强调,2014年要深化“目标强县富民、空间东进西拓、产业扬长补短、民生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幸福、发展科学持续”战略路径,按照作风保证、资本推动、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一三五”重点工作。要坚持作风保证,着力抓好“执行力锻造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载体,强力开展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改革项目推进机制、改革考核机制等十大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县域发展新环境。要坚持资本推动,做好上争项目、外引资金、内聚活力“三篇文章”,力争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切实增强县域发展新动力。要坚持协调推进,着力实施“五美共建”,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县城;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彰显自然人文和谐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生态;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生活;以贯彻党 的群众路线为核心,加快建设美丽事业,不断开创县域发展新局面。
“执行力锻造年”的清晰目标是改善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效率,高举发展导向,体现奖优罚劣,打造责任团队,共创激情事业。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以“执行力锻造年”为抓手,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高举目标自信、路径自信、举措自信“三个自信”不懈怠,坚定发展导向、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三个导向”不动摇,坚守发展质量底线、生态指数底线、平安建设底线“三个底线”不放松,坚持生态为基、项目为王、增收为本“三个定位”不折腾,做好“五水共治”、“农民增收”、“山海协作”、“发展民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及“执行力锻造年”、“城市更新”、“景区创a”、“项目领办”、“改革创新”个性动作,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事业“五美遂昌”建设。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以“执行力锻造年”为抓手,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高举目标自信、路径自信、举措自信“三个自信”不懈怠,坚定发展导向、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三个导向”不动摇,坚守发展质量底线、生态指数底线、平安建设底线“三个底线”不放松,坚持生态为基、项目为王、增收为本“三个定位”不折腾,做好“五水共治”、“农民增收”、“山
海协作”、“发展民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及“执行力锻造年”、“城市更新”、“景区创a”、“项目领办”、“改革创新”个性动作,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事业“五美遂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