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

时间:2019-05-15 10: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

第一篇: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行政权力

D、所有权 2.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国债

B、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C、税收

D、罚没收入 3.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税率 4.税目体现征税的()

A、深度

B、目的 C、范围

D、广度 5.()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

A、减半征收

B、税基式减免

C、税率式减免

D、税额式减免

6.按()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7.()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等级,随着课税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优惠税率

二、多选题

1.税收的特征有()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法制性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期限 3.税率的基本形式()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E.名义税率 4.税收制度的要素有()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E.纳税地点

F.纳税期限

G.减税免税

H.税务违法行为的处理 5.减税免税可以分为()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

E.免征额 6.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这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

A.自然人

B.法人

C.其他组织

D.负税人

7.下列采用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A.增值税

B.营业税

C.企业所得税

D.资源税

三、判断题

1.征税对象是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2.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数量化,体现所征对象量的规定性。()3.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税额与征税对象成正比关系。()4.减税是从应征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额。()5.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四、简答题

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2.税收按课税对象分类。

第二篇: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法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

(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形成同一的整体。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1)征税主体。征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行政执法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纳税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对这种权利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等,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内容,也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税收立法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制定实施条例及有关行政法规;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拟订有关税收条例;三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税收法律议案。

(4)财政部:制定和执行国家税收的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等法规性政策。

(5)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税收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税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6)关税税则委员会:负责制定或者修订《进出口关税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的方针、政策、原则等。

第二节 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类,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3)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二)按管理和使用权限不同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营业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

(三)按计税依据不同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类、财产税类等。

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一般情况下各种商品的课税均属于间接税。

二、税法要素

1.征税人。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是纳税人,纳税担保人也不是纳税人。

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在实际工作中也笼统称之为征税范围。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规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二是为了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加以区分,从而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5.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率有: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同一个比例征税的税率。

(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四种。

(3)定额税率。

又称固定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6.计税依据。

7.纳税环节。

8.纳税期限。

9.减免税。

(1)税基式减免。直接通过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等。

起征点也称征税起点,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2)税率式减免。

是指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包括低税率、零税率等。

(3)税额式减免。

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等。

10.法律责任。

三、我国现行税制(了解)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主要有: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和海关。

本章内容总结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2.税种的分类

3.税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篇:债权概述习题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甲和乙订立买卖合同,丙担保乙向甲支付价款,甲和乙,乙和丙的关系可判断为: A.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关系 B.种类之债与特定之债的关系 C.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的关系 D.主债与从债的关系

2.张某与王某约定,秋收时,王某卖与张某100吨大米或200吨麦,张某于交货当日付价款,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关系为:

A.单一之债 B.种类之债 C.选择之债 D.特定之债

3.根据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条件,下列事实中,不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事实是: A.甲基于房屋租赁合同1998年应向乙支付租金8,000元,而乙支付了双份租金,实际支付16,000元 B.邮局错将甲的邮包发给乙

C.因风灾甲的300只羊混入乙的羊群中 D.甲因财博输给乙 8万元

4.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民事主体中不能作为保证人的 是:

A.个体工商户 B.个人合伙 C.社会公益团体 D.企业法人

5.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25万元,依照合同甲公司应向乙公司履行交付汽车配件,乙公司收货后应向甲公司支付贷款3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债务,可以适用债的:

A.混同 B.抵消 C.提存 D.免除 6.下列行为属于要约的有:

A.小商贩的叫卖 B.商品宣传 C.招标 D.投标

7.甲向乙去函,称其以单价50元的价格卖给乙女式钱夹100个,乙回复称,若单价45元买100个,则乙的回复是:

A.要约引诱 B.要约 C.承诺 D.新要约 8.下列关于债的担保特征正确的是: A.债的担保具有独立性 B.债的担保具有强制性

C.债的担保具有法定于涉性 D.债的担保是有明确的目的性 9.保证担保的范围是: A.必须是全部债务

B.主体确认无效,保证也随之无效

C.保证范围既不能大于主债务,也不能少于主债务

D.保证范围随主债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10.买卖合同对标的物质量约定不明确的,按国家质量标准履行,没有国家质量标准的,按什么标准履行:

A.企业标准 B.行业标准 C.通常标准 D.再商定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有关连带之债论述正确的有: A.债务主体一方为多数人

B.债务人按照约定份额享有权利

C.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要求履行全部债务

D.债务人中的一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原债即归于消灭

2.债的履行中,如果债的履行地点不明确时,依照法律规定,应分下列不同情况,确定履行地点,即: A.给付货币的,在给付一方所在地履行

B.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C.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D.其他标的,在接受给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汽车买卖合同,合同标的总价款为1200万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为此合同提供担保的金额可以为:

A.220万元 B.2200万元 C.1200万元 D.160万元

4.在主债和从债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债的效力决定于主债的效力 B.从债随主债的存在而存在 C.从债随主债的终止而终止 D.主债的变更对从债没有影响 5.要约失效的原因有:

A.要约于生效前撤回 B.要约于承诺时撤回 C.要约人死亡 D.要约有效期届满 6.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 A.产生当事人间的民事权利、义务 B.合同转化为法律

C.合同具有法律强制的约束力

D.合同成为处理当事人双方纠纷的依据 7.债的履行原则包括:

A.实际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适当履行原则 D.经济合理原则 8.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有: A.当事人之间须存在有效合同关系 B.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合同

C.一方当事人确实无力履行合同 D.国家颁布新的法律而使合同无法履行 9.债终止的原因有:

A.履行 B.抵消 C.免除 D.混同 10.保险人的义务主要有:

A.协助防险救灾 B.赔偿

C.给付保险金 D.交付保险金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一方主体为一人的债。

2.债在要素构成上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都分为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3.第三人不可以成为债的履行主体。

4.合同对履行期限规定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5.债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提前履行债务,但迟延履行债务是不允许的。6.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与主债的债务人。

7.国家机关虽不能为保证人,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不得为保证人。8.财产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将租赁物出卖的,租赁合同另效。9.债的主体变更是指债的内容不变,享有权利的债权主体变更。10.债权转让与债务转移都经债的对方当事人同意后生效。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1.简述债权的概念及其与物权的区别。2.简述要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债的保全。

六、案例分析题

明光村村民李某一日去自家承包田内巡看庄稼,发现一头毛驴正在啃食自种的玉米,便挥鞭将其赶走。第二天巡看时,又遇到了同一头毛驴在践踏庄稼,心生诧异。牵毛驴去邻里周围找寻其主人,均称非驴之主人。无奈,李某将毛驴牵回家喂养,同时打听驴的真正主人。七个多月后,外村的村民赵某赶来认找毛驴,经特征描述后,李某得知毛驴确是赵某之物,决定归还。但因七个月间已饲养给毛驴相当草料、食料,故主张赵某支付饲养费用,赵某认为李某系未经自己委托而义务为自己饲养动物,不应要求付费,而欲强行牵驴。为此二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请问,若为本案法官,你该如何处理本案赵李之间的关系?

七、讨论题

债的不履行有哪些形态?

八、思考题

1.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2.要约和承诺的生效时间如何确定? 3.债的履行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B 6.D 7.D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CD 3.ACD 4.ABC 5.ACD 6.ACD 7.ABC 8.ABCD 9.ABCD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债是一种因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而发生的财产性法律关系。债权与物权的主要区别有:

(1)债权是动态财产权;物权是静态财产权。(2)债权为请求权;物权为支配权。(3)债权为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

(4)债权的客体是给付;物权的客体是物。

(5)物权取得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债权取得既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也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约定。

(6)物权具有效力上的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具有优先效力。(7)债权具有期限性;物权具有恒久性。

2.答: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要约之构成,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要约必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第二,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第三,要约须向相对人为之; 第四,要约的内容须确定; 第五,要约中须含有要约人在得到对要约的承诺时愿受其约 束的意思。

五、论述题

答:债的保全,是指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害其债权,对债的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所采取的保护债权的一种法律措施。

(一)债权人的代位权

代位权,指当债务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以至于影响其对债务的清偿时,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之权利的权利。

代位权的发生须具备下列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务人造成损害。3.须债务人的债务已经到期。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二)撤销权

撤销权,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所为的害及债权的行为,得予撤销的权利。撤销权的成立要件有: 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须为以财产为标的。3.债务人的行为须害及债权。4.须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

六、案件分析题

答:李某有权要求赵某支付管理费用,赵某不应拒绝。

本案李某行为构成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约定的或者法定的义务,为他人利益不致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行为符合无因管理行为构成要件:首先,李某对饲养毛驴没有法定义务;同时未经别人委托,也无约定义务;其次,李某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因为李某知道毛驴非己所有,喂养中仍不断打听其主人;最后,李某也是为他人即赵某管理事务。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之规定,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 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因此赵某应向李某支付七个月间的饲料支出。

七、讨论题 答:1.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指债务人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

根据履行不能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将履行不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

2.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债务而故意不履行。3.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指债务人对于已届履行期的债务,能够履行而未及时履行。4.不适当履行。

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没有完全按照债务的内容所为的给付(履行),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履行。

第四篇:习题1-概述

习题一概述

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组成,微处理器的结构;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将运算器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的裸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机,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微型计算机又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2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什么功能?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时序和控制部件几部分组成。不同CPU的性能指标一般不相同,但一般CPU应具有下列功能: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保存少量数据;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它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 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累加器是比较特殊的通用寄存器。它在某些指令执行前,它可以保存一源操作数,还在执行后又用来保存运算结果,另外它一般也用来完成输入/输出指令。而通用寄存器则一般只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的结果以及用来保存地址。

1.3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是一个独特的结构。有了总线结构以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了各功能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路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1.4 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类?

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其中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和中断响应信号等;还包括其它部件送到CPU的信号,比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和准备就绪信号。

1.5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

从结构上看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地址总线从结构上看却是单向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一般可利用时钟,在总线上采用分时复用技术来区分地址和数据,例如可在总线周期的若干个时钟周期,约定某周期传输地址、在另一周期传输数据。

1.6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1049 =0001 0000 01001001

902=100100000010

851.37=1001 01010001.0011 0111

0.6259=0000.0110 00100101 1001

1.7将下列各组数用八位的补码相加:

(+75)+(-6)

[+75]补=0100 1011[-6] 原=1000 0110[-6]补=1111 1010

[+75]补+ [-6] 补=1000 0110+1111 1010=0100 0101=45H

第五篇:3.1信息加工概述习题

选择题:

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① 电子报刊《爱鸟报》 ②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③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④ 100 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⑤ 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⑥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⑦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⑧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

(1)属于程序设计自动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2)属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人性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3)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参考答案:(1)②③④(2)①⑤⑥⑧(3)⑦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有()。

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加工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小华利用电子表格对校运会中的各项比赛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名。请问,这属于信息加工一般过程的()阶段。

A、记录信息

B、加工信息

C、发布信息

D、存储信息

4.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的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B、我们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只有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有效地使用。

C、通过信息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D、以上答案都正确

5.收集来的信息是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就是信息()。

A、发布

B、加工

C、收集

D、获取 判断题:

6.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下载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税收概述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系统概述习题

    计算机系统概述习题 一、填空题 1、__1946_____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__ENIAC_____,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

    第一章民法概述习题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的司法解释 B.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词典 C.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 D.民法学者出版的......

    财务会计 第一章 概述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企业会计是服务于企业这一经济部门的( ) A.专业会计 B.事业单位会计 C.政府会计 D.管理会计 2、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是( ) A.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

    《税收筹划》习题范文

    《税收筹划》课程习题 1、中良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销售价格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不含税价格,销售实现时结转销售成本。中良公司销售商品和提......

    国税税收管理人员习题

    国税税收管理人员习题:简答题 简答题(100题) 一、 什么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 答: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一是执法规范。坚持依法征......

    第1章税收筹划概述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教学目标】 1.掌握纳税筹划的含义、特点; 2.熟悉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3.掌握纳税筹划包含的内容; 4.准确区分纳税筹划、避税和节税; 5.能熟练区分和运用纳......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

    经济法第一章概述习题专题

    第一章 经济法概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济法是调整(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B.经济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经济保障关系 2.( )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